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0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山东省威海市2020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威海市2020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 威海市 2020 年高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 下载 _高考模拟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绝密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威海市 20202020 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 1.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2、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 无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 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 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
3、。不过,在先秦儒 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 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 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 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 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
4、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 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 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 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 形成已有 45 亿年,产生生命已有 42 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 300 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 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
5、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 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 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 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 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 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 人类要延续,这是
6、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 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 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 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 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 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 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
7、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 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 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 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 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行的需要,一方
8、面, 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单,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 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 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 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 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 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
9、人 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 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 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轻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 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 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 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 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
10、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 是有差别的。 B. 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 勃的地球生命。 C. 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 源”等都属此类。 D. 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能力。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荀子看来,
11、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 理性的。 B. 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与材料一中先秦 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 C. 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了夺权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吸 灭二者命运与共。 D. 材料一中多处马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 材料支撑。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
12、中的。” C.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D. “君子之于食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4. 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 5. 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其生。 【答案】1. C 2. B 3. D 4. 材料二,立足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关系,从正面展开论述。材料三,立足人 类未能摆正与自然的关系而导致危机这一角度,从反面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5. 了解自然。加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
13、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 (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 。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杀伐以时”(控制自 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 。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 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 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A 项,理解概念有误,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 “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B项,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
14、用,错在“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这个地方,主要是“更”字的使用导致错 误。原文的表述是: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 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 原文“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 D 项,曲解文意,“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表述,对人类的界定错误。从材料三最后一句话可知: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 切关系的。言下之意,人类自以为是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
15、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 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 误。本题要求选择“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项,分析不当,错在对二者观点异同的判断。事实上,二者是相同的。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 物的关系应和谐仁爱,其“尽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 关系。这与材料二所倡导的“生命共同体”是一致的。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 论点的过程。要梳理
16、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 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 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 观点的一项”。 D 项,材料二观点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选项孟子劝谏齐宣王施行仁政的话“君子之于食兽也,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强调的是君子的恻隐之心,与材料二观点不符。 故选 D。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据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注意回答论据和论证方法有关题目时,先从内 容上考虑,看作
17、者是如何运用论据材料证明论点的,即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再从论证角度考虑的思考:立 足点是什么,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驳斥,然后指出论证的效果。题干要求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 述角度上有何不同。材料二的首句是: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即中心 论点是“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从“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 实”,说明立足点是“科学事实”,并且包含着两个“所指”。而材料三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人类意欲征 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
18、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从反面来说,正是由于人 类肆意地破坏,遭到了自然界的惩罚,并指出根源就是没有摆正关系,自以为是主宰和统治者。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及探究文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 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 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提取精要,独立 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探究要立足文本
19、,相关问 题的解决措施要有针对性。题干要求: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生。首先要从观念 上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次,作为人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自 然,了解自然规律,才能做到遵循自然规律;再次,懂得自然规律后,要尊重自然,热爱和保护自然。最 后,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真正做到趋利避害,变害为利。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 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 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
20、读(细读) 。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 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 逻辑关系。 ( (二二)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夕阳斜照着流水,碧绿的江面上摇曳着耀眼的金光,成瑶无心去看这些,她兴奋的脸蛋在晚霞中映 满了光彩。“二哥,别看嘉陵江了,你听我说嘛!” “你说吧。”成岗的目光正望着远处的一片红岩,不肯移开。那是中共办事处住过的地方,有名的 红岩村。 “二哥,我跟你说嘛!许多同学都要走了”成岗回头看着妹妹,从那双认
21、真的眼光中,他发现这 个少女已经不再是咿呀的乳雏,她已成长为一只练羽的海燕,只待一声春雷,就要冲向暴风雨!成岗略带几 分激动。 “真的!到农村去,马上就要出发。”妹妹说得很兴奋,一双晶亮的眼睛珍珠般地闪耀着,她渴望去 参加农民起义,参加武装斗争,到山上打游击,过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战斗生活。可是看到哥哥一直没有 回答她的话,少女明澈的眼光很快就变得暗涩了:“你一定又说我年轻不懂事,不让我去” 成岗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妹妹的心事他已经猜透了,但他并不急于插话。“二哥,我们班上走了 三个,最近还要走我多么希望”“希望总是有的。但是希望不是幻想 。” 成瑶看了看二哥,她不太满意这种抽象的回答。她忽然想
22、起了什么,话头一转:“哟, 我的书包咧? 我的书包咧?”一边叫着,一边慌慌忙忙地离开了阳台。很快就转来了,带着神秘的语调说:“专给你带回 来的!只许你一个人看!” 成岗从书包里翻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挺进报?”他迟疑了一下, 沉下脸问:“把这拿回 来干啥?”“给你看的。”成岗摇摇头,声音里带着妹妹难以理解的责难:“谁叫你带回来的?”成瑶惶惑地 望着成岗。她满腔的热情,被迎头的冷水浇灭了。 成岗指着挺进报严厉地说道:“这东西以后不准带回家来,给人发现了可不是好玩的事!”妹妹 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激动地反驳着: “我没有碰到危险!”“你太冒失了。”成岗摇了摇头,“这不是勇敢 而是冒险!难道你没有看
23、见到处都在搜查挺进报?车站、码头,到处都有特务!” “危险?我是冒失鬼?”妹妹的脸蛋气得失去了血色: 怪不得人家说你当了厂长就变了!你胆小, 你害怕,你不敢和过去的朋友来往! 你好,好!我不连累你” 泪珠沿着她痛苦的面颊往下涌流。地曾经那那样信任、尊敬二哥,可是现她难过了,失望,从 成岗手里夺回挺进报 ,几下撕得粉碎,一把塞进书包,转身冲进自己的小屋,失声痛哭 微带寒意的薄雾渐渐散开,远处的山峦在展曦中显现出起伏的淡影,迎着初升的旭日,鸟儿清脆地 叫着,飞尚远方。在一块神向江岸的悬岩上,成瑶已经坐了好久昨晚上她睡得不好,噩梦缠绕着她: 时而仿佛是大哥回来了,说要带她到延安去,时而是华为(重庆大
24、学生,双枪老太婆的儿子)周身流血、和 她同关在警备司令部,审问他们的正是那个特务魏吉伯;时而又挤在船上,二哥和她一道,那份挺进报 被別人发现了,她藏来藏去,不知怎的老是在书包里。天还没有亮,地就被梦中追上船来的戴黑眼镜的特 务惊醒了。 最近以来,她的心境很不平静,狂热的心使她特别容易兴奋,也容易激动。和二哥闹别扭的事,早 就像阳光下的鸟云一一样散去。成瑶感到内疚和羞愧:自己按着书包,心里还咚咚地跳着,怕特务检查,反 而说二哥是胆小鬼!二哥的话并没有错啊,勇敢不是冒险。她又渐渐回想到过去:是二哥给刚学扎发辫的自 己,讲八路军抗战,讲敌后游击队,讲毛主席和延安上高中那年,二哥有天深夜才回家,一进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