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严重感染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严重感染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弥散 血管 凝血 严重 感染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严重感染及严重感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 金润铭金润铭 正常凝血机制正常凝血机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coagulation,DICDIC)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由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广泛微血栓形成、大量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广泛微血栓形成、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凝血因子消耗并
2、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DIC的认识历史18341865196119672001首次描述将脑组织注射入动物体内,血管内形成广泛血栓恶性疾患恶病质患者有弥散性血栓形成的倾向阐明DIC出血机制消耗性凝血病去纤维蛋白综合征血管内凝血-纤溶综合征确定了DIC实验室诊断标准ISTH关于DIC的定义1986我国首次提出了DIC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ISTH)于)于20012001年对弥散性血年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行了定义:管内凝血进行了定义:DICDIC是不同病因导致局部损害而出是不同病因导致局部损害而出现以血管内凝血为特征的一种继发性综合征,它既可由
3、现以血管内凝血为特征的一种继发性综合征,它既可由微血管体系受损而致,又可导致微血管体系受损,严重微血管体系受损而致,又可导致微血管体系受损,严重损伤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损伤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Taylor,FB,et al.Thromb Haemost 2001;86:1327(Porth,C.M.(2004)Essentials of Pathophysiology)&(Otto,S.(2001).Oncology Nursing)强调微血管体系在强调微血管体系在DICDIC发生中的地位发生中的地位 DICDIC为各危重疾病的一个中间病理环节,为各危重疾病的一个中间病理环节,DICDIC终
4、末损终末损害多为器官功能衰竭害多为器官功能衰竭 DICDIC的纤溶属继发性的纤溶属继发性SYSTEMIC 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Intravascular deposition of fibrinDepletion of platelets and coagulation factorsThrombosis of small and midsize vesselsBleedingOrgan failureDIC的病理生理机制 外源性凝血途径在外源性凝血途径在DICDIC的发的发病中占主导地位病中占主导地位 还存在一些旁路激活凝血还存在一些旁路激活凝血系统系统 凝血酶
5、的生成是凝血酶的生成是DICDIC发病机发病机制的中心关键环节制的中心关键环节 DICDIC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病理生理机制凝血酶活化是DIC病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凝血酶生成凝血酶生成灭活灭活AT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稳定的纤维蛋白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形成因子因子、激活激活因子因子V活性活性凝血酶凝血酶 发发 病病 机机 理理组织因子及其类似物释放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组织损伤、组组织因子及其类似物释放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组织损伤、组织因子类似物进入血流:红细胞膜磷脂;白细胞颗粒内含物;肿织因子类似物进入血流:红细胞膜磷脂;白细胞颗粒内含物;肿瘤细胞。瘤细胞。因子激活,启动内源性凝因子激活,启动
6、内源性凝血系统血管内皮损伤;细血系统血管内皮损伤;细菌、内毒素、病毒、凝血酶;菌、内毒素、病毒、凝血酶;活化血小板在高分子激肽原活化血小板在高分子激肽原及激肽释放酶存在时;血浆及激肽释放酶存在时;血浆中游离饱和脂肪酸、抗原抗中游离饱和脂肪酸、抗原抗体复合物、器械表面。体复合物、器械表面。血小板活化、促进凝血反应血小板活化、促进凝血反应纤溶酶激活纤溶酶激活血容量血容量血管舒缩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功能失调凝血功能激活凝血功能激活高凝期(高凝期(DICDIC早期改变)早期改变)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 消耗性低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7、及纤维蛋白-血小板血栓血小板血栓(肺、肾、脑、肝、心、肾上腺、皮肤、粘膜)(肺、肾、脑、肝、心、肾上腺、皮肤、粘膜)病病 理理 及及 病病 理理 生生 理理心功能心功能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缺血、组织缺氧、缺血、酸中毒;酸中毒;毛细血管内血流郁毛细血管内血流郁滞;滞;组织、器官功能障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碍;微血管病性溶血。微血管病性溶血。1、感染性疾病 2、恶性肿瘤 3、病理产科 4、手术及创伤 5、其他DIC的基础疾病2007.5-2010.52007.5-2010.5我院我院112112例例DICDIC分析分析既往资料既往资料恶性肿瘤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8、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肺炎球菌、细菌感染:肺炎球菌、金葡菌、金葡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麻疹等;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麻疹等;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等;其他感染:脑型疟疾、钩端螺旋体病,组织胞浆菌病等其他感染:脑型疟疾、钩端螺旋体病,组织胞浆菌病等感感 染染 分分 类类*根据获得感染的地域根据获得感染的地域 社区感染社区感染 院内感染院内感染*根据感染程度根据感染程度 轻症感染轻症感染 重症感染重症感染*根据感染部位:以受损组织、器官、系统命名根据感染部位:以受损组织、器官、系
9、统命名*根据感染持续时间:急性、亚急性、慢性根据感染持续时间:急性、亚急性、慢性血流感染的现状血流感染的现状 血流感染是非常危重的全身感染,对其进行病原菌检测并血流感染是非常危重的全身感染,对其进行病原菌检测并提供病原学诊断极为重要提供病原学诊断极为重要 随着广谱和超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导致耐药菌、条随着广谱和超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导致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显著增加,在各类感染中居首位件致病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显著增加,在各类感染中居首位,病死率高,达,病死率高,达202050%50%儿童脓血症感染病原菌的构成,近年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儿童脓血症感染病原菌的构成,近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10、,特别是别是MRCNSMRCNS在血流感染中已居于主导地位在血流感染中已居于主导地位 脓毒症(脓毒症(SepsisSepsis)不同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等 不同年龄 不同感染部位 不同机理:免疫紊乱、凝血障碍、细胞凋亡 不同严重程度 不同预后脓毒症(脓毒症(SepsisSepsis)全球:每全球:每10001000人有人有3 3人发生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每天死于脓毒人发生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每天死于脓毒症者约有症者约有14001400人人欧洲:每年约有欧洲:每年约有1515万人死于脓毒症万人死于脓毒症美国:为儿童住院的第四大病因,为美国:为儿童住院的第四大病因,为PICUPICU的
11、首位死亡原因的首位死亡原因我国:估计每年患病我国:估计每年患病300300万人,死亡万人,死亡2.62.6万万100100万人万人发病率:在过去发病率:在过去1010年中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增加了年中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增加了91.3%91.3%(每年(每年1.5%-8.0%1.5%-8.0%)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脓毒症病死率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脓毒症病死率30%-70%30%-70%重症感染的发病过程重症感染的发病过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SIRS)脓毒症(脓毒症(SepsisSepsis)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脓毒症性休克(Septic Shock)
12、重度脓毒症(Severe Sepsis)l 中心温度中心温度38.538.5或或36 同年龄组正常值同年龄组正常值2 2个标准差以上(无外界刺个标准差以上(无外界刺激、慢性药物或疼痛刺激),或不可解释的持续性增快超过激、慢性药物或疼痛刺激),或不可解释的持续性增快超过0.5-0.5-4.0h4.0h,或,或11岁出现心动过缓,平均心率岁出现心动过缓,平均心率 各年龄组正常值各年龄组正常值2 2个标准差以上;或因急性病程需个标准差以上;或因急性病程需机械通气(无神经肌肉疾病,也与全身麻醉无关);或未成熟嗜机械通气(无神经肌肉疾病,也与全身麻醉无关);或未成熟嗜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10%10%l
13、两项以上诊断两项以上诊断(必须一项体温或白细胞异常必须一项体温或白细胞异常)Pediatr Crit Care Med.2005,6:2-8儿童儿童SIRS标准(标准(2005)严重脓毒症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Severe sepsis)定义:合并有器官功能障碍、低灌注或低血压。器官功能障碍:动脉氧分压低(氧合指数PO2/FIO2 300);急性少尿(尿量2.0mg/dl;凝血功能异常(INR1.5或APTT60秒);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2.0mg/dl或35mmol/L)组织灌注指标:高乳酸盐血症(2mmol/L)血液动力学指标:动脉血压过低(收缩压SBP 90 mm
14、Hg,平均动脉压MAP 40 mm Hg)代偿期(早期)符合以下代偿期(早期)符合以下6 6项中之项中之3 3项项1.意识改变:烦躁不安或萎靡,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昏迷惊厥2.皮肤改变:面色苍灰,唇周指趾紫绀,皮肤花纹,四肢凉(暖休克者可有面色潮红,四肢温暖,皮肤干燥)3.心率脉搏:外周动脉搏动细弱,心率、脉搏增快4.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5.尿量减少 3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失代偿期(晚期):符合其中一项即可 1.代谢性酸中毒或动脉血乳酸增加,同时有休克代偿期表现 2.血压下降:收缩压该年龄第5百分位或100 0 100 1 50 2 PT(
15、s)延长6s 2 SF/FDPs 不升高 0 中度升高#1 显著升高#2 FIB(g/L)1.0 0 1.0 14.计算分值5.判断标准 分值5分.判为DIC;每天计算一次积分值 分值5分.提示非显性DIC;1-2天内重复计分值#各实验室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指标并确定本室升高程度的判断标准或界值显性DIC积分系统(ISTH2001)中国DIC诊断标准-2001年全国第八届血栓与止血会议标准 1 1、存在易于引起、存在易于引起DICDIC的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的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 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2 2、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有下列
16、两项以上临床表现 多发性出血倾向多发性出血倾向 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体征,如皮肤、皮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体征,如皮肤、皮 下下 、粘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肺、脑、粘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肺、脑 等脏器功能不全等脏器功能不全 抗凝治疗有效抗凝治疗有效 一般诊断标准3 3、实验室检查符合下列标准:、实验室检查符合下列标准:同时有以下三项以上异常同时有以下三项以上异常 血小板低于血小板低于10010010109 9/L/L或进行性下降。或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1.5g/L1.5g/L或呈进行性下降,或呈进行性
17、下降,或或4.0g/L4.0g/L 3P 3P试验阳性或试验阳性或FDPFDP20mg/L20mg/L或或D D二聚体水平二聚体水平 升高(阳性)升高(阳性)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 3秒以上或呈动态秒以上或呈动态 性变化或性变化或APTTAPTT延长延长1010秒以上。秒以上。疑难或其他特殊患者,可考虑行抗凝血酶、疑难或其他特殊患者,可考虑行抗凝血酶、因子因子:C C及凝血、纤溶、血小板活化分子及凝血、纤溶、血小板活化分子 标记物测定标记物测定肝病合并DIC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1、血小板、血小板50109/L或有两项以上血小板活化产物或有两项以上血小板活化产物 升高(升高
18、(-TG,PF4,TXB2,GMP-140)2、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1.0g/L3、血浆因子血浆因子:C活性活性50(必备)(必备)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s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5、3P试验阳性或血浆试验阳性或血浆FDP60mgL或或 D-二聚体水平升高二聚体水平升高 白血病并发DIC实验室诊断标准 1、血小板、血小板50109/L或呈进行性下降或血小板或呈进行性下降或血小板 活化、代谢产物水平增高。活化、代谢产物水平增高。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8g/L。3、血浆因子血浆因子:C活性活性50。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s以上或
19、呈动态性变化。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5、3P试验阳性或血浆试验阳性或血浆FDP60mgL或或D二聚体二聚体 水平升高。水平升高。基层医院DIC实验室诊断参考标准 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1、血小板、血小板100109/L或呈进行性下降或呈进行性下降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进行性下降3、3P试验阳性或血浆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4、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性以上或呈动态性 变化变化5、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比例、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比例10%6、血沉低于、血沉低于10mm/h评评 价价优点优点
20、 规范、标准和科学性强规范、标准和科学性强 敏感性、特异性高敏感性、特异性高 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缺点缺点 某些情况下某些情况下对实验室检查要求对实验室检查要求 较高,较高,不适用于我国基层医院不适用于我国基层医院 忽视了临床表现对诊断的重要性忽视了临床表现对诊断的重要性优点优点 强调临床表现的重要性强调临床表现的重要性 实用性强,实用性强,适用于我国基层医院适用于我国基层医院 强调肝病与白血病在强调肝病与白血病在DIC诊断中诊断中 的特殊性的特殊性 缺点缺点 对于非典型、慢性、早期的诊断对于非典型、慢性、早期的诊断 仍然存在一定难度仍然存在一定难度 有待精确量化有待精确量化制定一套既能早期诊
21、断、又兼顾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并存的DIC诊断系统 一、基础疾病一、基础疾病必需,必需,=2=2;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 (满分为(满分为1 1分)分)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严重或多发性出血倾向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严重或多发性出血倾向=1=1;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或休克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或休克=1=1;广泛性皮肤、黏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广泛性皮肤、黏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或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或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1=1;三、凝血系列常规试验结果计分三、凝血系列常规试验结果计分*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
22、数BPCBPC10010010109 9/L=1/L=1;进行性下降进行性下降=1=1;同时存在同时存在=2=2;*纤维蛋白相关产物标志纤维蛋白相关产物标志物增高物增高(如可溶性纤维如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蛋白单体/FDPS)/FDPS)3P3P试验阳性试验阳性=1=1;FDPsFDPs20mg/L20mg/L或或D DDimerDimer升高升高=2=2;*PTPT延长延长PTPT缩短或延长缩短或延长3s3s以上或以上或APTTAPTT延长延长10s=110s=1;*纤维蛋白原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1.5g/L1.5g/L或或4.0g/L=14.0g/L=1;进行性下降进行性下降=1=1;同时存在同
23、时存在=2=2;说明说明积分达积分达7 7分以上可诊断分以上可诊断DICDIC,5-75-7分临床疑诊分临床疑诊DICDIC,需动态观察,重,需动态观察,重复实验室检查后重新评分。小于复实验室检查后重新评分。小于5 5分不能诊断为分不能诊断为DICDIC。国内DIC诊断积分方案DIC诊断流程 患者有无导致DIC的基础疾病有无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出血、栓塞及脏器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完善DIC相关实验室检查,并进行动态监测有有有有根据诊断积分系统给予患者进行评分积分达积分达7 7分以上分以上诊断DIC,进一步进行针对性诊治不能诊断为DIC,临床密切观察积分小于积分小于5 5分分临床观察临床观察5-7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