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居家养老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居家 养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白发浪潮白发浪潮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陈家琪什么是老龄化什么是老龄化 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占14%为深度老龄化,占20%为超老龄化)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中国的老龄化趋势 2000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0.2%,截至 2015年底,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6.1%;65 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0.5%。人口峰值与老年人口峰值人口峰值与老年人口峰值 按预测,2030年,人口总量达到峰值人口总量达到峰值
2、14.2亿,其中60岁以上人口约占人口比例为25%,约3.55亿。65岁老年人口17%,约2.4亿。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达到峰值老年人口达到峰值,60岁以上4.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31%以上。65岁老年人口约为3.3亿,占总人口比约25%。35年前年轻人口是老年人口的 6 倍,人口转变带来丰沛的“第一次人口红利”,支撑我国经济惊人的崛起;35 年后老年人口将是年轻人口的 2 倍。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变化及占比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变化及占比总人口总人口(亿)(亿)60岁以上人口岁以上人口占比占比/总数亿总数亿65岁以上人口岁以上人口占比占比/总数亿总数亿2000年年12.9510.2%(1.33
3、)6.96%(0.88)2015年年13.7516.1%(2.22)10.5%(1.44)2030年年14.2225%(3.35)17%(2.42)2050年年13.5431%(4.20)25%(3.39)人口发展趋势江西省人口与老年人口 2000年全省总人口为4128.97万人 2015年全省总人口为4565.63万人,2016年年底,全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54.86万人,占总人口14.26%。预计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750多万人,占总人口16%左右。景德镇老龄化率最高。景德镇老龄化率最高。老龄化速度比想像的要快,人口生育率比预计的要低。预期寿命比预计的要稍高。中国老龄化
4、的特点中国老龄化的特点高龄化高龄化。从2015年到205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60-79岁的中、低龄老年人所占比重从88.5 持续缩减至76.8,而 80 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所占比重则从11.5 持续扩大至23.2(翟振武,翟振武,2016);空巢空巢化化。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 年空巢家庭占到老年家庭的22.83%。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3年,我国城乡空巢老人占老人的比重达到33.1%,且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曾岙,曾岙,2016)。规模巨大规模巨大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000 年,中国 进入老龄化社会,2
5、014 年将达到 2亿,2026 年将达到 3 亿,2037 年超过 4 亿,2050年达到最大值快速老龄化快速老龄化 二是老龄化发展迅速二是老龄化发展迅速。65 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 7%提升到 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 45 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 130 年,瑞典 85 年,澳大利亚和美国 79 年左右。中国只用 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 10%升至 20%所需时间,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法国用了140 年,西方发达国家总体用了 50年以上,而中国只需 2 年。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 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
6、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 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 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 33 年。2016上海老龄化达到30.2,预期寿命82.75。城乡倒置城乡倒置 四是城乡倒置显著。四是城乡倒置显著。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一般是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农村,中国的情况则不同。目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 1.24 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 2040 年。到 21 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
7、之一未富先老未富先老 六是未富先老六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 500010000 美元以上,而中国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 8000元人民币。2030 年到 2050 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都将迅速增长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迎来老年人口规模的高峰;2030 年以后,人口总抚养比将随着老年抚养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终超过 50%,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将于 2033 年结束。
8、2030 到 2050 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分别保持在 60%70%和 40%50%。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经过 50 年左右的快速增长,到 21 世纪下半叶,中国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以及高龄化程度都将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老年人口总量虽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 3 亿以上,老龄化程度为 31%左右,80 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规模将保持在 80009000 万,高龄化水平为 25%30%,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将显得越来越突出 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压力。生育意愿下降,如人口政策和不及时调整,中国人口可能面临断崖式下降。2050 年少儿人口比重为
9、 25%,而老年人口比重达 34%高龄化高龄化从2015年到205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60-79岁的中、低龄老年人所占比重从88.5 持续缩减至76.8,而 80 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所占比重则从11.5 持续扩大至23.2(翟振武,翟振武,2016);空巢空巢化化。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 年空巢家庭占到老年家庭的22.83%。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3年,我国城乡空巢老人占老人的比重达到33.1%,且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曾岙,曾岙,2016)。养老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居家为基础、
10、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支撑的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传统经济与社会结构决定了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现代社会的高度分工和居住方式要求社会养老,所谓社会养老就是养老资源与服务提供的主体社会化,国家及相关社会力量成为养老资源的服务的提供者。养老空间从家庭变为家庭与机构。养老方式养老方式现代化现代化家庭养老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社会养老居住空间居住空间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旅游养老、互旅游养老、互助养老只是一助养老只是一般居家养老的般居家养老的变种变种机构
11、养老机构养老智能养老是养老手段与平台,是提供养老服务,提高服务水平的技术手段智能养老是养老手段与平台,是提供养老服务,提高服务水平的技术手段养老机构类型养老机构类型居家养老居家养老老年日托中心老年日托中心社会居家养老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敬老院敬老院“三无三无”老人,五保户老人,五保户福利院福利院老年人、孤儿、残疾人、荣誉军人老年人、孤儿、残疾人、荣誉军人老年公寓老年公寓自理半自理自理半自理养老院养老院自理老年人和无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自理老年人和无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老年护理院老年护理院无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无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老年人年龄与健康类型老年人年龄与健康类型低年龄健康老年人
12、低年龄健康老年人生活自理生活自理患有慢性病及高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及高龄老年人需要医疗设施和医疗服务。需要医疗设施和医疗服务。患有特定老年疾病的老年人患有特定老年疾病的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AD需要医护服务的老年人需要医护服务的老年人患有疾病的老年人患有疾病的老年人接近生命终点的老年人接近生命终点的老年人预计生命不超过预计生命不超过6个月的老年人个月的老年人生活能力与养老方式生活能力与养老方式生命历程视角生命历程视角养老方式养老方式补充方式补充方式基本健康基本健康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旅游养老失去基本生活能力失去基本生活能力(需要介助)(需要介助)居家养老居家养老(需要社区服务及照顾支持)或机
13、构养老互助养老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介护)(需要介护)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提供专业护理)养老院、护理院、康复院健康状况与养老方式关系图健康状况与养老方式关系图自自 理理半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不能自理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照顾社区照顾老年人生活能力评估内容老年人生活能力评估内容失失 能(生能(生 活活 自自 理理 能能 力力 量量 表)表)第第 一一 个个 层层 次次 是是是是 基基 本本 生生 活自活自 理理 能能 力(力(BADL)第二个第二个 层层 次工次工 具性具性 日日 常常 生生 活活 自自 理理 能能 力(力(LADL)工工 具性具性 日日 常常 生生 活
14、活 自自 理理 能能 力力(LADL)指 老年 人 能 够 完 成 基 本 的 社 会 性 活 动 所 需 的 能 力,包 括 家 务劳 动(诸 如 洗 衣、做 饭)、购 物、管 理 财 物、打 电 话、乘 坐 交 通 工 具、服药 等 活 动,老 年 人 完 成该 类 活 动 的 能 力 受 损 不 会 直 接 危 及 他 们 的 生命,但 是 其 对 周 围 环 境 的 参 与 和 控 制 能 力 降 低,从 而 导 致 生 活 质 量 的 下 降,需 要 借 助 外 部 的 帮 助 维 持 其 与 外 部 社 会、环 境 的 交 互 和 适 应,但 是 通 常 这 种 需 求 是 可 控
15、 的、间 断 性 的。基基 本本 生生 活自活自 理理 能能 力(力(BADL)指 吃 饭、穿 衣、入厕、室 内 移动、洗 澡等 旨 在 维 持 生 命 持 续 条 件 的 基 本 日 常 活 动,如 果 这 部 分 能 力 受 损,老 年 人 独 立 生 存的 状 态 将 无 法 维 系,需 要 外 界 提 供持 续 的、及 时 的 服 务支 持。失能问题失能问题 失能一般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一般为六个月以上),那些因衰老、疾病、伤残或身心功能障碍而导致生活不能完全或部分自理者。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关于失能老人的判定标准,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划分为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生活自理能力(ADL)
16、和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I-ADL)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选取“吃饭、穿衣服、上下床、室内走动、上厕所和洗澡”6 项指标,以“能够自理”、“部分依赖”和“完全依赖”进行评分。有 12 项ADL 失能定为轻度失能;34 项 ADL 失能定为中度失能;5 项及以上 ADL 失能定为重度失能。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评估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评估 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选取“是否能够独自外出买东西、是否能够独自做饭、是否能够独自洗衣服、是否能够独自打扫卫生、是否能够独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5 项指标,以“不费力”、“有一些困难”和
17、“做不了”进行评分,有 2 项及以上“做不了”定为轻度失能。认知性功能障碍认知性功能障碍 认知性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最常见的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简称 AD,和血管性失智,简称 VD,社会上也俗称为“失智”。失能与失智失能与失智失能失能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选取选取“吃饭、穿衣服、上下床、吃饭、穿衣服、上下床、室内走动、上厕所和洗澡室内走动、上厕所和洗澡”6 项项指标,以指标,以“能够自理能够自理”、“部分部分依赖依赖”和和“完全依赖完全依赖”进行评分。进行评分。工具性
18、活动自理能力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选取选取“是否能够独自外出买东西、是是否能够独自外出买东西、是否能够独自做饭、是否能够独自洗衣否能够独自做饭、是否能够独自洗衣服、是否能够独自打扫卫生、是否能服、是否能够独自打扫卫生、是否能够独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够独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5 项指标,项指标,以以“不费力不费力”、“有一些困难有一些困难”和和“做不了做不了”进行评分进行评分失智失智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AD美国美国AD病已占老年人口的病已占老年人口的4%血管性失智血管性失智VD失能程度与养老方式失能程度与养老方式失失 能能失去工失去工 具性具性 日日 常常 生生 活活 自自 理理 能能 力力失去基失
19、去基 本本 生生 活自活自 理理 能能 力力推荐居家养老推荐居家养老需要社区照顾需要社区照顾服务服务推荐机构养老推荐机构养老需要长期照顾需要长期照顾长期照护长期照护 长期照护是指对因失能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行的一项长期的生活照料服务,包括日常活动辅助、心理慰藉、经济支持等,而且一般是指 6 个月以上的服务。长期照护是指为完全或部分失能、失智的老年人,配合其功能或自我照顾能力,提供不同程度的照顾措施,使其保持自尊、自主及独立性或享有品质生活,既包括普通的日常生活照顾,也包括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中国城乡老年人的失能率在10.48-13.31 之 间中国失能老年人口统计预测中国失能老年人口统计预
20、测长期照顾特点长期照顾特点 一是长期照护具有专业性特点,在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的基础上,不同失能程度的老年人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居家照护人员的社会照护服务和医生、护士的医疗护理服务;二是长期照护持续时间很长,一般半年、几年甚至是无期限的。长期照顾特点长期照顾特点 三是长期照护服务具有连续性的特点,由于老年人失能程度和慢性疾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老年人需求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导致长期照护服务必须由一系列不同人员和机构所提供的不同服务构成,来满足有不同偏好和需求的个体。因此老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是连续不断的,意味着从家庭到医院,中间包括社区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康复中心、护理院等一系列适应各
21、类需求的服务。四是长期照护是集医疗照护和社会照护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长期照护服务类型长期照护服务类型 按照长期照护的属性和服务发生的地点进行分类。长期照护服务分为居家照护、社区照护和居家照护、社区照护和机构照护机构照护居家照护居家照护 居家照护的老年人除了接受家庭成员的照护外,还能在家中享受来自家庭之外的照护服务体系提供的服务。这些外部支持主要来自于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和社区层面的支持,服务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居家服务、居家照护、送餐服务、紧急救援服务和住宅修缮等各个方面。社区照护服务社区照护服务 社区照护是指依托社区,组织官方或民间以及大量志愿者为生活在社区内的受照护者提供服务 主要内容包括:生活
22、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全设施、减免税收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机构式照护机构式照护 是指以全天候住院的方式提供老人照护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个人生活照护、医疗护理、康复运动等。长期照护服务类型长期照护服务类型 按照照护供给来源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正式照护体系正式照护体系与非正式照护体系非正式照护体系 正式照护体系是由机构(包括组织或团体)所提供;非正式照护体系则意味着由家人(亲属)、朋友、邻居或志愿服务者担任照护者。一般来讲,非正式照护供给一直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非正式照护(家庭照护)前者
23、由家庭成员或者亲戚邻里提供,正式照护(社区、机构照护)由专社区或机构的专业人员提供。家庭照护能让老年人在家中享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且照料成本低。但长时间的照护容易加重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而且不能给予老人技术密度高的照顾。美国护理联盟(2004)的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 2200万(将近 1/4)的美国居家老年人需要每周 18 小时左右的照顾。在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20%需要吃饭、穿衣、洗操等日常生活活动援助,20%需要做饭、理财、外出等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援助。机构照护为那些身体残障和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提供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这种长期照护服务的专业性强,但收费高,且数量有
24、限。利用社区为身体虚弱的老人提供集中性的服务,让老人在家或家一样的环境中接受照护,不仅能缓解家庭成员的照护压力,也能降低照料成本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需求强烈,最偏好的长期照护方式是家庭照护,最亟需的长期照护服务是康复护理类服务。年龄、文化程度、子女数量、独立居住或夫妻同住、可支配收入、视力、慢性疾病数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和精神慰藉对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需求程度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家庭照护,文化程度越高、独立居住或夫妻同住、子女数量越少、可支配收入越高、视力越差、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越差、缺乏精神慰藉的失能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照护居家照护。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独立居住、可支配
25、收入越高、慢性疾病数量越多且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差的失能老年人对机构照护机构照护持更高的认可度长期照护筹资长期照护筹资 划分为三种:划分为三种:以税收为主要筹资来源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模式;以税收为主要筹资来源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模式;以个人、企业和政府等多元筹资主体的长期照护保以个人、企业和政府等多元筹资主体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模式险制度模式 以个人作为筹资主体的商业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模式以个人作为筹资主体的商业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模式。以税收为筹资来源的长期照护制度模式分类以税收为筹资来源的长期照护制度模式分类 以税收作为筹资来源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模式中,根据覆盖对象的不同一般又分为仅覆盖贫困和低收入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