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变异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变异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微生物 遗传 变异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遗传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亲代与子代相似变异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间不同个体不完全相同亲代与子代、子代间不同个体不完全相同遗传(遗传(inheritance)和变异(和变异(variation)是生命的最本质特性之一是生命的最本质特性之一遗传型遗传型:表型表型:生物的全部遗传因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生物的全部遗传因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具有一定遗传型的个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生具有一定遗传型的个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生长发育所表现出来的外表特征和内在特征的总和。长发育所表现出来的外表特征和内在特征的总和。表型是由遗传型所决定,但也和环境有关。表型是由遗传型所决定,但也和环境有关。表型饰变:表型饰变:
2、表型的差异只与环境有关表型的差异只与环境有关特点:特点:暂时性、不可遗传性、表现为全部个体的行为暂时性、不可遗传性、表现为全部个体的行为遗传型变异(基因变异、基因突变)遗传型变异(基因变异、基因突变):遗传物质改变,导致表型改变遗传物质改变,导致表型改变特点:特点:遗传性、群体中极少数个体的行为遗传性、群体中极少数个体的行为(自发突变频率通常为自发突变频率通常为1010-6-6-10-10-9-9)粘质沙雷氏菌粘质沙雷氏菌25C的斜面培养基;的斜面培养基;37C的斜面培养基的斜面培养基;25C的液体培养基的液体培养基;37C的液体培养基的液体培养基.第一节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遗传变异的物质
3、基础一、三个证明一、三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一)(一)经典转化实验经典转化实验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S型(菌体具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型(菌体具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能力)致病能力)R型(菌体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型(菌体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能力)致病能力)小鼠注入活的小鼠注入活的S型菌株,小鼠死亡,说明型菌株,小鼠死亡,说明S型菌株有致病性。型菌株有致病性。1928年,年,F.Griffth作了作了3组实验组实验:1 1、动物试验、动物试验小鼠注入活的小鼠注入活的R型菌株,小鼠存活,说明型菌株,小鼠存活,说明R型菌株不具有致病性。型菌株不具有致
4、病性。小鼠注入热致死的小鼠注入热致死的S型菌株,小鼠存活,说明热致死的型菌株,小鼠存活,说明热致死的S型菌株不型菌株不具有致病性。具有致病性。说明说明R型菌株和型菌株和S型菌株之间有转化现象。型菌株之间有转化现象。小鼠注入活的小鼠注入活的R型菌株和热致死的型菌株和热致死的S型菌株,小鼠死亡。型菌株,小鼠死亡。实验证明,实验证明,R R菌和菌和S S菌之间有转化现象菌之间有转化现象2 2、细菌培养实验、细菌培养实验3 3、S 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存在一
5、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型细胞型细胞使其转变为使其转变为S型细胞。型细胞。热死热死S菌菌不生长不生长活活R菌菌长出长出R菌菌热死热死S菌菌+活活R菌菌长出大量长出大量R菌和菌和10-6S菌菌活活R菌菌+S菌无细胞抽提液菌无细胞抽提液长出大量长出大量R菌菌和少量和少量S菌菌平皿培养平皿培养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1944年,年,Avery精确重复了转化实验,确定了转化因子精确重复了转化实验,确定了转化因子实验证明,将实验证明,将R菌转化为菌转化为S菌的转化因子是菌的转化因子是DNA加加S菌菌DNA加加S菌菌DNA及及DNA酶以外的酶酶以外的酶加加S菌的菌的DNA和和DNA酶酶加加S菌的菌的
6、RNA加加S菌的菌的蛋白质蛋白质加加S菌的菌的荚膜多糖荚膜多糖活活R菌菌长出长出S菌菌只有只有R菌菌只有只有S型细菌的型细菌的DNA才能将才能将R型转化为型转化为S型型以以32P标记核酸做噬菌体感染实验标记核酸做噬菌体感染实验(1)含)含32P-DNA的一组:放射性的一组:放射性85%在沉淀中在沉淀中10分钟后分钟后用捣碎器用捣碎器使空壳脱离使空壳脱离吸附吸附离心离心沉淀细胞进一步培沉淀细胞进一步培养后,可产生大量养后,可产生大量完整的子代噬菌体完整的子代噬菌体上清液中含上清液中含15%放射性放射性沉淀中含沉淀中含85%放射性放射性沉淀中含沉淀中含25%放射性放射性(2)含)含35S-蛋白质的
7、一组:放射性蛋白质的一组:放射性75%在上清液中在上清液中10分钟后分钟后用捣碎器用捣碎器使空壳脱离使空壳脱离吸附吸附离心离心沉淀细胞进一步培沉淀细胞进一步培养后,可产生大量养后,可产生大量完整的子代噬菌体完整的子代噬菌体上清液中含上清液中含75%放射性放射性证明遗传物质是证明遗传物质是DNADNA而不是而不是蛋白质蛋白质(三)植物病毒重建实验(三)植物病毒重建实验实验证明,在实验证明,在RNA病毒中遗传物质是病毒中遗传物质是RNA通过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经典试验证明:只有核酸通过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经典试验证明:只有核酸才是负载遗传信息的真正物质。才是负载遗传信息的真正物质。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
8、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一)遗传物质在(一)遗传物质在7个水平上的形式个水平上的形式1、细胞水平细胞水平2、细胞核水平细胞核水平3、染色体水平染色体水平4、核酸水平核酸水平5、基因水平基因水平6、密码子水平密码子水平7、核苷酸水平核苷酸水平(二)原核生物的质粒(二)原核生物的质粒1、定义、定义质粒(质粒(plasmid):):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的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具有独立复制的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分子。子。质粒所含的基因对宿主细胞一般是非必需的;质粒所含的基因对宿主细胞一般是非
9、必需的;在某些特殊条件下,质粒有时能赋予宿主细胞以特殊在某些特殊条件下,质粒有时能赋予宿主细胞以特殊的机能,从而使宿主得到生长优势。的机能,从而使宿主得到生长优势。2、结构特点、结构特点通常以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共价闭合环状简称简称CCC)的的超螺旋超螺旋双链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分子存在于细胞中;质粒分子的大小范围从质粒分子的大小范围从1kb左右到左右到1000kb;(细菌质粒多在(细菌质粒多在10kb以内)以内)1SC构型构型:共价闭合环形共价闭合环形DNA(cccDNA)2OC构型构型:开环开环DNA(ocDNA)3L构型构型:线形分子(线形分子(LDNA)质粒质粒DNA分子具有三种
10、不同的构型分子具有三种不同的构型: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不同构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不同构型的同一种质粒型的同一种质粒DNA,电泳迁,电泳迁移速度不同。移速度不同。超螺旋超螺旋线形线形开环开环 3、质粒的类型、质粒的类型严谨型质粒严谨型质粒(stringentplasmid):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同步,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同步,低拷贝数低拷贝数松弛型质粒松弛型质粒(relaxedplasmid):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不同步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不同步,高拷贝数高拷贝数窄宿主范围质粒窄宿主范围质粒(narrowhostrangeplasmid)(只能在一种特定的宿主细胞中复制)(只能在
11、一种特定的宿主细胞中复制)广宿主范围质粒广宿主范围质粒(broadhostrangeplasmid)(可以在许多种细菌中复制)(可以在许多种细菌中复制)4、质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质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质粒的优点:质粒的优点:(1)相对分子量小,易分离和)相对分子量小,易分离和操作操作(2)环状,稳定)环状,稳定(3)独立复制)独立复制(4)拷贝数多)拷贝数多(5)存在标记位点,易筛选)存在标记位点,易筛选E.coli的的pBR322质粒质粒5、质粒的检测、质粒的检测t提取所有胞内提取所有胞内DNA后电镜观察;后电镜观察;t超速离心或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超速离心或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t对于
12、实验室常用菌,可用质粒所带的某些特点,对于实验室常用菌,可用质粒所带的某些特点,如抗药性初步判断。如抗药性初步判断。6、质粒的主要种类、质粒的主要种类质粒所编码质粒所编码的功能和赋的功能和赋予宿主的表予宿主的表型效应型效应致育因子致育因子(Fertilityfactor,F因子)因子)抗性因子抗性因子(Resistancefactor,R因子)因子)Col质粒质粒(colicinplasmid)Ti质粒质粒(tumorinducingplasmid)Ri质粒质粒(rotinducingplasmid)降解性质粒(降解性质粒(degradativeplasmid)Mega质粒质粒(megapla
13、smid)第二节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一、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指细胞内(或病毒粒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指细胞内(或病毒粒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狭义:点突变狭义:点突变广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广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野生型(原始性状)野生型(原始性状)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突变型(新性状)突变型(新性状)(一)突变类型(一)突变类型1、根据突变的原因分为、根据突变的原因分为自发突变自发突变诱发突变诱发突变2、根据突变株的、根据突变株的表型分为表型分为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
14、型抗性突变型抗性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选择性突变株选择性突变株非选择性突变株非选择性突变株形态突变型形态突变型抗原突变型抗原突变型产量突变型产量突变型(二)突变率(二)突变率某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某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三)(三)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的特点1、自发性、自发性2、不对应性、不对应性3、稀有性、稀有性4、独立性、独立性5、可诱变性、可诱变性6、稳定性、稳定性7、可逆性、可逆性(四)基因突变及其机制(四)基因突变及其机制基基因因突突变变自发突变自发突变诱发突变诱发突变点突变点突变转换:转换:AGTC颠换:颠换:ATACGCCT
15、碱基碱基置换置换移码移码突变突变缺失:缺失:ABCABABCA.添加添加:ABCABCABCA.染色染色体畸体畸变变缺失缺失:abcghijkl添加添加重复重复:abcabcdef插入插入:abcpqrdef易位(转座)易位(转座)abcpqrghi.倒位倒位:abcfedghi.1、诱发突变:是通过人为的方法、诱发突变: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因素显著提高突变频率的作法和生物的因素显著提高突变频率的作法.(1)碱基的置换)碱基的置换包括转换和颠换包括转换和颠换碱基的置换引起的突变碱基的置换引起的突变同义同义突变突变:密码子虽然改变,然而所编码的氨基酸还是原来的:
16、密码子虽然改变,然而所编码的氨基酸还是原来的氨基酸,那么这一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这样的突变为同义突氨基酸,那么这一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这样的突变为同义突变或沉默突变。它对该蛋白质的功能没有影响变或沉默突变。它对该蛋白质的功能没有影响.无义无义突变突变:由于某一碱基的替换,使原来编码某一氨基酸的密由于某一碱基的替换,使原来编码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突变成为终止密码子码子突变成为终止密码子UAA、UGA、UAG中的一种,致使中的一种,致使肽键的合成提前终止,肽键缩短,成为没有活性的多肽片段。肽键的合成提前终止,肽键缩短,成为没有活性的多肽片段。错义错义突变突变:在基因中由于碱基对的替换,使在基因中
17、由于碱基对的替换,使mRNA分子中分子中编码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编码另一氨基酸的密码子。编码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编码另一氨基酸的密码子。酪氨酸酪氨酸酪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2)移码突变:)移码突变:指诱变剂会使指诱变剂会使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序列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插入),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苷酸发生增添(插入),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引起转录和翻译错误的一类突变。框架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引起转录和翻译错误的一类突变。(3)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某些强烈理化因子(电离辐射和烷化剂、某些强烈理化因子(电离辐射和烷
18、化剂、亚硝酸)等引起的亚硝酸)等引起的DNA分子的大损伤。分子的大损伤。包括包括:缺失、重复、插入、易位、倒位缺失、重复、插入、易位、倒位2、自发突变:是指生物体在无人为干预下自然发生、自发突变:是指生物体在无人为干预下自然发生的低频率突变的低频率突变.原因:原因:(1)背景辐射和环境因素)背景辐射和环境因素(2)有害产物积累)有害产物积累(3)碱基错配)碱基错配(4)由转座子引起的插入或缺失)由转座子引起的插入或缺失(五)紫外线对(五)紫外线对DNA的损伤及其修复的损伤及其修复嘧啶嘧啶嘧啶二聚体嘧啶二聚体UV1、光复活作用、光复活作用嘧啶二聚体嘧啶二聚体嘧啶嘧啶光解酶光解酶黑暗黑暗光照光照2
19、、切除修复切除修复1、由、由核酸内切酶核酸内切酶切开二聚体切开二聚体的的5末端,形成末端,形成3-OH和和5-P的单链缺口的单链缺口2、核酸外切酶核酸外切酶从从5-P到到3-OH方向切除二聚体,并扩大方向切除二聚体,并扩大缺口。缺口。3、DNA聚合酶聚合酶以另一条互补以另一条互补链为模板,从原有链上暴露的链为模板,从原有链上暴露的3-OH端起合成缺失片段。端起合成缺失片段。4、连接酶连接酶将新合成的将新合成的3-OH与原有的与原有的5-P相连接。相连接。3、重组修复、重组修复这是一种越过损伤而进这是一种越过损伤而进行的修复,通过复制后,行的修复,通过复制后,经染色体减缓,使子链经染色体减缓,使
20、子链上的空隙并不为不再对上的空隙并不为不再对着嘧啶二聚体,而是面着嘧啶二聚体,而是面对正常的单链,在这种对正常的单链,在这种情况下,情况下,DNA聚合酶和聚合酶和连接酶便能起作用,把连接酶便能起作用,把空隙部分进行修复。空隙部分进行修复。4、SOS修复修复是一种旁路系统,它允许新生的是一种旁路系统,它允许新生的DNA链越过嘧啶二聚体而生长。链越过嘧啶二聚体而生长。二、突变与育种二、突变与育种(一)自发突变与育种(一)自发突变与育种:从生产中选育从生产中选育定向培育优良菌株定向培育优良菌株(二)诱变育种(二)诱变育种1、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2、诱变育种的原则、诱变育种的原则(1
21、)使用简便有效的)使用简便有效的诱变剂诱变剂诱变剂诱变剂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化学因素紫外线紫外线激光激光离子束离子束X射线射线r射线射线快中子快中子烷化剂(烷化剂(NTG)碱基类似物碱基类似物吖啶化合物吖啶化合物(2)选用优良的出发菌株)选用优良的出发菌株(3)处理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浮液处理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浮液(4)使用最佳诱变剂量)使用最佳诱变剂量(5)充分利用复合处理协同效应)充分利用复合处理协同效应(6)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7)设计高效率筛选方案)设计高效率筛选方案(8)创造新型、高效筛选方法)创造新型、高效筛选方法3、诱变育
22、种的基本过程:、诱变育种的基本过程:选择合适的出发菌株选择合适的出发菌株制备待处理的菌悬液制备待处理的菌悬液诱变处理诱变处理筛选筛选保藏和扩大试验保藏和扩大试验诱变处理:诱变处理:诱变剂的作用:诱变剂的作用:提高突变的频率提高突变的频率 扩大产量变异的幅度扩大产量变异的幅度 使产量变异朝着正突变或负突变移动使产量变异朝着正突变或负突变移动选择诱变剂的种类:选择诱变剂的种类:在选用理化因子作诱变剂时,在同样在选用理化因子作诱变剂时,在同样效果下,应选用效果下,应选用最方便最方便的因素;而在同样方便的情况的因素;而在同样方便的情况下,则应选择下,则应选择最高效最高效的因素。在物理诱变剂中,尤以的因
23、素。在物理诱变剂中,尤以紫外线紫外线为最方便,而在化学诱变剂中,一般可选用诱为最方便,而在化学诱变剂中,一般可选用诱变效果最为显著的变效果最为显著的“超诱变剂超诱变剂”,如,如NTG。诱变处理方式:诱变处理方式:单一因子处理:单一因子处理:重复使用重复使用复合因子处理:复合因子处理:两种以上因素两种以上因素先后使用先后使用同时使用同时使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初筛筛和和复筛复筛两步进行。两步进行。初筛的目的初筛的目的: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
24、使优良性状的菌株不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性状的菌株不至于漏网;至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因此,初筛工作以量量为主,测定的精确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性还在其次;初筛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复筛的目的:复筛的目的:确认符合要求的菌株确认符合要求的菌株;复筛以复筛以质质为主,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筛选是筛选是最为艰难的也是最为重要最为艰难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的步骤.定义:定义: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经转移在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的途经转移在一起,形成
25、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称为基因重组或遗传重组。程称为基因重组或遗传重组。作用:作用:重组可使生物体在未发生突变的情况下,重组可使生物体在未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新遗传型的个体。也能产生新遗传型的个体。第三节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一)转化(一)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的现象,称为转化。性状的的现象,称为转化。供体菌供体菌受体菌受体菌DNA片段片段1928年,年,Griffith发现肺炎链球菌(发现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