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章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 第三 出血 血栓 止血 检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实验诊断课件教学 生理状态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它既不会溢出血管外引起出血,也不会在血管内凝固形成血栓,这主要是由于机体内存在着完善的止凝血与抗凝血机制,这种机制呈动态平衡状态。机体的止血机制包括,血管壁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的止血作用纤维蛋白溶解因子和抗纤溶因子的溶栓作用等。病理状态下,止凝血和抗凝血机制的动态平衡失调,若止凝血机制亢进或抗凝血机制减退便会形成血栓,临床上出现血栓性疾病。反之,若止凝血机制减退,或抗凝血机制亢进,便会引起出血,临床上出现出血性疾病,本章重点介绍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以及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4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4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4第三节 凝血因子
2、检测4第四节 抗凝系统检测4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4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4第七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本章重点、难点内容及习题 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一)出血时间 原理原理 将毛细血管刺破,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参考值参考值 测定器法:6.92.1min,超过9min为异常。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BT延长见于:1、血小板明显减少,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血小板功能异常;3、血管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4、药物,如服用乙酰水杨酸等。(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原理 在含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体的琼脂凝胶板中加入一定量受检血浆,在电场作用下泳动一定时间出现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火箭
3、样沉淀峰,其高度与受检血浆中VWF浓度呈正相关,计算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的含量。VWFAg是血管内皮细胞促凝指标之一,它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参与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反应,起促凝作用。1、减低:见于血管性血友病(VWD),是诊断VWD及其分型的指标之一。2、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心梗,心绞痛,脑血管病变,DM,妊高症,肾小球疾病,大手术后,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MDS等。(一)血小板计数(二)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PAIg)参考值PAIgG为078.8ng/107血小板;PAIgM为07.0ng/107血小板;PAIgA为02.0ng/107
4、血小板。临床意义增高:主要见于ITP患者。也见于输血后紫癜、SLE等。观察病情:治疗有效,PAIg水平下降;复发则升高。(三)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粘附(PAgT)试验常用玻璃柱法、玻璃球法和玻璃器法。原理血小板具有粘附损伤的血管表面或异物表面的特性。当一定数量的血小板粘附于异物表面上,测定粘附前与粘附后血小板总数的百分率,即为血小板粘附率()。参考值玻璃柱法:62.58.61o临床意义n1.PAgT增多:见于血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绞痛n2.PAgT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血友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原理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比浊法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在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诱导剂
5、时,由于血小板发生聚集,悬液的浊度就发生相应的改变,透光度增加。(四)血小板聚集试验 参考值血小板聚集图像的参考值见表临床意义 1.PAgT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2.PAgT增多:鉴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第三节 凝血因子测定(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原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在受检血浆中加入部分凝血活酶磷脂悬液,在Ca2+的作用下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参考值3243S,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0S以上异常临床意义是目前推荐应用的内源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又是监测肝素治疗的首先指标。延长,见于因子、PK,HMWK
6、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缩短,见于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原理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在受检血浆中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Ca2+,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参考值 PT正常值为1113S,病人测定值超过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1.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2.P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DIC早期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凝血酶,后者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临床意义增高:见于D
7、M,急性心梗,急性传染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灼伤,MM,休克,大手术后,妊高症,急性感染,恶性肿瘤以及血栓前状态,部分老年人等。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四)血浆因子定性试验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Ca+溶液,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凝块,将此凝块置入5mol/L尿素溶液中,如果受检血浆缺乏因子,则形成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凝块易溶于尿素溶液中。临床意义若纤维蛋白凝块在24h内完全溶解,则表示因子缺乏,见于先天性因子缺乏症和获得性因子明显减低,如肝病,SLE,DIC,原发性纤溶症,恶性肿瘤,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抗抗体等。第四节 抗凝
8、系统检测(一)血浆凝血酶时间原理TT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测定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要的时间。临床意义延长: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FDP增高,血中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二)甲苯胺蓝纠正试验原理甲苯胺蓝呈碱性,有中和肝素的作用,在TT延长的受检血浆中加入少量甲苯胺蓝,再测定TT。若延长的TT恢复到正常或明显缩短,则表示受检血浆中有类肝素物质存在或肝素增多,若不缩短,则表示受检血浆中存在其他抗凝血酶类物质或缺乏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血中类肝素物质增多,见于严重肝病,DIC,过敏性休克,使用氮芥类药物,放疗后,肝叶切除后,肝移植后等。(三)APTT
9、交叉试验 本试验是用于鉴别凝血因子缺乏或有抗凝物质的存在,延长的APTT,若能被1/2量的正常新鲜血浆所纠正,表示受检血浆中可能缺乏凝血因子,若不能纠正则表示受检血浆中可能存在抗凝物质。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纤溶酶可将已形成的血凝块加以溶解,产生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从而反映纤溶活性。纤溶活性增强可致出血,纤溶活性降低可致血栓 (一)优球蛋白溶解时间血浆优球蛋白组分含有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但不含纤溶酶抑制物。将受检血浆加入到PH4.5的酸性溶液中使优球蛋白沉淀,经离心除去纤溶抑制物,并将沉淀溶于缓冲溶液中,再加入钙或凝血酶使其凝固。在37下观察凝块完全溶解所需时间
10、 参考值加钙法120min 加凝血酶法为(12324)min临床意义 本实验敏感性低,特异性高1、纤维蛋白凝块70min内完全溶解2、纤维蛋白凝块在超过120min还不溶解 (二)D-二聚体定量试验原理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将D-二聚体单抗包被在酶标反应板,加入受检血清,血浆中的D-二聚体与包被在反应板D-二聚体单抗结合,然后再加酶标记的D-二聚体抗体,与包被的D-二聚体结合,最后加入底物显色,显色深浅与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呈正相关。临床意义阴性是排除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重要试验;阳性是诊断DIC和观察溶血栓治疗的有用试验,凡有血块形成的出血,本试
11、验均可阳性。(三)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性试验原理于受检血浆中加入血浆蛋白降解产物,若血液中FDP浓度多,胶乳颗粒发生凝集。临床意义FDP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后者如DIC,恶性肿瘤,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肺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血栓治疗等。(四)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原理在受检的血浆中加入硫酸鱼精蛋白溶液,如果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复合物则鱼精蛋白使其解离析出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物,此为阳性反应。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DIC早中期 本试验是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的试验之一。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