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萃取分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章萃取分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萃取 分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03章 萃取分离技术3.0 概述概述3.1 生物分离中的液生物分离中的液-液萃取液萃取 3.2 液液-液萃取过程分析液萃取过程分析3.3 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3.4 双水相萃取双水相萃取3.5 反微团反微团萃取萃取n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方法称为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方法称为萃取萃取(Extraction)。n萃取萃取(Extraction)是利用液体或超临界流体)是利用液体或超临界流体为为溶剂溶剂提取原料中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操作。提取原料中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操作。3.0 概述概述萃取剂萃取剂萃取
2、类型萃取类型 萃取剂可能是液态或超临界流体状态,含目标产物萃取剂可能是液态或超临界流体状态,含目标产物的原料可以是液态或是固态的原料可以是液态或是固态.反胶团萃取反胶团萃取液膜萃取液膜萃取双水相萃取双水相萃取(有机有机)溶剂萃取溶剂萃取液态液态超临界流体固超临界流体固-液萃取液萃取液液萃取液液萃取固液萃取或称浸取固液萃取或称浸取超临界流体液超临界流体液-液萃取液萃取时间浓度萃取相萃取相料液相料液相萃取相萃取相料液相料液相相界面萃取过程中溶质浓度的变化萃取过程中溶质浓度的变化萃取分离步骤萃取分离步骤(1)(1)料液与溶剂的混合接触,目标产物料液与溶剂的混合接触,目标产物(溶质溶质)从从 料液转移
3、到萃取剂中。料液转移到萃取剂中。(2)(2)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相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相(萃取相和萃余相萃取相和萃余相)。(3)(3)从两相从两相(萃取相和萃余相萃取相和萃余相)中回收溶剂得到目中回收溶剂得到目 标产物。标产物。混混合合过过程程(1)分分离离过过程程(2)溶剂回收溶剂回收(3)溶剂回收溶剂回收(3)料液料液溶剂溶剂萃取相萃取相萃余相萃余相目标产物目标产物萃余物萃余物溶剂溶剂溶剂溶剂萃取的萃取的工艺过程工艺过程萃取过程的特点萃取过程的特点 萃取具有选择分离能力萃取具有选择分离能力 传质速度快,操作控制方便传质速度快,操作控制方便 能与蒸馏,结晶等分离过程组合能与蒸馏,结晶等分离过程组合
4、有利于保护目标产物,降低损失有利于保护目标产物,降低损失 装置规模不受限制,放大较容易装置规模不受限制,放大较容易1.作为一种重要的提浓和初步纯化技术,萃取在生物分离中有广泛应用(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和生物碱等)生物小分生物小分子的分离和纯化子的分离和纯化。2.随着萃取新技术的研究,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多肽、胞内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的分离纯化)。溶剂萃取法和其他新型分离技术相结合,产生了多种新分离技术,如双水相双水相萃取萃取、反微团萃取反微团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等。3.1 生物分离中的液生物分离中的液-液萃取液萃取 液-液萃取,是利用
5、在的液相中目的产物和其他各组分,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青霉素的提取,是最早的萃取在大规模生物分离中青霉素的提取,是最早的萃取在大规模生物分离中应用的实例。应用的实例。待处理溶液中被萃取的物质为溶质溶质(A),其余为原溶剂原溶剂(C),加入的第三组分为萃取剂萃取剂(S)。萃取剂应对料液中溶质A有尽可能大溶解度,而与原溶剂C互不相溶或微溶。当萃取剂加入到料液中混和静置后分成两液相,其一以萃取剂(含溶质)为主,为萃取相萃取相(E),另一相以原溶剂为主,称为萃余相萃余相(R)。生物分离中萃取生物分离中萃取相通常是有机溶剂,萃余相是水。相通常是有机溶剂,萃余相是水。F(C+A)S S萃萃余余相相R(C+少少
6、量量A)萃萃取取相相E(S+A)萃取剂料液RaffinateExtract/ky x (3-1)x 平衡时萃余相中溶质浓度y 平衡时萃取相中溶质浓度 萃取分配系数萃取分配系数 对于生物分离体系,溶质浓度通常较低,在给定溶剂中,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 物理萃取物理萃取 利用溶剂对想分离组分有较高的溶解能力(依据相似者相溶原理)进行选择性分离,萃取剂与溶质之间萃取剂与溶质之间。如用乙酸丁酯萃取发酵液中的青霉素。物理萃取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和抗生素及天然物理萃取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和抗生素及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中药植物中有效成分(中药流浸膏)的提取过程。浸膏)的提取过程。萃取机理萃取机理 化学萃取化学萃取
7、 利用萃取剂与溶质之间有,生成复合分子在两相中重新分配而达到分离目的。萃取剂与溶质的化学反应包括离子交换和络合反应等。eg.柠檬酸在酸性条件下,与磷酸 三 丁 酯(T B P)形 成 中 性 络 合 物 而 进 入 有 机 相(C6H8O73TBP2H2O)。化学萃取中通常用等有机溶剂溶解萃取剂,改善萃取相的物理性质,此时的有机溶剂称为稀释剂(diluents);化学萃取主要用于金属的提取,也可用于氨基酸、抗生素和有机酸等生物产物的分离回收。例如例如:利用季铵盐(如氯化三辛基甲铵,记作R+Cl)为萃取剂萃取氨基酸时,阴离子氨基酸(A)通过与萃取剂在水相和萃取相间发生下述离子交换反应而进入萃取相
8、。ClARAClR如何得到满意的萃取效率?如何得到满意的萃取效率?1.选择适当的萃取剂选择适当的萃取剂 尽量选择对溶质有的萃取剂。良好的萃取剂一般还应满足:选择性好,化学稳定性好。易于分层:密度差较大,粘度小,表面张力适中,相 分散和相分离较容易,不产生第三相或产生乳化现象。萃取剂易于回收和再利用。萃取剂价廉易得,经济性好。毒性和环境污染小,使用安全。溶剂的选择性溶剂的选择性 n所选溶剂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溶剂对料液中各组分的溶解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n萃取操作中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大,对其他组份的溶解度要小。这种选择性的大小或选择性的优劣通常用选择性系数衡量。n选择性系数类似于蒸馏过程的相对挥
9、发度,反映了A、B组分溶解于溶剂S的能力差异。对于萃取操作,选择性系数越大,分离效果越好,应选择分配系数远大于应选择分配系数远大于1 1的溶剂。的溶剂。n溶剂的回收一般采用蒸馏的方法。若溶质组分不宜挥发或挥发度较低,常采用蒸发等方法。此外还可采用结晶、反萃取等方法脱除溶剂。溶剂的可回收性溶剂的可回收性n 萃取过程溶剂的回收费用是整个操作的一项关键经济指标。因此有些 溶剂尽管其他性能良好,但由于较难回收而被弃用。n 溶剂的回收一般采用蒸馏的方法。若溶质组分不宜挥发或挥发度较低,常采用蒸发等方法。此外还可采用结晶、反萃取等方法脱除溶剂。2.改变溶质的形态改变溶质的形态 生物产品的分离过程,不应使其
10、丧失生物效能,这就限制了萃取剂的选择范围。通过适当改变溶质的形态,使分配系数k 改变,以改进萃取分离。具体方法主要有二,即通过溶质离子对的变化和萃取体系pH值的改变来实现。/ky xx 平衡时萃余相中溶质浓度y 平衡时萃取相中溶质浓度 对于生物分离体系,溶质浓度通常较低,在给定溶剂中,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1)待分离溶质(产物,如有机酸、抗生素等)很多是弱酸或弱碱,故可用改变萃取溶液的pH值的方法来提高分配系数。pH5.5时,青霉素在醋酸丁酯等萃取剂中比在水中更易溶解;用醋酸丁酯加到青霉素发酵液中并使其充分接触,从而使青霉素被萃取浓集到萃取浓集到中,达到分离提取青霉素的目的。弱电解质在水相中发
11、生不完全解离,仅是游离酸或游离碱在两相产生分配平衡,而酸根或碱基不能进入有机相。达到萃取平衡态时,一方面弱电解质在水相中达到解离平衡,另一方面未解离的游离电解质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对于弱酸性和弱碱性电解质,解离平衡关系分别为解离平衡常数分别为HBBHHAAHBHHBkAHHAkba (3-6)(3-5)(3-7)(3-8)弱酸性溶质的萃取:弱酸在水相中部分电离,而在有机溶剂中几乎不离解,在有机溶剂-水萃取体系中,表现分配系数为:RRERCOORCOOHRCOOHkERCOOHRRCOOH RRCOO 式中 弱酸在有机相(E)中的浓度;弱酸在水相(R)中的浓度;酸根离子在水相(R)中浓度。(3
12、-9)而水相中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3-7a)RRRaRCOOHHRCOOk(3-11)RaiHkkk/1 游离酸形态RCOOH在两相间分配系数:REiRCOOHRCOOHk(3-10)即得aipkpHkk)1/lg(3-12)其中 ,可以在有关手册查出。aakpklg 同理,对弱碱,有:pHpkkkbi)1/lg(3-13)水相pH值对弱电解质分配系数有显著影响。物理萃取时,弱酸性电解质分配系数随pH降低而增大,而弱碱性电解质则相反。如,红霉素是碱性电解质,在乙酸戊酯和pH9.8的水相之间分配系数为44.7,而水相pH降至5.5,分配系数降至14.4。萃取时,选择适当的pH值,不仅可以提高
13、表观分配系数,还可根据共存杂质的性质和分配系数,提高目的产物的萃取分离选择性。如对弱酸性物质A和B的分离选择性与pH值的关系:/)(1/)(1)()(HAkHBkBkAkaaii(3-14)通过调节水相pH,控制溶质的分配行为,从而提高萃取率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等弱电解质的萃取。例例3-1 在醋酸戊酯-水系统中,青霉素K的ki215,青霉素F的ki=131。根据有关手册的数据,pka值分别为pka(K)=2.77,pka(F)=3.51,现有混合物青霉素F和K,而F是有用的目的产物。若要获得纯度较高的青霉素F,究竟是选用pH=3.0还是在pH4.0时萃取为好?青霉素青霉素F:R为2-戊烯基青霉素
14、青霉素K:R为庚基=1.256同理可算出pH4.0时的2 2.6791。故在pH4.0时进行萃取操作可得纯度较高的青霉素F产品。33143()1 1.698 10/10()1 3.09 10/10iik Fk K青霉素K和F在醋酸戊酯水体系中分电离平衡常数为:ka(K)1.698103和 ka(F)3.09104再用式(3-14),求出pH3.0时F与K在萃取系统中分离选择性为:解解 要通过可溶离子对提高分配系数,关键是确定可溶于萃取剂(通常为有机溶剂)的离子对。能生成有用离子对,改进萃取操作的盐:醋酸盐、丁酸盐、正丁胺盐、亚油酸盐、胆酸、十二酸盐、十六烷基三丁胺盐等。(2)如果溶质可以离解,
15、则设法使其离子对发生改变。在水中,溶质离解后成一对离子,其正、负电荷相等而总带电为零。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需采用化学萃取。常用萃取剂有:季铵盐类(如三辛基甲基氯化铵)、磷酸酯类如二(2乙基己基)磷酸等。氨基酸解离平衡为(3-15a)(3-15b)RCHCOOHRCHCOO+H+NH3+NH3+(A+)(A)K1RCHCOORCHCOO+H+NH3+NH2(A)(A)K2其中K1和K2为解离平衡常数。分别用A、A和A表示偶极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型氨基酸,则21AHAKAHAK (3-16)(3-17)用三辛基甲基氯化铵(TOMAC,记作RCl)作为阴离子交换萃取剂时,仅阴离子型氨基酸与萃取剂发生离
16、子交换反应:ClARAClR (3-18)反应平衡常数为 (3-19)氨基酸和Cl的表观分配系数分别为AAcARk (3-20)ClClRkCl (3-21)ClRAClARKeCl其中,kA和kCl分别为氨基酸和氯离子的分配系数,c A为水相氨基酸总浓度 (3-22)AAAcA121221KKHKHkKkCleClA (3-23)(3-24)22HKKkKkCleClA事实上,阴离子氨基酸的离子交换反应需在高于其等电点的pH范围内进行,所以式(3-22)中的A可忽略不计,式(3-23)简化成完整的萃取分离工艺完整的萃取分离工艺 萃取萃取的目的是实现原料液中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完成萃取后,为进
17、一步纯化目标产物,往往还要通过反萃取反萃取(Back extraction),将目标产物转入水相。对于一个完整的萃取工艺,常常在萃取和反萃取之间增加洗涤洗涤操作,其目的是除去与目标产物同时被萃取到有机相的杂质,提高反萃液中目标产物的纯度。通过调节水相条件,通过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作转入水相的萃取操作称为称为。乳化现象与去乳化现象与去乳化乳化(1)发酵废液 (萃余液)中夹带有机溶剂(萃取液)微滴,使目标产物受到损失;(2)有机溶剂(萃取相)中夹带发酵液(萃余液),给后处理操作带来困难。实际发酵产物的萃取操作中常发生:水或有机溶剂以微小液/乳滴形式分散
18、于有机相或水相中的现象。产生乳化后使有机相和水相分层困难,出现两种夹带:产生原因:产生原因:发酵液中存在蛋白质和固体颗粒等物质蛋白质和固体颗粒等物质,具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有机溶剂(油)和水的表面张力降低,油或水易于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水相或油相中。类型:类型:(O/W)水包油和(W/O)油包水水水油破乳方法:破乳方法:物理法物理法:离心分离过滤离心分离过滤,加热加热,稀释稀释化学法化学法:破坏双电层的吸附剂破坏双电层的吸附剂,加入加入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3.2.1 单级萃取单级萃取 工业生产装置有单级混合澄清槽、单级萃取罐、单级离心萃取机(如碟片式离心机)等。单级操作的混合澄清槽单级操
19、作的混合澄清槽单级萃取操作是使含某溶质的料液(F)与萃取剂(S)接触混合,静置后分成两液层。3.2 液液-液萃取过程及液萃取过程及设备设备混合混合-澄清槽澄清槽 混合混合-澄清槽是最早的萃取设备澄清槽是最早的萃取设备,具有:具有:(1 1)处理量大,级效率高。)处理量大,级效率高。(2 2)结构简单,容易放大和操作。)结构简单,容易放大和操作。(3 3)两相流量比范围大,运转稳定可靠,易于开、停工。对)两相流量比范围大,运转稳定可靠,易于开、停工。对 物系适应性好,对含有少量悬浮固体的物料也能处理。物系适应性好,对含有少量悬浮固体的物料也能处理。(4 4)易实现多级连续操作,便于调节级数。装置
20、不需要高大)易实现多级连续操作,便于调节级数。装置不需要高大 厂房和复杂的辅助设备。厂房和复杂的辅助设备。混合混合-澄清槽的不足澄清槽的不足:(1)一般混合)一般混合-澄清槽澄清槽占地大,溶剂储量大占地大,溶剂储量大(2)由于需要动力搅)由于需要动力搅拌装置和级间的物流拌装置和级间的物流输送设备,因此设备输送设备,因此设备费和操作费较高。费和操作费较高。混合混合-澄清槽澄清槽3.2.2 多级萃取多级萃取 多级混合澄清槽、各种萃取塔、多级离心萃取机等 单级萃取操作中,产品回收率较低,萃取溶剂用量较大,工业上较少采用。多级逆流萃取过程具有分离效率高、产品回收率高、溶剂用量少等优点,是流程。(1)(
21、1)流程流程 原料液原料液F从第一级进入,依次通过各级与加入各级的从第一级进入,依次通过各级与加入各级的溶剂溶剂Si进进行萃取,获得行萃取,获得萃余相萃余相R1,R2。末级引出的末级引出的萃余相萃余相RN进入脱溶剂进入脱溶剂塔塔I脱除溶剂脱除溶剂SR,获得,获得萃余液萃余液RN。加入各级的溶剂。加入各级的溶剂S1,S2分别与分别与来自前一级的萃余相进行萃取,获得的来自前一级的萃余相进行萃取,获得的萃取相萃取相E1,E2分别从各分别从各级排出,汇集一起后进入脱溶剂塔级排出,汇集一起后进入脱溶剂塔II脱除溶剂脱除溶剂SE,获得,获得萃取液萃取液RE。回收的溶剂回收的溶剂SR和和SE一起返回系统循环
22、使用。一起返回系统循环使用。多级错流萃取工艺流程多级错流萃取工艺流程萃取剂萃取剂原料原料萃取相萃取相(一一)多级错流萃取流程多级错流萃取流程 轻相出轻相出轻相入轻相入X0(2)(2)装置特点装置特点 萃取相溶质的回收率较高,溶剂耗量较大,萃取相溶质的回收率较高,溶剂耗量较大,溶剂回收负荷和设备投资大。溶剂回收负荷和设备投资大。X1 X2 X3 YFY1Y2YN(二)多级逆流萃取 (1)(1)流程流程 原料液原料液F从第一级进入,依次经过各级萃取,成为各级的萃余相,从第一级进入,依次经过各级萃取,成为各级的萃余相,其溶质组成逐级降低,其溶质组成逐级降低,溶剂溶剂S从末级第从末级第N级进入系统,依
23、次通过各级级进入系统,依次通过各级与萃余相逆相接触,进行萃取,使得萃取相中的溶质组成逐级提高,与萃余相逆相接触,进行萃取,使得萃取相中的溶质组成逐级提高,最终获得的最终获得的萃取相萃取相E1和和萃余相萃余相RN通过脱溶剂塔通过脱溶剂塔I、II脱除溶剂,并返脱除溶剂,并返回系统循环使用。回系统循环使用。多级逆流萃取流程多级逆流萃取流程多级逆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是主要工业应用方式。萃取相和萃余相分别从两端进入,逆流接触。(2)装置特点装置特点 连续逆流操作,连续逆流操作,混合物可分离程度较高。混合物可分离程度较高。3.2.3 微分萃取(微分萃取(塔式萃取塔式萃取)过程)过程 各种萃取塔、静态混合器、
24、部分离心萃取机等 微分萃取设备中萃取相和萃余相连续接触,溶质浓度连续变化,传质未达平衡状态。由于没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塔式塔式。塔式萃取设备塔式萃取设备1)喷洒塔喷洒塔(喷淋塔喷淋塔)n优点优点:喷洒塔无任何内件,阻力小,结构简单,投喷洒塔无任何内件,阻力小,结构简单,投资费用少,易维护。资费用少,易维护。n不足不足:分散相在塔内只有一次分散,无凝聚和再分散作用,分散相在塔内只有一次分散,无凝聚和再分散作用,提供的理论级数不超过提供的理论级数不超过1-21-2级,分散相液滴在运动级,分散相液滴在运动中一旦合并很难再分散,中一旦合并很难再分散,导致沉降或浮升速度加大,导致沉降或浮升速度加大,相际接
25、触面和时间减少,传质效率差。相际接触面和时间减少,传质效率差。分散相液滴分散相液滴在缓慢的运动中表面更新慢,液滴内部湍动程度低,在缓慢的运动中表面更新慢,液滴内部湍动程度低,传质系数小。传质系数小。喷淋塔喷淋塔n超临界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是萃取技术是20 世纪世纪80 年代发展起来的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物质分离精制的高新技术一种物质分离精制的高新技术,国外已普遍将此技国外已普遍将此技术应用于医药、食品、香料、石油化工及环保等领术应用于医药、食品、香料、石油化工及环保等领域域,成为获得高质量产品的有效方法之一成为获得高质量产品的有效方法之一。n超临界超临界CO2萃取装备是超临界萃取技术发展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