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阳明病兼变证的辨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五节阳明病兼变证的辨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节 阳明病兼变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五节 阳明病兼变证的辨治主讲人:英洪友一、阳明病攻下后的变证原文: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讝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提要1:阳明经腑同病表现 经证:脉浮,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腑证:脉紧,腹满而喘 经腑共见证:咽燥口苦 提要2:阳明经腑同病的治疗禁忌 忌
2、汗躁,心愦愦,讝语 津伤热盛,心神被扰 忌温针怵惕,烦躁不得眠 热盛扰心 忌下(不绝对):出现三种变证 栀子豉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 提要3:阳明经腑同病,下之不当出现的变证 1)栀子豉汤证 实热病邪已去,余热留扰胸膈心中懊憹,舌苔黄腻2)白虎加人参汤证 阳明腑证已去,阳明经证仍在,并伤津耗气渴欲饮水,口干舌燥 提要3:阳明经腑同病,下之不当出现的变证3)猪苓汤证 主症: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亦可见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 眠319条,舌红苔少或薄黄少 津,脉细数或濡 病机:水热互结,阴液损伤 治法:清热利水养阴提要3:阳明经腑同病,下之不当出现的变证3)猪苓汤证方药:猪苓汤
3、猪苓、茯苓性味甘平,淡渗利水 泽泻咸甘微寒,利水、泄热 滑石甘寒,清热利尿 阿胶甘平,滋阴养血润燥 特点:利水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利水思考:五苓散证与猪苓汤证的比较。提要4:猪苓汤的禁忌证 汗出多而渴 阳明里热盛,津液受损重 防利水更伤阴液 二、阳明病攻下后寒热之辨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226、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227、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228、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提要1:阳明病攻下后转为虚寒证 轻:胃气虚寒不能食,哕 可用甘草干姜汤、吴茱萸汤、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等(2
4、26)重:阴盛阳衰,真寒假热下利清谷 用四逆汤回阳救逆(225)提要2:阳明病攻下后转为实热证 阳明气分热盛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衄(227)余热留扰胸膈发热,手足温,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 栀子豉汤(228)三、阳明兼少阳证治 原文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提要1:阳明少阳同病,皆不典型 见症:潮热,小便自可,大便溏或不大便而呕,胸胁满或胁下硬满 治疗:治从少阳小柴胡汤 提要2: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 三焦气机宣通,津液代谢恢复 上焦得通汗
5、出畅 胃气因和大便通 津液得下小便利 四、阳明中风发黄 原文原文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提要:1、三阳合病发黄(湿热内蕴,气机阻滞)治从少阳,用小柴胡汤 2、阳明中风,表邪为重(“脉但浮”)治从太阳 3、三阳合病危重证:无尿,严重腹满,哕 三焦气机壅闭,正气衰败 五、导法 原文 233、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
6、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蜜煎方 食蜜七合 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疑非仲景意,已试甚良。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提要:导法医学史上灌肠疗法的先驱 导法的适应症:大便干硬,虽有便意,但难解不下。病机:阴液亏损,肠胃干燥 治疗:蜜煎导润滑导便,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灌肠通导(最古老的开塞露)六、阳明兼太阳证治 原文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235、阳明病,脉浮,
7、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提要:阳明兼太阳证治辨别 阳明兼太阳先表后里 阳明证:里热较轻 太阳证:1)发热微恶寒,汗出,脉不数(脉迟)桂枝汤 2)无汗而喘,脉浮麻黄汤 七、阳明湿热发黄与阳明蓄血的辨治 原文原文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237、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
8、,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提要1:阳明湿热发黄 主症:身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 热,无汗或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口渴引饮。(以目黄,身黄,尿黄为特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可伴有纳呆,厌食油腻,腹满,便秘等症。病机:湿热蕴结,熏蒸肝胆提要1:阳明湿热发黄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茵陈蒿(先煮)清利湿热 栀子清利三焦之热 大黄通便泻热 (三药均都有退黄之效)提要2:阳明蓄血 主症:喜忘(健忘)或喜妄(狂躁,胡言乱 语);大便色黑,质软或稀。病机:血热互结中焦 治法:活血化瘀,通下瘀热 方药:抵当汤 第六节 燥屎辨证 原文 238238、阳明病,下
9、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宜大承气汤。239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240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大承气汤,发汗宜
10、桂枝汤。241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242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也,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能卧也,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提要:燥屎辨证要点 燥屎证:肠道有燥热实邪结聚,是应用大承气汤的指征。见症:1)便秘。大便干硬而难,或表现为热结旁流。2)腹胀满痛。绕脐痛,阵发性加剧,拒按。严重者喘冒不能卧。3)发热。日晡潮热。4)烦躁,严重者见谵语。5)脉实。提要:
11、燥屎辨证要点 不可攻证:1)燥屎未成:腹微满;(大便)初头硬,后必溏。2)太阳阳明同病,里实结聚轻:发热微恶寒,轻度腹胀满,大便难,脉浮虚。第七节 转属阳明与脾约证 一、转属阳明有寒热之辨原文 243243、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提要1: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