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微生物 遗传 变异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变异变异(variation):生物体在外因生物体在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或内因的作用下,遗传物遗传物质的结构或数量发生改变。质的结构或数量发生改变。变异的特点:变异的特点:a.a.在群体中以在群体中以极低的几率出现,(一般为极低的几率出现,(一般为1010-6-61010-10-10););b.b.形状变化形状变化的幅度大;的幅度大;c.c.变化后形成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变化后形成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的。饰变(饰变(modification):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特点是:特点是
2、:a.几乎几乎整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发生同样的变化;整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发生同样的变化;b.性状变性状变化的幅度小;化的幅度小;c.因遗传物质不变,故饰变是不遗传的。因遗传物质不变,故饰变是不遗传的。引起饰变的因素消失后,表型即可恢复。引起饰变的因素消失后,表型即可恢复。例如:粘质沙雷氏菌:例如:粘质沙雷氏菌:在在25下培养,产生深红色的灵下培养,产生深红色的灵杆菌素;在杆菌素;在37下培养,不产生色素;如果重新将温度下培养,不产生色素;如果重新将温度降到降到25,又恢复产色素的能力。,又恢复产色素的能力。遗传与变异的概念遗传与变异的概念1928年,年,Griffith进行了以下几组实验
3、:进行了以下几组实验:(1)动物实验)动物实验 对小鼠注射活对小鼠注射活RII菌或死菌或死SIII菌菌 小鼠存活小鼠存活 对小鼠注射活对小鼠注射活SIII菌菌小鼠死亡小鼠死亡 对小鼠注射活对小鼠注射活RII菌和热死菌和热死SIII菌菌 小鼠死亡小鼠死亡抽取心血抽取心血 分离分离活的活的SIII菌菌一、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一、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n(一)经典转化实验(一)经典转化实验(transformation):F.Griffith,n研究对象:研究对象: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nSIII型菌株:有荚膜,菌落
4、表面光滑,有致病性型菌株: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nRII型菌株: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性型菌株: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性(2)细菌培养实)细菌培养实验验(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III型细菌细胞内可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能存在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II型型细胞并使细胞并使RII型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转变为型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转变为SIII型细胞。型细胞。热死热死SIII菌菌不生长不生长活活 RII 菌菌长出长出RII菌菌热死热死SIII菌菌长出
5、大量长出大量RII菌和菌和10-6SIII菌菌活活R菌菌+S菌无细胞抽提液菌无细胞抽提液长出大量长出大量R菌菌和少量和少量S菌菌+活活RII菌菌平皿培养平皿培养n加加S菌菌DNAn加加S菌菌DNA及及DNA酶以外的酶酶以外的酶n加加S菌的菌的DNA和和DNA酶酶n加加S菌的菌的RNAn加加S菌的蛋白质菌的蛋白质n加加S菌的荚膜多糖菌的荚膜多糖活活R菌菌长出长出S菌菌只有只有R菌菌1944年年O.T.Avery、C.M.MacLeod和和M。McCarty从热死从热死S型型S.pneumoniae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分,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分,并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试验
6、:并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试验:只有只有S型细菌的型细菌的DNA才能将才能将S.pneumoniae的的R型转化为型转化为S型。且型。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说明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说明S型菌株转型菌株转移给移给R型菌株的,是遗传因子。型菌株的,是遗传因子。(二)噬菌体感染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实验nA.D.Hershey和和M.Chase,1952年年(1)含)含32P-DNA的一组:放射性的一组:放射性85%在沉淀中在沉淀中10分钟后分钟后用捣碎器用捣碎器使空壳脱离使空壳脱离吸附吸附离心离心沉淀细胞进一步培沉淀细胞进一步培养后,可产生大量养后,可产生大量完整的子代噬菌体完整的
7、子代噬菌体上清液中含上清液中含15%放射性放射性沉淀中含沉淀中含85%放射性放射性沉淀中含沉淀中含25%放射性放射性以以32S标记蛋白质外壳做噬菌体感染实标记蛋白质外壳做噬菌体感染实验验n(2)含)含35S-蛋白质的一组:放射性蛋白质的一组:放射性75%在上在上清液中清液中10分钟后分钟后用捣碎器用捣碎器使空壳脱离使空壳脱离吸附吸附离心离心沉淀细胞进一步培沉淀细胞进一步培养后,可产生大量养后,可产生大量完整的子代噬菌体完整的子代噬菌体上清液中含上清液中含75%放射性放射性噬菌体感染实验(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MTV HRVHRV MTVl(一)核酸存在的七个水平及质粒(
8、一)核酸存在的七个水平及质粒细胞水平:存在于细胞核或核质体,单核或多核细胞水平:存在于细胞核或核质体,单核或多核细胞核水平细胞核水平:原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结构不同,核外原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结构不同,核外DNA染色体水平染色体水平:倍性倍性(真核真核)和染色体数和染色体数核酸水平:在原核中同染色体水平、存在部分二倍体核酸水平:在原核中同染色体水平、存在部分二倍体 DNA或或RNA,复合或裸露,双链或单链,复合或裸露,双链或单链基因水平:具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长度与信息量,基因水平:具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长度与信息量,转录转录翻译翻译密码子水平:密码子水平:信息单位信息单位,起始和
9、终止起始和终止,核苷酸水平:核苷酸水平:突变或交换单位,四种碱基突变或交换单位,四种碱基二、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和方式二、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和方式核外核外DNA的种类的种类n核外染色核外染色体体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的“质粒质粒”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质粒的质粒线粒体线粒体细胞质基因细胞质基因叶绿体叶绿体(质体)(质体)中心体中心体动动 体体共生生物:共生生物:卡巴颗粒卡巴颗粒酵母菌的酵母菌的2 m质粒质粒F因子因子R因子因子Col质粒质粒Ti质粒质粒巨大质粒巨大质粒降解性质粒降解性质粒(三)突变的特点(三)突变的特点适用于整个生物界,以细菌的抗药性为例。适用于整个生物界,以细菌的抗药性
10、为例。不对应性不对应性:突变的性状与突变原因之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突变的性状与突变原因之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自发性自发性:突变可以在没有人为诱变因素处理下自发地产生。:突变可以在没有人为诱变因素处理下自发地产生。稀有性稀有性:突变率低且稳定。:突变率低且稳定。独立性独立性:各种突变独立发生,不会互相影响。:各种突变独立发生,不会互相影响。可诱发性可诱发性: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稳定性稳定性:变异性状稳定可遗传。:变异性状稳定可遗传。可逆性可逆性:从原始的野生型基因到变异株的突变称为正向突:从原始的野生型基因到变异株的突变称为正向突变(变(forward mutation)
11、,从突变株回到野生型的),从突变株回到野生型的过程则称为回复突变或回变(过程则称为回复突变或回变(back mutation或或reverse mutation)。)。R型活菌型活菌+S型死菌型死菌 S型活菌型活菌定义:定义:受体菌自然或在人工技术作用下直接摄取来自供体受体菌自然或在人工技术作用下直接摄取来自供体菌的游离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而获得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转化。转化后的的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转化。转化后的的受体菌称为受体菌称为转化子(转化子(transformant)。(一)转化(一)
12、转化(transformation)1、转化及其发现:、转化及其发现:受体细胞要处于感受态受体细胞要处于感受态.感受态感受态:competence,受体细胞能从环境吸取外,受体细胞能从环境吸取外源源DNA片段并实现其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片段并实现其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供体供体DNA片段(片段(转化因子转化因子)大小适宜,分子量一大小适宜,分子量一般为般为1 107 D 左右左右 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密切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密切2、转化发生的条件:、转化发生的条件:降解降解吸附吸附切割成切割成45106单链入胞单链入胞同源部同源部分配对、分配对、整合整合复制分裂,只复制分裂,只有一个子代有一个子代DNA分子
13、获得分子获得供体基因供体基因非转化子非转化子转化子转化子转化过程人工转化人工转化人工转化人工转化是通过人为诱导的方法,使细胞具有摄取是通过人为诱导的方法,使细胞具有摄取DNA的能力,或人工地将的能力,或人工地将DNA导入细胞内。导入细胞内。方法:方法:CaCl2处理处理细胞,使其成为能摄取外源细胞,使其成为能摄取外源DNA的感受态状的感受态状态态.电穿孔法电穿孔法electroporation:用高压脉冲电流击破细胞膜,:用高压脉冲电流击破细胞膜,或击成小孔,使各种大分子(包括或击成小孔,使各种大分子(包括DNA)能通过这些)能通过这些小孔进入细胞。小孔进入细胞。可转化的性状:可转化的性状:荚
14、膜多糖的合成荚膜多糖的合成专一性酶的合成专一性酶的合成专一性蛋白质的合成专一性蛋白质的合成抗药性抗药性接合接合两个亲本细胞通过直接接触来转移遗传物质的两个亲本细胞通过直接接触来转移遗传物质的基基因重组方式。因重组方式。通过接合而获得新性状的受体细胞就是接合通过接合而获得新性状的受体细胞就是接合子(子(conjugant)1946年用年用E.coli的两个营养缺陷型所作的的两个营养缺陷型所作的实验:实验:Met+bio+thr+leu+Met-bio-thr+leu+Met+bio+thr-leu-Met.bio.thr.leu-混合培养离心洗涤后1、接合及其发现、接合及其发现ABAB-过滤器U
15、型管实验:型管实验:接合:接合:供体与受体细胞直供体与受体细胞直接接触,借性菌毛传递接接触,借性菌毛传递DNA,在受体细胞中发,在受体细胞中发生交换、整合,使之获生交换、整合,使之获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的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通过现象,称为接合。通过接合而获得新性状的受接合而获得新性状的受体细胞就称接合子。体细胞就称接合子。F因子的存在方式因子的存在方式根据根据F因子在因子在E.coli中的有无,及与染色体的关系,中的有无,及与染色体的关系,可将可将E.coli分为四种类型:分为四种类型:F(“雌性雌性”)菌株)菌株:细胞中不含有细胞中不含有F因子,因子,细胞表面不具有有性纤毛。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