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瞬间提升文化层次.docx

  • 上传人(卖家):汀枫
  • 文档编号:503319
  • 上传时间:2020-05-03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98.0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瞬间提升文化层次.docx》由用户(汀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代 文化 常识 汇总 瞬间 提升 层次 下载 _热门考点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一、姓名称谓一、姓名称谓 1.基本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 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2、号,一般只 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 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 如李白外号“诗仙” ,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 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

    3、 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 朱棣称成祖。 但是在隋以前, 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按照典制, 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 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 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

    4、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自明朝第 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每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 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 , “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 训俭示康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 ,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5、。如赤壁之战 : “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 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2.兼称几项 如游褒禅山记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前两人兼称籍贯、姓 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3.古代谦辞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愚见,称自己的见解。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卑】谦称自

    6、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后专指大臣面对皇帝时的自称。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或者妻子。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

    7、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 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等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 【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 化;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和尚自称老衲;老官员自称老臣。 (2)其他自谦词有: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 (从秦始皇开始专作皇帝自称) 、 【孤】(小国之君)、 【寡】(少德之人)、 【不谷】(不善)。 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 、 【末官】 、 【小吏】等。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 女子自称【

    8、妾】 ; 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 【犬子、犬女】 :称自己的儿女; 【笨鸟先飞】 :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抛砖引玉】 :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等等。 4.古代敬辞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使用的敬辞很多。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 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仁

    9、等。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 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 母)。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 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 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谓前加“太”或 “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

    10、多称庙号,如唐太宗等;明清两代,也 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 (8)对尊师长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执事(称对方手下以代对方)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 “圣”多用于帝王, 如圣上、圣驾等。 (11)常用作敬辞的还有: 【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信) :告诉,表达;奉劝:劝告;奉送、奉赠: 赠送;逢迎:迎接;奉托:拜托。 【

    11、“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请保 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来临。 【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 【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垂怜(都用于书信) :称对方对自己的爱 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 【 “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离开原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 “大”字一族】

    12、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驾:称对 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 【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 【 “屈”字一族】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 :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任职) :委屈就任。 【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 :称客人来到。 【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 【 “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

    13、。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 【 “老”字一族】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如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 【 “叨”字一族】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 :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 :领教。 【 “雅”字一族】用于趁对方的情意或举动。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 :指正批评。 【 “玉”字一族】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 “芳”字一族】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 (12)其他敬辞。 【鼎力】 (用于请托或感谢) :大力; 【包涵】 :请人原谅; 【斧正】 :请人改文章; 【留步】 : (用于主人送

    14、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止步; 【笑纳】 (用于请对方收下礼物) :请接纳收下; 【府上】 :称对方房屋;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 :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赐教】 :给予指教; 【久仰】 (多用于初次见面) :仰慕已久; 【璧还】 :归还物品,等等。 5.古代贱称 【竖子/小子】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有“竖子” , “小子”等称呼。 6.特殊称谓 主要有以下几种: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生民、庶民、苍生、氓等。 (2)职业的称谓。 对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 , “丁”是 名, “庖”

    15、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 ; “优” ,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 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 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 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 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 在道义上彼此支

    16、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 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初度】 (小儿初生之时) ; 【襁褓】 (本义指婴儿的被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 【周晬】(zu,婴儿周岁); 【孩 提(2-3 岁的儿童) ; 【龆龀(tiochn,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 【垂髫】(ti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 头上下垂的短发); 【幼学】 (小孩 10 岁) ;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 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

    17、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十三四 岁的少女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及笄】 是女子十五岁(笄:j,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表示成年了) ;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 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语文月刊最新整理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 “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 “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 命、半百】是男子五十岁(知命, “知天命”之意); 【花甲、下寿、耳顺之年】是六十岁;

    18、古稀、中寿是七十岁; 【耄(mo)耋(di)、上寿】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花甲重开】指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指一百四十 岁。 二、古代官职二、古代官职 1.常见的官职爵位名 【皇帝】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传说中的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秦皇。嬴政决定兼采帝号, 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太上皇】秦始皇追尊称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祖刘邦尊称他的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也尊称为“上皇“。 历代皇帝未死时即传位于太子,也就自称太上皇。 【驸马】驸马最早只是一个官职,汉代武帝时设置驸马都尉,意思是掌副车之

    19、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多由宗室 及外戚、诸公主的子孙充任。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为驸马,但并不是实际的官职,清代时 则称为“额附“。 【爵位】即爵、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 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代封“王” ,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宋代多封“公” ,寇准封莱国 公,王安石封荆国公;明代封“公、伯”李善长封韩国公,刘基封诚意伯;清代封“侯、伯” ,曾国藩封一等毅 勇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宰相】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总理“或“首相“。宰是主持,相是辅助的 意思。 【

    20、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 “相” 。如陈涉世家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学士】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名。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 通称学士。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而明、清两代的殿阁学士实际上掌治着宰相的职权,这是历代地位最高 的“学士“了。 【博士】博士同样是官名。六国时诸子、诗赋、术数、方技都设有博士,秦、汉两代都沿袭了这一官司职。 【太医】周官中设医师,主管医务政令。秦、汉两代设太医令丞。汉代初期属太常寺,后来改属少府。后世泛指 皇帝的医生为太医或御医,把他“卫生部长

    21、”的职权反而忘记了。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 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 ,都是太子的 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后逐渐成为虚衔。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 ,后逐渐成为虚衔。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 ,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22、,各部以尚书、 侍郎为正副长官。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 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 。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

    23、称为“小军机” 。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 枢密院的长官。 唐时由宦官担任, 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 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 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

    24、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 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 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 “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

    25、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 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 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 。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

    26、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 位高于总督。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 ,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 ,相当于节度使 或州郡刺史。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 、 “抚台” 、 “抚军” 。 【抚军】参见“巡抚”条。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

    27、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 【知府】即“太守” ,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 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 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 (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

    28、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2.官职任免升降术语 【举、辟】举:举荐;辟:招用。 【征】君征召臣。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除】拜官授职。 【擢】提升官职。 【陟】提升,提拔。 【升】提升。 【假】临时充当使臣属吏。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 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黜】 “

    29、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 民。 【革、削、免、罢、废、夺】革职、罢职或停职。 【退】撤销或降低官职;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 【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调】调动、调迁。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 “转迁” 、 “迁调”表示调职; “右迁” 、 “迁除”表示升职; “左迁” 、 “迁谪”表示 削职。 【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三

    30、、科举制度三、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 确立于唐朝, 完备于宋朝, 兴盛于明、 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 1300 余年。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 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 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 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

    31、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 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 2.科举前选拔官员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 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 茂才等。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 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

    32、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童试】也叫“童生试” ;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 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 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 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 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

    33、,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 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 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 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即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 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

    34、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据统 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别称鼎元。 【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 【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

    35、为生员或秀才。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文体有固定 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 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4.古代学校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 xing】周代时代学校的名称。 【序】殷商学校的名称 【庠序】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

    36、,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 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 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太学】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 不一,制度也有变化,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国子监】参见“太学”条。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

    37、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 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 代无锡有“东林书院” 。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成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5.古代学官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 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38、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 “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 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为学官名。汉唐后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 1古代节日习俗 【春节/元旦】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 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

    39、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 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 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 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 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 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

    40、后宴饮。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 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 二日。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万物至此皆洁齐而 清明”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

    41、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 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 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 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 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 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

    42、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时节,秋 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 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 入腊日习俗,俗称腊八节。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腊月最后一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 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 拢火燃烧(古称“庭燎” ,取其兴旺之意),并在

    43、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 天炮” ,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2古代礼仪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 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 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 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

    44、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 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 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 、 “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 ,体全为“牲” 。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天 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45、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 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 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 聘” ;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 ;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

    46、“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此为定期朝见。 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 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 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 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

    47、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 起头或末尾。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 拜父,拜天拜神,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周礼谓“九拜” :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 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 ”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坐法有

    48、讲究: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尽后”尽量让身 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 “尽前”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对人不敬。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 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 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 ,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 周礼 : “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 ”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 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

    49、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 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 “丞相为 祖道,送至渭桥” 。 荆轲刺秦王 :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文中的“祖”就是“祖道” ,临行祭路神,引申为 饯行送别。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 “斋” 又称“致斋” ,致斋三日,宿于内室。 “戒”又称“散斋” ,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古人 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 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 。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 ,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 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瞬间提升文化层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331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