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作业35“废黜百家,独尊儒书”.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作业35“废黜百家,独尊儒书”.doc》由用户(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河北省 衡水市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科技 文艺 作业 35 废黜 独尊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作业 (三十五 ) “废黜百家,独尊儒书” 1 “ 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 ” 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 ) 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B西汉统治者的 “ 重农抑商 ” 政策 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解析: A 项仅是关于西汉诸侯王的相关内容,不合材料内容。材料 “ 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 ” 说明厚葬风气源于孝道的虚名,而西汉的选官制度标准就是孝廉,而且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学成为统治
2、思想,儒家三纲五常的思想,同样也有影响,D 项正确。厚葬与重农抑商和土地私有制无关, B、 C 两项不合题意。 答案: D 2孔子提出的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强调秩序,并未神化君权。董仲舒提出 ”道之大原出于天 ” , “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这一变化 ( ) A反映了儒学前后产生了矛盾 B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 C结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D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 汉代儒学是对早期儒学的发展,排除 A 项;董仲舒借助神化君权以巩固统治,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 故选 B 项;材料没有体现汉代儒学的学术构成,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汉代儒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
3、系,排除 D 项。 答案: B 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 “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 ,孟子认为 “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汉代,董仲舒强调 “ 委身致命 ” 、 “ 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 ( ) 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 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 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 解析: 先秦时期,孔子对于君主是 “ 事君 ” ,孟子对于君主态度是 “ 民贵君轻 ” ,而董仲舒对于君 主是绝对服从。可见,汉代儒学思想是对先秦儒学进行了取舍和创新,故 D 项正确;哲学化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儒学不管是汉代
4、和先秦时期本质相同,故 B 项错【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误;汉代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故 C 项错误。 答案: D 4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 “ 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 ” 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 ( ) A提倡 “ 大一统 ” ,强化君主专制 B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 C减轻人民 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 D以 “ 三纲五常 ” 的思想教化民众 解析: 董仲舒在进言的前半部分主要称赞了汉武帝的德行与功绩,后半部分是谏言的主要目的。从材料中 “
5、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 ” 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皇帝虽然“ 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 ” ,但是天地没有感应,美好的祥瑞没有到来。究其原因是由于汉武帝并没有把这种德行推广到百姓身上,所以给汉武帝的建议是用伦理道德教化民众,所以本题选择 C 项。本题前半部分说的是伦理道德的内容,以此类推后面董仲舒的建议应该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故排除 A、 D 项。材料中说天地 并没有因皇帝的德政而感应,因此后面董仲舒要论述的是为什么没有感应,也就是如何 “ 感应 ” 的行动,而不是论证感应的合理性,所以排除 B 项。 答案: C 5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 “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