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臣小儿推拿法讲座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张汉臣小儿推拿法讲座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张汉臣 小儿 推拿 讲座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张汉臣小儿推拿法张汉臣小儿推拿法临床应用与病例分析临床应用与病例分析江苏省海门卫校 袁洪仁w2013.8.29小儿推拿成都会议纪要小儿推拿成都会议纪要w(1)流派的定义:“流”指水流,“派”为水之分支。“流派”是用河水的流动与分支来比喻人世间的不同派别和团体。小儿推拿流派是由世代相传,共同认可与遵从某一独特小儿推拿理论,掌握与运用某种特殊小儿推拿技能,并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群体所构成。w (2)流派形成的标准。w 1)3-5代以上的传承链:古人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就是说传承在三代以上,才经验丰富,才经受住了实践考验。作为流派,会议强调至少应该传承3-5代以上。w过去,由于历史原因,传承链多
2、为单传、家传。表现为父子亲戚关系。随着社会开放,文化融合,学校和医院已经成为学习与交流的主流传播途径,过去的传承模式正在改变。这是今天某个小儿推拿流派常常以地区或医院作为学术保留区域的原因。w2)另类的学术思想:各流派在认识小儿生理与病理特点方面,在认识小儿推拿原理方面,在有关保健与育儿和防治疾病的理论方面都有不同于主流儿科学和主流推拿学的理论和思想。流派独特的学术思想是流派的生命。表现在对研究对象本质规律的深刻、独到的另类认识,以及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之上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w 3)特殊的小儿推拿操作技能:手法和穴位是小儿推拿的主体。各小儿推拿流派在操作技能方面(手法、穴位、程序、时间等)
3、总有自身特色。并且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流派的生命!是流派能得到共鸣,使人响应的根本原因。w 4)著书立说:过去印刷困难,出书不易。能够写出书并流传,说明有读者,有价值,有传承链。代表性著作是流派学术思想和特殊技法的载体和形式。它们常常标志着流派的建立。w 5)地域性:流派理应有流行区域。地域特征也是流派形成的标志之一。一、张汉臣小儿推拿法简介一、张汉臣小儿推拿法简介w1代表人物:w张汉臣(1910年4月-1978年11月),字新棠、贻桐、赓戊。山东省蓬莱县南司街人。有8年的私塾学习经历。少年时即随师学习中医内科,熟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及中医儿科和小儿推拿名著,如小儿推拿广意
4、、幼科铁镜、幼科推拿秘书、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幼科集要、厘正按摩要术等。习医期间,为使患儿免受服药、打针的痛苦,于1925年拜本县小儿推拿名医艾老太为师,自此,主要致力于小儿推拿。1930年独立行医,1933年,在大连、青岛(先后在北乐陵路45号、84号)行医开设张汉臣儿科推拿诊所,1950年获卫生部颁发的“中医师证书”,1951年入青岛市中医进修学校学习,因其学业优良,毕业后被校方聘任为第二、三届辅导员。1952年参加青岛市铁路交通检疫站工作,因工作出色,被评为山东省卫生模范。1954年参加防疫宣传工作被评为青岛市卫生模范。w1955年加入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婴儿瘫抢救小组,工作了三个月
5、,配合西医治疗了大量患者。1957年被聘入青岛医学院中医教研组及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成立推拿室.负责教学及医疗。1959年到小儿科,组建小儿推拿室,开展小儿推拿疗法,负责教学及医疗工作。1962年被山东省卫生厅认定为山东省名老中医,其推拿手法被誉为“张汉臣推拿法”,被全国中医学院用作录像教材,并被北京科技电影制片厂收入齐鲁推拿术科教片。张汉臣生前曾任全国赤脚医生杂志特邀编辑,三次荣获省、市先进模范荣誉称号。张汉臣为人谦和,善于思考,为小儿推拿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将小儿推拿与现代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先驱。1961年,他在青岛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吕运明教授的协助下,对补脾穴和逆运内八卦穴,
6、分别进行了探讨,共进行了三个实验,这就是现代小儿推拿史上很有影响的三大实验:中医推拿补脾穴对正常人体胃液分泌影响的初步观察;中医推拿补脾穴和逆运内八卦穴对正常人体胃运动影响的初步观察;中医推拿正常人补脾穴对蛋白质和淀粉消化能力影响的初步观察。并于1962年都发表于青医学报上。这三个实验为以后开展儿科推拿实验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w张汉臣生前带徒21人,并通过办学习班及接受来医院进修生等形式为省内外培养小儿推拿人才1500多人,曾用自编教材为青岛医学院9届本科学生及省市中西医结合班授课400多学时,并将几十年临床、教学心得撰写成小儿推拿学概要、实用小儿推拿两部专著,分别于1962、1974年由人民
7、卫生出版社出版,先后印刷达25万余册。此后又撰写儿科推拿方剂学(儿科推拿配穴学)、农村儿科推拿手册、张汉臣儿科推拿经验录等手稿,手稿均由其子保存。同时还在有关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w张汉臣受聘于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为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这是一家三级甲等现代医院,入院初,其推拿技术及其效果不能被西医大夫理解甚至受到排斥,在此背景下,他和当时所有地方中医一样,刻苦钻研医理,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以自强自立。中西医学的竞争,促进了他学术的发展。w据其弟子口述,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每日除门诊病人的治疗外,大部分时间均在病房住院患儿身边。因是单纯推拿治疗,一般每日要推拿2-3次,若有重病人,不分昼夜都会守
8、护在病房,随时给病人治疗。w他用两只手治好了大批病人,以自己的医术赢得了病人家属的好评、领导的重视和同事的信任。仅1957-1958年10月,共治疗病人16619人次。对常见病、多发病,如呕吐、营养不良、脱肛、痢疾、感冒、鞘膜积液、肺闭、结膜炎、新生儿黄疸、硬皮病等治疗效果满意。并总结报告了 34例百日咳的推拿治疗,平均推拿8-17次,治愈率达79.4%,好转14.7%,无效5.9%。小儿鞘膜积液7例,除1例中断治疗外,其余6例平均6-10次治愈。消化不良15例(1958年1月-8月),治愈率100%。对轻、中度肺炎经7-10天推拿治疗,基本达到治愈。w另外对儿童语言障碍等症的治疗也收到了不同
9、程度的效果。从此,小儿推拿在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打开了局面,受到了重视,在青岛市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张汉臣既借鉴于前贤的经验,又吸收了当代同道之长,加之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推拿风格及流派特色。2传承链传人概述w该流派第二代弟子均来自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为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共九名,除了田常英、苏蕴芳、范作云三人,其余弟子,有的已故,有的后来并未做小儿推拿工作。第二代九名弟子中,最能继承张汉臣学术的当属田常英,此观点为张汉臣之子张荣荪所认可。w田常英,女,1937年生于山东省龙口市诸由镇冶基大队姜家村,1961年8月由山东烟台护校毕业分配到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科推拿室任护士,随
10、张汉臣学习推拿,从此致力于小儿推拿事业。除做好日常的工作外,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了青岛医学院的大学课程,后又参加山东中医学院推拿师资班(毕永升任课,孙重三带实习,正是这次学习,田常英跟随孙重三学习了半年)及山东医学院进修班学习两年毕业,奠定了理论基础,增加了临床经验。w田常英1970年初始给青岛医学院、护校上推拿课,1972年转为医师,1978年晋升主治医师,1992年晋升副主任医师,1993年退休。退休后,依然从事小儿推拿,为患儿解忧。创拨龙头操作法治癃闭。w第三代传人张锐(1966-),女,硕士,著实用小儿推拿图卡和实用小儿推拿穴位图卡二书。3文献传承w自古以来,杏林中善事临床者,不一定擅著
11、书立说;善著书立说者,不一定擅临床,能身兼二职者方称大家。而张汉臣毕生除了治病救人,便是著书立说,堪称推拿界一代大师。他曾说:“你看病是救一个人,留下的书可以救一千人!”据其子回忆,张汉臣每天凌晨4点就起来著述。生前出版的著作有两部,即小儿推拿学概要和实用小儿推拿。张汉臣编著,李安域协助整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62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963年4月第二次印刷。全书共56千字,首印达28500册。全书共四章。首叙概说及小儿诊断,分述望、闻、问、切在小儿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次叙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及穴位的应用,包括9种基本手法和47个穴位的部位、功用、主治、手法与操作时间;后叙临床治疗,列举适
12、应症42种。除了分叙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外,还附有“方义浅解”,说明所取主穴和配穴的治疗作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对于学习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张汉臣著,1974年4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本书为1962年第一版小儿推拿学概要之第二版修订本。全书共四章。内容包括推拿疗法的理论基础和辨证论治基本原则,小儿病四诊及八纲、脏腑、病因辨证,小儿推拿10种基本手法,常用57穴,以及初生儿疾病、传染病、各系统疾病共71种病症的治疗。本书较第一版,增加了手法,穴位,扩大了病种(增加29种),并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写于按语之中,从而提高了该书的实用性。二、流派特征w1诊法特点:张汉臣推拿法尤其重视面部望诊,据小儿
13、面色定治则,疗效显著:面色青的病在肝,首选补肾水穴(滋肾养肝法);面色黄的病在脾,先用脾土穴;面色白的病在肺,先补脾土穴(培土生金)。最有特点的是望鼻:鼻准属脾,鼻翼属胃,鼻梁属肺,正常时鼻准微黄光亮。鼻准色黄无泽,白点散在为脾虚泄泻;两鼻翼根部色黄而硬为溢乳或完谷不化;鼻准色泽俱佳,翼部色泽差,小儿虽乳食减少,但肌肉多健,反之,准部色泽差、翼部色泽佳,虽乳食量正常或增加,但不生肌肉或有泄泻之候。鼻梁色青暗,为肺有痰喘,色浮淡不滞,其症易治;色沉浊而滞,证缠绵难治。山根青黑之筋横截,多属乳食伤胃,其症呕吐、腹胀、厌食、夜眠不安、泻下酸臭。w2治法特点:张汉臣流派的治法特点,体现在将中医学中的“
14、治疗八法”融入小儿推拿的治法当中,提出“小儿推拿治疗八法”:汗、吐、下、和、清、温、补、消。临证讲究治病求本,注重“扶正”,遇标本夹杂,在不同情况下要结合病情的缓急、轻重作出处理方案,分别采用先治、后治、兼治等。在诊治中要有一定程序,才能够做到有条不紊。且非常讲究小儿推拿的“补泻”方法等。ww治法 适应症 推拿操作 功效ww汗法 表实无汗 揉二扇门与乙窝风等 开泄腠理,逐邪外出w吐法 痰涎壅结 点天突与推板门等 催吐w 或误食毒物尚未到肠 w下法 肠胃积滞 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 润燥通便w 加清肺金、退六腑 w和法 病在表里之间,揉小天心、分阴阳和解脏腑经络气血w 气机不调等病 揉小横纹等w温
15、法 沉寒逆冷 揉外劳宫、推上三关 回阳救逆,温中祛寒w清法 邪热燔盛 清板门、清天河水 清热保津,解烦除渴w消法 积聚不散,痰液凝滞 揉小天心、揉小横纹、精宁等通滞散结攻坚w补法 体力衰弱,气血亏损 补脾土、推上三关、补肾水扶助正气ww3手法和取穴特点:张汉臣流派的基本手法有10种,包括推法、拿法、揉法、运法、掐法、按法、点法、分法、合法、捏挤法。该流派所使用的复式操作有3个,包括运水入土、运土入水、黄蜂入洞。张汉臣流派独创“捏挤法”,并广泛地用于临床,能开疲散结、舒筋活血,适用于头、颈、背、胸、腹等。此法动作要求协调,速度要加快,松紧要相兼。以皮肤变色为度,常用穴如捏挤大椎穴、捏挤天突穴、捏
16、挤天枢穴、捏挤神阙穴、捏挤背部等,的确是丰富了小儿推拿的手法;同样是“揉乙窝风”,该流派的特点是用中指上下揉。w手法补泻有方向补泻、轻重补泻和徐疾补泻。张氏善于将诸法合于一体,达到补中有泻。如“遇到正气衰弱的患儿感受外邪,虽有高热,亦可采用补脾土、推上三关,以扶正祛邪。操作手法速度要微快和微用力,虽患儿兼有热邪,但在补法中经微用力和速度微快,乃为补中有泻之意,则是标本兼治之法”。儿科临床常见虚实夹杂之证,攻则愈虚,补则有闭门留寇之患,而张氏活用补泻手法,补中有泻,标本可以兼治,实在妙不可言,余临证亦常用之,效如桴鼓。另外,张氏也善用平补平泻法。其中来回推法称为清法,常用于治实证时取脾土、肺金穴
17、,有泻中寓补之意,符合小儿肺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w张汉臣流派的常用穴位有57个,其中有7个位于头面部,32个位于上肢部,12个位于躯干部,说明该流派临床取穴,其数量较三字经流派多,但仍以上肢部为主,主要有十六穴,见表。张汉臣流派的独创穴位有4个:肾纹、肾顶、新建、新设。其中,“肾纹”和“肾顶”二穴,其穴名、位置和功效均为该流派所独创;“新建”和“新设”二穴,亦是奇穴名,但作为推拿穴位,其位置、功效均与奇穴不同,属该流派独创穴位。w 张汉臣推拿法常用十六穴位表ww常用穴 操作和功效ww乙窝风 揉300-500次,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利关 节,止痹痛w外劳宫 揉400-500次,温中散寒
18、,温固下元,升阳举陷w四(小)横纹 推50-800次,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掐之退热除烦散瘀结w内八卦 运100-300次,逆运开胸化痰,消食除胀降胃气;顺运敛中气,升提催吐w小天心 揉300-1000次,通窍散结,畅通经络,安神镇惊,清热利尿,明目,矫正筋脉拘急w板门穴 来回推之谓清板门,操作300-500次,清热凉血,止血除烦,消食化积,又有止吐泻之效w脾土穴 推1-5分钟,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液,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提升胃气ww肾经穴 从掌面小指尖推至根300-500次,补肾益脑,益气助神,纳气定喘,温下元,止虚火w大肠穴 补之固肠涩便,泻之则清
19、利脏腑之湿热,平补平泻之能导积滞w三关 上推100-300次,补虚扶弱,助气和血,培补元气,熏蒸取汗等w六腑 下推300-500次,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润燥通便w二马 揉300-500次,补肾潜阳,引火归元,行气散结,通淋漓w天河水 推上100-300次,清热除烦,镇惊,泻心火,利尿w(掌)小横纹 揉300-500次,清热散结,宣肺止咳化痰w肾顶 揉200-1000次,收敛元气,固表止汗w肾纹 揉200-500次,散瘀热,引内热外行ww张汉臣流派临证处方讲究配伍施术(张氏称配穴),善于将推拿操作二个或三个按序配伍在一起,类似中药的药对或药组,我称之为“术对”或“术组”。该流派的常用“术对”或“
20、术组”有补脾土穴-补肾水-揉外劳宫;补脾土穴-揉乙窝风穴;推清肺金穴-退下六腑穴;揉小天心穴-揉乙窝风穴等。w4临床应用特点 张汉臣流派临证治病范围最广临证治病范围最广,从新生儿到12周岁以内的小儿均可用推拿治疗,而且主张单纯用推拿治疗。其治病范围是山东三大小儿推拿流派中最广泛的。该流派传人田常英曾说:“只要病人信得过,你敢来,我就敢推!”临证重视脾胃,善用“推补脾土穴、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穴”三穴,因其可以补虚扶弱,进饮食,健脾助运。w该流派治发热时,因小儿“阴常不足”,主张先滋阴。若热象很高而患儿手足发凉,不急于退热,应先用补脾经、推三关、补肾经、揉二马扶正,待患儿手足温热后再常规退热治疗
21、。盖患儿发热时手足凉,是末梢循环不好,要先滋阴通阳,“补脾经、推三关”有温阳的作用,待末梢循环恢复了,再行退热。w如体素弱,高烧不退者,可多推清板门并补肾水,操作时间可长。盖热久不退必伤阴津,多用汗法则出现气阴两虚证,故用性平微凉的清板门以清内热,退体温,配补肾水以益气养阴而固本。笔者对气虚明显者,常加用补脾土、推三关,但手法微用力和速度微快。曾推治一夏季感冒儿,发热、微咳、流清涕,虽自汗、多汗,两便通畅,而低热绵绵,整日乏力欲睡、不思饮食。考虑到患儿素体虚弱,前医反复用退热药发汗,又时值夏季,易出现汗出伤津、气随津脱之气阴两虚证。随在疏风宣肺方的基础上,加清板门并补肾水、补脾土和推三关,后二
22、者手法微用力和速度微快,一次即效。w处方以术对或术组为单元。一般而言,多数推拿操作均有2种功效,适应证多,治疗范围广。如推上三关,有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等功效,但临床治疗单一病证时,或缺乏针对性,或显得功效偏弱,或起着相反牵制的作用,故单个推拿操作势必影响其功效的发挥。如配合另一种推拿操作,有利于提高疗效,如补益施术时,推上三关配伍补脾土疗效更佳,张汉臣以补脾土5分钟,推上三关3-5分钟,揉小天心5分钟,能助气活血通经络的功效,可使疹痘迅速透出,但操作中手法宜快,用力微重,以具补中有泻之意;补脾土5分钟,推上三关5分钟,再加掐列缺穴5次,能助气活血通经畅络脉的功效,可引热下行,对手脚凉
23、或下肢瘫痪,多见下肢体温恢复正常,以及改善肌肉萎缩症状。w又如调理寒热阴阳时,推上三关配退下六腑,寒证关三腑一,热证腑三关一。再如回阳救逆时用揉外劳配推上三关。由此可见,术对或术组的功效虽与每个操作的功效息息相关,但决非简单的1+1之关系。术对或术组以“七情和合”为组合的理论基础,相须者功效类似而达协同作用;相使者功效不同,一主一辅,提高疗效;相畏、相杀者互为制约不良作用。术对或术组是推拿处方的基本单元和特殊方式,简单的推拿处方仅有一个术对或术组。通常一个组织严谨、方义明确、疗效可靠的推拿处方,常包含若干个术对或术组,或由某一个术对或术组为主而组合成方。w临床常用相须、相使配伍法组成术对或术组
24、,以发挥或加强某一治法(如汗、温、清法)的作用;另外,据病情变化,把几种不同治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如汗、清合用,补、消结合,这是在二法合用的原则指导下产生的术对或术组。因此,治法理论是术对或术组构成的指导原则。临床上常据证候特点确定治法,结合推拿操作性能(阴阳寒热)、功效组成术对或术组使用。影响术对或术组功效的因素有三:一是施术量之比,如关三腑一即为温热,腑三关一则为寒凉;二是施术先后次序,如揉乙窝风揉外劳宫,重在散寒解表;揉外劳宫揉乙窝风,重在温中祛寒;三是施术手法技巧,如推三关补脾土,手法微快微用力,能补中有泻,治虚人外感,不致闭门留寇。又如补脾土5分钟,揉乙窝风5分钟(操作手法微用力),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