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三讲简帛文化(下)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068857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PPT
  • 页数:70
  • 大小:1.1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讲简帛文化(下)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三 讲简帛 文化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三讲 简帛文化(下)程焕文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第三讲 简帛文化(下)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2.战国: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3.秦皇: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4.汉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5.向歆:整理典籍 撰著目录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1.学术统于王官学术下于私人1.2.孔子删定六经1.3.述而不作?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1.学术统于王官学术下于私人西周时期(前1027前770),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出现了封建领主制国家。由于宗法制度的发展,国家机器已相当完备。殷商时期由卜、巫、史等掌管文化典籍的体制到西周时随着史官分工的不断明细而得到了加强。这实际上是学术统于王

    2、官的进一步发展。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1.学术统于王官学术下于私人春秋时期(前770 前476),是中国封建领主制经济的发展和地主经济的萌芽时期。自周平王放弃镐京而东迁洛邑时起,历史上出现了齐、晋、楚、秦、鲁、郑、宋、卫、陈、蔡、吴、越等140多国,周实际上亦已沦为一个小国。于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所替代,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国争霸斗争。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1.学术统于王官学术下于私人由于宗法制度的崩溃,周王室的文化典籍开始流散于各诸侯国。左传昭公二年:“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见易与鲁春秋。

    3、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王之所以王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十一月辛酉,晋师克巩。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史记:“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1.学术统于王官学术下于私人由于宗法制度的崩溃和世秉国政的公族已越来越腐朽和无能,出身于较低层贵族的士开始在政治文化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诸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又往往招贤纳士,“士”人便越来越多。由于礼坏乐崩,时代需要有一种能顺应时代需要的学术思想产生出来,于是逐渐形成了学术下于私人的局面。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2.孔子删定六经 孔子

    4、(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曲阜)人。家中排行第二,先世为宋贵族,曾祖避难入鲁。孔子30岁左右就开始讲学,曾担任过中都宰,司寇等官职。后来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不见用。回到鲁国以后,以设教立学为己任,开私人讲学之风,又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多至3000余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中国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画像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2.孔子删定六经孔于为何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皮锡瑞经学历史:“读孔子所作之经,当知孔子作六经之旨。孔子有帝王之德而无帝王之位,晚年知道不行,退而删定六经,以教万世”。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

    5、.2.孔子删定六经 孔于为何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乔好勤中国目录学史:“一是通过对古籍的整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按照儒家思想观点对先代典籍选择、排比、介绍,达到托古改制的目的;二是为其所教弟子准备教科书。孔子所教弟子达3000余人,身通六艺者72人,没有完整的图书作课本是不行的。且不说原来之书颠倒错乱,既是完整之书,也未必合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必须经过亲自整理编定,才能用于教学;三是经济文化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士阶层的形成,读书治学的需要,使孔子整理古籍成为历史的必然;而当时大批文献仍处于散乱状态,礼崩乐坏,也是其直接原因”。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2.孔子删定

    6、六经孔于为何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程焕文中国图书文化导论:“其实,孔子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的目的以八个字足以概述之,即:宣传主张、垂教后世。其它一切均由此而派生”。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2.孔子删定六经孔子整理六经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庄子天道说:“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2.孔子删定六经孔子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长期而广泛的收集。史记:“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史通六家:“孔子观书于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春秋公羊传隐公第一:“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1.孔

    7、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2.孔子删定六经孔子对收集到的文献,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了择别、釐订、编次、删定,最后整理出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著作。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2.孔子删定六经 书的整理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汉书艺文志:“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史记三代世表说:“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2.孔子删定六经 诗的整理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 三千余篇,及

    8、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历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 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3.述而不作?尽管数千年来许多学者对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产生年代、是否为孔子所作、内容的真伪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是孔子曾经整理过六经应是无可否认的。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3.述而不作?蒋伯潜十三经概论言:“五经者,殆莫不与孔子有关。如诗、史记、汉志均有孔子从古诗中删定三百五篇之记载;此说纵未可信,而其正乐 以正诗,孔

    9、子自述之,论语记录之,当为可信之事实。如书,亦孔于自古代所传之书中,纂定二十八篇。如礼,西汉人所认为者,自经孔子赞修,乃以天道论人事,成哲理修养之书。如春秋,则固孔子之作也;孔子作春秋,虽以鲁之春秋之史实为据,而其中有微言大义存焉。”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1.3.述而不作?同时,孔子在整理这些典籍时也并非完全是述而不作,既有述亦有作。蒋伯潜十三经概论言:“孔于自承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学者;其于五经,似亦为整理古书之述的工作;但五经之材料虽古已有之,而经孔子加一番赞修笔削理董之手续后,殆莫不各赋以新含义与新生命,则与其谓为述,无宁谓为作矣。孔子所谓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以为文者

    10、,即指此也”。1.孔子:删定六经 述而不作总之,孔子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定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对于古代文化典籍的保存、流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国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战国: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前476 前221)是中国从封建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春秋时的100 多国经不断兼并,到战国时约有10多个,形成了秦、魏、赵、韩、齐、楚、燕“战国七雄”混战的局面。随着社会大变革的到来,学术统于王官的传统被打破,文化教育开始普及于民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学术局面。学术繁荣导致著述增多,著述多,藏书必多,于是简帛文

    11、化亦由之而兴。2.战国: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2.1.诸子蜂起2.2.百家争鸣2.3.私人藏书2.4.诸子著述2.5.燔禁诗书 2.战国: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2.1.诸子蜂起战国时,随着社会大变革的到来,学术统于王官的局面已被彻底打破,少数贵族已不能再继续垄断文化学术,文化教育开始普及于民间。于是“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游说之士。各国国君为了富国强兵而争相礼贤下士,甚至一些官僚贵族也招贤养士。由于养士之风的盛行,士阶层不断扩大,形成了“诸子蜂起”的局面。他们著书立说,上说下教,文化学术获得空前的发展。2.战国: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2.2.百家争鸣 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

    12、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为了适应政治需要,学术思想的流派日益增多。战国时除孔、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名辩诸家,甚至同一家内也不断地再分化成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而且他们又确是“皆有所长,时有所用”,因此各国的君主贵族对各家是“兼而礼之”。由于不主一家,并允许各家之间展开相互的批判和论战,于是便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正是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大大地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2.战国: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2.3.私人藏书战国时期,私人藏书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要上说人君、下教门徒,就必须要收集典籍以备时用。墨子:“今天

    13、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墨子贵义:“子墨子南使卫、关中,载书甚多”,还常常“尚观于先王之书”,“征于先王之书”。庄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战国策秦策:苏秦“陈篋数十,得太公阴秘之谋”。2.战国: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2.4.诸子著述 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进而产生了一大批对中国思想文化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儒家自孔子删定六经以后,其弟子辗转相授,予以传说,于是儒家著述不断丰富,出现了论语、孟子、孝经诸书。除儒家之外,诸子百家的著述更是珠玉纷呈,出现了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孙子等诸子书。此外,还有左传、战国策、国语等历史著作和楚辞等文学作品。总之,流行于战国时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

    14、对后来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政治和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2.战国: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2.5.燔禁诗书 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种禁锢思想、蔑视文化典籍的思想,并进而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禁书。强调重农重战的秦国商鞅认为:“今为国者多无要,故其境内之民,皆化而好辩乐学。虽有诗、书,乡一束,家一员,独无益于治也”。“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国去此十者,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兴兵而伐,必取;按兵不伐,必富”(商君书农战)。2.战国: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2.5.燔禁诗书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 年,“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

    15、告坐之道,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韩非子和氏)。2.战国: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2.5.燔禁诗书 商鞅变法所提出的燔禁诗、书,是与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的经济措施,以及采用连什伍、设告坐之道的政治措施相表里的,目的是反对当时一些引诗、书旧籍而反对变法的朝臣和禁锢人民的思想。从统一政令,以图富强这一点上来看,燔诗、书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燔诗、书对于文化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2.战国: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2.5.燔禁诗书 安平秋、章培恒中国禁书大观:“商鞅变法进程中发生的燔诗、书一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禁书事件,它那种对文化典籍极端

    16、仇视的态度,在西北秦地后来发展为愈来愈激烈的以焚毁图书为形式的禁书传统,开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禁毁图书的先河”。2.战国: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2.5.燔禁诗书 韩非子在肯定人有趋利避害本能的前提下,强调放任文化事业的发展必将导致国家政治的衰败,而保证独裁统治的最根本之路便是全面推行愚民政策,发展完善了商鞅的禁锢学说。韩非子五蠹:“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愈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韩非子画像2.战国: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2.5.燔禁诗书 韩非子六反:“今学者皆道书篋之颂语,不察当世之实事”。韩非子五蠹主张:“明主

    17、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说疑进而提出:“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韩非子的这种禁锢思想传到秦国以后,深受秦王嬴政的赏识。尽管公元前233 年韩非子入秦以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受到重用,也就无法像商鞅那样付诸实践,但是,他的禁书理论却被秦统治者所接受,并为以后秦始皇“焚书坑儒”埋下了思想的种子。3.秦皇: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结束了战国以来封建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统一全中国。秦朝(公元前221前206)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几年历史,并且具有急政暴虐的特色,但是在中国图书文化史上却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秦始皇画像3.秦皇:统一文字

    18、焚书坑儒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初,虽然结束了战国时封建割据的局面,但是,“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并没有立即改变。为了建立和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如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度,建立新的行政机构,迁徙六国富豪和强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划一法律制度等,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制度。在思想上,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和皇权神秘观念来维护秦朝的法统。在文化上,采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等措施。3.秦皇: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3.1.统一文字 我国文字自商周形成体系以后,并未浑然一体,东西各方形成了两大系统,至春秋战国时由于

    19、诸侯割据,语言文字分头发展,各有创新,虽有大同之处,但小异者亦多。由于长期的兼并战争,政治上渐趋统一,促成了各地文化的大融合,因而语言文字的统一已成为历史的迫切要求。春秋战国时代没有统一的政权来实施大范围的改革,到秦统一全国时,语言文字的统一便已完全条件成熟。秦始皇正是顺应了历史的这一潮流,开始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文字改革。3.秦皇: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3.1.统一文字郭沫若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叙说中说:“民族之商周,盖以地域之南北,故二系之色采,浑如径渭之异流。然自春秋而后,民族畛域渐就混同,文化色彩渐趋画一,证诸彝铭,则北自燕、鲁,南迄徐、吴,东自齐、邾,西迄秦、鄀,构思既见从同,用

    20、韵亦复一致,是足徵周末之中州确已有书同文,行同伦之实际。未几,至嬴秦而一统,势所必然也”。3.秦皇: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3.1.统一文字 许慎说文解字叙:“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毌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书同文的基本情况:一是用秦国文字取代其它六国文字;二是对史籀大篆进行省改,制定新的简便的文字小篆;三是颁布新文字的范本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 在全国推行。秦始皇统一文字,不仅为秦帝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而且也对中国以后两千多年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秦皇:统

    21、一文字 焚书坑儒3.2.焚书坑儒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立即实施“书同文”的文化措施,为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然而,仅8年之久,秦始皇实施的另一项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焚书坑儒却又葬送了秦文化的发展。3.秦皇: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3.2.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置酒,博士70人前来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谀词,博士齐人淳于越进言提出“师古”的主张,与周青臣辩论。秦始皇下令众人讨论,于是,丞相李斯力陈三代之事不足法,“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并昧死而言:“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

    22、,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史记秦始皇本纪)。并进而提出了禁书的请求,这一请求当即得到秦始皇许可。3.秦皇: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3.2.焚书坑儒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3.秦皇: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3.2.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的第二年,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术士侯生、卢生等诽谤秦王;秦始皇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转相告引

    23、,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史记 秦始皇本纪)。这就是历史上继“焚书”之后的“坑儒”事件。3.秦皇: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坑儒实际上是焚书的继续和发展,二者看似两端,实则密不可分,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文化学术的发展,并造成了长远的消极影响。3.秦皇: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3.2.焚书坑儒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在当时统一与分裂激烈斗争的年代里,秦始皇用这种手段打击复活封建贵族政治的反动思想,又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事”。安平秋、章培恒中国禁书大观:“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文化幼稚的统治集团接受了一种幼稚的思想文化控制理论并转化为一道基本国策而造成的一种急于求成的幼稚举动”

    24、。姚福申中国编辑史:“焚书坑儒则是最野蛮最极端的愚民政策,实在没有丝毫可以肯定的地方”。4.汉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朝包括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和东汉(25-220),前后达400余年,是我国简帛文化的兴盛时期。汉朝简帛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汉武帝以前,我国简帛文化自遭到秦朝的打压以后逐渐恢复的一个过渡阶段。第二个阶段:自汉武帝至汉成帝以前,汉简帛文化定型的重要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自汉成帝至西汉末年,我国简帛文化的最兴盛时期。第四个阶段:东汉,简帛文化消长阶段。4.汉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4.1.提倡黄老儒学复兴4.2.儒学复兴儒家独尊4.汉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4.1

    25、.提倡黄老儒学复兴 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面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遮盖”,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与此相应的是,自秦始皇颁令焚书,禁绝私学以后,到汉代初年时文化学术思想的发展仍处在低潮之中。汉书楚元王传附刘歆传 说:“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义绝,法度无所因袭。时独有一叔孙通略定礼仪,天下唯有易卜,未有它书”。儒家学术源流几乎完全断绝。在这种学术思想发展的低潮中,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汉初统治者所提倡,居支配地位。4.汉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4.1.提倡黄老儒学复兴 至汉惠帝时,惠帝“乃除挟书之律”,虽然“公卿大臣绛、灌之属咸介胄武夫,莫以为意”(汉书楚元王传),但是儒家始

    26、以其业行于民间”(隋书经籍志)。儒家学说已彻底被解禁,成为合法。文景时期,政治思想上出现了由无为到有为、由道家到儒家的嬗变的趋势。汉书楚元王传说:“至孝文皇帝,始使晁错从伏生受尚书。尚书初出于屋壁,朽析散绝。今其书见在,时师传读而已。诗始萌芽。天下众书往往颇出,皆诸子传说,犹广立于学官、为置博士”。4.汉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4.2.儒学复兴儒家独尊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在经济繁荣、府库充溢的基础上,汉武帝在50余年(公元前140-前87)的统治中对政治、经济、军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封建统一国家的需要。为了有利于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汉武帝在思想、文化、

    27、学术上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汉武帝画像4.汉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4.2.儒学复兴儒家独尊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首倡儒家独尊之议,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同年,武帝采纳丞相卫绾之议,罢黜“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汉书武帝纪)的贤良。卫绾没有直接指斥黄老之言,但是好黄老的窦太后仍然力加反对,借故把鼓吹儒学的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系狱。儒家的势力暂时受到打击。建元五年(前136)武帝设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在官府中反而更加齐备。4.汉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4.2.儒学复兴儒家独尊建元六年(前135)窦太

    28、后死,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并且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罢黝百家、独尊儒术”。4.汉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4.2.儒学复兴儒家独尊 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儒学的传授出现了一个昌盛的局面。博士官学中不但经学博士完备,而且由于经学师承不同,一经兼有数家,各家又屡有分合。宣帝末年,易有施、孟、梁丘,书有欧阳、夏侯胜、夏侯建,诗有齐、鲁、韩,礼有后氏,春秋有公羊、谷梁,共12 博士。不仅如此,博士的弟子亦不断递增,武帝时有博士弟子50人,成帝时多至3000 人,到东汉顺帝时甚至

    29、达到30000人。儒家的发展,经学的昌盛,尤其是儒家独尊局面的形成,最终导致儒家思想成为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的正统思想。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发展,但它同时又阻碍了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多元化发展。4.汉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4.2.儒学复兴儒家独尊 儒学的发展,对于典籍,尤其是儒家典籍的收集整理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汉武帝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汉书武帝纪)。由于“书缺简脱,礼坏乐崩”无法适应儒学的发展,于是汉武帝“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命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广泛地搜集天下典籍。并在此基础上

    30、“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书艺文志)。一时间,藏书大盛,“书积如丘山”,“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刘歆七略),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藏书盛况。4.汉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4.2.儒学复兴儒家独尊至武帝末年,“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虽“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汉书艺文志),却为以后的今古文之争埋下了伏笔。5.向歆:整理典籍 撰著目录5.1.汉成帝与官府藏书的整理5.2.刘向刘歆整理典籍的程序与方法5.向歆

    31、:整理典籍 撰著目录5.1.汉成帝与官府藏书的整理 自汉武帝以后,经昭帝、宣帝、元帝,到成帝时武帝时所建立的藏书已“书颇散亡”,这对于儒学的发展显然不利。汉成帝在河平三年(公元前26)“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汉书艺文志)。于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自成帝至哀帝长达数十年的旷日持久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典籍整理。5.向歆:整理典籍 撰著目录5.2.刘向刘歆整理典籍的程序与方法(1)广罗异本,相互校补。

    32、以简帛形式流传到汉代的文献,因均为辗转抄录,且代有遗佚增广,不仅一书多本,而篇卷参差,文字各异。只有广罗异本,才能有比较有鉴别,从而择善从之。刘向校书之初,陈农已求书天下,校雠之中刘向等又广集公私所藏,收罗了大量的异本。如刘向在管子叙录中说:“所校雠中管子书389篇,大中大夫卜圭书27篇,臣富参书41篇,射声校尉立书11篇,太史书96篇,凡中外书560篇。”比较各本,删除重复、互相补充。如管子一书“除去重复484篇”,战国策“以相补,除重复,得33篇”。刘向画像5.向歆:整理典籍 撰著目录5.2.刘向刘歆整理典籍的程序与方法(2)条别篇章,命定名目。由于简帛书多无书名、篇目,或有书名而歧异不一

    33、,且篇卷次序不固定,刘向等按书的内容的逻辑关系排定篇章次第,各篇以起首若干字为篇名,如礼经定为17 篇,编定士冠礼第一,少牢下编第十七。有时还必须统一书名,如 战国策当时流传的本子有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刘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5.向歆:整理典籍 撰著目录5.2.刘向刘歆整理典籍的程序与方法(3)校勘脱谬,写定正本。由于古书既为抄录,又多为简策,文字增删,脱文漏简,在所难免,刘向等在相互比较、补充、编次之时,还必须要纠正脱文衍文,以釐正字句。其采用的方法有“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的本校法和“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的对校法。在杀青定稿整

    34、理完毕以后,刘向等或用素帛,或用简牍,重新缮写一份正本,作为定本。西晋校雠俑5.向歆:整理典籍 撰著目录5.2.刘向刘歆整理典籍的程序与方法(4)提要钩玄,编写叙录。在写定正本以后,刘向“撮其旨意”,将该书的篇目、内容、校雠经过、作者生平、书之真伪、内容得失等提要钩玄,编写成叙录,随定本进奏皇上审阅,是为叙录。后又别集众录,编成别录。5.向歆:整理典籍 撰著目录5.2.刘向刘歆整理典籍的程序与方法(5)分门别类,撰著目录。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刘歆又分门别类,撰著了七略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分类目录。七略的基本类目辑辑 略略图图 书书 类类 别别数数 量量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

    35、小学9种103家3123篇 诸子略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10种189家4324篇 诗赋略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5种106家10315篇 兵书略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4种53家790篇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刑法6种190家2528卷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4种36家668卷 总计 38种596家13269卷 5.向歆:整理典籍 撰著目录5.2.刘向刘歆整理典籍的程序与方法p 刘向、刘歆整理文化典籍是中国文化发展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中国图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中国文化典籍的发展来看,刘向、刘歆不仅对先秦以来的典籍

    36、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我国先秦典籍流传的混乱局面,而且,对于先秦和汉代文化典籍的保存与流传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中国古代藏书的发展来看,刘向、刘歆不仅建立了完整的汉代官府藏书,而且,为后世2000年的中国藏书建设奠定了基础,此后历代王朝均依向歆故事,采访遗书,设置专官,全面整理,编撰著述,构成了我国悠久而兴盛的藏书发展历史。5.向歆:整理典籍 撰著目录5.2.刘向刘歆整理典籍的程序与方法 从藏书的整理来看,刘向、刘歆不仅开创了我国目录学、分类学、编目学、校雠学、版本学的先河,而且对这些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中国文化学术的发展来看,刘向、刘歆的别录、七略是我国古代极其珍贵的

    37、文化学术史,为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汉以前的中国文化学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此外,刘向、刘歆在整理文化典籍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经书的不同底本古文经,并进而导致了经学内部的今文经和古文经的区分和两派的长期纷争,形成了中国儒家文化上的一种十分独特的现象。6.汉代的重要著作p哲学王充论衡陆贾新语 贾谊新书刘安淮南子董仲舒春秋繁露杨雄法言和太玄经6.汉代的重要著作p 史学司马迁史记,创造了历史书籍的纪传体的新体裁,成为此后两千年中编写王朝历史的规范,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书,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很高。开后代地方史志之始的赵晔吴越

    38、春秋和佚名的越绝书,以及荀悦的汉纪、东汉史官修的东观汉记。6.汉代的重要著作p 文学 赋: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鹬鸟赋、杨雄的羽猎赋。散文:贾谊、晁错的政论文陈政事疏、过秦论、论贵粟疏等,更有在文史两方面齐名的史记。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以及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平陵东、思悲翁、东门行、上山采蘼花、有所思、陌上桑、上邪等。6.汉代的重要著作p 文字学我国现存最早的辞书尔雅。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解释字义、标准字音、考察字源的辞书许慎的说文解字。杨雄方言、刘熙释名、服虔通俗文等训诂专著。6.汉代的重要著作p 自然科学张衡关于天体结构的灵宪。我国第一部算学著作周髀算经。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的完整体系的形成,开启了中国数学研究新阶段的九章算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完整的农学著作汜胜之的汜胜之书。6.汉代的重要著作p 自然科学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和植物分类著作神农本草经。被后世称为医圣的张机的伤寒杂病论(后世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2种。有在化学史上有相当地位的世界上最古的炼丹书籍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6.汉代的重要著作p 目录学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综合性分类目录别录和七略。世界上现存最古的目录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三讲简帛文化(下)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6885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