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弥散 血管 凝血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 I C2 DICDIC是指发生在某些严重疾病基是指发生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漫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弥漫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继之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大量消继之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大量消耗耗,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而发生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而发生的全身出血综合征。全身出血综合征。概概 述述3诱诱发发DICDIC的的疾疾病病严重感染严重感染创伤及手术创伤及手术妊娠并发症妊娠并发症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休克休克重症肝病重症肝病溶血反应溶血反应其他其他4
2、DIC病因病因 1感染:感染:占占DICDIC发病的发病的30%-40%30%-40%v细菌感染: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等v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出疹性病毒感染(天花、水痘、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v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v其他:恶性疟疾,钩端螺旋体52.恶性肿瘤及血液病:恶性肿瘤及血液病:v 占占DICDIC发病的发病的25%-35%25%-35%。v急性白血病(尤其是M3),淋巴瘤,前列腺癌,肺癌,消化道各种粘液腺癌(尤其广泛移转的晚期肿瘤),各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3病理产
3、科:占病理产科:占DICDIC发病的发病的5%-12%5%-12%。v妊娠并发症: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滞留,流产感染宫内引产,先兆子宫破裂4.大手术与创伤:占大手术与创伤:占DICDIC发病的发病的1%-5%1%-5%。v大面积烧伤,严重的复合性外伤,体外循环,胸部,盆腔及前列腺手术,毒蛇咬伤等。65心、肺、肾、肝等内脏疾患:心、肺、肾、肝等内脏疾患:v肺源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心力衰竭、肝硬化、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溶血尿毒综合征、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糖尿病酸中毒、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结缔组织病6其他:其他:v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4、输血及输液反应、中暑、肾移值后排斥反应、巨大血管瘤、药物反应及中毒等 7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损伤组织损伤组织损伤血细胞大量破坏血细胞大量破坏免疫反应免疫反应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启动凝血系统启动凝血系统血小板血栓血小板血栓纤维蛋白血栓纤维蛋白血栓继发性纤溶亢进继发性纤溶亢进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低凝状态低凝状态消耗血小板消耗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及凝血因子发发病病机机理理8内凝途径内凝途径 外凝途径外凝途径凝血活酶凝血活酶 生成期生成期凝血酶凝血酶生成期生成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生成期生成期 a aaCa2+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交联交联 ()单体(单体(a)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5、()aa Ca2+PF3 aa Ca2+PF3凝血酶凝血酶(a)a9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t-PA u-PA内凝系统内凝系统 纤溶酶纤溶酶外凝系统外凝系统纤溶酶原激活过程纤溶酶原激活过程?10一、血液高凝一、血液高凝 、凝血系统被激活、凝血系统被激活(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v 感染,缺氧、酸中毒,小血管炎等均可造成小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胶原暴露而激活因子,启动内源系统发生凝血;同时血小板粘附于受损血管壁上聚集及释放其内容物,形成白色血栓。细菌内毒素及抗原抗体复合物亦可直接激活因子。(二(二)组织促凝物进入血循环,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组织促凝物进入血循环,启动
6、外源性凝血系统,孕期宫腔内容物、组织损伤、肿瘤细胞破坏、溶血及血小板破坏等均具有组织促凝活性。内、外源凝血系统被启动后,在血循环中形成凝血酶,后者促进血管内凝血加速发展,同时大量消耗、因子和血小板生成凝血障碍。11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凝血酶、激活的因子凝血酶、激活的因子、受损组织及血管内皮、受损组织及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激活物质以及缓激肽的释放均能促细胞释放的激活物质以及缓激肽的释放均能促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后者为蛋白水解酶,可溶解纤维蛋白(原),后者为蛋白水解酶,可溶解纤维蛋白(原),使之降解为使之降解为X、Y、D、
7、E等碎片,称纤维蛋白等碎片,称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原)降解产物(fibrin/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这些碎片可抗凝血酶,干扰纤维蛋白单体聚合这些碎片可抗凝血酶,干扰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及干扰血小板的聚集及释放,进一步加重出血。及干扰血小板的聚集及释放,进一步加重出血。12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原)降解产物降解产物非交联非交联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交联交联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纤维蛋白蛋白原原A A极附属物极附属物A A极附属物极附属物极附属物多聚体极附属物多聚体B B1-421-42X,Y,D,EX,Y,D,EB B15-2415-24X X,Y,Y,D
8、,E,D,E,D-D-二聚体二聚体-二聚体二聚体aa纤溶纤溶 酶酶纤溶纤溶 酶酶纤溶纤溶 酶酶凝血酶凝血酶FPA,FPBFPA,FPBFDPFDPFgDPFgDP13促发因素促发因素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肝脏清除功能受抑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肝脏清除功能受抑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脾切除、肝功能障碍等,对循环中的纤维蛋白、促凝物质、被激活的凝血因子清除障碍。二、高凝状态二、高凝状态 血液凝固性增高,如妊娠后期,血液中凝血因子增加;或抗凝血因子减少,如抗凝血酶减少。三、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三、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 大量应用抗纤溶药物及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四、血流淤带四、血流淤带 如血液粘稠
9、度增加。如血液粘稠度增加。14临床分型临床分型分分型型 慢性型慢性型 亚急性型亚急性型 急性型急性型15临床分型临床分型一、急性型一、急性型 12天发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出血重,天发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出血重,易发生休克。易发生休克。二、亚急性型二、亚急性型 病程数天至数周,症状较重,一般无休克。病程数天至数周,症状较重,一般无休克。三、慢性型三、慢性型 病程可达数月,出血轻,仅有瘀点或瘀斑,高病程可达数月,出血轻,仅有瘀点或瘀斑,高凝血期较明显。凝血期较明显。16临临床床表表现现出血:出血:84-95%84-95%休克:休克:32-80%32-80%微血管栓塞微血管栓塞40-70%4
10、0-70%微血管病性溶血微血管病性溶血25%25%17一、出血一、出血 v因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及因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及FDP的抗凝血作用,可引起组织、器官的广的抗凝血作用,可引起组织、器官的广泛出血。泛出血。v轻者可仅有少数皮肤出血点。轻者可仅有少数皮肤出血点。v重症者可见广泛的皮肤、粘膜瘀斑或血重症者可见广泛的皮肤、粘膜瘀斑或血肿。肿。v典型的为皮肤大片瘀斑,内脏出血(血典型的为皮肤大片瘀斑,内脏出血(血尿、呕血、便血、咯血、关节腔出血、尿、呕血、便血、咯血、关节腔出血、颅内出血),创伤部位渗血不止。颅内出血),创伤部位渗血不止。181920二、休克或微循环障碍二、休克或微循
11、环障碍DIC引起休克的原因:引起休克的原因:v微循环血栓形成,回心血量降低;v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因子及纤溶酶均可使血中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继而使激肽原转变为缓激肽,引起小血管张力减低,血浆渗出,使血循环量减少;v出血减少了血容量。一旦休克发生又可加重一旦休克发生又可加重DIC,形成恶性循环。,形成恶性循环。肢端发冷、青紫、少尿和血压下降。以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DIC较为多见21三、微血管血栓表现三、微血管血栓表现DIC的基本病理特征为微循环血管内有广泛纤维蛋白和的基本病理特征为微循环血管内有广泛纤维蛋白和或血小板血栓形成。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或血小板血栓形成。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v(一
12、)皮肤血栓栓塞 最多见,指端、趾端、鼻尖、耳廓皮肤发绀,皮肤斑块状出血性坏死,干性坏死等。v(二)肾血栓形成 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最常见。v(三)肺血栓形成 呼吸困难、紫绀、咯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功能衰竭。v(四)胃肠道血栓形成 胃肠出血、恶心、呕吐与腹痛。v(五)脑血栓形成 烦燥、嗜睡、意识障碍、昏迷、惊厥、颅神经麻痹及肢体瘫痪。22四、微血管病性溶血四、微血管病性溶血 因微血管病变,红细胞通过时遭受机械因微血管病变,红细胞通过时遭受机械性损伤,变形破裂而发生溶血。性损伤,变形破裂而发生溶血。临床上可有黄疽、贫血、血红蛋白。临床上可有黄疽、贫血、血红蛋白。23微血管病性
13、溶血微血管病性溶血微血管壁纤维蛋白网血小板血栓24DIC DIC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反映微血管病性溶血的检查反映微血管病性溶血的检查反映消耗性凝血障碍的检查反映消耗性凝血障碍的检查反映纤溶亢进的检查反映纤溶亢进的检查25aaaCa2+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a)凝血酶原凝血酶原()a,Ca2+,PF3a,Ca2+,PF3凝血酶凝血酶(a)PTAPTT26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反映消耗性凝血障碍的检查反映消耗性凝血障碍的检查血小板量和质的改变血小板量和质的改变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C C及及R:AgR:A
14、g测定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PT)凝血时间凝血时间27一、血小板计数一、血小板计数 100109L有诊断价值,特别是进行性降低。二、凝血时间二、凝血时间 vDIC早期,即弥散性微血栓形成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凝固时间缩短。v后期继发纤溶为主,血液呈低凝状态,凝血时间延长。三、凝血酶原时间三、凝血酶原时间v PT是外在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vDIC时因因子、和等均减少,故PT延长。v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有意义。28四、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四、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v是内在凝血途径的过筛试验。v除因子和XIII外,任何一个凝血因子缺乏都可使APTT延长。正常3545 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