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社会理论》课件第一章.pptx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5018046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PPTX
  • 页数:90
  • 大小:311.9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理论》课件第一章.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社会理论 社会 理论 课件 第一章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古典社会学古典社会学古典社会学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韦伯的社会学思想涂尔干韦伯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埃米尔涂尔干(又译为迪尔凯姆;1858-1917),出生于法国 的犹太传教士家庭,其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是犹太教拉比。他是享有盛名 的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哲学家,与孔德、马克思、韦伯一同被视为现代社 会科学的奠基人、社会学之父。主要的作品有 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准 则(1895)、自杀论(1897)学说背景学说背景涂尔干所处的年代,法国依然经受着革命后遗症的折磨:旧的秩序被破坏,而新的秩序依然在建设的过程之中。社会成员也因规范的缺失出现很多病态行为,如犯

    2、罪、自杀等现象一:科学的社会学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2、社会学方法论原则科学的社会学科学的社会学与孔德试图用科学方法的描述和解释社会,把社会学建立成为一种“社会物理学”一样精确的学科一样,涂尔干试图把社会学建设成为自然科学一般精确的学科,涂尔 干认为,确保社会学真正的科学品质,唯一的办法就是要保证这个学科的客观性。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所谓社会事实,是“一切行为方 式,不论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这个定义清晰地表达了社会事实的如下

    3、性质:第一,社会事实是客观的存在第二,社会事实不仅 是外在于个体的客观存在,而且是对个体而言的一种强制力第三,社会 事实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是关于集体的、群体的现象,而非个体的行动社会学方法论原则社会学方法论原则观察社会事实的原则:把社会事实视为“物”解释社会事实的两大原则原则一: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拒绝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还原论。(涂尔干明确提出:社会事实不能还原于生理的或是心理的基础,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 能使社会学被降低到心理学或生物学的水平,即将社会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个体的甚至 是主观的因素;对某一类社会事实的解释只能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原则二: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4、。(功能分析不能取代因果分析;这是两种不同的 社会学考察,恰当的社会学分析需要同时重视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而且,涂尔干认 为,应该先进行因果分析,然后再尝试功能分析。)二: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1: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2:集体意识与社会分工“社会团结社会团结”社会团结(或社会整合)在涂尔干那里指社会的凝聚、联结状态;机械团结和有 机团结是两种社会形态;区别这两种社会形态的,是其组成社会整体的不同部分之间 的结合方式以及紧密程度机械团结机械团结所谓机械团结,指社会团结的状况同 无机物分子之间的联合状况一样,仅凭其分子的相同性质而机械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即便社会个体是自私的,但因为共同的规 范、价值

    5、和信仰成为社会的道德基础,同一性基础上的社会整合也因此是可能的。(比如传统社会)所谓有机团结,是指现代社会就像具有 不同器官的有机体一样,组成社会的个体以及由个体构成的单位群体,按照社会分工 分别执行某种专门的职能/功能,共同维系社会的整合状态,有机团结是建立 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结方式有机团结有机团结作为社会团结的表征,法律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团结中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在 机械团结的社会中,法律具有压制性的特征,为惩 罚主要是为了表达对违反社会共同规范的义愤,从而强化人们对集体的归属感;在有机团结社会中的法律是恢复性法律,其目的不是惩罚本身,也不是集体情感的共 同表达,而是

    6、通过惩罚将分化的个体组织起来,使之有序地互动,从而维系个人与群 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区别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基础是集体意识和社会分工集体意识集体意识 是作为社会内部起联结作用的、由社会成员 共享的一套信仰、观念和道德态度。涂尔干把集体意识定义为“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 信仰和情感的总和”。这里的“集体”,实际上是许多社会成员所共有的 意思,所以,涂尔干有时候把集体意识又称作共同意识现代社会中表达集体意识的另一种形式是职业道德。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分工是社会有机团结的基础,涂尔干研究:1、分工的功能 ()常态分工及功能 ()病态分工及功能分工的原因从逻辑上来看,分工能够提升专业 化水平和劳动效率,可以有

    7、效缓解由人口增加和互动增多导致的生存压力。社会病态及自杀研究“社会病态社会病态”涂尔干关于社会病态的研究,可以视为从 反面出发但指向正面的学术工作,因为在他看来,社会病态会影响社会整合,导致社 会解体。最严重的两种社会病态,是失范以及强制性分工;严重性程度稍低一点的社 会病态,则主要指不协调分工和自杀。自杀与自杀率自杀与自杀率涂尔干区别自杀与自杀率的原因在于他的社会学方法论原则,即社会学是关于社 会事实即社会现象的研究,而对社会事实的研究不能进行个人主义的、尤其是心理学主观主义的还原自杀与自杀率自杀与自杀率定义:“任何一桩直接或间接导源于受害者自身主动的或被动的行为,且最终导致死亡结果的死亡事

    8、件”。因此,所谓自杀,并不能用心理学式的“自愿”等动机来定义。自杀与自杀率自杀与自杀率定义:自杀率指自杀倾向的烈度,可以用一定人口规模内的自杀总数来确定。(二)自杀类型及其原因(二)自杀类型及其原因涂尔干综合考察了家庭状况、宗教信仰、道 德规范、职业种类、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和社会制度等各种因素,寻找到了真正影响 自杀现象的社会原因,即社会支持(指道德规范的状况,以及社会整合的状况)与自 杀现象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自杀类型自杀类型、利己主义自杀涂尔干认为利己主义自杀源自长期的无归属感,源自长期不能 与社会进行有效的整合,源自一种没有约束的体验,这种体验会导致生活的无聊感、空洞感,以及抑郁情

    9、绪的发生。自杀类型自杀类型、利他主义自杀 利他主义自杀 源自群体的目标和信仰完全取代了个体的个性。这种自杀现象发生于享有高度社会整合的社会中,并且社会整体的需求被视为高过个 体的需求自杀类型自杀类型、失范型自杀 失范型自杀源自个体的道德混乱以及社会规范的缺失,往往发 生于经济和社会的剧烈变革时期。自杀类型自杀类型、宿命型自杀 宿命型源自社会个体被过度管控,个人的未来被无情地封 杀和否定,个体的情感被压制性的纪律所控制。由于社会管控太过严厉,人们宁愿选 择自杀也不愿意活下去。原因原因有两种社会力量决定了自杀现象的发生,即社会整合的程度,以及 道德规范对社会个体的控制程度。宗教社会学思想宗教社会学

    10、思想涂尔干对宗教的理论兴趣实际上与其理论的核心议题相关:宗教具有抑制个人主义、强化集体意识,进而社会整合的功能,他的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中。(一)宗教的本质(一)宗教的本质涂尔干认为:“宗教是一种与神圣事物相关的信仰和仪式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 信仰和仪式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 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一)宗教的本质(一)宗教的本质、神圣事物和世俗事物 涂尔干认为,宗教真正的本质在于它将世界区分为神圣事物和世俗事物。神圣事 物有禁忌性和权威性,是强制/禁忌、尊重/权威和爱的来源;世俗事物则与人们的日 常生活密切相关,相对于神圣事物,它是卑下、现实的和个人的

    11、。(一)宗教的本质(一)宗教的本质信仰和仪式、教会 涂尔干认为,宗教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信仰和仪式,二是教会。信仰表达的是 神圣事物的性质、神圣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神圣事物与世俗事物之间的关系,仪式 所表达的是人们在神圣事物面前正确的行为举止;教会则是具有共同信仰和仪式的人 所结合而成的道德共同体。宗教的起源和功能宗教的起源和功能宗教的起源宗教的起源涂尔干认为,原始图腾所崇拜的非人格力量,所指涉的其实就是氏族社会本身。由于任何神实质上都是社会力量的化身,因此,宗教得以产生的真正根源是社会环境,而神其实表征了社会力量。宗教的功能宗教的功能宗教的功能在于强化集体意识,促进共同的信仰、情感和道德责任

    12、的发展,进而 促进社会整合;而宗教能够发挥这样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共同的宗教仪式这一机制来 实现的。宗教的功能宗教的功能涂尔干认为,宗教的主要成分其实并不是教义,而是其集体活动,即仪式,仪式可分为两种,即消极的敬拜和积极的敬拜,通过这两种仪式活动,宗教的社会功能越发清楚地呈 现出来:越轨行为得到惩罚,社会规范得到维护,社会整合得到强化。评价评价涂尔干在方法论上坚持了实证主义的原则,在研究策略上强调从社会到个人、从客体到主体、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行动的思路,并以社会团结、社会秩序为 研究主题,体现了他的社会关怀的情怀。然而涂尔干的思想也招致了许多批评,比 如有人认为他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在分析社会世

    13、界时,忽略了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之 间的差别;他的集体主义的研究思路在突出社会性的同时,忽视了个体心理的重要 性;对社会整合和社会秩序的研究侧重也使他的理论忽视了对社会分层、社会冲突 应有的关注 第二节第二节 韦伯的社会学思想韦伯的社会学思想韦伯韦伯马克斯韦伯(1864-1920),生于德国东部的埃尔富特,1882年韦伯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1884年入柏林大学,后 又入哥廷根大学,1889年完成 中世纪商社史,获得博士学位。1898年,由于患精神分裂,他中断教 学工作达20年之久,1919年他重新获得慕尼黑大学教职,1920年6月因患急性肺炎 辞世于慕尼黑家中。一、理解的社会学及其方法论原则一

    14、、理解的社会学及其方法论原则一、理解的社会学及其方法论原则一、理解的社会学及其方法论原则(一)理解的社会学(二)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理解的社会学理解的社会学唯名论的社会本体观主观意义 理解唯名论的社会本体观唯名论的社会本体观韦伯的方法论一般被认为是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这与韦伯对社会世界的本体论 认识是密切相关的。唯名论的社会本体观唯名论的社会本体观在关于社会世界的性质这一议题上,存在着唯实论和唯名论之间的争论。一般来说,实证主义的社会学方法论原则建立在唯实论的基础上,这种理论强调社会的客观 实在性。唯名论的社会本体观唯名论的社会本体观韦伯认为,实证主义用于解释社会的很多概念,如社会事实、社 会结

    15、构等,都是超越个人及其行动的,因而也是抽象的、并不存在的,真实存在着的,只是具有主观意义的行动者的社会行动;社会学的任务就是理解行动者赋予其行动的 主观意义,并以此为出发点,理解中观的组织,以及宏观的整体社会主观意义主观意义在确定从个人出发的基本立场之后,韦伯指出社会学的考察还必须从个人主观的 方面出发。韦伯认为,构成我们认识社会的基础的是行动者赋予其行动的主观意义。理解理解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要理解行动者赋予其行动的主观意义,只有先在微观领域内理 解了行动者的主观意义,宏观的社会结构问题才是可以被认识的。理解理解韦伯认为,理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的观察性理解,通过这种观察性理解,我们能够理解

    16、发生了“什么”的行动。另一类更为重要的理 解,韦伯称之为“解释性理解”,通过这种理解,我们了解特 定的行动“为什么”发生。移情移情韦伯认为,获得解释性理解的途径是“经验的再体验”,即社会学家需要通过行动 者的眼睛而不是社会学家的眼睛,从行动者的主观意图出发,观察他的行动过程。这 种方法其实就是移情的方法。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反实证经验的社会学价值中立理想类型第一,韦伯注重对主观意义的研究,并将主观意义视为研究的起点第二,韦伯的解释策略表明,对西方兴起的理性化趋势的解释、对宏观社会的解 释,必须以个人为起点,从微观出发。第三,韦伯认为理解的社

    17、会学必须是解释性的,即对行动者主观主义的理解必须 有经验上的验证才是有价值的,而这就要求寻找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具体的因果关系。经验的社会学经验的社会学韦伯强调的不是经验事物,而是具体、经验地考察“那 些人造物(指经验事物本身)同人类行为的关系,它或者表现为手段,或者表现为目 的;这种关系是在行动者或者行动者们意识到,或其行动已被定向的情况下建立起来 的。价值中立价值中立韦伯承认在选择研究对象上的价值相关性的同时,强调科学家的价值观不能影响他对这个选定的对象的客观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也就是说,客观的分析活动是同科学家的价值无涉的。理想类型理想类型韦伯社会学的出发点是具有主观意义的个人及其

    18、社会行动,但他认为科学不能停 留在对个别现象的描述上。社会学应该使用一种方法,使我们对个别现象、对特殊条 件下特殊行动的研究上升到一般化的因果性理论概括的高度,而由个别上升到整体的 一个方便的办法就是使用“概念的纯粹类型”,即理想类型。“理想类型理想类型”韦伯的理性类型的定义如下:“通过片面强调一个或几个观点,通过综合许多散乱 的、不连贯的、时有时无的具体的个别现象(这些现象由片面强调的观点归纳为统一 的分析结构),就可以得到一个理想类型。”“理想类型理想类型”理想类型是对事物或现象的个别方面的片面强调的结果,而不是现实的全 部特征的概况,因此理想类型虽然来源于现实,但与现实中任何一种特定的理

    19、想类型 所指涉的现象都有差别。“理想类型理想类型”理想类型是经过经验分析而形成的概念性工具,因为理想类型不是通过纯 粹的概念思维而形成的,而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经验型分析而被创造、修改和深化的。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化趋势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化趋势社会行动社会行动韦伯的社会行动指被赋予主观意义的,且以他人行动为取向因此与他人行动相关 的行动。因此,主观意义以及与他人行动相关,成为社会行动的两个关键。从合理性这一客观标准出发,韦伯建立了四种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第一,目的合理的行动。韦伯说:“当目的、手段以及随后的结果全部都被合理地考虑和权衡的时候,一种行动就是目的合理的第二,价值合理的行

    20、动。即“取决于因为自身伦理的、审美的、宗教的或其他行 为形式的缘故而在价值上的自觉信仰的行动,独立于这种价值的现实成效方面”第三,情感的行动。即“取决于行动者特殊的情感和感觉状态”的行动。第四,传统的行动。即“取决于根深蒂固的习惯”的行动按照韦伯的理解,社会行动的合理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法理型统治和科层制组织法理型统治和科层制组织法理型统治和科层制组织法理型统治和科层制组织组织统治类型科层制组织组织组织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合理化趋势同样也表现在组织制度上。韦伯用社会关系来 说明社会组织。社会关系首先可以分为“社区”的关系和“社会”的关系。所谓社区 的关系,是指以主观感

    21、觉为取向的社会行动过程中产生的关系,如行动者“主观上感 觉他们属于一个整体”。而“如果社会行动的取向基于一种合理的动机判断,即利益 动机判断或相似的协议动机判断,无论这种合理判断的技术是绝对价值或便利理由,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被称作 社会的关系”统治类型统治类型韦伯随后用社会关系来定义组织,认为“一种封闭的限制外人进入的社会关系被 称作组织”韦伯区分了三种统治或权威的类型:()传统权威。这种权威依据“对古老传统以及实施权威者的合法 性的牢固信仰”。传统权威可分为三种,即老年人统治、族长制以及世袭制。()感召权威。这种权威根基于“对个人的超凡的神圣性、英雄个性 以及榜样性个性的信仰”。(3)法理型

    22、权威。这种权威基于“相信所实施的规则的合法性以 及从属于这种规则的那些高尚的人所发布命令的权力的合法性”在韦伯看来,法理型统治是现代社会中流行的行政管理模式,而在现代社会中最 能体现法理权威的组织是社会科层制组织。科层制科层制韦伯认为,社会组织的科层制形式是以法理型权威为基础的,而法理型权威主要 建立在目的合理性基础上。因此,科层制(或官僚制)是现代社会中最有效、最有希 望的一种组织形式。他对科层制的分析首先是从法理型权威开始的。他认为法理型权威与如下这些相 互关联的观念相关。第一,任何一种既定的法律规范都可以通过协议或者通过强制而建立第二,每一条法律本质上由抽象的规则的连续统一体组成,这些规

    23、则是业已被有 目的地建立的,而且,法律的管理即是在具体问题上对这些规则的应用第三,拥有权威的典型的个人,即“长官”,他本人的行动取向于、服从于一种非 人格的秩序,不仅实施法律的因而被人称为“官员”的人如此,通过选举产生的国家 总统也是如此。第四,个人只是以服从组织“成员”的身份服从权威,而且,为他遵从的只是“法律”,而不能是其他任何东西。第五,与第三点相一致,组织成员如果服从拥有权威的人,他并不把对这个人的 服从归结为对他个人的服从,而是对非人格的秩序的服从韦伯对科层制组织的特点做了如下描述()一个由法规制约的持久的行政组织。()一个特定的职权范围。它包括:)作为劳动的系统分工而独立出来承担其

    24、功 能的义务范围;)对责任者承担这种智能所需权威的确定;)明确实现职能所必需 的强制手段,而且这些手段被清楚地确定,使用这种手段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遵循等级原则的行政组织,即低级机构受高级机构的控制监督。()知道机构行为的规则可以是技术性的或规范性的。如果需要合理地应用这些 规则,专门的训练是必需的。()管理人员必须完全与生产资料的拥有者和管理机构的拥有者相分离,实物与 金钱是为其所用而非为其所有的。()在合理类型中,完全不存在责任者转让其职务的事情。()管理的行动、决定和规则以文字形式形成并记录在案,即使在口头讨论的情 况下也是如此。()法理型权威可以多种不同形式加以实施韦伯认为科层制组

    25、织是最为合理的组织形式,而且在现代西方社会 中,这种组织形式正不断壮大,早已形成一股合理化的趋势。确实,现代资本主义社 会中典型的组织形式正是科层制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的天职概念韦伯并没有就资本主义精神做出一个严格的定义,因为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最 终定义不能出现在研究的开头,而必须放在研究的结尾。此在韦伯看来,传统主义不能把劳动本身看成是人的愿望和目的;而现代资本主义 的特征,就是把人的劳动愿望上升为一种伦理道德、一种天职责任,而这种特征,与 新教伦理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亲和关系”韦伯说:“天职概念为全

    26、部新教教派提供了核心教义。”他认为,天职即上帝为世 人安排的任务或义务,以前认为“尘世间的活动,虽然是上帝所意愿的,但却属肉体 的活动在道德上没有意义但韦伯同时认为,新教伦理仅仅为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可能,而不是说新教伦 理必然带来资本主义,这是因为在新教伦理道德和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的那种亲和关系 是具有选择性的。另外,韦伯认为,强调新教伦理有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并不意味着新教伦 理本身不受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就是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的。最后,韦伯认识到,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仅仅发生于其形成阶段,而 一旦资本主义制度得到确立,它就不再需要那种使它成为可能的新教了。综合评述综合

    27、评述韦伯以解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发生的合理化趋势为核心议题,并认为完成这样 的学术任务,必须以理解行动者的主观意义为出发点。因此,他形成了与涂尔干的实 证主义截然不同的社会学方法论,即一种反实证主义的、强调主体性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为了说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上发生的合理化趋势,他分别建立了关于社会行 动的、关于组织和组织权威结构的,以及关于宏观社会的理想类型作为分析的概念工 具,从而使社会学家有可能在理想类型与具体的经验现象的比较中,认识和理解现实 社会生活中的合理化趋势。在他看来,这种合理化趋势背后的真正动力可能来自于一 种文化,即新教伦理。批判性思考问题 涂尔干的理论忽略了什么?韦伯的理论忽略了什么?在涂尔干和韦伯之间有哪些共通的元素?延伸阅读 法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耿玉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法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美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石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社会理论》课件第一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1804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