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上传人(卖家):523738114@qq.com
  • 文档编号:5028232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3.7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用户(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四川省 成都市 2021 2022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复习_数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诗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汉字究竟起源于什么,历来说法不一,但原始的图画与记号无疑为汉字的萌芽与诞生提供了胚胎和模型。尽管早期原始图画与记号的具体意义尚不明确,但线条多寡不一的相近形象,就已预示着未来脱胎于之的汉字必将有繁有简。汉字诞生后一直绵延不息而传承至今,在汉字强大的生命历程中,有两种相反的现象共同推动着它向前演变与发展,这就是繁化与简化。繁化与简化,看似相互矛盾、相互对立,实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剖开汉字发展的任何一个共时层面,繁简并存是一种普遍现象。甲骨文作为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汉字,同字

    2、正反不定,有繁有简,异形严重。如“渔”字,或从四鱼,或从二鱼,或从一鱼;再如“车”字,呈现至今的繁简形体竟有数十个之多。时至战国,“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更为“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提供了大放异彩的时空舞台。秦代一统,书同文字,小篆虽在法理上取得了正统地位,但“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说文解字“叙正篆,合以古、籀”,将古今文字汇于一书,全面展示出雅俗共现、繁简并存的用字局面;其中的古文与籀文,尽管都以“重文”身份列于正篆之后,但古文简,籀文繁,即是繁简并存最为直观的体现。秦汉时期,下层官吏书记事务日趋繁忙,迫于书写速度提升的需要,由篆字简化而成的隶书又需进一步简化,于是草化成了必然之势

    3、。从隶草到章草再到今草的演化历程,即显示了其满足书写便捷需求的合理性,而这种简省从最初的随意为之,逐渐积淀成了约定俗成的普遍现象。如“为”字,本从爪,从象,会人手牵大象劳作之意,汉简草书只用轮廓式笔画将其整体的复杂形体勾勒出来而作“为”。还有同音替代者,如“餘”“余”二字古音相同,汉简就用简单的“余”代替了繁复的“餘”。历代官方多倡导使用正体字,但形体简化的俗体字一直在民间大行其道。明末学者吕留良说:“自喜用俗字抄书,云可省工夫一半。”红楼梦的手抄本中,就用了铁、过、绛、说、坏、劝、听、体等一批简体字。现行简化字中相当一批来源于历代简体字,一些为草书和行书,还有一些是“古本字”,而古本字甚至比

    4、相应的繁体“资格”还要老。比如,甲骨文、金文中就有“云”字,为天空中舒卷云层的象形,到小篆中增加了“雨”旁成“雲”形,现行简化字启用了古本字“云”。语言文字学家李乐毅说:“80%以上的现行简化字都是在本世纪(指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已经流行或存在的,其中源自先秦、两汉的竟占了30%左右。”从形体的具象性和表义的准确性来说,现行简化字确实不及象形化程度较高的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构形也缺乏充足的理据。但是,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主流趋势。简化字和繁体字共同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命脉,不可偏废。此外,简化要坚守汉字自身的特性,遵循特定的规则,并不是越简越好,1977年推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就因造成社

    5、会乱象而被停用。(摘编自雷黎明简化汉字,历史的积淀与选择)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始图画与记号中有的线条多,有的线条少,这是同一汉字有繁简之分的原因。B. 战国时各诸侯国的文字存在差异,秦朝建立后小篆和隶书成为朝廷力推的字体。C. 历代官方一直倡导使用正体字,民间却偏爱俗字,主要原因是俗字书写更便捷。D.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因过分追求汉字的简化,造成了社会乱象,最终被停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渔”和“车”两字有多种形体为例,证明汉字简化与繁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B. 文章第三段简要分析了秦汉时明汉字逐步简化的原因

    6、。并列举出简化的不同途径。C. 文章引述语言文字学家李乐毅之言,意在证明现行简化字大多来源于历代简体字。D. 文章分析汉字的发展趋势,认为简化字和繁体字各有其价值,而简化则成为主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不一定起源于早期原始图画与记号,但研究它们对了解汉字有着重要意义。B. 说文解字在正篆之外还收录古文与籀文,可见汉字繁简并存的现象古已有之。C. 繁体字未必历史更长,如“云”字出现的时间就早,后来才增加“雨”旁成为“雲”字。D. 现行简化字象形程度不及古文字,因此分析汉字字义只能以最古老的甲骨文为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鲁迅:追

    7、寻光明而宽阔的人生境界阎晶明鲁迅无疑是一位觉醒者。1918年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意义上的小说。从1906年决定“弃医从文”开始,积累、涌动长达12年,文学家鲁迅终于真正爆发。是什么让鲁迅经历了一个仿佛无所事事的漫长等待期,迎来一次彻底的呐喊?原因之一,就是他对觉醒的迟疑,他深知觉醒者必然历经痛苦,一旦觉醒并发出呐喊,则必须有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始终不渝的坚持。为了也许自己并不能看到的将来,“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鲁迅的人生总是在自我矛盾与纠葛中,始终在自我情感冲突与

    8、痛苦中思索并且写作。处在那样一个风雨如磐的旧时代,最先从思想和观念上觉醒的人们,既有看到希望曙光的兴奋,也有前路茫茫的困惑。鲁迅做出“弃医从文”的选择,是因为他意识到精神“立人”才是根本。在之后的漫长求索中,他一直在寻找前行的道路。他对故乡既怀念又远离,对家族也是在叛逆中含着隐忍。即使他已经决定要通过文艺为中国人的精神提供光与火,同时又接受母亲的要求,回国与一字不识、缠了小脚的朱安结婚。他对周作人、周建人可谓有着长兄如父般的感情,但又因琐事与周作人“兄弟失和”。因为这种种矛盾、纠葛,因为每每需要辩驳、反击,鲁迅在世时经受了太多怀疑、误解甚至攻击。鲁迅说,觉醒者对于后人的态度,“开宗第一,便是理

    9、解”,其次才是“指导”和“解放”。正是出于尽可能的理解,现实中的鲁迅,可以说是以隐忍、牺牲的态度,面对他在笔下所批判的许多人和事。而世人只关注他的一个都不宽恕,忽略了他的另一面。鲁迅写道:“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的稿费帮助了太多的青年。他与一手培养起来的北新书局主办者李小峰打了一场官司,然而在官司之后,他仍然把自己的作品交由李小峰出版,因为他相信李小峰仍然是一个愿意做事的青年。他主张当时的青年参与社会革命,又不愿他们付出无谓牺牲,同时又反对那些指责学生参与爱国行动的言论。体现在创作上,匕首投枪是鲁迅杂文的突出

    10、特征,深刻揭示国民性的弱点是鲁迅小说最集中的主题,表达内心世界的矛盾甚至悲凉是他的散文诗集野草给人的直接印象。然而,我们更应当体会他文字背后的热情,对希望永存信念,对理想保持从未停歇的追求。故乡的结尾,即使在心境已经满是悲凉的情形下。他仍然不忘表达,希望就如地上的路,坚持走下去,就可以由无变有。他知道闯出一条这样的路何其艰难,但他依然不畏惧来自敌手的锋刃,自己承受冷箭、暗流,而要放别人尤其是青年“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死火里的那块潜存于冰谷里的石头,愿意以最后的燃烧带给别人希望。他对青年。总是怀着亲切的关爱和深沉的呵护。他记念学生刘和珍,不但写出她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也写出她始终微笑、和蔼

    11、的表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鲁迅不同时期的论述和表达中,兼有这样一种对称的、对等的、不变的坚持,那就是自己“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这是他心中不变的意向,更是他愿意为之付出乃至不惜牺牲的目标。谈鲁迅的人生与创作对今天有何启示,这种在隐忍中付出的自我要求。对别人尤其是青年可以获得光明、宽阔人生境界的期许,为此愿意在与误解、攻击的斗争中努力坚持的人格力量,或许最值得通过阅读、理解,而尊崇、敬仰,进而传承和弘扬。(有删改)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狂人日记的发表,标志着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真正爆发,在此之前他已经历了长达12年的等待期。B. 鲁

    12、迅无疑是一位觉醒者,但对觉醒有过迟疑,因为当时的他不相信会有将来,也认为或许看不到将来。C. 鲁迅认为“觉醒的父母”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他虽然和李小峰打官司,仍将作品交由他出版。D. 鲁迅主张青年参与社会革命,但不能无谓牺牲,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也表达了与此相似的观点。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觉醒者鲁迅的内心是矛盾与痛苦的,对未来既兴奋又困惑,对故乡既怀念又远离,对家族既叛逆又隐忍。B. 虽然鲁迅经常在文章中进行辩驳、反击,但现实中他对笔下批判的许多人和事却持以隐忍牺牲的态度。C. 鲁迅常被世人误解为“一个都不宽恕”,其实他也有温良、宽厚、隐忍的一

    13、面,总是尽可能地理解所有人。D. 鲁迅作品给人的直接印象与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我们应该全面深入地领会其作品。6. 鲁迅是怎样“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三)现代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走进写作之夜致史铁生刘厦第一次听人称我女版史铁生时,我内心一阵暗喜,那就好比说一只蚊子像雄鹰一样,对我绝对是一种赞美。尽管听到几次之后,稍微有一些担心我会成为你的影子,但紧接着我就明白了,像你,不正好说明不是你吗?我不必避免。因为我必将,也只能成为我自己。所以,当别人问我:你最喜欢哪位作家?我仍然会回答:史铁生。哪位作家对你影响最大?我还是会

    14、回答:史铁生。我二十岁时听到了一句话职业生病。业余写作,便感觉这几个字背后射出了一道光,那是一团生命的火焰。后来我知道了。说这句话的是你,也知道了有关你的一些事。你二十岁时坐上了轮椅。就像一只刚刚学会飞翔的鸟儿被折断了翅膀,就像活着看到了自己的死亡。但你开启了另一个人生。我所知道的史铁生诞生了。慢慢地。我把你所有的作品都读了,并且在反复读着。我独自在人生的迷途中走了很久,已经不再期待被救援的时候。突然你给我指出了一条走出迷途的路。于惶恐的我来说,你不仅是希望,更是我灵魂的一份安全感。此刻。我只能以写信的方式向你张望和致敬了。这是我走向你的唯一途径。我会把这封信放在写作之夜里。虽然那个夜晚只有一

    15、个人。但我相信,你能看到。我也相信,我能听见你的回应。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时候进入写作之夜的,但我清晰地记得,我进入写作之夜是在我十三岁一个初秋的傍晚。那天,早早就出来的月亮,像一小片白云,而落日在天空的另一端,射出夺目的红光。我的轮椅在华北平原上最常见的一个农村院落的中央,轮椅下柔软的土地沉默而坚定。就像一阵微风,不知从哪吹来了一丝忧伤。我就这样拿起笔,进入了写作之夜。十三岁,是梦开始的年纪,但也正因为看到了梦的美,我才发现了现实的残酷。正是因为有了对自由的向往,我才发现了命运的束缚。当青春在同龄人身上迅速成长时,疾病也以扭曲的方式向我宣告它的强大。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结束了。我开始写诗。我走着走着

    16、就走进写作之夜了。这是生命的本能,这也是命运的作为。我知道,我们的写作之夜是极其相似的。那是漫无边际黑暗中的一束光亮,那里有一盏台灯、一沓洁白的稿纸和一支等待力量的钢笔。那台灯微弱的光中只有我(当然也是你),我只感觉孤独从四面八方涌来,世界急速地后退。我看见熟悉的人和生活远去了,我看见了一个叫刘厦的人,而你,则看见了一个叫史铁生的人。当有人问你,你为什么写作时,你说为了寻找一条出路。这条路不是为了生存,因为无论你在街道小工厂还是另学一门手艺,那远比在文字中谋生容易得多。这条路更不是简单的价值尊严,或许有时候看起来很像,但它对你的吸引绝不仅仅是自强自立。这条路是属于灵魂的,是灵魂在现实坎坷中的跋

    17、涉之路。这是我在反复阅读你之后,也是我成千上万次出入于写作之夜后才明白的。我投稿的动力和你很像,你为了给母亲一些安慰,而我则是想给母亲一些荣耀。当看到我的母亲被打听孩子时脸上露出的悲伤和无奈时,我获得了无限战斗力。我在日记本上写下:我要让我的父母为我而骄傲,我要让我的父母为我而自豪。那时候,我以为发表一篇作品,我想要改变的一切就都可以改变。那时我写字已经很难看了,就让小弟将稿子抄一遍,并偷偷地送出去。十七次投稿之后竟发表了。这的确给我的父母带来了不小喜悦,甚至是荣誉感。但我很快就发现,这喜悦和那份悲伤无关。正如你所说,母亲所期待你能走出的那条路,并不是这一条。这让我再次进入迷途。我不知道我是谁

    18、,不知道我在哪里,要去哪里。那时,我大量阅读了你的作品,渐渐地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路,这条路向我和世界无限延伸,这条路在任何地方铺展,这条路打通了一堵堵墙。这条路唯有以写作为双脚,行走与跋涉。就在那时,我意识到了我的写作与我的生命生长同步,写作为了突破生命的困境,弥补生命的缺失而存在。写作让我获得了一种能力,那就是让灵魂始终醒着,向人间传递着爱的消息。我仿佛已领悟了你说的“残疾与爱情”。这里的爱情泛指对世间的爱。残疾是这条路的开端,爱是这条路的终点,然而,路的两端却无限延伸。没有尽头。这就是你说的,无限也是一种有限吧。而这种有限,却可以给予我们持久的自由,所以,这是一条多么迷人的路。这条路上,

    19、残疾如影随形,但爱也无处不在。你说,爱愿是一片大海,个体生命只是一朵浪花。我们是相连的一体,我会在这条残疾与爱的路上继续前行。我想象着,如果你还能继续,下一段路将经过哪里?我知道,那也是我的未来,是所有走进写作之夜的人的前途。(有删改)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以对“女版史铁生”这一评价的感受开篇,表达了写作获得认可后的喜悦,也引出下文与史铁生结缘的叙述。B. 作者认为“职业生病,业余写作”这句话蕴含着“一团生命的火焰”,表达了作者对史铁生久病中坚持写作的赞美。C. “走进写作之夜”既指作者和史铁生在夜晚写作,也指他们在人生的黑暗中,借助写作在

    20、生命的困境中艰难跋涉。D. 作者引用“爱愿是一片大海,个体生命只是一朵浪花”,意在强调爱如大海般宽广,个体生命渺小而不足道的道理。8. 史铁生给了作者哪些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9. 作者以向史铁生倾诉方式行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四)现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你看闻一多你看太阳像眠后的春蚕一样,镇日吐不尽黄丝似的光芒;你看负暄的红襟在电杆梢上,酣眠的锦鸭泊在老柳根旁。你眼前又陈列着青春的宝藏,朋友们,请就在这眼前欣赏;你有眼睛请再看青山的峦嶂,但莫向那山外探望你的家乡。你听那枝头颂春的梅花雀,你得揩干眼泪,和他一支歌。朋友,乡愁最是个无情的恶魔,他能教你眼前的

    21、春光变作沙漠。你看春风解放了冰锁的寒溪,半溪白齿琮琮的漱着涟漪,细草又织就了釉釉的绿意,白杨枝上招展着幺小的银旗。朋友们,等你们看到了故乡的春,怕不要老尽春光老尽了人?呵,不要探望你的家乡,朋友们,家乡是个贼,他能偷去你的心!【注】镇日,即整日。红襟,又名知更雀、如更鸟。10.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选取太阳、红襟、锦鸭、溪流、细草、银旗等意象,描绘出故乡生机勃勃的春景,表达了对故乡的赞美与思念。B. “怕不要老尽春光老尽了人”的意思是恐怕人与春光都已老去,暗含着对漂泊在外的游子要珍惜眼前春光的提醒。C. 诗歌采用第二人称方式多处直呼“朋友们”,如同对朋

    22、友倾诉衷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抒情亲切自然。D. 诗歌妙用黄、红、锦、白、绿等词语,多色并现,描绘色彩鲜明的春天之景,体现了闻一多诗歌“绘画美”的特点。11. “家乡是个贼,他能偷去你的心”一句表达精妙,请简要赏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秦灭韩,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使力士操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良乃更姓名,亡匿下邳。后,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遇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

    23、”故遂从之。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军终败,遂至咸阳。汉元年,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之国,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张良还行烧栈道。良归至韩。时汉王还定三秦,良乃遗项羽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反书遣羽曰:“齐与赵欲并灭楚。”

    24、项羽以故北击齐,良乃间行归汉王。良多病未尝特将兵尝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日:“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臣始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封良为留侯。(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张良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良多病/未尝特将兵/尝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B. 良多病/未尝特将兵/尝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汉王追楚至

    25、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C. 良多病/未尝特将兵/尝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D. 良多病/未尝特将兵/尝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巴蜀,古代指巴国与蜀国沛公将巴蜀两国统一后,在巴蜀称王。B. 关中,文中指函谷关以西,在今陕西一带,秦汉时期为战略要地。C. 陛下,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文中指刘邦。D. 侯,中国古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为其中第二等。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

    26、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良报韩被秦灭国之仇,在博浪沙刺杀袭皇帝,但刺杀没有取得成功,反而激怒秦皇帝四处追捕他。B. 张良善于权谋,他劝汉王烧断栈道,以此迷惑项羽;在汉王追击楚军到阳夏时,用计谋使诸侯前来助攻。C. 汉王定军三秦,张良以汉王不敢有东进之心安抚项羽,又以齐、赵欲反的谣言,诱使项羽北上攻齐。D. 张良功高不居,认为追随汉王是天命所授,计谋成功实属幸运,因此不受三万户,最终封为留侯。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2)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7、。(1)论语子罕中“_,_”两句运用比较的手法,突出了不能强行改变普通人志向的重要性。(2)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_,_”两句,通过写众人送别荆轲时的衣着,营造了易水诀别的悲壮氛围。(3)沁园春长沙中,诗人仰望天空,俯视江水,用“_,_”两句展现了秋天的勃勃生机。四、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诗歌创作角度的选择,对诗歌创作至关重要。_的生活给作者创作提供了角度选择的多样性,但创作角度选择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选择一种角度。相反,选择创作角度是颇有讲究的。选好一个角度,是诗歌创作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这样才能在艺术创作中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每一首诗的生成,

    28、都来自诗人组构诗意世界的角度,这个角度,是诗人进入宏大世界从而揭开这个世界某种奥秘与真相的一个独特视角,是诗歌文本得以成立的出发点与立足点。诗歌是对大千世界的一种独特言说,是一种取一瓢饮而知万江水的艺术呈现方式,而我们面对的世界总是一个_的庞然大物,诗歌是一种极为微小的文学形式,在这种极不_的场景之下,( )。所以说,好的角度能起到以四两拨千斤的表达效果,不好的角度往往会陷入_等表述不清的言说窘境。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丰富 纷纷扰扰 平等 词不达意B. 丰富 纷繁芜杂 对等 词不达意C. 丰厚 纷繁芜杂 对等 文不对题D. 丰厚 纷纷扰扰 平等 文不对

    29、题18.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选好一个角度是诗歌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这样才能在艺术创作中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B. 选好一个角度,是诗歌创作是否成功重要因素。这样就能在艺术创作中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C. 选好一个角度,是诗歌创作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这样才能在艺术创作中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境界。D. 选好一个角度,是诗歌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这样才能在艺术创作中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境界。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的角度选择就显得相当关键和重要了B. 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就会相当关键和重要了C. 诗歌创作过程

    30、中需要选择不同的创作角度D. 诗歌的创作角度是区别不同诗歌的分水岭(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儒家不仅关心什么该做,而且关心什么不该做。换言之, ,也关心“负面清单”。“正面清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正是儒家核心思想的体现;“负面清单”坚守儒家道德底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希望人要有约束和规范。不仅如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别人。现实生活中,面对这些“正负清单”,我们应在明辨审视之后持有坚守之态,方能让自己活得更心安神定。但是现实生活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殊事异,遵循这些“正负

    31、清单”不能按一个固定的“操作手册”机械执行,而要 。与时俱进也是一种大智慧。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 我们应怎样对待“正负清单”?请根据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要求:运用对称句式,总字数不超过20字。五、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晨光熹微,迎来的是黑夜后的光明;灯火点点,带来的是寒冷中的温暖;钻木取火,微光中升腾起人类的文明。从自然到社会,从个体到群体,总有一道微光陪伴我们前行请以“那道微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选角度,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综合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0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2823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