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糖尿病肾病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肾病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一、糖尿病肾病概况二、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三、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四、糖尿病肾病病理五、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六、糖尿病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七、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遗传、环境(饮食、感染等)及自身免疫因素共同作用 以糖代谢紊乱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糖尿病肾病(DKD):糖尿病主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首要原因之一 一、糖尿病肾病定义2007 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简称 NKF/KDOQI。该指南建议用 DKD(DIABETIC KIDNEY D
2、ISEASE)取代 DN。2014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 NKF 达成共识,认为 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 60 MLMIN-11.73 M2 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高于 30 MG/G 持续超过 3 个月。患病人数 中国全球第一医疗费用 中国全球第二死亡人数 2015年500万人死亡治疗与转归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 肾病、眼病等1、糖尿病现况二、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2、糖尿病肾病现况ESRD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其它其它欧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其它其它中国18%40%30年内1型D
3、M30%发展为DKD10年内2型DM20%-25%出现微量白蛋白尿DM 中90%是2型DMESRD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多元醇代谢通路的活化多元醇代谢通路的活化蛋白激酶蛋白激酶C活性升高活性升高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内皮系统内皮系统足细胞自噬足细胞自噬遗传遗传.高糖刺激高糖刺激蛋白尿蛋白尿肾脏受损肾脏受损三、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四、糖尿病肾病病理2010 年,肾脏病理学会研究委员会首次提出了糖尿病肾病病理分级标准,在 1 型和 2 型糖尿病患者中均适用。根据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改变将肾小球损伤分为 4 级:级:GBM 增厚;A 级:轻度系膜增生;B 级:重度系膜
4、增生;级:一个以上结节性硬化(K-W 结节);级:晚期糖尿病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用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间质炎症的程度评分。肾血管损伤按血管透明变性和大血管硬化的程度评分。五、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按 MOGENSEN 分期(适用于1型DM,2型DM可参照):期:急性肾小球高滤过期。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内压增加,GFR 升高,伴 或不伴肾体积增大。病理: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和系膜正常。期:正常白蛋白尿期,UAE 正常(20G/MIN 或 30MG/24H)(如休息时),或呈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 (如运动后、应激状态)。病理:检查可发现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五、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期:早期糖尿
5、病肾病期。UAE 20-200G/MIN 或 30-300 MG/24H,以持续性 微量白蛋白尿为标志。病理: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及系膜进一步增宽。期:临床(显性)糖尿病肾病期,进展性显性白蛋白尿,部分 可进展为肾病综合征。病理:肾小球病变更重,如肾小球硬化,灶性肾小管萎缩及间质 纤维化。期:肾衰竭期。病理:肾小球广泛硬化、荒废,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HBA1C:国际公认的糖尿病诊断金标准 OGTT 与 FPG 诊断糖尿病的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率较高且重复性差,可能造成漏诊。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和美国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DCCT)充分证实 HBA1C 与糖尿病慢性
6、并发症发生和发展风险呈显著正相关:HBA1C 每降低 1%,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发生风险下降 43%(包括视网膜病变、肾脏损害等)和糖尿病相关死亡风险也均明显降低。六、糖尿病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2009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国际临床化学家联合会(IFCC)共同推荐将 HBA1C 用于糖尿病诊断。同时,国际专家委员会建议将 HBA1C 6.5%作为诊断非妊娠相关的糖尿病的切点,将 HBA1C 6.0%和 6.5%范围内的个体定义为高危的亚糖尿病状态。2010 年,ADA 指南将 HBA1C 6.5%正式纳入糖尿病诊断指标。2011
7、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这一切点诊断糖尿病。1、糖尿病风险增加(糖尿病前期)的分类及T2DM(1)在无症状的成年人用风险因素评估或已认证的工具筛查。(2)超重或肥胖(BMI 25 KG/M2 或亚裔美国人 23 KG/M2)且有一个或以上其他危险因素无症状成人应查。(3)对所有病人,应从 45 岁开始应进行筛查。(4)如果筛查结果正常,宜每 3 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5)使用空腹血糖、75G OGTT、2H血糖或 HBA1C 筛查糖 尿病前期及糖尿病都是合适的。(6)对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评估并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 (CVD)危险因素。(7)超重或肥胖且伴有 2
8、 项或 2 项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 儿童和青少年,应考虑筛查糖尿病前期及T2DM。2、T1DM 胰岛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在有高血糖症状的个体应该用血糖而不是 HBA1C 诊断急 性起病的 1 型糖尿病。(2)用自身抗体组套筛查 1 型糖尿病目前仅建议在临床研究机 构或有 1 型糖尿病先证者的亲属中进行。(3)两种或多种自身抗体持续阳性预测临床糖尿病并且在临床 研究机构可以作为干预指征。干预结局可能包括自身抗体 转阴、预防血糖进展在正常或糖尿病前期范围、预防临床 糖尿病或保留残存 C-肽的分泌。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 酶抗体(GAD
9、)等。美国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6个月内连续2次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高于20-200ug/min或尿蛋白定量30-300mg/d。(1)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上述之一排出(2)肾小球滤过率短 期内快速下降(3)短期内蛋白尿明显增加 或表现肾病综合征(4)顽固性高血压(5)尿沉渣见红细胞(6)其他系统的 症状和体征鉴别诊断:1、各类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2、糖尿病合并恶性小动脉硬化由恶性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主要侵犯肾小球前小动脉。3、糖尿病合并肾动脉疾病(粥样硬化引起狭窄或动脉瘤)DM诊断标准:国际通用的WHO糖尿病专家委员(1999)诊断标准静脉血浆葡萄糖
10、水平(mmol/L)(1)、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 或11.1(2)空腹血糖(FPG)或 7.0(3)OGTT2小时血糖 11.1糖尿病诊断标准DM诊断标准:国际通用的WHO糖尿病专家委员(1999)糖代谢分类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L)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正常血糖(NGR)6.17.8空腹血糖受损(IFG)6.1 7.07.8糖耐量降低(IGT)7.07.811.1糖尿病(DM)7.011.1糖代谢状态分类六、糖尿病肾病治疗(一)、饮食治疗1、限制蛋白质摄入:(动物蛋白为主)(1)、肾功能正常:0.8G/(KGD)(2)、肾功能不全:0.6G/(KGD)2、控
11、制热量摄入:成人休息状态下:2530kcal/kg 轻体力:3035kcal/kg 中体力:3540kcal/kg 重体力:40kcal/kg原则:保证热量供应,防止营养不良。注意: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直至理想体重的5%。3、营养物质含量 碳水化合物 50%60%蛋白质(Scr正常)10%15%(0.81.2g/kg)(Scr异常)小于0.8g/kg (血BUN升高)小于0.6g/kg 保证至少1/3蛋白质来源于动物 脂肪总量 30%,饱和脂肪酸7%,胆固醇300mg/d。膳食纤维14g/kcal(其可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每日食盐应限制在6
12、g以下4、运动、戒酒、戒烟、控制体重 糖、蛋白质:4kcal/g,脂肪:9kcal/g,(二)、控制血糖1.血糖控制目标:遵循个体化原则。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超过 7%。中老年HBA1C 不超过 7%-9%。由于 CKD 患者的红细胞寿命缩短,HBA1C 可能被低估。在 CKD 4-5 期的患者中,用果糖胺或糖化血清白蛋白反映血 糖控制水平更可靠。空腹血糖控制在3.97.2mmol/L,非空腹血糖10mmol/L。2、常用降糖药物:(1)、胰岛素(2)、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糖苷酶抑制剂与餐时血糖调节剂(3)、其它新型降血糖药 以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P-1)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