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智能机器人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5章智能机器人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5 智能 机器人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 15 章 智 能 机 器 人 第 15 章 智 能 机 器 人 15.1 15.1 智能机器人的概念智能机器人的概念15.2 15.2 机器人感知机器人感知15.3 15.3 机器人规划机器人规划15.4 15.4 机器人控制机器人控制15.5 15.5 机器人系统的软件结构机器人系统的软件结构15.6 机器人程序设计与语言机器人程序设计与语言 习题十五习题十五 第 15 章 智 能 机 器 人 15.1 智能机器人的概念智能机器人的概念 一般将机器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机器人只有“手”,以固定程序工作,不具有外界信息的反馈能力;第二阶段的机器人具有对外界信息的反馈能力,即有了感
2、觉,如力觉、触觉、视觉等;第三阶段,即所谓“智能机器人”阶段,这一阶段的机器人已经具有了自主性,有自行学习、推理、决策、规划等能力。这也正符合Agent的条件,所以,现在把智能机器人也作为一种Agent。第 15 章 智 能 机 器 人 智能机器人至少应具备四种机能:感知机能获取外部环境信息以便进行自我行动监视的机能;运动机能施加于外部环境的相当于人的手、脚的动作机能;思维机能求解问题的认识、推理、判断机能;人-机通信机能理解指示命令、输出内部状态,与人进行信息交换的机能。第 15 章 智 能 机 器 人 15.2 机机 器器 人人 感感 知知 机器人的感知包括对外界和对自身的感知。感知机能是
3、靠传感器来实现的。因而,机器人传感器可分为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两大类。内部传感器用来感知机器人的内部状态信息,包括关节位置、速度、加速度、姿态和方位等。常见的内部传感器有轴角编码器、加速度计、陀螺系统等。外部传感器用来感知机器人外部环境信息,它又分为接触型和非接触型两种。前者有触觉、压觉、力觉、滑觉、热觉等,后者有视觉、听觉、接近觉、距离觉等。第 15 章 智 能 机 器 人 机器人传感器直接模仿人或生物的感觉器官。如根据人和昆虫眼睛的成像原理研制的视觉传感器,它能感受物体的形状、特征、颜色、位置、距离和运动等。还有听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味觉传感器等也是用相应的仿生原理制作的。立体摄像机和
4、激光测距仪是机器人获得三维视觉的两类实用传感器。在机器人感知研究中,视觉方面的成果最为突出,机器人视觉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机器人视觉的主要目的是从整体上理解一个给定的三维景物,为此,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知识工程和三维视觉等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在机器人视觉的研制中得到了应用。第 15 章 智 能 机 器 人 15.3 机机 器器 人人 规规 划划 机器人规划也称机器人问题求解。感知能力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对象和环境,但要解决问题,即产生适应对象和环境的动作,还要依靠规划功能。规划就是拟定行动步骤。实际上它就是一种问题求解技术,即从某个特定问题的初始状态出发,寻找或构造一系列操作(也称算子)步骤
5、,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状态。例如,给定工件装配任务,机器人按照什么步骤去操作每个工件?在杂乱的环境下,机器人如何寻求避免与障碍碰撞的路径,去接近某个目标?规划功能的强弱反映了智能机器人的智能水平。第 15 章 智 能 机 器 人 机器人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一个特定的工作区域中自动地生成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动作序列、运动路径和轨迹的控制程序。规划系统可分为两级:任务规划子系统和运动规划子系统。任务规划子系统根据任务命令,自动生成相应的机器人执行程序,如将任务理解为工作区的状态变化,则它生成的即为把初始状态变为目标状态的一个操作序列。运动规划子系统首先将任务规划的结果变成一个无碰撞的操作器运动路径
6、,这一步称为路径规划;然后再将路径变为操作器各关节的空间坐标,形成运动轨迹,这一步称为轨迹规划。第 15 章 智 能 机 器 人 任务规划需要解决三个基本技术问题:问题或状态的表示、搜索策略和子目标冲突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现在,至少已提出了四种有关任务规划问题的方法,这就是非层次规划、层次规划、估价式规划和机遇式规划。路径规划一般分解为寻空间和寻路径两个子问题。寻空间是指在某个指定的区域R中,确定物体A的安全位置,使它不与区域中的其他物体相碰撞。寻路径是指在某个指定的区域R中,确定物体A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的安全路径,使得移动过程不会发生与其他物体的碰撞。路径规划的方法有假设-测试法、罚
7、函数法、位姿空间法、旋转映射图法等。第 15 章 智 能 机 器 人 近年来,随着计算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也把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了机器人规划。例如,利用一种并列连接的神经网络可以实时地进行无碰撞路径规划。该网络对一系列的路径点进行规划,其目标使得整个路径的长度尽量短,同时又要尽可能远离障碍物。从数学的观点看,它等效于一个代价函数,该代价函数为路径长度和碰撞次数的函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1)算法固有的并行性可用并行硬件来实现,对于有较多障碍物、有较多路径点以及物体上有较多测试点的情况,可达到实时应用的程度。(2)算法的并行性使得所规划的路径可以达到任意高的精度而不增加计算时间。第 15 章
8、智 能 机 器 人 15.4 机机 器器 人人 控控 制制 机器人控制即运动控制,包括位置控制和力控制。位置控制就是对于运动规划给出的运动轨迹,控制机器人的肢体(如机械手)产生相应的动作。力控制则是对机器人的肢体所发出的作用力(如机械手的握力和推力)大小的控制。运动控制涉及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所以,运动控制研究需要许多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总的来说,机器人运动控制比较困难,主要原因在于要求的运动轨迹是在直角坐标空间中给定的,而实际的运动却是通过安装在关节上的驱动部件来实现的。因而需要将机械手末端在直角坐标空间的运动变换到关节的运动,也就是需要进行逆运动学的计算。这个计算取决于机器人的手臂
9、参数以及所使用的算法。我们知道,具有四肢的动物(包括人类),运动时会很自然地完成从目标空间到驱动器(肌肉)的转换。这个转换能力一方面是先天遗传的,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后天学习不断完善的。第 15 章 智 能 机 器 人 生物系统的运动控制为机器人的神经网络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模型。这种控制不需要各个变量之间的准确的解析关系模型,而只要通过大量的例子的训练即可实现。因此,在机器人控制中广泛采用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在运动学的控制方法中,分解运动速度的方法是比较典型的一种。它是一种在直角坐标空间而不是在关节坐标空间进行闭环控制的方法。对于那些需要准确运动轨迹的跟踪的任务,如弧焊等,必须采用这样的控制方法。
10、分解运动速度的方法的关键是速度逆运动学计算,这个计算不仅需要有效的雅可比矩阵求逆算法,而且需要知道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如果采用神经网络,则可不必知道这些参数,因此它可作为求解速度逆运动学的另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方法。第 15 章 智 能 机 器 人 通常的机器人运动学控制主要是基于正、逆运动学的计算。这种控制方法不但计算繁琐,而且需要经常校准才能保持精度。为此,人们提出了一种双向映射神经网络,进行机器人运动学控制。这种网络主要由一个前馈网组成,隐层为正弦激励函数。从网络的输出到输入有一个反馈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正向网络实现正运动学方程,反馈连接起修改网络的输入(关节变量),以使网络的输出(末端位姿
11、)向着期望的位姿点运动。这种双向映射网络不但能够提供精确的正、逆运动学计算,并且只需要简单的训练。第 15 章 智 能 机 器 人 在动力学控制中,关键是逆动力学计算。这里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计算工作量很大,难以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二是需要知道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要获得这些参数,尤其是动力学参数往往是很困难的。采用神经网络来实现逆动力学的计算,原则上可以克服上述两个问题。由于神经网络的并行计算的特点,它完全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同时它是通过输入输出的数据样本经过学习而获得动力学的非线性关系,因而它并不依赖于机器人参数。第 15 章 智 能 机 器 人 在力控制中,无论是采用经典控制还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