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五章-环境污染物的一般毒性及其评价方法-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049108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PPT
  • 页数:45
  • 大小:1.4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五章-环境污染物的一般毒性及其评价方法-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五 环境 污染物 一般 毒性 及其 评价 方法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环境污染物的一般毒性及其评价主讲教师:刘主讲教师:刘 薇薇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环境学院环境学院生态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EcotoxicologyEcotoxicology)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一般毒性一般毒性特殊毒性特殊毒性急性毒性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蓄积毒性蓄积毒性局部毒性局部毒性致癌性致癌性致突变作用致突变作用生殖和发育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5.1 毒性评价的实验基础毒性评价的实验基础 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观察,可以获得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毒理学实验为阐明毒性特点、毒作用机制、剂量毒性特点、毒作用机制、剂量-反反应关系,预测对人类

    2、健康的潜在危害一般规律应关系,预测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一般规律,为制订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一般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 蓄积实验蓄积实验 毒理学试验目的毒理学试验目的1.阐明受试物毒性表现和性质2.阐明毒性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3.确定毒作用的靶器官4.阐明毒性机制5.确定损害的可逆性 5.1 毒性评价的实验基础毒性评价的实验基础一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1.实验动物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可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Wistar 大鼠大鼠豚鼠豚鼠5.1

    3、毒性评价的实验基础毒性评价的实验基础2.选择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选择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1.毒性反应及代谢特点与人类相近2.自然寿命适宜3.易于饲养和实验操作4.经济并易于获得5.对受试物敏感一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3.毒理学实验常用动物主要品系毒理学实验常用动物主要品系(strain)(1)近交系动物近交系动物 采用连续20代以上兄妹间交配或亲子交配而培育的纯品系动物。津白、津白165,BALB/C,C3HC57B/6J小鼠等。BALB/cA津白一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2)突变系动物突变系动物 动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通过自然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人工定向突变定向突变的办法,使其

    4、某个基因发生突变,某个基因发生突变,并丧失丧失了原有的正常功能了原有的正常功能。这种突变的基因可以世代相传世代相传并保持遗传基因保持遗传基因特性特性的品系动物。无胸腺裸鼠一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 两个不同近交系两个不同近交系之间有目的进行交配,所产生的杂交第一代第一代动物。(3)杂交群动物杂交群动物 5年以上年以上不从外部引进新血缘,仅由同一品系的动物在固定场所保存繁殖的动物群。昆明种小鼠、NIH小鼠、LACA小鼠、Wistar大鼠、SD大鼠、青紫蓝兔、新西兰兔等。(4)封闭群动物封闭群动物一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4.微生物控制级别微生物控制级别(1)无菌动物无菌动物 体内

    5、外均无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2)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容许携带非特定微生物,但不能携带传染性病原菌。(3)清洁动物清洁动物 最低限度疾病动物。动物体内外不携带人畜共患的病人畜共患的病原体或动物传染病病原体原体或动物传染病病原体。抗体检查常发现脑脊髓质炎病毒、鼠肝炎病毒等抗体。但不应有临床症状、病理改变及自然死亡。饲养在半屏蔽系统。一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1.年龄2.性别 3.生理状态 4.健康状况 5.个体选择要求个体选择要求一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可根据人类可根据人类实际接触方式实际接触方式和和受试物的理化

    6、性质受试物的理化性质等因素,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染毒方式。选择合适的染毒方式。1.1.经口染毒经口染毒 灌胃,喂饲,胶囊2.2.经呼吸道染毒经呼吸道染毒 静式吸入染毒,动式吸入染毒3.3.经皮染毒经皮染毒4.4.皮下、静脉注射和腹腔内注射皮下、静脉注射和腹腔内注射 5.5.其他其他 二二.常用染毒方式常用染毒方式三三.毒理学试验中的常用对照组毒理学试验中的常用对照组1.未处理对照组未处理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本底值,质量控制2.阴性阴性(溶剂赋形剂溶剂赋形剂)对照对照 与染毒组比较的基础 3.阳性对照阳性对照 检测试验体系的有效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准确性4.历史性对照历史性对照 检查试验体系

    7、的稳定性稳定性,即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和保证质量控制和保证 四四.受试样品要求受试样品要求 用用同一种同一种、同一批号同一批号受试物受试物 受试物受试物成分成分和和配方配方必须固定必须固定 如存在异构体混合物,则要求如存在异构体混合物,则要求异构体比例异构体比例 必须固定必须固定 活性成分的含量活性成分的含量和和杂质的浓度杂质的浓度应固定应固定 受试物保质期内受试物保质期内不发生分解不发生分解,掺入到饲料,掺入到饲料 惑溶液中也要求惑溶液中也要求稳定稳定五五.实验结果的判断实验结果的判断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无显著性差异有无显著性差异2.剂量剂量-反应关系反应关系和和剂量剂量

    8、-效应关系效应关系3.其他其他相关参数相关参数的改变的改变4.是否在是否在“正常正常”值范围值范围 一一.急性毒性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指机体一次一次接触或在24小时内多次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短期内引起的毒效应。死亡行为死亡行为生理生化指标的异常变化生理生化指标的异常变化 病理学改变病理学改变5.1 5.1 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急性毒性实验目的急性毒性实验目的 1.致死剂量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初步估计对人类毒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害的危险性。2.阐明急性毒性强度急性毒性强度、特征特征、可能的靶器官可能的靶器官、致死原因致死原因和剂量反应剂量反

    9、应(效应效应)关系关系。3.体内生物转运和转化生物转运和转化,及其动力学变化动力学变化。4.为设定蓄积性蓄积性、亚慢性亚慢性、慢性毒性实验的染慢性毒性实验的染毒剂量毒剂量、观察指标观察指标提供参考依据。一一.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急性毒性参数急性毒性参数 1.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l00/LC100)2.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MLC)3.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MTD、LD0/MTC、LC0)4.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LC50)5.急性毒性LOAEL 6.急性毒性NOAEL 7.急性毒作用带(Zac)一一.急性毒性急性毒性二二.急性毒性实验的动物选择急性毒性实验的动物选择 健康成年动物

    10、未曾交配或受孕 大鼠(180240g)小鼠(1825g)家兔(22.5kg)猫(1.52.0kg)气态毒物的粘膜刺激气态毒物的粘膜刺激猫皮肤的局部刺激作用皮肤的局部刺激作用豚鼠,家兔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豚鼠、家兔、狗、小鼠、猫呕吐反应呕吐反应狗、猫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三三.急性毒性实验染毒方式急性毒性实验染毒方式1.经口经口(胃肠道胃肠道)接触接触 (1)(1)一次灌胃体积一次灌胃体积 小鼠小鼠 0.1 0.5ml/10g体重体重 大鼠大鼠 0.5 1.0ml/100g体重体重 (2)(2)吞咽胶囊吞咽胶囊 家兔及猫、狗等大动物家兔及猫、狗等大动物 实验动物染毒前应实验动物染毒前应禁食禁食,染毒,染毒

    11、 后也应继续禁食后也应继续禁食3 3 4 4小时。小时。2.经呼吸道接触经呼吸道接触 常温、常压下为气态,或以常温、常压下为气态,或以蒸气态、气溶胶、烟、尘状态蒸气态、气溶胶、烟、尘状态污染生产环境与生活环境空气。污染生产环境与生活环境空气。静式染毒静式染毒 动式染毒动式染毒3.经皮肤接触经皮肤接触 应当尽量选择应当尽量选择皮肤解剖皮肤解剖、生生理与人类较近似理与人类较近似的动物为对象。的动物为对象。家家兔兔和和豚鼠豚鼠为首选,也可用为首选,也可用大鼠大鼠代替。代替。三三.急性毒性实验染毒方式急性毒性实验染毒方式四四.半数致死量测定程序半数致死量测定程序1 1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 性成熟、健康,

    12、雌雄各半2 2 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毒性参考资料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毒性参考资料 3 3 预试验预试验 求出全活、全死剂量 4 4 正式实验正式实验 在求出全活、全死剂量之间设56个实验组 组距 1.21.5倍小鼠、大鼠 10只/组、家兔46只/组 如化合物毒性有性别差异,则应分别计算雌、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LC50)。观察持续时间和饲养条件观察持续时间和饲养条件 观察期一般为观察期一般为14天内天内的总死亡数。的总死亡数。速死性毒物求其速死性毒物求其LD50(LC50),应计算,应计算24小时小时的死亡率。的死亡率。LD50值的表示应注明值的表示应注明染毒途径染毒途径和和观察时间观察时间

    13、,以便于在进行毒性比较时有可比性。以便于在进行毒性比较时有可比性。在观察期间,应保障实验动物有在观察期间,应保障实验动物有完全的膳完全的膳食食、充足的饮水充足的饮水及及适宜的温湿度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以防止环境,以防止动物出现非中毒性死亡。动物出现非中毒性死亡。四四.半数致死量测定程序半数致死量测定程序中毒症状观察中毒症状观察 应详细地观察记录动物的应详细地观察记录动物的中毒症状、发生中毒症状、发生和发展过程及规律,死亡前症状特点、死亡时和发展过程及规律,死亡前症状特点、死亡时间间等。等。很多毒物初期往往很多毒物初期往往初期初期先出现先出现兴奋或抑制兴奋或抑制现象。应注意现象。应注意体重变化体重

    14、变化。粘膜刺激症状,如出汗、流涎,粘膜刺激症状,如出汗、流涎,甚至有血性分泌物,瞳孔改变等。甚至有血性分泌物,瞳孔改变等。四四.半数致死量测定程序半数致死量测定程序病理学检查和其它指标观察病理学检查和其它指标观察 在观察期间中毒死亡动物应在观察期间中毒死亡动物应及时解剖,及时解剖,检查器官有无充血、出血、水肿或其它改变,检查器官有无充血、出血、水肿或其它改变,并对并对有变化的脏器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变化的脏器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存活动物在观察期结束时,应做全部对存活动物在观察期结束时,应做全部动物解剖,逐一进行病理学检查。动物解剖,逐一进行病理学检查。四四.半数致死量测定程序半数致死量测定程序计

    15、算计算LD50和和LD50 95%可信限可信限四四.半数致死量测定程序半数致死量测定程序五五.急性毒性分级急性毒性分级单位:mg/kgWHO化化学品毒性分级学品毒性分级剧毒 1高毒 1中等毒 50低毒 500实际无毒 5000极毒 15000 中国卫生部中国卫生部根据大鼠一次经口根据大鼠一次经口LD50的急性毒性分级的急性毒性分级急性毒性阈剂量急性毒性阈剂量(浓度浓度)一次染毒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属于非致死性指标非致死性指标。未知毒性污染物:未知毒性污染物:可选择综合性、非特异性指标。如体重,活动能力,应激状态、条件反射等。已知毒性已知毒性比较了解的可选择最敏感的指标刺激性气体或蒸汽:

    16、刺激性气体或蒸汽:可选择眼睛和嗅觉刺激阈浓度。观察指标的选择观察指标的选择急性毒性试验的局限性急性毒性试验的局限性1.消耗的动物量大动物量大2.获得的信息有限信息有限3.测得的LD50仅仅是一个近似值近似值4.在安全性评价中仅评价动物死亡和简单的症状观察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生理学、血液学及其它化验检查所提供的深入细致的毒性信息深入细致的毒性信息。急性毒性阈剂量实验方法急性毒性阈剂量实验方法游泳实验游泳实验 反映体力和活动能力刺激阈实验刺激阈实验 反映对上呼吸道、眼睛和口腔等粘膜的刺激作用猫置于染毒柜内,加入受试物,观察症状30min症状:流泪、流缔、喷嚏、呛咳、流涎等50%实验动物出现症状的最

    17、小浓度刺激阈浓度刺激阈浓度 水槽 水温20 动物放入水中,记录从放入到沉没5秒所需要的时间 记录游泳速度游泳速度和游泳姿势游泳姿势 一一.慢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 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人类接触环境污染物的浓度远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人类接触环境污染物的浓度远低于急性致死浓度,但接触的时间则较长。低于急性致死浓度,但接触的时间则较长。为了为了评价在评价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反复接触低浓度环境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反复接触低浓度环境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获得接近于人类实际接触条件下的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获得接近于人类实际接触条件下的毒性资料毒性资料,需进行亚慢性或慢性毒性试验。,需进行亚慢性或慢性毒性试

    18、验。5.2 环境污染物的亚慢性、慢性毒性及其评价环境污染物的亚慢性、慢性毒性及其评价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在一段时间内(13个月个月)连续摄入、较大剂量环境污染物引起的毒性效应。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长期连续、低剂量摄入环境污染物(6个月个月终生终生)引起的毒性效应。5.2 环境污染物的亚慢性、慢性毒性及其评价环境污染物的亚慢性、慢性毒性及其评价二二.亚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亚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1.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受试物对机体长期作用时的主要毒性性质主要毒性性质和特点和特点、靶器官靶器官和最大耐受剂量最大耐受剂量2.探讨敏

    19、感指标敏感指标及其剂量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反应(效应)关系3.为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设计提供依据。亚慢性毒性评价目的实验动物和分组实验动物和分组 大鼠或小鼠大鼠或小鼠 健康,幼龄健康,幼龄 每组每组1020只只 雌雄各半雌雄各半染毒途径染毒途径染毒剂量和实验期限染毒剂量和实验期限1.1/201/5 LD50范围内设三个剂量组,设对照组范围内设三个剂量组,设对照组2.无蓄积作用,排泄快的毒物还可适当加大剂量无蓄积作用,排泄快的毒物还可适当加大剂量3.低剂量组动物不会产生可观察到的毒性反应低剂量组动物不会产生可观察到的毒性反应4.高剂量组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但不引起动物死高剂量组动物出现

    20、明显的中毒反应,但不引起动物死 亡(或亡(或10%)5.13个月个月与人类实际接触的方式和途径相同与人类实际接触的方式和途径相同亚慢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二二.亚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亚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亚慢性毒性实验观察指标亚慢性毒性实验观察指标1 1 一般性指标一般性指标 体重体重、食物利用率食物利用率、活动能力活动能力等指标等指标2 2 特异指标特异指标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能更确切地阐明受试物引起的有害影响能更确切地阐明受试物引起的有害影响的的阈剂量阈剂量及及最大无作用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应尽量选用特异指标。应尽量选用特异指标。3 3 血液学及生化学指标血液学及生化学指标 血常规血常规

    21、,骨髓细胞成分骨髓细胞成分、血清血清和和尿液生化学检查尿液生化学检查 4 4 有害物质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排泄指标有害物质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排泄指标5 5 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 死亡的动物应作病理检查。实验结束时,全部动物进死亡的动物应作病理检查。实验结束时,全部动物进行剖检,测定行剖检,测定脏器系数脏器系数,应特别,应特别注意靶器官的变化注意靶器官的变化。肝、肾等组织肝、肾等组织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二二.亚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亚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试验结果评价试验结果评价1 确定毒性作用确定毒性作用 阐明亚慢性毒性的性质、特点、毒性质、特点、毒效应类型、作用强度和靶

    22、器官效应类型、作用强度和靶器官。2 确定毒性作用的敏感指标确定毒性作用的敏感指标3 中毒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中毒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二二.亚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亚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慢性毒性实验的目的慢性毒性实验的目的 本实验目的是评价环境污染物在长期、小剂量、在长期、小剂量、反复作用反复作用条件下,对机体产生的损害及其特点,确定其慢性毒性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慢性毒性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订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MAC)和人类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提供科学依据。三三.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慢性毒性试验设计慢性毒性试验设计初断乳的大鼠或小鼠。每组2040只,雌雄各

    23、半。设34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实验动物和分组实验动物和分组染毒剂量和实验期限染毒剂量和实验期限对对 照照 组组 溶剂对照低剂量组低剂量组 1/100 亚慢性毒性阈剂量 不出现中毒反应 无作用剂量组 NOAEL 中剂量组中剂量组 1/10 可出现轻微的毒效应 LOAEL 高剂量组高剂量组 1/5 出现明显的毒效应甚至亚致死状态实验期间实验期间 6终生终生 实验结束后可停止染毒观察恢复状况染毒方式和观察指标染毒方式和观察指标 选择原则同亚慢性试验,尽量选择在亚慢性试验中观察到的特异和敏感指标。三三.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慢性毒性实验注意事项慢性毒性实验注意事项 1 控制实验条件 排

    24、除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排除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试验前应对观察指标,尤其是血、尿常规及重点测定的 生化指标进行正常值测定,筛除个体差异过大的动物筛除个体差异过大的动物 3 染毒期间进行动态观察的各项指标,应与对照组同步测定与对照组同步测定 4 各化验测定方法应精确、可靠、需要进行质量控制需要进行质量控制。5 应重视病理组织学的检查重视病理组织学的检查。凡试验期间死亡的动物,都 应做病理组织学检查。三三.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慢性毒性实验结果评价慢性毒性实验结果评价 1 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是否超出正常值范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显著性差异和剂量剂量-效应效

    25、应(反应反应)关系关系 2 根据实验期间和恢复期的观察和检测结果,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综合分析。结合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应用生物学和医学理论,阐明慢性毒性的性质、特点、毒作用类性质、特点、毒作用类型、靶器官和中毒机理型、靶器官和中毒机理。3 确定敏感指标的慢性毒性阈剂量慢性毒性阈剂量(LOAEL)和最大无作最大无作用剂量用剂量(NOAEL)。三三.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慢性毒性及评价方法5.3 蓄积毒性蓄积毒性 连续多次摄入的环境毒物总量环境毒物总量(或速度),大于代谢和排泄速度大于代谢和排泄速度时,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逐渐增加逐渐增加并贮留现象贮留现象叫做毒物的蓄积作用(Accumula

    26、tion)。蓄积作用功能蓄积 Functional Accumulation物质蓄积 Material Accumulation蓄积毒性评价方法蓄积毒性评价方法蓄积系数法蓄积系数法1 高度蓄积高度蓄积 1 明显蓄积明显蓄积3 中等蓄积中等蓄积 5 轻度蓄积轻度蓄积5 蓄积性蓄积性固定剂量法固定剂量法1.先测定一次经口先测定一次经口LD502.每日固定剂量每日固定剂量(1/201/5 LD50)选定一个剂量,固)选定一个剂量,固定时间和相同途经连续染毒,至一半实验动物死亡。定时间和相同途经连续染毒,至一半实验动物死亡。3.如果累积剂量达到如果累积剂量达到5个个LD50,即使未引起一半动物,即使未

    27、引起一半动物死亡,也可以终止试验。死亡,也可以终止试验。剂量递增法剂量递增法染毒天数染毒天数累积剂量累积剂量(LD50)0.40 0.60 0.90 1.36 2.00 3.00 4.484天内染毒总量天内染毒总量(LD50)0.1 0.15 0.22 0.34 0.50 0.75 1.12每日染毒剂量每日染毒剂量(LD50/kg/day)14 58 912 1316 1720 2124 2528 0.40 1.00 1.90 3.26 5.26 8.26 12.74固定剂量固定剂量的的20天蓄积实验天蓄积实验阴性对照阴性对照实验组:实验组:1/20LD50,1/10LD50,1/5LD50,

    28、1/2LD50结果判定:结果判定:1.各实验组均无死亡均无死亡,无蓄积性无蓄积性2.1/20LD50组,有死亡组,有死亡,其他组无死亡,弱蓄积性弱蓄积性3.除除1/20LD50组之外组之外,其他组均有死亡,中等蓄积性中等蓄积性4.各组均有死亡各组均有死亡,且呈剂量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强蓄积性强蓄积性连续染毒连续染毒20天天5.4 局部毒性测定实验局部毒性测定实验急性皮肤刺激急性皮肤刺激/腐蚀试验腐蚀试验 豚鼠或家兔 皮肤染毒424h 洗去残留毒物,观察染毒后24、48、72小时涂抹部位的皮肤反应急性眼睛刺激急性眼睛刺激/腐蚀试验腐蚀试验 家兔 0.1ml受试物滴入眼结膜囊内,记录染毒后1、1

    29、2、24、48、72、96h的局部反应。检查结膜充血和损伤、角膜透明度、虹膜纹理和角膜损伤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比较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 受控的临床研究受控的临床研究 体内试验体内试验 体外试验体外试验 真实的暴露条件真实的暴露条件 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 易于控制暴露条件易于控制暴露条件 影响因素少,易于控制影响因素少,易于控制 化学物之间化学物之间 在人群中测定反应在人群中测定反应 测定多种效应测定多种效应 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 的联合毒性作用的联合毒性作用 对某组人群对某组人群(如哮喘如哮喘)评价宿主特征的作用评价宿主特征的作

    30、用 究究(如机制,代谢如机制,代谢)测定在人群的作用测定在人群的作用 的研究是有力的的研究是有力的 (如性别、年龄、遗传特如性别、年龄、遗传特 人力物力花费较少人力物力花费较少 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 能测定效应的强度能测定效应的强度 征和饮食等其他因素可调控征和饮食等其他因素可调控)阐明毒性机制阐明毒性机制 耗资、耗时多耗资、耗时多 耗资多耗资多 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 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 多为回顾性,无健多为回顾性,无健 较低浓度和较短时较低浓度和较短时 的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性 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 康保护康保护 间的暴露间的

    31、暴露 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 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据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据 难以确定暴露,有难以确定暴露,有 限于较少量的人群限于较少量的人群 实际情况不一致实际情况不一致 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 混杂暴露问题混杂暴露问题 (一般一般50)50)暴露的浓度和时间的模暴露的浓度和时间的模 可检测的危险性增可检测的危险性增 限于暂时、微小、限于暂时、微小、式显著不同于人群的式显著不同于人群的 加必需达到加必需达到2 2倍以上倍以上 可逆的效应可逆的效应 暴露暴露 测定指标较粗测定指标较粗(发病率发病率,一般不适于研究最一般不适于研究最 死亡率死亡率)敏感的人群敏感的人群 优点优点缺点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五章-环境污染物的一般毒性及其评价方法-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4910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