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之作发展经济学讲义之一P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名家之作发展经济学讲义之一P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家 发展 经济学 讲义 之一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发展经济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经济学子们施展宏伟抱负的寄托发展经济学讲义(初稿上)飞机上一对老太太的对话u幸福的生活都相似,但是不幸有各自的不幸。u富国的发展道路基本相似,但是穷国之所以是穷国却各有根源。导言导言u一、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u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u三、发展经济学三、发展经济学一、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一)富国与穷国的分类(二)发展中国家的产生(三)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一)富国与穷国的分类1、级别分类u(1)第一世界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西欧、北美和太平洋沿岸工业国。u(2)第二世界,苏联和东欧的前中央计划经济国家。u(3)第三世界,非
2、洲、中东、和日本之外的亚洲国家。2、地理位置分类u(1)南方国家,纬度上处于南方的发展中国家。u(2)北方国家,纬度上处于北方的第一和第二世界国家。3、绝对(现实)收入分类按照1992年汇率折算成美元的人均收入水平u(1)低收入国家,675美元以下。印度,孟加拉国,中国,大多数非洲国家。u(2)中低收入国家,6752700美元。巴基斯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埃及。u(3)中高收入国家,27008000美元。巴西,韩国,匈牙利,阿根廷,墨西哥,马来西亚u(4)高收入国家,英国,美国,日本。u(5)高收入的中东石油5国,沙特,科威特。u(6)特殊的以色列,新加坡,香港。u(7)过渡状态的苏东国家。
3、4、相对(理论)收入分类按照美元计算的购买力平价人均收入水平u(1)低收入国家,低于2000美元。u(2)中低收入国家,20005000美元。u(3)中高收入,500010000美元。u(4)高收入国家,10000美元以上。购买力平价u将两国之间的同质商品的价格确定为相等时计算得出的比率。u如把中国和美国的理发、小麦、汽车、住房、电话等的价格认为相等,进行综合处理。这样缩小了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u用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相交换,所以汇率,应该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两国之间的汇率可以用两国的物价水平之比表示。(二)发展中国家的产生1、殖民主义和独立u亚洲、非洲和
4、拉美等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独立,并选择不同道路谋求经济快速发展,这些国家被称为发 展 中 国 家(Developing Countries),或者欠发达国家(Less Developed Countries,LDCs),或者第三世界国家。u发展中国家主要指其产生的历史相同。u讨论:如果没有殖民主义的历史,发展将更加缓慢?2、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选择u(1)不同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u(2)不同条件。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条件,如沿海和内陆,港口和偏远地区。u(3)不同发展思路,依赖他国的台湾、韩 国,独 立 发 展 的 中 国。3、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结果u(1)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
5、如新加坡、韩国。u(2)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秘鲁。u(3)开始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如中国、印度、洪都拉斯。u(4)极其落后国家,如朝鲜,蒙古,越南。(三)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u1、生活水平低下、贫富差距大。u2、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增长缓慢。u3、人口增长率高、平均寿命低。u4、失业严重。u5、对初级产品高度依赖。u6、社 会 经 济 呈 现 二 元 结 构。拉赫米娜的故事小芳的故事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二)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uEconomic Growth :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或者人均量的增加。u衡量
6、指标:GNP总量或人均收入。(二)经济发展uEconomic Development:除了人均收入的增加外,还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首先表现为农业份额不断下降。u经济增长是手段和基础,经济发展是目的和结果。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u1、人均GNPu 消费品数量u 工业品数量u 交通通讯设施数量2、卫生状况u预期寿命,除了中国以外的低收入国家,低于60岁,高收入国家则在77岁。u婴儿死亡率。讨论:中国的卫生状况怎样?3、教育状况u文盲率半文盲率u适龄儿童入学率讨论:中国的教育状况怎样?4、就业状况u失业率u就业结构u讨论:中国的就业状况如何?5、城市人口比重u城市化水平u不同城市规模的人口数量u城
7、乡收入差距讨论:中国的城乡之间是什么关系?6、人均能源消费量u能够表明一国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u绿色消费降低了人均能源消费量,但还可以反映发展水平7、物质生活质量指数u(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PQLI)u利用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等三项指标,按照百分制打分,经过加权平均得到。u能够基本反映,但是也有例外,如中国。8、人类发展指数u综合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和人均产值等指标。u将世界各国分为三类:高度、中度、低度人类发展。三、发展经济学三、发展经济学(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发展经济学的学习方法(一)发展经济学的
8、产生1、殖民体系瓦解1950年前后,形成了发展中国家。摆在这些国家面前的迫切问题是:u如何发展经济?政治可以独立,经济却无法独立。u政治家多如蚂蚁,经济学家却非常缺乏。讨论:解放后的中国的选择?2、西方经济学家的良心发现u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u汉森,“一个贫困世界中的富国没有任何规避之道”。u萨谬尔森,“人并不是一声不响的等死”。u刘易斯认为,“不发达国家有两种选择,或者效仿帝国主义,或者与帝国主义进行贸易”。3、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个人目的u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并不是如同萨谬尔森所说的“为了良心,我们必需提供援助”,除了同情的良心之外,还有个人抱负的
9、施展,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等。u很多发展经济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比较著名的有刘易斯,普雷维什,罗斯托,丁伯根,舒尔茨,吉利斯,等等。4、传统西经理论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失败u原因是这些理论的基础是发达的市场经济,而发展中国家大都处于发展的先天不足状态。u因此,在西方,在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了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济学。u世界银行集团最初成立是为了西欧国家的复兴。完成任务后,转变为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是世界发展方面的权威机构。5、国内对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u主要是引进和应用。u著名的有陶文达,谭崇台,张培刚等。u目前尚无创新。(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发展经济学u通过对各种发展
10、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和对策的比较,研究发展中国家在不发达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科学。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u(1)发展中国家。u(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过程。u(3)影响发展内生因素、外部条件。u(4)发展战略和对策。(三)发展经济学的学习方法u1、理论学习。u2、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时事。u3、用理论解释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创新理论。第一章第一章 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发展思想经济发展思想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经济思想基本经济思想一、一、经济思想的起源经济思想的起源二、现代经济思想二、现代经济思想一
11、、经济思想的起源一、经济思想的起源(一)亚当.斯密(二)大卫.李嘉图(三)卡尔.马克思(一)亚当.斯密经济增长表现在国民财富的增长上。国民财富增长取决于生产的两个基本条件:u1、专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u2、人口和资本的增加引起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的增加。要放任自流,促进经济的自然增长,必须给予人们以完全的自由。(二)大卫.李嘉图研究重点从生产转向分配。认为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个途径:u1、用更多的收入投入生产劳动,增加产量和价值。u2、不增加劳动,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但不会增加价值。也主张放任自由,但随着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三)卡尔.马克思u剩余价值论:资本
12、积累和剥削程度提高。u劳动价值论。二、现代经济思想二、现代经济思想(一)厂商理论(二)凯恩斯主义(一)厂商理论厂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单位之一u1、传统厂商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厂商理论。基本前提是:u(1)主宰者是独一无二的业主企业家。u(2)厂商的唯一目的是追求最大利润。u(3)厂商应用边际原理来实现最大利润目标。u(4)市场状况基本确定。u(5)静态。2、现代厂商理论经理型厂商理论把厂商看成是股东、经理和工人的结合体。u其目标相互冲突,其中最重要的是最高管理层。u目标是在必不可少的利润约束条件下,实现最高管理层的效用最大化。u由于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股权的分散使得股东的权力有限。(二)凯恩斯主义
13、凯恩斯革命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石。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根源在于人们的心理作用:(1)消费倾向递减(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3)灵活偏好市场调节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国家应该加强经济活动的调控和干预。萨谬尔森等新古典综合派,在凯恩斯的基础上把微观和宏观综合起来。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模型一、经济增长模型二、经济发展模式二、经济发展模式一、经济增长模型一、经济增长模型(一)哈罗得多马模型(二)索洛-斯旺(新古典增长)模型(三)普尔普斯经济增长黄金分割率(四)对增长率的分解(五)经济增长的因素(一)哈罗得多马模型1、前提条件(1
14、)储蓄全部自动转变为投资。(2)投资按照一定比例的资本产出率转化为增加的产出。(3)增大了的产出又能按照一定比例储蓄,转化为投资。2、理论描述说明一国经济如何保持稳定均衡增长u经济增长率=平均储蓄率/资本-产出比率 u即 g=S/Ku若S=12%,K=3=(3 单位资本产生1单位产出)u则g=12%/3=4%3、理论缺陷u(1)发展中国家的储蓄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投资。u(2)投资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不确定因素。u(3)此外还有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技术进步的影响。(二)索洛-斯旺(新古典增长)模型1、前提条件u(1)假设全社会只生产一种商品Y。u(2)储蓄函数是S=sY,s 是储蓄率0,0,1。u取
15、自然对数,得到:lnQ=lnA+lnL+lnK。u全微分后,dQ/Q=dA/A+dL/L+dK/K。3、产出结构的变化u(1)随着经济发展,前一个基础产业的份额不断下降,新兴产业的份额迅速上升.(2)原因u1)对农产品的需求不象工业品和服务增长得很快。u2)劳动力有多余时间进行农活动,加强前一原因。u3)工业比重提高,存在规模和聚集,导致城市发展。u4)城市使第三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人口大量聚集。u5)人口聚集对于食品的需求集中,农业中产后环节食品加工成为城市制造业的一部分。u6)随着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技术和信息的生产与交易成为第四产业,知识经济得到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和虚拟人生
16、的追求和消费比重增长。二、生产总值二、生产总值u1、GDPu2、GNPu3、增加值1、GDPu(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领土范围内,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u按照国土原则计算,只要在本国领土上,不管是谁提供的。(2)三个角度理解u1)生产方面,各部门总产出减去中间消耗后的增加值的总和。u2)分配方面,劳动者收入+税金+利润+固定资产折旧。u3)使用方面,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净库存和出口的商品和服务的总和。2、GNPu(1)概念:GDP加上来自外部的净要素收入之和。u按照国民原则计算,只要是本国居民提供的,不管在哪里。(2)外部
17、净要素收入:u本地居民在国外从事投资和提供服务所取得的要素收入与国外居民到本国从事投资和提供服务所取得的要素收入之间的差=企业收入+劳动报酬+财产收入。3、增加值u(1)各部门内GDP的计算。u(2)计算方法:只计算各部门在生产和提供服务时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三、国民收入三、国民收入u1、产出的划分。u(1)总产出:所有的货物和服务。u(2)最终产品:总产出中间产品=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和服务。u(3)中间产品:中间投入和中间消耗的产品,不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货物和产品。2、国民生产净值u将最终产品减去所消耗的资本设备消耗的价值,u即NNP=GNP资本折旧。u以市场价格计算的要素收
18、入。3、国民收入uNI u从国民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提高价格的部分),加上政府补助金(降低价格的部分)。u以实际价值计算的要素收入。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一、农业的基础地位二、传统农业的特点三、农业现代化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农业部门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一)农业部门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二)农业地位的相对下降(二)农业地位的相对下降(一)农业部门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u讨论:为什么必须以农业为发展的基础?u把发达国家的今天作为自己的明天来追求,采取过去发达国家采取的办法,必须破坏传统农业才能实现工业化。u但是经济环境和具体国情已经发生变化。发展中国
19、家工业发展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的扩大、失业增加、贫困的普遍化。1、产品贡献u农业前向联系。在经济发展初期,非农部门严重依赖农业的发展,必须有足够的食品和原料支撑其他部门的发展。(1)食品贡献u必须有足够的农产品剩余供给非农部门。从理论上讲,可以通过进口粮食,但是高昂的价格和短缺的外汇、以及粮食安全,使得一国的粮食供给必须依赖本国,进口作为一种补充。为了防止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粮食增长率必须满足d=p+ie=人口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粮食需求收入弹性若p=2%,i=1%,e=0.7,则粮食增长率必须达到d=2.7。(2)原料贡献u在工业化初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在工业中占据
20、主要地位,如食品加工、烟草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等u工艺简单没有最低规模限制原料来源丰富,分布广泛需求收入弹性比农产品大得多,需求增长快u农业的增长,使得这些轻工业可以获得廉价的原料。2、市场贡献u农业环节用于工业品支出包括消费品和资本品。农业的后向联系,如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的应用。u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投入多是自给程度高,但是购买资本品的总量很大。u由于发展中国家对于国内的工业、尤其是所谓的幼稚工业进行保护,使得贸易条件有利于工业,而对农业不利,形成价格剪刀差,损害了农业利益。3、要素贡献农业资源向非农部门的转移。u(1)资本转移。在经济发展初期,农业是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私人资源向非农部
21、门投资。利用行政力量通过各种经济杠杆强制资本的非农化,如通过价格行政控制、税收、费用。u(2)劳动贡献。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越高,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就越多。4、外汇贡献u外汇的短缺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特点,由于工业不发达,农业成为发展中国家创汇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来源。(二)农业地位的相对下降u1、工业对于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u改变了农业投入的构成。2、农业产值份额不断下降u消费结构发生的变化,食品支出的相对份额下降。u原因:恩格尔定律。回顾:恩格尔定律u静态: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其食品支出在总的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同,收入水平越低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越高;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较低。u
22、动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u修正为:家庭内消费的食品支出总额总的消费支出总额。3、农业就业份额不断下降u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农业就业人口越来越少,对于农业的依赖性降低。4、农产品的替代品越来越多u可以相对减少农产品的需求。二、传统农业的特点二、传统农业的特点1、农业的停滞或缓慢增长。u(1)农业停滞是由于对农业的轻视,很多人将工业化和现代化相提并论。u(2)进口替代战略使得农业的地位更低,必须尽快摆脱比较价格较低的农业,大力发展替代工业。u(3)农业的停滞或缓慢增长,影响了
23、工业的快速发展。2、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现状u(1)人口多耕地少,经营规模小。u(2)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依靠传统方式进行耕作。农业技术进步缓慢或停滞。农民对于生活的理解是生存。u(3)农业中生产关系严重阻碍和束缚生产。亚洲的占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拉美的庄园制或农场制,非洲的殖民地种植园等。土地包含农村中的所有社会经济关系。u(4)农业商品化程度低,简单再生产和基本的生存。u(5)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难以支持农业;剥夺农业。u(6)粮食总产量增长缓慢,进口增长很快。提供粮食出口的主要是发达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严重。三、农业现代化三、农业现代化u农业现代化的过程目前表现为: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过程。第
24、三节第三节 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工业化道路选择二、城市化一、工业化道路选择一、工业化道路选择(一)工业化(二)工业化的模式(一)工业化u1、工业化:国民经济结构实现由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过程。u工业具有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外部经济,农业则是边际报酬递减。2、工业化的标志u(1)斯大林: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u(2)霍夫曼:以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之间的净产值比例,即霍夫曼比例来衡量。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净产值/生产资料净产值。工业化分为4个阶段:霍夫曼比例分别是5、2.5、1、小于0.5。u(3)标志体系:工业总
25、产值占GNP的比重,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工业自身的装备水平,农业的工业化水平,人民物质生活水平。3、工业化与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区别u(1)产业革命:机器代替手工劳动,产生了工厂制度,形成工业资本。是工业化的起点,或初始阶段。u(2)技术革命:世界性的生产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或质的飞跃。u目前已经有4次:第一次是1760年代的蒸汽机应用;第二次是1870年代的电力应用;第三次是1940年代的电子技术;第四次是目前的信息技术。(二)工业化的模式1、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模式。开始于1760年代的英国,1860年代基本完成。美国开始于1790年代,完成于1880年代。特点:u(1)私有制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