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好书推介黄桂林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032722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PPT
  • 页数:32
  • 大小:133.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好书推介黄桂林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好书 推介 桂林 课件
    资源描述:

    1、一本引领语文教育改革的好书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推介 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的是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这虽然不是一本新书,但却是一本很好的书,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我买的是2004年第四次印刷的。这本书,既不是纯理论的书,不会让我们感到深不可测,有啃书的感觉;也不是纯案例的书,不会让我们感到读不过瘾,有消遣的感觉。该书借助语文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个故事,展示了作者全新的教育思想。所以向大家推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看书名教师向往的好书 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 一是能引发我们思考。一是能引发我们思考。作为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诸多弊端,往往也看得见,摸得着,但又觉得要改

    2、变一些现象力不从心,结果往往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而李镇西老师当时也是个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也必须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但他却能够对语文教育有自己的批判,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建设。“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这书名,就给了我们诸多的信息,他所批判的是什么,建设的又是什么?看着这样的书,总会有些思考。二是能让人感到亲切。二是能让人感到亲切。如果“从批判走向建设”能引发我们思考,那“语文教育手记”就让人感到亲切。作为语文教师,需要读些理论著作,但纯理论的教育专著,往往因为作者站得太过,眼界太宽,看得太远,想得太深,叫人望而生畏。一看到“语文教育手记”,就感到这本书不是书斋里炮制出来的,而是实践的土地

    3、上生长的,是可信而可行的。这就容易让语文教师真心认同,真心喜欢。看作者出自名家的好书李镇西,1958年8月生,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曾荣获2000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现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校长。他还有以下主要著作: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100封信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教育随笔选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教育演讲录。仅仅看简介,不看书的内容,也可想象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学手记肯定是贴近实际、贴近教师的图书精品。追源头学生期待的好书 写这本书源于一高中

    4、生的匿名信。一名高中生粗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后,在午夜时分写信给李老师。可以说,他的信令语文教师读了会深感不安,心怀愧疚。下面是信的片段:我钦佩您敢于打破旧观念写出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书中您和您的学生的许多感人故事,还有您的激情和思想,深深地打动了我。但是,坦率地说:“我感到不满足,因为您为什么不接着写一本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书呢?我和许多同学对现在的语文课有多么失望,而在这种令人失望的语文教学影响下,多少学生的心灵正在受到摧残啊!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学习,我真不知道我是在学什么,好像什么都学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学。我甚至觉得自己是在浪费青春,一天天只是背呀背,真想把书烧了!这封信可谓振聋发聩,

    5、学生期盼老师写有关教学的书,这样的现象可能不多。可见,学生喜欢的是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向往的是李镇西老师那充满童心、富有爱心的教育。我想,李老师正是想用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借从批判走向建设这本书,给哪位高中生,给所有中小学生明确的答复,他们企盼的语文课到底是什么样子;给所有语文教师以召唤:大胆改革,让语文回归语文,回归孩子。10多年后,中学生在信中所陈述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初高中甚至愈演愈烈。可见,语文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小学语文教学,也许没有信中叙说的那些现象,但我们的语文教育,真正要让孩子喜欢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作为普通的语文教师,怎样去探寻这条路,这本书会给我们明确的答案。看故事专家

    6、赏识的好书 这本书的“序”是于漪老师写的。从“序言”和“后记”,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于漪老师能为该书写序,一是不容易,二是很感人。于老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在全国享有盛誉。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 于 漪 文 集 于 漪 教 育 文 丛 等。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的书稿写成后,出版社考虑请人写序,李老师首先想到了自己非常敬重的于漪老师,但这之前未与于老师没有任何交往,他说当时于老师还根本不认识他。但凭借直觉,他相信于老师定会为他写序。可是编辑与于老师电话联系后得知,于老师患眼疾双眼手

    7、术,缠着纱布,心脏又不好。如果不是这个,非常乐意为书写序。不久,李镇西出差到上海,想抽空去看望于老师,但又怕打搅病中的她,就通过电话向她问好,从电话中知道,她的眼疾严重,几乎失明,电话中,李老师没有提写序的事,没想到于老师让他一个月后把书稿寄去。谁知书稿寄出后,于老师眼睛又出血,她还是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书稿,并最终写成了“序”。从书的“后记”中知道,请于老师写序的人很多,但对那些“应试教育”的拼凑之作,她不想为之作序。她读了爱心与教育后,知道李镇西老师是一个很有事业心很勤奋的人,所以愿意为她作序。上面的故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青年教师的真诚关怀和殷切期望。在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

    8、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序”的第一段是这样的:读李镇西同志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书稿,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位青年教师在语文教学征途上辛苦跋涉、执著追求的身影,令人振奋,启人深思。仅此窥斑见豹,足见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从于老师的评价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这本书的精彩,而且能感受到于老师的殷殷希望,真可谓语重心长。她的希望,不仅是对李镇西老师,而且是对全体青年语文教师,也是对全体语文教师。看内容指点迷津的好书从书的内容看,既有“批判”(教育的弊端,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尴尬),也有“思考”(期待语文教育新的革命、语文呼唤素质教育、我的语文教育观),更有自己的“建设”(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阅读:呼唤

    9、“人”的回归;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做人;对语文考试改革的思考与期待;呼唤高素质的语文教师)。今天阅读,有些内容似乎耳熟能详,但书是1999年出版的。这不能不令我们惊叹于李老师的探索和创新精神。直到现在,书中提出的语文教育弊端,并没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语文教师很多时候还处于彷徨和迷茫之中。因此,读这本书肯定能给我们很多启示,肯定能给我们的语文教改引领方向,指点迷津。经典语录。比批判更重要的是建设。由茫然走向思考,由牢骚变成行动。语文教学“生活化”尽可能地使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又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与周围的世界息息相通。语文教育应该是心灵共鸣的教育。教师的训练应着眼于学

    10、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语文教育应该是服务生活的教育。教育紧扣课文本身的教育因素,又须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还要注意这种教育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语文教育应该是自然无痕的教育。学生生活“语文化”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既有集体共同追求又有个人心灵自由的丰富多彩的班级生活,是语文素养教育的良田沃土。在生活中吸收语文素养。在社会生活中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生活的工具,人生的武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生活中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做人写真文,做真人思想是“崇高”了,但童真是没有了;所有“真实的消极”比任何“

    11、虚假的积极”珍贵一百倍;我每接一个初中新班,都要为纠正学生作文中的公式化、假话、套话费很大的气力。对作文编造的深恶痛绝。我们在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作文”的“写作尖子”时,学生的童心已经锈迹斑斑了。作文的如此“成功”,恰恰宣告了教育的真正失败。对作文编造的无情揭露。语文教师的责任,正在于引导学生用忠于生活的“最高技法”,然后“不讲技巧”地再现生活;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是打开作文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学作文的过程,也是学做人的过程。对作文指导的真知灼见。李老师的经典话语告诉我们:真实是教师指导作文、引导做人的根本;是学生学写作文,学习做人的关键。(案例期末考试作文)谈体会我们需要的好书我们

    12、读这本书,眼前总能浮现出李镇西老师和学生一同学语文的情景,也总能浮现出我们自己与学生一同学语文的画面。在两种画面的交替呈现中,我们或者能看清自己教学的某些失误,或者也能感受到自己教学的某些成功,或许也能在思考比较能产生共鸣。从他的“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自然想到自己这方面的探索,语文与生活(系列稿2002年在江西教育连载)而“语文与作文”的探索也一直在探索。引导写真人、叙真事、表真情,是我作文指导的一贯追求。作文指导,反对胡编乱造,无中生有,引导真话真写,实话实说。捕捉契机,让生活走进语文,引导自由地表述 学生生活是鲜活的,要善于捕捉,引导用他们的笔记录真实的生活,采撷生活的精彩,表达真切

    13、的情感。(养蚕日记“我们行”中的种植日记种菜作文等等)让学生以日记采撷生活的精彩养蚕日记指导琐记【小学教学(语文版)2012年第六期】学生日记语言鲜活,情感真切,令人高兴。这个黄老师,也不知葫芦里买的什么药,还有10多天才让我们与蚕见面,为什么今天就告诉我们消息呢?谁都知道,我是班里的急性子,有什么话瞒不住,有什么事等不及。你想想,这么多天,让我怎么过啊,我肯定要度日如年了。蚕宝宝,你快些大驾光临吧,我们一定做好恭候的准备。黄晓宇好容易熬到下课,我们一窝蜂地涌到蚕框边。哇,蚕宝宝比想象中的漂亮多了!这些小家伙,小得不细看几乎看不见,灰黑色的,像小小的蚂蚁,在桑叶上爬着,原来他们已经在吃桑叶了。

    14、这么小的蚕,要让它真正长大成人,吐丝结茧,一定不容易吧。我在心中不停地念叨:“小宝宝,安心地在这里住下,我们一定像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一样,把你们养得白白胖胖的。”谢晨希 不知怎么的,今天我班竟然没有领到桑叶。听到这消息,同学们一个个心急如焚,黄老师也绷着个脸,他随即与科学老师通了电话,原来分发桑叶的老师今天去开会,直接把桑叶放在办公室让各班自由领取,哪知就这样出了问题。怎么办?怎么办?只见黄老师俯身朝楼下看了看,就吩咐我跟他下楼。原来老师是让我跟他一块去摘桑叶呢?可到楼下跑遍了校园的绿化景点,竟没有一棵桑树,有几棵看看像桑树,可最终还是被黄老师否定了。看着黄老师那焦急的神色,我心里自然很不

    15、好受。没办法,黄老师只能重新上楼,向四(1)班和四(2)班“乞讨”了一点可怜的桑叶。这点儿桑叶可是杯水车薪啊,中午回去,我一定请爷爷帮我们想办法。于婉灵 想方设法,让学生走进生活,引导智慧地生活 要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须想方设法地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多彩地生活,培养学生生活的能力、生活的智慧和健康的情感。每次活动,我要求学生真动手,动真情,用智慧。让他们快乐地生活,智慧地生活。父亲节的礼物(一本论共产党员修养)春游新发现(偏僻的小路,意外的发现:破土的竹笋;蒲公英、奶浆草、满天星;悉尼岛:迟开的迎春花、系数的桃花等等)我跟家人去购年货欢乐的元宵夜(鼓楼广场)在某某的家中(看望军烈属、孤寡老人等)我让被子见太阳寻找春天的足迹走进春天的怀抱我给春天留个影我跟家人去祭扫迟到的祝福(三八后)外婆笑了(重阳节)我跟妈妈去买菜我给家人擦皮鞋外婆跟爸爸学煮鱼我的房间我整理今天我去逛书店我在书店呆半天 其实,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的精彩,绝不是我简短的推介所能涵盖的,最好的方法是自己阅读,自己领略。也许,不少语文老师已经看过,如果没有看过的话,不妨去看一看。相信看了以后,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也许会豁然开朗,而怎样大胆而富有成效地进行教育改革,肯定会有所感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好书推介黄桂林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3272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