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 1 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答题卡.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 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 1 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答题卡.pdf》由用户(hnxyzlf)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湖北省 新高考 联考 协作体 高三 上学期 1月 期末 考试 试卷 答案 答题卡 下载 _模拟试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 6 页)第 1 页2023 年湖北省高三上学期 1 月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3 年 1 月 10 日上午 10:30-11:45试卷满分:100 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初年,太师吕尚
2、被封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国号齐。此处本是渤海湾南边一块荒芜之地,人烟稀少。吕尚到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据材料可知吕尚改革()A.有利于促进中原与少数民族间的融合B.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促进了齐国的发展C.因矛盾尖锐从而彻底变革其习俗礼仪D.有利于形成对周王朝的文化心理认同2.瞿同祖先生曾说“除秦律外,历代的法典都出自儒者的手笔,这些人虽不再反对法治,但终究是奉儒家为正统的,所以儒家的思想支配了中国古代的法典,这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学与法律结合巩固了其正统地位B.汉武帝内儒外法的思想被历
3、代所继承C.法律儒学化是中国法系的鲜明特点D.儒家的价值观渗透进社会的各个层面3.隋唐时期,以坊市制度为基础的城市结构及管理体制达到顶峰,城郭内居民住宅区为坊,商品交易区为市。里坊实行宵禁政策,犯禁者将受严惩;市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后来管理渐趋松弛,封闭的坊市结构向开放的街市转变;五代时集中的市制趋于瓦解,临街设铺已无法禁止。材料说明()A.坊市制度瓦解城市管理非常混乱B.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渐趋瓦解C.商品经济繁荣影响城市管理规划D.城市规划管理受政局影响较大4.与唐代相比,两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港口大大增多、遍布沿海广大区域,且不再是零星点状分布而是主次分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
4、结构;贸易范围也远超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材料说明()A.宋代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B.宋代政府较唐代更加重视海外贸易C.宋代海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居于主导D.海外贸易税是宋朝政府的主要财源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 6 页)第 2 页5.我国传统封建伦常秩序最重视孝行:“人之行莫大于孝”。但晚明时竟有儿孙焚祖坟,焚祖尸,“鬻其他,利其藏中之物”,而人们对此竟“视为故然”、“未有以为不义而众诛之者”。据材料可推知()A.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已呈现近代曙光B.晚明时期政治黑暗社会风气败坏C.传统家庭组织和伦理道德发生裂变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拜金主义盛行6.清朝,在满洲部族政权
5、的干扰下,地方出现了行政官员无真正事权的情况。一旦遇到突发状况,中央特派大员到地方,又造成了地方官员与中央大员的互相掣肘,地方官员的才干和自主性难以真正发挥。材料旨在说明()A.中央高度集权之下弊端明显B.清朝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满族统治下地方毫无积极性D.满族统治者缺乏治国经验7.据学者统计,1850-1899 年之间的 567 种译著当中,应用科学占 40%、自然科学占 30%、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占 21.5%。这段时间,科技类是重点、英美国家的著作是主要来源。据材料可知()A.此阶段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范围狭窄B.该阶段西学东渐掀起高潮不断深入C.此阶段的学习西方具有一定的局限D.中国的
6、翻译人才辈出翻译事业高涨8.下表为 1895-1913 年汉口港出口货物分类统计(单位:海关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895 年1905 年1913 年出口值占比(%)出口值占比(%)出口值占比(%)纯农产品469553999.99674167470.51208861671.9农产加工品00215093022.5233813913.9工矿原料002373152.510107566.0工矿制成品004125824.313296097.9其他2880.01174070.2377380.3合计4695827100955990810016806858100A.农产品的出口总量持续下滑B.汉口港在国内
7、港口中地位上升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9.1941 年 11 月 20 日,陕甘宁边区二届一次参议会选出边区政府委员会,共产党员、非党进步人士、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充分体现了抗日民主政权所实行的“三三制”原则。据此可知“三三制”原则()A.推动了国家治理中的民主性科学性B.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是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有益探索D.标志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形成10.有学者认为:在一个发展水平甚低、资本极度缺乏的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由于市场机制很难保证稀缺资源流向不具比较优势的重工业部门,因此就需要借助计划和行政命令配置资源。该学者意在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
8、形成()A.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是实现赶超发展战略的需要C.是学习借鉴苏联经验的表现D.是特殊国情下的必然选择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 6 页)第 3 页11.希腊人的整体精神和他们的文化与城邦紧密相连,他们在诗歌和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最高成就都归于公共生活,而非私人的快乐王国。古希腊的艺术家们将体现城邦的精神面貌视为己任,他们在艺术中注入“优秀”的品质,使其成为全民道德典范的象征。据材料可知古希腊()A.高尚的道德成为全民追求B.文艺适应了城邦政治的需要C.文艺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D.人文精神影响社会各个领域12.从 11 世纪开始,意大利很多地方兴起了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城市普
9、遍开始设置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据材料可知()A.工商业发展推动意大利的城市自治B.行会在意大利城市治理中地位突出C.封建庄园制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D.近代民主政体在意大利已普遍建立13.11 世纪到 15 世纪末,欧洲居民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大麦、燕麦、栗子等。而 15世纪末到 16 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材料说明()A.欧洲农业生产力进步解决了粮食问题B.高产作物引进推动欧洲人口急剧增长C.世界联系加强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结构D.欧洲居民饮食结构丰富营养摄入均衡
10、14.近代英国的政治权力曾出现了两次“转移”:国家权力从世袭国王向“国民”代表议会转移、后来权力又从世袭上院转移到“民选”的下院。材料说明()A.英国政治权力呈现出民主化的趋势B.渐进性保守性是英国政治的鲜明特点C.英国是世界上民主程度最高的国家D.历史传统深刻影响英国政治发展进程15.学者通过考查前苏联经济、社会和党内状况,指出:经济问题是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基础性因素,社会不够稳定是启动性因素、党内斗争是突然性因素,并认为尽管斯大林的农业政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在客观上适应了当时世界形势的严峻挑战,在实际上捍卫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国家。该学者意在说明农业集体化()A.是在复杂形势下实行的具有重
11、大意义的事件B.顺应了历史潮流巩固了苏俄的社会主义政权C.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是斯大林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闯出的新路16.在建国和发展的过程中,美国人民形成了独特的优越感和使命感:对于自由的极度推崇、对于本国制度的无比自豪、对于推广民主使命的热情和责任担当。二战后,这种使命感表现为承担反共的全球责任和充当“自由世界”的领袖身份。材料意在说明()A.反共的意识形态在美国具有悠久的历史B.领导世界是美国政府一以贯之的外交哲学C.战后美苏争霸强化了美国人民的优越感D.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是美苏冷战的催化剂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 6 页)第 4 页二、材料题(本题共
12、4 小题,共计 52 分)17.【中国古代的地方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材料一 在地方管理方面,(北宋)初设诸路转运使监管地方财政,兼及行政监察,号为“监司”。但以后又增设多种名目的路级监司:提点刑狱司主管司法,提举常平司主管仓储,安抚使司主管军事、治安,合称“四监司”。他们互不统属,路之辖境划分不尽相同,或虽相同而治所未必一地。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材料二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
13、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加强地方治理的措施。(6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实行督抚制的原因。(6 分)18
14、.【近代中国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材料一材料一(1895-1927)这一时期的全国农业仍然是传统的封建性个体农业。商业性农业虽然明显扩大,但产品仍以家庭自给为主,市场交换为辅;农业雇佣劳动和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经营地主、富农经济虽有发展,但基本依靠家庭劳力的个体小农经营仍占绝对统治地位。至于农业生产力,依然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仅局部有所发展。从全国范围看,无论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构、单位面积产量还是农业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都无突破性进展。诚然,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东北、内蒙古个别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某些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15、个别地区或单位对生产工具、作物品种、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改良,少量农业机器、化学肥料的进口和使用,农业教育的举办和国外近代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等。但这些发展变化是局部的和个别的,对当时农业生产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材料二材料二1927-1937 年间,由于历史的积累,全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呈现继续恶化态势。1932 年全国农业恐慌大爆发,最终导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破产。1935 年农村经济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 6 页)第 5 页开始复苏,但直到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仍未恢复到农业恐慌前的水平。因为自然灾害频繁而损失惨重,
16、农业收成不稳,土地产量起伏波动,但均低于“常年”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在下降,既大大低于清代前期的水平,也比 20 世纪 20 年代减少了将近一成。所有这些,都无法证明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刘克祥1927-1937 年农业生产与收成、产量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至民国前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6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农业生产衰退的原因。(8 分)19.【欧洲城市的兴起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材料一材料一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
17、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摘编自世界中古史材料二材料二人口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一方面是工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资本积累和扩张的需要。资本主义工业迅速扩张的能力及其周期性特征,要求有足够的劳动力储备。而在大工业和大工业中心形成以后,还要求这种劳动力集中在城市。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还导
18、致了城市的大规模失业。马克思把这种“现代工业的中心工厂、制造厂、冶金厂、矿山等等”存在的失业现象,称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流动形式。工业革命时期或者说工业化早期城市发展的病态,还表现在住宅奇缺方面。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记载: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阶级的贫民窟马克思指出:“一个工业城市或商业城市的资本积累得越快,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的流入也就越快,为工人安排的临时住所也就越坏。”(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城市卫生状况的恶化,也是早期城市病的重要方面。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不存在组织城市生活的可供借鉴的经验,一切都是自然发展的。而在出现问题的初期,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问题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