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土壤有机质与碳循环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027674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PPT
  • 页数:84
  • 大小:3.4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土壤有机质与碳循环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土壤有机质 碳循环 课件
    资源描述:

    1、土壤有机质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概念第二节 有机物质分解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第五节 土壤有机改良剂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土壤有机质功能土壤保肥土壤保肥性性和保水能力和保水能力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一半来源于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性状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供应土壤养分供应土壤有机质是作物所需P、S的主要来源;土壤N的绝大部分存在于土壤有机质中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生物的能量和碳素来源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概念有机质功能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保水性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保水能力强(Brady N.C.,Weil R.R.,1999.The nature

    2、and properties of soils.P20)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概念有机质功能保水性土壤的生态功能植物生长基质水资源供应及净化系统土壤生物的栖息地养分及有机废物的循环系统工程基质大气调节大气调节CO2,CH4,N2O,H2O 地表吸收地表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增温效增温效应应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温室气体能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变暖,与温室气体能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变暖,与“温室温室”作用相似。作用相似。若无若无“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是,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是18,而非现在的而非现在的15。吕学都年年19601970198019902000

    3、310320330340350300浓度浓度CO2(ppmv)360370夏威夷夏威夷Mauna Loa观象台测量的大气观象台测量的大气CO2浓度变化浓度变化现已达到现已达到370ppmv(百万分之一体积)。(百万分之一体积)。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吕学都中国青海省瓦里关山大气本底站的大气中国青海省瓦里关山大气本底站的大气CO2浓度测量结果浓度测量结果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345350355360365370375浓度浓度CO2(ppmv)年年吕学都10001400120016

    4、001800200000.5-0.51.0年年北半球地表温度变化北半球地表温度变化1998年年温度距平温度距平()20世纪是过去世纪是过去1000年中最温暖的年中最温暖的100年。年。吕学都温度距平(温度距平()18601880190019201940196019802000-0.8-0.200.40.80.60.2-0.4-0.6年年过去过去140年间全球升温年间全球升温0.40.8(平均(平均0.6););13个最暖年份出现在个最暖年份出现在1983年以后。年以后。近近140年来全球温度变化年来全球温度变化(相对于(相对于19611990年)年)吕学都土壤有机C库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概念有机

    5、质功能有机C储库 大量存在于土壤和植被中;是大气中CO2的源和库G(109)tons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enhouse_gas土壤和植被是大气中CO2的源和库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概念有机质功能有机C储库 砍伐热带雨林释放的C每年可达1.5-3 G 吨 南美稀树草原(Savannas)改为牧场后增加热带土壤C积聚每年100-500M吨;土壤C 75%积聚在20 cm以下土层;根系输入对土壤C积聚贡献大:根中物质不易分解的比例:豆科植物,43-47%;禾本科牧草54-62%土壤有机质定义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处于各个分解阶段的有机物质,包括以下组分:有机残体(O

    6、rganic Debris);土壤生物(Soil Organisms);腐殖质(Humus)。严格意义上的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腐殖质。严格意义上的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腐殖质。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概念定义土壤有机质组成有机残体有机残体(Organic Debris)植物根系残茬、枯枝落叶 死的微生物组织、无脊椎动物残骸和排泄物土壤生物土壤生物(Soil Organisms)土壤微生物土壤无脊椎动物植物的细根腐殖质腐殖质(Humus)土壤生物分解有机残体而重新形成的有机物质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概念组成有机质在土壤组分中的比例矿物质95-99%有机质1-5%矿物质45%孔隙 50%有机质5%体积比重量比第一节

    7、土壤有机质概念有机质含量第二节有机质的原料及其分解 植物残体是土壤有机质最直初和最重要来源有机物质的分解是一个由土壤生物主导的生物化学过程绿色植物的物质组成脂肪、蜡2%蛋白质8%单糖、淀粉5%(仿Brady N.C.,Weil R.R.,1999.The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soils.P450)第二节 有机物质分解有机残体纤维素第二节 有机物质分解有机残体纤维素木质素第二节 有机物质分解有机残体木质素淀粉Mader S.S.,1990.Biology.Wm.C.Brown publishers.第二节 有机物质分解有机残体淀粉有机物分解-矿化作用第二节 有机物质

    8、分解矿化作用在微生物等土壤生物作用下,有机物质分解,有机N,P,S 转化为植物有效的无机形态(NH4+,NO3-,PO43-,SO42-)的过程称为矿化作用矿化作用。有机物质分解可以在好气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厌氧厌氧条件条件下进行。有机物好气分解第二节 有机物质分解分解特征好气分解 在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CO2、H2O,产生微生物所需的能量和热量:-(C,4H)+2 O2 CO2+2 H2O+能量(478 KJ mol-1C)蛋白质、核酸等分解除产生CO2 和 H2O外,还产生NH4+,NO3-,SO42-PO43-等简单无机物;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部分以及微生物合成的最终形成腐殖质v应用:有机

    9、废弃物堆肥化处理有机物厌氧分解特征第二节 有机物质分解分解特征厌氧分解 分解速度较慢;分解产物是有机酸、乙醇、硫醇、醛、酮、甲烷等半分解物质;产能少;半分解产物如H2S等抑制植物生长;甲烷是温室气体v应用:沼气生产有机物质分解过程第二节 有机物质分解分解过程有机物质分解顺序第二节 有机物质分解分解特征分解顺序1 单糖、淀粉和水溶性蛋白质2 粗蛋白3 半纤维素4 纤维素5 蜡质、丹宁等6 木质素降解容易、迅速降解困难、缓慢有机物质降解特征第二节 有机物质分解分解特征纤维素和几丁质等丝状分子存在着稳定的结晶区域,这些区域不易被微生物细胞及酶接近 聚合程度高,水合程度低:影响水解,微生物作用表面积小

    10、 几种不同多聚体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等共同存在,需2种或2种以上的微生物协同作用,产生一系列的酶共同完成降解过程 木质素不但难降解还具有抑菌作用 细胞壁中多糖相互缠绕、互相包被,以及起保护性作用的物质(角质木栓质)阻碍降解有机物质分解动力土壤生物和酶第二节 有机物质分解分解动力微生物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分泌各种酶,在有机物质分解中起主导作用土土壤动物壤动物蚯蚓,千足虫等机械破碎,将有机物质与土壤混合,扩大微生物作用面积。土壤酶土壤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磷酸酶等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土壤腐殖质是复杂的、不易分解的有机大分子的混合物形成过程复

    11、杂使土壤具有肥力腐殖质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各种有机体的组织本身或其合成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作用下,经过转化形成的褐色或深褐色的,呈无定形胶体状、复杂的、不易分解的高分子混合物。腐殖质分组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质 清液出去有机残体的土样黑色残渣稀NaOH溶液浸提过滤黄色溶液褐色沉淀酸化过滤腐殖质组分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质富里酸富里酸也称黄腐酸(Fulvic Acid):既溶于碱又溶于酸;胡敏酸胡敏酸也称黑腐酸(Humic Acid):仅溶于碱不溶于酸;胡敏素胡敏素又称黑腐素(Humin):既不溶于酸又不溶于碱。腐殖质结构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质腐

    12、殖质各组分性质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质组分性质富里酸 胡敏酸 胡敏素颜色浅黄黄褐深褐灰黑聚合程度-含碳量 45%-62%含氧量 48%-30%交换性酸 1400 腐殖化过程木质素理论腐殖质形成过程-木质素理论木木质质素素木质素构成单元残余部分微生物分解胡敏酸胡敏酸富里酸脱甲基、氧化与含氮化合物聚合继续被微生物分解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化过程木质素理论的依据木质素与腐殖质的相似性 对于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木质素和腐殖质均很难分解;木质素和胡敏酸均溶于碱,并被酸沉淀;部分溶于乙醇;二者均含有-OCH3基,随着分解进程的推进,-OCH3基含量减少;当木质素与碱液一同加热时会转化为含-O

    13、CH3基的胡敏酸;氧化木质素具有与胡敏酸类似的性质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化过程聚合理论腐殖质形成过程-多酚(聚合)理论木质素纤维素及其它非木质素含C化合物酚醛或酚酸多元酚多元酚醌醌氨基酸、蛋白质或它高分子化合物富里酸富里酸多酚氧化酶微生物合成胡敏酸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化过程聚合理论多酚(聚合)理论依据土壤有机质氧化分解后具有相连的芳香环和酚酸多酚物质易与有机物质结合为稳定化合物无法解释有机质中很多长脂肪链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质性质腐殖质性质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有机残体组成与腐殖化进程 C:N比 木质素含量:木质素难以分解,且在细胞壁中包被纤维素,阻碍其分解 多

    14、酚含量: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难分解的复合体;抑制胞外酶活性;影响氮释放。多酚物质的分子量越大结合能力越强v(木质素多酚)/N比率物质分解和N释放难易的的指标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有机残体组成第1个生长周期q第2、3个生长周期 牛血清白蛋白多酚物质对N释放的影响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质质量有机质质量根据有机质对土壤微生物分解的抵抗程度,可将有机质分为以下5个库:代谢C库(metabolic C pool)结构C库(structural C pool)活性组分(active fraction)缓性组分(slow fraction)惰性组分(passive fraction)有机残体有机残体

    15、腐殖质腐殖质放射性14C 同位素技术1950 和 60 年代的热核武器试验,使本来占大气中CO2含量很低的14CO2浓度升高Tierney G.L.and Fahey T.J.,2002.Fine root turnover in a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a direct comparison of the radiocarbon andminirhizotron methods.Can.J.For.Res.,32,1692-1697.土壤有机质库及周转代谢C库(metabolic C pool)结构C库(structural C pool)活性组分(active

    16、 fraction)缓性组分(slow fraction)惰性组分(passive fraction)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质性质腐殖质的五个库周转速度(自Stevenson F.J.&Cole M.A.,1999.Cycles of soil,carbon,nitrogen,phosphorus,sulfur,micronutrients.2nd edition John Wiley&Sons,INC.,New York,p91)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质质量活性有机质 包括土壤生物、颗粒状有机残体、多糖及其它非腐殖化的有机物质,以及部分活性较高的富里酸;含量很少超过土壤有机质

    17、总量的10-20%;其作用包括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作为矿化氮的来源、促进团聚体形成和稳定;半衰期为几个月至一年;其含量易随农作措施而变化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质质量活性有机质变化较快活性有机质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质质量惰性有机质 与土壤粘粒结合的腐殖质和多数胡敏酸;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60-80%;非常稳定,半衰期为几百年至几千年;随土壤耕种管理的变化极小,原始森林和草场开垦后这部分有机质含量在初期下降较快,后来下降缓慢。土壤腐殖质的CEC主要来自该组分;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质质量惰性有机质变化小惰性有机质第三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质质量缓性有机质 木质素含量高的

    18、极细的植物残体,以及其它难分解的有机物质;可占到土壤有机质总量的30%;C/N比为10-25,为土壤重要的可矿化氮库,也可提供其他营养元素;必要时可作为土著微生物的食物;该组分也具有活性和惰性组分的部分性质。半衰期为几十年;土壤有机质三组分关系有机残体是土壤生物的食物来源,是腐殖质合成的原料;土壤生物是有机残体分解和腐殖质形成的动力;有机残体土壤生物腐殖质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概念组成三组分关系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 土壤养分有效性 作为植物营养元素的储库;土壤物理性质 促进良好的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化学性质:保肥性和缓冲性 生物活性 作为土壤微生物的能源物质;既有直接作

    19、用也有间接作用,如有机物质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促进其活性,而生物活动又会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团聚结构的形成及土壤孔隙性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养分土壤养分供应考虑土壤有机质的养分供应作用时,要区分土壤有机质的三个组分 动植物残体。通过微生物降解提供植物所需N,P,S等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可作为植物养分的暂时储库,其平均存留时间为几个月至几年;难降解的腐殖质组分,其存留时间为250年至1000年以上,对提供土壤养分贡献不大,但能影响其有效性。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肥有机残体有机残体分解与土壤养分在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时,矿化过程和微生物固持作用同时进行;微微生物固生物固持持作用作用

    20、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吸收利用无机N、P、S(NH4+,NO3-,PO43-,SO42-),将无机养分贮存在微生物组织中,称为养分的微生物固持(immobilization)。当有机残体的C/N比30,C/P比300,C/S比200时,固持作用速率大于矿化速率,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降低降低;如果有机残体的C/N比20,C/P比200,C/S比肥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养分 微生物量是土壤有效养分的储存库微生物量是土壤有效养分的储存库 农田土壤中生物量碳为200-1000 mg Bc.g-1 soil,含N、P量分别为:100-600 kg N.ha-1,50-300 kg P.ha-1,超过施肥

    21、施入的养分量;微生物量又是植物有效养分的供应源微生物量又是植物有效养分的供应源 微生物死亡后,其组织被其它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有效养分。微生物量的周转速率是死亡土壤有机质的5倍。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肥土壤养分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养分土壤腐殖质对土壤有效养分的直接贡献很小土壤腐殖质对土壤有效养分的直接贡献很小腐殖质的平均驻留时间为250-1000年,在每一生长季的分解率为1-3%,并且在平衡状态下,从腐殖质分解释放出的养分会重新被结合进新形成的腐殖质中;土壤腐殖质是土壤高产的保证土壤腐殖质是土壤高产的保证如果农作措施使土壤有机质降解,会严重影响土壤的其它肥力性状,降低土壤的生产潜力第四节 土壤

    22、有机质与土壤肥力肥间接作用有机质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间接影响 为自生固氮微生物提供能源物质;土壤P常因被金属离子固定而有效性低,有机残体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络合金属离子,能提高土壤P的溶解性;与腐殖质结合,可提高微量元素Fe、Mn、Cu、Zn的植物有效性;反硝化细菌需要可利用有机含碳化合物,将硝态氮转化为气态氮。土壤腐殖质与土壤保肥性土壤腐殖质与土壤保肥性 提纯后的腐殖质组分的交换性酸量可达300-1400 meq/100g,是大多数粘土矿物的2-30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20-70%来源于土壤有机胶体,在表层土壤可占90%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与土壤理化性质 使土壤呈

    23、暗色,有利于吸收热量;通过提供胶结物质和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提高其稳定性;降低粘土的可塑性、粘结性和粘着性,改善耕性;提高土壤特别是砂质土壤的保水性;促进土壤动物的活动,增大土壤的大孔隙,提高土壤的透水性 由于具有很大的阳离子交换量和同时具有酸性和碱性基团,腐殖质在很大的pH值范围内均具缓冲作用,保证了稳定的土壤化学环境。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土壤生物活性有机质与土壤生物活性土壤有机质可作为土壤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的食物土壤微生物的群体数量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密切相关蚯蚓等土壤动物仅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大量繁衍。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植物生长有机质与植物生长具有类似

    24、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具有类似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腐殖质浓度(mg.l-1)促进种子吸水和萌发胡敏酸1-100促进根的发生和伸长胡敏酸、富里酸50-300促进地上部和根系生长胡敏酸、富里酸50-300解毒解毒作用作用通过络合减轻重金属的毒害;降低土壤腐殖质通过络合,降低酸性土壤中Al的溶解度,减小其对植物根系的毒害;但酚酸等他感物质,对植物有毒害作用第五节 土壤有机改良剂可能作用的分析 回顾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以及有机质的性质第五节 土壤有机改良剂对有机改良剂的炒作风化褐煤是燃烧值很低的类似煤的物质,腐殖酸(主要是胡敏酸)含量很高,可达60%。国外曾将其用作土壤改良剂。商家称能:提高

    25、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持久地供应养分持久地供应养分;刺激作物生长刺激作物生长;和改良土壤结构和改良土壤结构第五节 土壤有机改良剂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用 由于价格原因,土壤有机改良剂的推荐用量非常小,一般小于500 kg/亩;按单位体积的原状土壤的比重为1.15*103kg.m-3,耕层20cm 的土壤重量为每亩1.5*106公斤,有机质含量为1%时,土壤中有机质重量1.5*104公斤 施用有机改良剂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是微乎其微的。第五节 土壤有机改良剂作用养分有机改良剂提供的养分风化褐煤含N量为1.2-1.5%,每个生长季分解2-3%,按每亩使用500公斤计

    26、算,释放出的N为500*1.5%*3%=0.225kgv相当于0.6 kg NH4NO3 所含N素的量。第五节 土壤有机改良剂作用物理性状有机改良剂与土壤物理性状 风化煤中腐殖质和矿物质结合,空闲的活性位点很少,保水能力较差;由于风化褐煤本身既不含作为微生物食物的易利用的有机物质,不能促进微生物生长 又不含多糖等胶结物质,因此v对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第五节 土壤有机改良剂作用刺激植物生长对植物生长的刺激作用风化褐煤中腐殖酸为胡敏酸,不溶于水,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利用有机改良剂作为能源物质,合成新的腐殖质,其中的小分子组分具类似生长刺激素的性质。风化褐煤所含腐殖酸难以被微生

    27、物利用,按分解率为3%计算,500 kg含腐殖质60%的风化褐煤在一个生长季所能产生的“新”腐殖质为 500*60%*3%=9 kg。500 kg 秸秆还田后产生的腐殖质 按在一个生长季所施秸秆的1/3被转化为腐殖质,腐殖质量为167 kg第六节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气候:降水和温度植被母质地形农作措施的影响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C和土壤含氮量为同义词;土壤有机质含C量平均为58%;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C含量含量*1.724土壤有机C、N含量紧密相联,土壤有机质的C/N比平均为10-12:1;土壤N

    28、比土壤有机C易于测定,故常用土壤含N量作为土壤有机质的指标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成土因素 自然成土因素的作用 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有机质不会永无止境地积累,随时间的推移会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平衡状态下土壤有机质水平由成土因素确定 土壤有机质=f(气候,植被,地形,母质,时间)温带地区,成土因素对壤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作用依次为气候 植被 地形=母质 时间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成土因素 时间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时间变化成土的最初几年,土壤有机质含量迅速增加,其后增加速度逐渐减缓,最终达到该成土环境下所特有的水平。土壤有机质水平渐趋稳定的原因土壤有机质水平渐趋稳定的原因有机胶体形成后

    29、,抵抗微生物降解的能力很强腐殖质与土壤矿物质(高价金属离子、粘土)相互作用,使得有机质降解非常缓慢;一种或几种必需营养元素成为限制因子,决定了稳定的腐殖质数量的上限。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成土因素 时间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剖面中迁移在成土过程中,有机质伴随金属离子和粘土逐渐向土壤深层淋溶,蚯蚓通道和根孔壁上常常附有由腐殖质和粘土组成的暗色混合物。蚯蚓、蚂蚁、白蚁等土壤动物会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层土壤运往下层,同时将较粘重的矿质土壤运往上层。这种剖面混合作用的范围可达1-2米。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成土因素气候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气候条件是决定土壤有机质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气候不仅

    30、决定某一地区植物的种类和植物的生物量,而且决定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植物生长 腐殖质合成的原料气候条件:温度、降雨等微生物活动 腐殖质分解的动力有机质含量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成土因素气候气候条件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湿润气候下,植被为森林,发育成的土壤为灰化土(Spodosols)和 淋溶土(Alfisols);半干旱气候下,植被为草场,发育成的土壤为软土(Mollisols),其有机质含量超过其他类型土壤;荒漠土、半荒漠土有机质含量低;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成土因素气候温度温度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年平均气温每上升年平均气温每上升10,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2-3倍

    31、倍(From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in soil.in:Stevenson F.J.Ed.1986.Nitrogen in agricultural soils.Am.Soc.Agron.,Madison,Wisconsin,1-42.)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成土因素气候温度通气条件下温度的影响在通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活动随温度上升的幅度比植物合成上升幅度大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成土因素气候温度厌氧条件下温度的影响厌氧条件下,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微生物开始活动的所需温度更高;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成土因素气候降水

    32、降水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降雨-土壤湿度-植物生长-腐殖质形成的原料全N(%)土壤湿度系数(降水量(mm)/空气饱和度差(mm Hg)自Stevenson F.J.&Cole M.A.,1999,p54.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成土因素植被植被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相同相同条件下条件下,草地比草地比森林森林土壤土壤有机有机质质含量含量要要高的多高的多 草地土壤上产生的有机质合成的原料多;根中木质素和多酚含量高,有利于腐殖质的合成。草地土壤比森林土壤根生物量大;草地土壤根际耗氧量大,产生的半厌氧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草地土壤硝化作用较弱,N主要以NH4+形态存在。反硝化作用弱,硝态N淋溶少,有

    33、利土壤保N,从而有利于植物生长。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成土因素地形地形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气候气候地形地形蒸发蒸发 土壤土壤湿度湿度 植物生长植物生长径流径流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成土因素母质母质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粘粒含量高的土壤保水性好,养分含量高,多数情况下有利于植物生长;粘粒与有机质结合,降低其氧化分解速度母质母质 土壤土壤粘粒粘粒含量含量 有机有机无机无机复合复合体体养分养分植物植物生长生长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种植管理轮作和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种植管理种植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通常土壤改为农田后有机质含量下降下降。如不采取

    34、措施,许多农田土壤将逐渐丧失其生产力 在转为农田的最初几年内,有机质含量下降很快,随后下降速度减缓,经60-100年后在一较低水平下达到平衡;转为农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量减少。在有豆科植物的轮作制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的较慢;而禾谷类作物的连作制度下,降低最大。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种植管理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秸秆还田和使用厩肥能减缓秸秆还田和使用厩肥能减缓农田土壤有机质含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的速度;量降低的速度;在温带气候条件下,施入土壤的作物秸秆,在在温带气候条件下,施入土壤的作物秸秆,在一个生长季后有约一个生长季后有约1/3以以有机有机

    35、质质形态留在土壤中,形态留在土壤中,其余其余2/3以以CO2的形式损失掉;的形式损失掉;富含木质素和多元酚的秸秆施入土壤后有利于富含木质素和多元酚的秸秆施入土壤后有利于形成腐殖质。形成腐殖质。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种植管理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在温带气候条件下,施入土壤的作物秸秆,在一个生长季后有约1/3以有机质形态留在土壤中,其余2/3以CO2的形式损失掉;第六节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种植管理耕作制度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免耕、少耕可减少土壤有机质的氧化;减少或避免水土流失 土壤有机质主要在表层土壤 土壤有机质动态模型 定量描述土壤有机质含量:气候、地形、土壤、管理 有机质合成的原料 有效降水 植被 地形 土地利用和耕作制度 有机质分解速度 温度 耕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土壤有机质与碳循环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2767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