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29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doc

  • 上传人(卖家):flying
  • 文档编号:50482
  • 上传时间:2018-09-02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63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29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doc》由用户(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浙江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十二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探索 现代 社会生活 变迁 考点 29 曲折 发展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考点 29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考纲考情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必考 加试 10 月 4月 10 月 4月 11 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 b T14 T14 (2)中共八大的召开 b (3)“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T14 (4)“ 文化大革命 ” 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b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b T14 (2)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 b T14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

    2、化建设新阶段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 d T15 T31 T15 T15 T16 T17 T18 中国近 现代社 会生活 的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b T16 (2)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b T11 T31 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 的交通工具 b (2)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 b T10 T12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变迁 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报刊、影视业的发展 b (2)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b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 (b) 1路线方针 1953 年,中共中

    3、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 2执行纲领 “ 一五 ” 计划 集中力量发展 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标志: 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2)改造形式 农业改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改造: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全行业公私合营。 易错提醒 “ 一五 ” 计划完成 完成工业化: “ 一五 ” 计划以工业化为

    4、目标,但是 “ 一五 ”计划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 )中共八大的召开 (b) 1背景: 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2中共八大 (1956 年 9 月 )的内容 (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尽快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 3意义:体现了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二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化

    5、运动 (b) 1原因 (1)人们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2)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 经济发展速度的指导思想。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3)根本原因是 “ 左 ” 倾错误。 2开展: 1958 年, “ 大跃进 ” 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3影响: “ 左 ” 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环境遭破坏。 4启示: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三 )“ 文化大革命 ” 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b) 1 “ 文化大革命 ” 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

    6、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2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正是 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 “ 文化大革命 ” 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主题一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 一五 ” 计划与三大改造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 (1949 1956) 2 “ 一五 ” 计划的区域分布特点 解读 上图直观表明 “ 一五 ” 计划集中发展了以国防为中心的交通运输和重工业,建设的重点在东北地区。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 “ 一五 ” 计划 史料 现在我

    7、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毛泽东文选 论从史出 建国初,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威胁之下,急需巩固国防、发展经济,但中国的现实却是重工业基础极差,发展重工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2社会主义制度通过三大改造在中国确立 史料 在国民收入中, 1957 年同 1952 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 19%提高到 33%,合作社经济由 1.5%提高到 56%,公私合营经济由 0.7%提高到 8%,个体经济则由 71.8%降低到 3%,资本主义经济由 7%降低 到 1%以下。 论从史出 本史料主要反映

    8、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制度的变化 (1)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所有制。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2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特点 (1)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 (2)经济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前,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 (3)社会主要矛盾:过渡时期的

    9、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政治制度: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2)两大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生产力 )和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关系 )同时并举。 (3)三项成果: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了单一

    10、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4)四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 “ 一五 ” 计划、三大改造、制定共和国宪法。 主题二 探索与失误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状况 史料 1952 1965 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 (1952 年 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 合统计司编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解读 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 20 世纪 50 年代持续增长;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下降;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恢复。 20 世纪 50 年代持续增长的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 一五 ”计划的完成等

    11、;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下降原因: “ 大跃进 ”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等;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恢复原因:制定并贯彻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的方针 (或八字方针 )。 2 “ 文革 ” 期间工农业总产值的历史解读 史料 “ 文化大革命 ” 期间我国工农 业总产值示意图。 解读 1968 年:受 “ 文革 ” 动荡及 “ 左 ” 倾错误的影响。 1975 年:得益于邓小平对国民经济的全面整顿及人民对 “ 左 ” 倾错误的抵制。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3城市化进程凸显经济发展状况 史料 1953 1977 年中国的人口迁移表 (估计 )

    12、时期 流向 人口 (百万 ) 1953 1961 年 农村至城市 39.24 1961 1977 年 城市青年上山下乡 67.25 薛风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解读 1953 1961 年城市人口增加根源于 “ 一五 ” 计划实施及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和“ 大跃进 ” 对劳动力的 需求。 1961 1977 年人口向农村迁移,原因是中央对经济政策的调整及文革动乱对经济的破坏,城市解决不了大量的就业压力。 1 1956 1976 年探索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及经验教训 (1)核心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

    13、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2)经验教训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2综合认识 “ 大跃进 ” 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 大跃进 ” 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不同 “ 大跃进 ” 运动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属于生产力领域。 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 “ 一大二公 ” ,不顾生产力实际水平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 原理,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属于生产关系领域。 (2)“ 大跃进 ” 运动的消极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用土办法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造成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在 “ 大跃进 ” 的社会环境下,造成人们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29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482.html
    flying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