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3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3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枢纽 规划 设计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2n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是运输枢纽规划布局的一项重要内容;n在进行运输量预测的同时,还应当结合运输结构预测和运输供给能力的预测;n宏观上,是规划运输系统投资的基础;n微观上,是决定交通运输项目投资的基础。3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n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是在国家与地方政府制订的宏观或微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以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出发点,以调查研究数据和统计资料为依据,以科学的定性分析判断和严谨的定量计算为手段,对预测对象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发展演变规律进行揭示,从而对预测对象的未来经济发展演变程度预先作出科学的推测。4n交通运输系统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子系统;n交通运输需求的派生性;n
2、与交通运输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及人均指标;n与交通运输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指标:人口发展水平(人口总量、构成及流动性)和土地利用状况。5n影响运输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因素n社会经济发展水平n国民消费水平n人口数量及城市化程度n旅行费用,即运输服务价格n运输供给的数量与质量n政策因素n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6影响货运需求的因素n经济发展水平n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n运输线网的数量和质量n运价水平的变动n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n资源分布状况7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的主要内容n人口n土地面积n社会总产值、
3、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n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职工人均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n财政支出与收入n固定资产投资额n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n矿产资源储量8n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方法及常用模型按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方法的性质类型n定性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判断预测法、专家评估法、市场调查法、类推法;n定量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灰色理论等。9按预测时间长短分类n长期社会经济发展预测,15年以上n中期社会经济发展预测,515年n短期社会经济发展预测,5年以下按预测的时态不同分类(是否包含时间变动因素)n静态社会发展预测n动态社会发展预测10常用社会经济预测方法
4、介绍n德尔菲(Delphi)法预测课题的选择准备阶段选择专家,准备背景材料设计咨询表咨询阶段资料咨询表发给专家,专家寄回,预测小组统计整理整理结果及补充发回专家评论修正,反馈后继续修正二轮汇总结果发回专家,提出最后预测结果及理由数据处理阶段11n主观概率法:指在一定条件下,预测者对经验结果作出主观判断的度量,即可能性的大小,也是个人信念的度量。向预测人员突出明确的预测目标并提供尽可能相近的有关信息资料由预测人员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实践经验分别提出各自的预测意见,计算期望预测值预测组织者对各预测人员的期望值进行加权平均12n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一种广泛应用的数量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描述和探索社会
5、经济现象随时间发展变化的数量规律性n回归分析法:从各种经济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通过对与预测现象有联系的现象变动趋势分析,预测未来数量状况的一种预测方法13第二节 综合运输需求预测n现代交通规划理论中的交通需求预测习惯上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交通发生与吸引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分配预测14n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关系运输需求是指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与货物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运输量是指在一定的运输供给条件下所能实现的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量n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的理论框架1516n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的基本原则系统分析原则政策协调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弹性原则历史与未来发展
6、相结合的原则17第三节 综合运输需求总量预测方法n综合运输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下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交通运输的数量18n定性预测方法经验判断法经理人员判断法专家意见法n运输市场调查法19n定量预测方法时间序列法n移动平均法n指数平滑法n自回归分析法20基于影响因素的预测方法n增长率法n乘车系数法n产值系数法n弹性系数法n回归预测法n灰色预测GM(1,1)模型21n利用运输网络规划理论的运输量预测方法 四阶段法是以1962年美国芝加哥市发表的Chicago Area Transportation Study为标志,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得以诞生。1962年美国制订的联邦公路法规
7、定凡5万人口以上城市,必须制订以城市综合交通调查为基础的都市圈交通规划,方可得到联邦政府的公路建设财政补贴。该项法律直接促成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开始,交通预测只是关于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分配三个阶段的预测。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广岛都市圈的交通规划首次提出了对不同交通方式进行划分这一新的预测内容。此后,交通规划变成了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四个步骤,这就是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法(也叫四步法)理论。后来人们将交通方式划分与其他三个步骤做了不同形式的结合,相应的得出各类预测方法。这些都归入四阶段法。22出行的产生与吸引(Trip Generation,Trip O
8、rigin&Destination)n交通小区的划分同质性:分区内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尽量使其一致尽量以铁路,河川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尽量不打破行政区的划分,以便能利用行政区现成的统计资料 考虑路网的构成,区内质心(形心)可取为路网中的节点23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不超过50个,大城市最多不超过100-150个。数量太多将加重规划的工作量,数量太少又会降低调查和分析的精度 分区中人口适当,约1-2万人,靠市中心分区面积小些,靠市郊的面积大些 考虑到干道是汇集交通的渠道,因此一般不以干道作为分区界线,道路两侧同在一个交通区也便于资料整理 对于已作过OD调查的城市,最好维持原已划分的小区
9、小区内的出行次数不超过全区域内出行总数的10-15 n发生、吸引交通量与生成交通量的关系24O D12jn合计12im合计.1O2OiOT1D2DiD.mOnD发生交通量吸引交通量生成交通量25n出行的影响因素家庭构成与大小:走亲访友,购物等私人出行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工作、业务等出行几乎没有。随着家庭规模的增大,人均出行数减少,例如,购物可由一人代替年龄、性别:男性2650岁出行多,女性1650岁出行多汽车保有率高,人均出行数增加。原因:(1)出行需求高的人买车,(2)有车后容易 诱发出行。自由时间=24-生活必需时间(睡眠、饮食)-约束时间(工作、学习)自由时间多出行机会大 自由出行量:T=
10、at+b t:自由时间;a,b:系数和常数。26职业、职务:司机、推销、市场开拓人员出行多,教师出行少外出率:因工种、年龄的不同而异企业环境:企业大,外出率高收入:收入高,出行机会多其他:天气、周日、季节等271.121.871.751.661.942.072.041.951.781.721.601.371.090.700.000.501.001.502.002.5061 0162 0263 0364 0465 0566 0667 0年龄段平均出行次数(男)281.091.841.781.621.711.901.881.731.390.930.650.520.400.160.000.501.0
11、01.502.0061 0162 0263 0364 0465 0566 0667 0女性不同年龄的平均出行次数年龄段29n出行生成量的预测生成交通量(T)Trip Production平均生成交通量法:现状条件下,人均每天的出行次数法。又称交叉分类(Cross Classification)或类型分析法(Category Analysis Method)3031n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发生与吸引原单位法 其中,i,j:小区;x:属性变量(土地利用类别、面积、常住人口、白天人口,工作人口等);b:某出行目的的平均发生量(出行数/日人);c:某出行目的的平均吸引量(出行数/日人)。其他方法:多元
12、回归分析模型、增长率法32n例:在某对象区域常住人口平均出行率不变的情况下,求其将来的出行生成量与吸引量(单位:万出行数日)。33出行生成量:Tp=28.0+51.0+26.0=28.0+50.0+27.0=105.0现状常住人口:N=11.0+20.0+10.0=41.0将来常住人口:15.0+36.0+14.0=65.0现状平均出行率T/N:105.0/41.0=2.561(出行数/日、人)将来的生成交通量:Tn=M*(T/N)=65.0*2.561=166.5(万出行数/日)34将来出行发生与吸引量(调整前)OD123合计138.175291.800336.400合计38.17590.0
13、0037.800165.975166.375jjiiDO35调整方法:总量控制(Control Total)iNiiiOTOO/jNjjjDTDD/因为,T=166.5 万次日,所以204.38375.166/5.166175.381O869.91375.166/5.166800.912O427.36375.166/5.166400.363O296.38975.165/5.166175.381D285.90975.165/5.166000.902D920.37975.165/5.166800.373D36将来出行发生与吸引量(调整后)OD123合计138.2291.9336.4合计38.390
14、.337.9166.537交通的分布(Trip Distribution)在交通生成预测阶段,主要是预测各交通小区的发生量和吸引交通量。而在交通分布阶段,则要预测这些吸引、发生交通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即推求出各小区间的交通分布量。38.发生交通量吸引交通量生成交通量O D12jn合计12im合计1O2OiOT1D2DiD.mOnDijt39O D12jn发生量1011t012t01jt01nt01O0ijt现在 i,j 区的 OD 交通量2021t022t02jt02nt02Oi01 it02it0ijt0int0iOnjijitO00m01mt02mt0mjt0mnt0mOmiijjtD0
15、0吸引量01D02D0jD0nD0TnjjmioiDOT00O D12jn发生量1Nt11Nt12Njt1Nnt1NO1Nijt现在 i,j 区的 OD 交通量2Nt21Nt22Njt2Nnt2NO2iNit1Nit2NijtNintNiOnjNijNitOmNmt1Nmt2NmjtNmntNmOmiNijNjtD吸引量ND1ND2NjDNnDNTnjNjmiNiNDOT现在OD表目标OD表40增长系数法(增长系数法(Growth Factor Method,Present Pattern Method)假设在给定 的条件下,预测 。0ijtNijt增长系数算法第1步令计算次数m=0;第2步给
16、出现在OD表中 、及将来OD表中的 、。第3步求出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增长系数 ,。mijtmiOmjDmTXiUjVmoiFmDjF41)2(,/)1(,/mjjmDmiimODVFOUFji),(1mDmOmijmijjiFFftt第4步 求第m+1次近似值1mijt根据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同一增长率法(Unique Growth Factor Method),平均增长率法(Average Growth Factor Method),底特律法(Detroit Method),弗拉塔法(Frator Method)。42第5步 收敛判定imijmjjmijmitDtO1111若满足上述
17、条件,结束计算;反之,令m=m+1,返回到第2步。1/1,1/111mDmDmOmOjjiiFFFFO D12jn合计12im合计1O2OiOT1D2DiD.mOnDijt43平均增长率法:ij小区的分布交通量的增长率 使用i区出行发生量的增长率和j区出行吸引量增长率的平均值。f同一增长率法:ij小区的分布交通量 的增长率 都使用生成交通量的增长率,即:fmijt)(/)(),(11现在将来mmDmOTXFFfji2/)(),(11mDmOmDmOjijiFFFFf44底特律法(Detroit):ij区间分布交通量的增长率与i区出行发生量和j区出行吸引量增长率之积成正比,与出行生成量的增长率成
18、反比,即(将来)现在)XTFFfmDmOji(弗拉塔法(Frator):ij区间分布交通量的增长率使用出行发生量误差修正量和出行吸引量误差修正量的组合平均值。2/)(jimDmOLLFFfji,/jmDmijmiijFtOLimOmijmjjiFtDL/45重力模型法(重力模型法(Gravity Method)模拟物理学中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两物体间的引力与两物体的质量之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ijjiijRDOkt(5.3.1)1955Casey其中,Oi,Dj:小区i,j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R:小区i,j间的距离或一般费用;k,:系数。46模型式分子:产生分布交通量的能力,,
19、通常称为潜能系数,一般在0.5-1.0间取值;模型式分母:阻抗,为阻抗系数,表示道路建设水平指标。ijjiijRDOkt 47在现状OD表已知的条件下,Oi,Dj,Rij和tij已知,k,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对(5.3.1)式取对数:ijjiijRDOktlogloglogloglog:,0.1,则有若令ijjiijRkDOtloglogloglog已知未知bxaY已知48对一般情况,k,都为未知数,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即,min)(:211mijijnjmitt目标函数守恒条件iijijijijjjiijjiijDROkDtORDkOtS.t.区的分布交通量。、次计算时,为第jimtmij4
20、9)(ijjjiiijcfDbOat阻抗系数双重约束重力模型11)()(iijiijjijjjicfOabcfDbaS.t.50交通阻力曲线的几种形式:指数函数:(1)幂函数:(2)组合函数:(3)n,:参数 单约束型B.P.R.模型ijcijnecf3)(nijijccf)(ijijccijijeccf3)(ijijjjijijjiijKcfDKcfDOt)(/)(ijK:出行调整系数重力模型的特点:直观上容易理解;能考虑路网的变化;特定区的现有OD交通量为零时,也能预测;没有人的出行行为;内内交通量无法求出;操作方便。51计算方法:以幂指数交通阻抗 为例。nijijccf)(第1步令m=0
21、,m为计算次数。第2步给出n。第3步令inijimimjmjmicOabba)/1.(1,求出第4步求出 inijimimjmjmicOabba)/1.(1111,第5步收敛判定。若下式满足,则结束计算;反之,令m+1=m,返回第4步重复计算。,1/111mimiaa1/111mjmjbb52介入机会模型(Intervening Opportunity Method)Schncider 1959基本思路:从某区发生的交通与到达机会数成正比地按距离从近到远的顺序到达目的地。累加通过概率 jq 1jq 各区的通过、吸引概率 11)1(jjxx jjxx)1(1 (j-1)j n购物出行到达机会数可
22、视为商店数或商店面积等。53:一次到达机会被吸引的概率jx:j 区的到达机会数1jq:出行机会通过 j 区的概率)1(1jjjxqq (5.4.1)即 j 区的通过概率等于通过 j-1 区的概率与不被 j 区所吸引的概率之积。djdjxS11 (5.4.2)jS:从 i 区出发到达 j 区时通过的到达机会数累加j 区的到达机会数与到达机会数累加的关系:jjjSSx1 (5.4.3)将(5.4.3)式代入(5.4.1)式得:jjjjjjjjjqqqSSSSqq/)()()(1111154写成微分形式得:jjjqdqdS/(5.4.4)将上式积分,有常数jjSqln或 jSjKeq因为:)(1jj
23、iijqqOt)(1jjSSiijeeKOt设有 n 个小区,根据出行发生条件有:)(132211nSSSSSinjijeeeeeKOt55 )1(1nSiieKOO 由(5.4.2)式知01S )1/(11nSeK )1/()(11njjSSSijeeet特点:比重力模型现实地表现了出行者的交通行为;吸引概率的标定随时间或距离变化的折线。56最大熵模型最大熵模型(Entropy Model)57组合数 E 1!0!4!4 4!3!4!4 6!2!2!4 4!3!1!4 1!4!0!4发生概率 1/16 4/16 6/16 4/16 1/1616 为可能发生的组合数。情况 3(组合数为 6)从
24、概率角度看最容易发生 情况1 情况2 情况3 情况4 情况5 OD交通量状态交通量状态 58约束条件:iijjOt jijiDtCtcijjijiijijtc:式中,的出行费用;C:出行总费用。59)ln(.minijijijijtttiijjOt jijiDtCtcijjijis.t.问题归纳为:60计算步骤(Wilson模型):第步给出值。第步求出j和i。第3步如果j和 i非收敛,则返回第2步;反之,执行第4步。第4步将j、i和代入式(5.5.7),求出,这时,如果总费用条件式(5.5.4)满足,则结束计算;反之,更新 值,返回第步。ijt61特点:能表现出行者的微观行动;总交通费用是出行
25、行为选择的结果,事先给定脱离现实情况;各微观状态的概率相等,即各目的地的选择概率相等的假设没有考虑距离和行驶时间等因素。62交通方式划分模型(Modal Split Model)n概述交通方式:1.城际间: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2.城市范围:轨道(地铁、轻轨、独轨等)、水运、道路(行人、非机动车、摩托车、出租、公共电汽车、客车、货车)。63管道水运航空公路铁路ijijijijijijtttttt水上机动非机动行人轨道ijijijijijijtttttt出租车货车公共电汽车轿车摩托车ijijijijijttttt6421.3%28.2%23.4%5.3%17.6%0.3%3.9%地铁国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