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flying
  • 文档编号:50550
  • 上传时间:2018-09-02
  • 格式:PPT
  • 页数:53
  • 大小:1.1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ppt》由用户(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全国 通用版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至元 演变 明清 君主专制 加强 课件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栏目导航,1中央集权的发展(1)西汉问题:汉初_、封国并立,导致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_”,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朝: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考点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县,推恩令,藩镇割据,(3)北宋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设_监督。财政:地方_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4)元朝表现:地方设_,有军事、经济大权,边远民族地区设_。影响:加强了_,巩固了

    2、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_的开端。,通判,赋税,行省,宣慰司,中央集权,省制,2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1)西汉: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2)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3)隋唐:确立并完善了_的管理体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4)宋:设立_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5)元:设_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三省六部,中书门下,中书省,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实行察举制,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

    3、中正制,选用官吏重_不重才能。后期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这一制度已无法继续下去。(3)隋至元:科举制形成: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_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_。,孝廉,门第,隋炀帝,中央集权,1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皇权 B加

    4、强中央集权C巩固国家统一 D解决王国问题解析中朝人员都是地位低下、但受皇帝信任的人,重大决策由中朝裁定;而原来的有资历、难以驾驭的权臣不再受到重用,目的就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A项。,A,2元朝在对行省划界时广泛采用“犬牙交错”的原则,例如陕西行省跨越秦岭,湖广行省、江西行省均跨越南岭,河南江北行省跨越淮河,中书省直辖区则跨越太行山。元朝的这一做法()A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B分割地方,以便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肥瘠搭配,便于农业生产的管理和发展D充分体现了元朝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B,解析材料“元朝在对行省划界时广泛采用犬牙交错的原则”就是为了防止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

    5、,故A项错误;根据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可知,元朝划分疆界有意打破按山川边界划分地方行政区划的传统,以便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元代行省划界出于政治目的并非经济目的,故C项错误;材料行省划界并未体现“以北制南”的理念,故D项错误。,1特点(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中书省制)。,

    6、一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与影响,2影响(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发挥管理的实效。,【例题1】有学者认为,古代推行的某种制度是该王朝“无为而治”治国思想的体现,它增大了地方行使政治经济的自主权力,促进了地方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此学者论述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 B节度使制C转运使制 D地方三司制解析“无为而治”是西

    7、汉初年的治国思想,因此该朝代为西汉。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期的行政区划制度,就其积极作用而言,它增大了地方行使政治经济的自主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地方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故A项正确;节度使制、转运使制是唐宋时期的官制,晚于西汉,故B、C两项错误;地方三司制是明朝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A,1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2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侍臣、宦官)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宫内)向外朝(外廷)转移,即由内向外。,

    8、二中国古代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相权三分: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3)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例题2】隋文帝时,“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唐中宗任命尚书省左右仆射

    9、时,只给其中一人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衔,形成“专拜仆射者,不复为宰相”的局面。唐中宗的这一措施()A巩固了宰相集体负责制B提高了尚书省的行政效率C平衡了左右仆射的职权D使中书省职权超越尚书省解析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均为宰相。题干中,隋文帝时期尚书省权力极大,而唐中宗削弱尚书省长官的做法意在平衡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最高长官的权力,巩固宰相集体负责制,故A项正确。,A,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例题3】在唐代,科举考试进行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同时也允许官员向主考官推荐人才,称为“公荐”。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选官方式有察

    10、举的痕迹B科考中腐败现象较严重C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D选官制度缺乏客观标准解析题干中所说的“行卷”“公荐”是对科举制的一种补充,并非腐败现象和达官贵人操纵考试的表现,故B、C两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在唐代有才能者被官员或名流看中可被推荐,这与汉代自下而上举荐人才的察举制类似,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唐代科举制具有较为客观和相对公平的选官标准,排除D项。,A,1演变(1)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2)西汉: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地方实行刺史制度,设刺史监察地方。(3)汉代以后:历朝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如御史台、都察院等。2特点(1)组织独立,自成系统。(2)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

    11、奖惩制度之中,实行重奖重罚。(3)以轻制重,给级别低的监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4)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甚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四监察制度的演变、特点及评价,3评价(1)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贪污腐败。(2)局限:专制制度决定了监察制度效能有限。,【例题4】宋制规定,御史台不能由与宰相有关系的人来担当,更不能由宰相提名推荐,因此,御史台官员与宰相的关系极为紧张。如宋神宗时御史唐垌,曾面弹王安石,且胡说一通,但神宗却不加责怪。由此可知()A宋神宗的出发点是维护君权统治B唐垌的弹劾有效防止了官员贪

    12、污C王安石刚愎自用导致了谏官弹劾D监察管都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得知,宋代皇帝是想通过御史对宰相的牵制,达到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故A项正确;唐垌面弹王安石且“胡说一通”,这不可能有效防止官员贪污,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不能体现王安石刚愎自用,且唐垌面弹王安石是“胡说一通”,故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1元朝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意图是()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解析中书省谴责各行省泛滥咨禀体

    13、现了重视高效行政,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则体现了维护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D,2(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宋初赵普为相,谏官批评其“公以元勋当国,宜事损减,有司群臣书奏,尽必先经中书,非尊王之礼也”。面对尖锐指责,“普引咎谢之”。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B宰相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C君权和相权既斗争又相互依存D维护君主权威是公认的政治准则解析材料中赵普对谏官的批评“引咎谢之”,说明相权弱于皇权,故A项错误;材料中谏官对赵普的批评是针对尊王的礼仪,并非其权力的掌控,因而材料也无法反映宰相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相权与君权的斗争,故C项错误;材料中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550.html
    flying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