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任务 林业 生态工程 规划 设计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课程介绍v项目一项目一 林业生态工程概论林业生态工程概论v项目二林业生态工程学建设区域调查与分析项目二林业生态工程学建设区域调查与分析v项目三林业生态工程的技术措施项目三林业生态工程的技术措施v项目四林业生态工程的系统建设模式项目四林业生态工程的系统建设模式v项目五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项目五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课程定位及目标v使学生了解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发使学生了解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发展概况,能进行省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展概况,能进行省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管理。的管理。v使学生能根据林业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的结使学生能根据林业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小型林业生
2、态工程项目的规划、果做出简单的小型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设计。课程定位及目标v能力目标1 掌握各种防护林营造技术与标准,能进行小型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2 能组织具体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与管理v知识目标1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种类,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规划与设计方法及管理方法3 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建设技术要点v素质目标1 具有坚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 具有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3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项目一项目一林业生态工程概论v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v一、生态功程概念:“为了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二
3、者的利益,而对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进行设计”,“它提供了保护自然环境,同时又解决难以处理的环境污染问题的途径”,“这种设计包括应用定量方法和基础学科成就的途径”。二、林业生态工程概念:根据生态学、系统工程原理、林学理论,设计、建造与经营的某一区域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工程,其目的是保护、改善环境与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v(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及特点v(二)林业生态工程的内容v(三)林业生态工程的类型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v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v(一)涵养水源v1、森林的林冠层节流降水v2、森林的枯枝落叶层截留降水v3、森林的土壤层蓄水v4、我
4、国水量平衡的特点与森林含蓄降水的重要性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v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v(二)调节径流v1、森林河川径流总量的影响v2、森林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v(三)减少土壤侵蚀v1、森林减少水土流失面积v2、深林减少土壤侵蚀量v3、森林减少河川径流的输沙量v4、森林减少泥沙淤积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v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v(四)净化水质v1、森林吸收净化大气降水中的污染物质v2、森林减少河流的含沙量v3、森林调节径流中化学元素含量v4、森林改善径流水质指标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v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v(五)改善农田小气候v1、林带对蒸发蒸腾的影响v2、林带对空气湿度
5、的影响v3、林带对降水和积雪的影响v4、林带对土壤湿度和地下水的影响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v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v(六)防风固沙v1、内蒙古科尔沁沙区v2、东北地区v3、华北北部地区v4、西北地区v5、其他地区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v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简要回顾v(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历程v 1、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v 2、第二阶段-停滞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v 3、第三阶段-体系建设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v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简要回顾v(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6、成就v1、森林资源稳步增长v2、森林生态工程初见成效v3、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体系日趋完善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v二、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v(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v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偏低v2、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经济轻生态的偏差v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低v4、没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特点的经营机制v5、缺乏一套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的政策体系v6、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制不合理v7、监测评估体系不健全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v二、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v(二)我过生态环境总体形势十分严峻v1、水土流失日趋严
7、重v2、土地沙化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v3、生物多样性物种数量急剧下降v(三)对生态环境建设日以高度重视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v三、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目标v1、第一阶段(20002010年)控制生态环境恶化阶段,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3700万立方公顷,治理荒漠化面积2270万公顷,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v2、第二阶段(2011203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阶段,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6000万立方公顷,治理荒漠化面积2700万公顷,建立起维系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的初步格局。v3、第三阶段(20312050年)生态环境完善提高阶段
8、,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2200万立方公顷,治理荒漠化面积1100万公顷,全国生态环境基本得到解决。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v四、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布局v(一)天然林保护工程v(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v(三)退耕护岸林工程v(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v(五)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v(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任务三国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v一、美国“罗斯福工程”v二、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v三、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v四、加拿大“绿色计划”v五、日本“治山计划”v六、法国“林业生
9、态工程”v七、菲律宾“全国植树造林计划”v八、印度“社会林业计划”v九、韩国“治山绿化计划”v十、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南麓高原生态恢复工程”复习思考题v1 林业生态工程概念v2 林业生态工程和传统森林培育区别v3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存在问题v4 了解世界林业主要生态工程概况。项目二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域调查与分析v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v一建设区域总和调查内容v二建设社区与自然资源环境条件调查的内容v三建设区域灾害调查的内容v四建设区域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v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域综合调查,是指对区域内自然条件、经济情况、人为活动以及进行工程造林的原因和必要性进行摸底
10、详查的过程。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v一建设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调查的内容v1、地质、岩石:地质构造、地层、岩石种类、分布面积和范围、风化程度、风化层厚度等v2、地理、地貌:地理位置、面积、高程、高差、流域干沟与支沟长度、宽度、沟底平均比降、流域形状、地貌类型、坡面坡度、沟壑密度等v3、土壤和地标物质:土壤的种类、地质、土层厚度、土壤的沙粒含量、孔隙度、土壤密度、土壤肥力(氮、磷、钾、有机质含量)、ph值等v4、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类型、分类、强度、潜在危险程度、危害极其成因v5、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措施的数量、质量及分布,投人定额、效益、经验和存在问题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v二建设
11、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v1、土壤资源v2、水资源v地表水v地下水v水质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v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v3、气候资源v光能:主要包括太阳能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v热量:农业界限温度稳定出现的始现v终止日数,持续日数,积温、无霜期、最热月和最冷月平均温度,绝对最高最低温度v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及年内分配情况,年均及最大最小蒸发量,干燥度等v风:平均和最大风速、风向、风季等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v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v生物资源v植物资源vA、森林:起源、结构、类型、树种、年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林分郁闭度、灌草的覆盖度、生长势、枯枝落叶层等vB、草地:起源、类型、草
12、种、覆盖度、生长势、草原高度、草场利用方式和利用程度,轮牧、轮作周期vC、农作物:作物种类、品种、播种面积、产量等v动物资源vA、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利用或观赏的经济价值vB、人工饲养动物:种类、数量、用途、饲养方式等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v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v5、矿产资源:矿产类别、储量、品种、质量、分布、开发利用条件等v6、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点、开发利用条件及价值等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v三建设区域灾害调查的内容v1、地质火焰石方面的灾害v2、水土流失的灾害v3、气象灾害v4、生物灾害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v四建设区域内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v
13、1、人口和劳动力v户数:总户数、农业户数、非农业户数v人口:总人口、男女人口、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年龄、老龄化指数、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农村人口中从事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等v劳动力:总劳动力、劳动力结构、劳动力使用情况等v 人口质量:人口的文化素质(文化程度、科技水平、劳动技能、生产经验等)、人员体力等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v四建设区域内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v2、生产情况v 产业结构v生产水平和技术v群众生活水平v社会、经济情况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v一、自然资源的调查与评价v(一)自然资源调查的方法步骤v三类,收集资料法、常规(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14、v1、准备阶段v2、外业阶段v3、内业阶段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v一、自然资源的调查与评价v(二)水资源分析评价v1、水的存在形式:两种形式v2、水质v3、水的供需平衡分析v4、水能资源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v一、自然资源的调查与评价v(三)土地资源评价v1、土地评价的目的和任务v2、土地评价类型v3、土地评价的因子v4、土地评价的分类系统v5、土地评价的方法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v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v(一)水土流失基础知识:我国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的自然条件复杂,水土流失类型多样,通过水土流失调查,查明建设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发展规律、形成原因,以及调查范围内的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土地利
15、用状况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等。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v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v(一)水土流失基础知识v1、水土流失概念:在陆地表面由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v2、水土流失的类型v3、水土流失的调查步骤v4、水土流失调查评价常用的指标v(1)土壤侵蚀强度;(2)土壤侵蚀程度;(3)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判定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v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v(二)水土流失环境系统分析v1、地形因子v2、气候环境v3、植被环境v4、土壤环境v5物质文化环境v6、水土流失动力系统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v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v(三)面蚀调查与评价v1、面蚀调查v(1)侵蚀针法v(2)坡面径流小区法v(3)
16、利用小型水库、坑塘的多年淤积量进行推算其上游控制面积的年土壤侵蚀量。v(4)根据水文站多年输沙模数资料,用泥沙输移比进行推算上游的土壤侵蚀量。v(5)采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对各因子调查分析后,选取合适的值进行计算。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v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v(三)面蚀调查与评价v2、面蚀强度与成都的评价:通常以坡度、侵蚀模数、土壤剖面分布情况等作为主要指标可划分面蚀强度与程度。面蚀强度与程度可分为6各等级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v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v(四)沟蚀调查与评价v沟蚀的发生导致土壤资源的彻底破坏,也是山洪、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来源。v(五)风蚀调查与评价v风蚀调查包括风蚀发展历史和现
17、状、风蚀发生的程度并判断其发展强度、风速危害和造成风蚀的原因。风力侵蚀调查可通过野外定位、半定位量测进行或采用不同时期的航片和卫星片判读解译来完成。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v三社会经济系统调查分析v1、收集有关气候、自然资源等基础资料、建设区域社会与经济等方面的第二手资料;并与建设区域主管人员、科技人员进行座谈,更详细地手机建设区相关资料。在分析第二手资料的基础上,制定采访工作计划。v2、村民采访,被采访的村民应进行分类,如家庭经济条件好、一般、差等,农户采访的内容应有采访提纲如收入来源的过去与现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农户的影响,农户的态度,在农林牧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每天采访调查结束
18、后,进行简要回顾,并在当天采访的基础上,调整第二天采访的工作计划。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v三社会经济系统调查分析v(一)社会经济系统的调查v3、在分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归纳建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v4、召开大会,将所收集到的资料向村民介绍,征求村民的意见,并对资料进行补充和整理。然后进行问题排序,了解村民对建设区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的看法。进而编制问题排序表。如四川茂县永和乡俄诺村,经过参与式农村评估调查,一方面较全面的收集该村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得知村民对各项问题的关心程度,为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材料。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v三社会经济系统调查分析v(二)结构分析与
19、评价v1、人口结构分析预评价v2、产业结构分析v3、消费结构分析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v三社会经济系统调查分析v(三)功能分析v1、生产过程分析v(1)确立分析评价对象。v(2)编制统计投入产出表,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类。v(3)分析投入和产出两大类的比例关系。v(4)分析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益。v2、流量分析流量分析是研究能流、物流、价值流的数量动态和他们之间数量关系的方法。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v1、试述流域的概念及分类v2、建设区域内环境、资源、灾害、社会经济等综合调查的具体内容有那些?那些应重点调查?v3、简答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步骤与方法?v4、水土流失如何调查?其程度与强度如何评价?
20、v5、建设区域水资源、土壤中元如何评价?v6、建设区域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如何分析?恩格尔系数为0.43,说明什么问题?项目三林业生态工程的技术措施v任务一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积水措施v水土保持是指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及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从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力量好生态环境的事业。v一、林草措施v林草措施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v一是对现有森林资源的改良与保护,改良措施实质上就是提高林分质量,保护就是维护现有林分稳定;二是营造新的林分或林带、草地等植被。项目三林业生态工程的技术措施v任务一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积水措施v二、农业措施v
21、水土保持的措施范围很广,包括大部分旱地农业栽培技术,其中水土保持效果显著的部分按作用可分为三类:以改变小地形增加地面粗糙率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以增加土壤入渗率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v三、工程措施v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种类众多,通常分为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蓄水用水工程与固沙工程等类型。项目三林业生态工程的技术措施v任务二 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一、生物资源利用方式v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提供木材、食品、肉类、果品、油料、毛皮、药材等各种生活消费品核工业原料。同时,生物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它是保护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维护人们生活、工作生态环
22、境的关键成分。一般按生物属性可将其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为生物资源;也有将其分为林草资源、动物资源、作物资源。任务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v一、生物资源利用方式v(一)植物资源v我国地域辽阔,很阔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和寒温带4各气候带,境内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可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有1000多种。v(二)动物和为生物资源v有效的开发动物和为生物资源不仅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突破口,这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规模和商品化生产,使区域经济走向市场化具有推动意义。任务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v二、能源利用方式v(一)太阳能资源v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一切生物新城代谢活动的能量
23、来源,也是其后发展变化的动力。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陆地表面辐射能约为17万亿千伏,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但辐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一般夏季辐射多。冬季少,春季多于秋季;且各地资源差异大v太阳灶是直接利用太阳光进行炊事的一种装置v太阳能热水器为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4060度热水v太阳能干燥v太阳房是指利用太阳能来满足采暖、制冷等要求的房屋v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半导体材料,把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任务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v二、能源利用方式v(二)风能资源:风能即是古老能源,也是新能源v风能发电可分为户用小型发电技术v风轮机提水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v风能加热与贮能,加热是指将风能转化为热能调节农业温室供给
24、热水等,v风力咸水淡化技术是利用风力发电驱动淡化装置(电渗析器),将咸水淡化为饮用水的过程。任务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v二、能源利用方式v(三)水能资源v(1)利用渠道饮水集中落差发电v(2)利用河流弯道集中落差发电v(3)利用天然急滩或跌水发电。v(4)利用灌溉渠道上的建筑物发电。v(5)利用相邻河道的落差发电。v(6)利用;拦河坝抬高水位发电。任务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v二、能源利用方式v(四)生物质能v1、沼气:沼气是作物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有机物在适宜的温度、水分酸碱度和密封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分解产生的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性气体,由甲烷、二氧化碳、氮气混合而成。v2、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
25、该技术对处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改善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地能源的高档次利用是可行的模式之一,优良好的推广开发前景。任务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v三、旅游资源利用方式v(一)概念v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就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应满足“一大属性”和“两大功能”。任务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v三、旅游资源利用方式v(一)概念v(1)资源的属性,是自然和社会因素和产物,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是非物质的;既可以是开发的,也可以是未开发的;并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2)具有吸引力功能,它是旅游资源的核心,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