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理论》课件第八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理论》课件第八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理论 社会 理论 课件 第八
- 资源描述:
-
1、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章 社会背景 20世纪70-80年代之后,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关于社会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成为学者们关注的最核心议题之一。西方学者们围绕这个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其中,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1925-2017)对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有大量论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德国社会学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1944-2015)所提出的风险社会(risk society)理论,则对现代性研究提供了另一种新视角,对当代急剧变化的世界做
2、了深刻分析。因此在本章中,我们将侧重介绍这两位社会学家的代表性观点。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1925-2017)英国利兹大学和波兰华沙大学社会学教授。著有现代性与大屠杀,立法与阐释者,现代性与矛盾性等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1944-2015)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慕尼黑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教授。主要著作有:风险社会、反毒物、生态启蒙和风险时代的生态政治等第八章 鲍曼的观点第一节第一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贝克的观点第二节第二节第八章鲍曼的观点第一节第一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一、论现代性一、论现代性二、论后现代性二、论后现代性第一节 鲍曼的观点(一)现代性和大屠杀
3、(一)现代性和大屠杀在鲍曼现代性研究的“三部曲”中,立法者和阐释者的中心议题是知识分子,后两本书的中心议题是犹太人。其中,鲍曼在 现代性和大屠杀一书中探讨了现代理性与道德的关系,集中体现了他关于现代性问题的观点。一、论现代性 大屠杀:大屠杀并不仅仅是一个犹太人问题,也不仅仅是发生在犹太人历史中的事件。大屠杀在现代理性社会、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阶段和人类文化成就的最高峰中酝酿和执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屠杀是这一社会、文明和文化的一个问题。因此,在现代社会的意识中对历史记忆进行自我医治就不仅仅是对种族灭绝受害者的无意冒犯。它也是一个信号,标示出一种危险的、可能会造成自我毁灭的盲目性。大屠杀是一个
4、典型的现代现象,脱离现代性的文化倾向和技术成就的背景就无法理解。现代理性以其巨大的功利诱惑和历史性功绩,为自身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同时也具有摧毁一切的强大力量: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被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描述为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体现了普遍的现代性意识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然而,现代社会的真实一面却充斥着痛苦、灾难和道德沦丧。导致大屠杀的社会原因:鲍曼首先从种族主义与现代性的关系上分析了导致大屠杀的社会原因。种族主义虽然早已存在,但它也是现代的产物。“现代性使种族主义成为可能。现代性也使种族主义成为一种需要:一个宣称成就是人类价值唯一衡量尺度的时代,需要提这样一种理论,以便在新的、跨越界限比以前更加容
5、易的环境下来划分界限和维护界限。简而言之,种族主义就是在前现代或至少是不完全现代的斗争中所使用的彻头彻尾的现代武器。”大屠杀的教训:1.大多数人在陷入一个没有好的选择,或者好的选择代价过于高昂的处境时,很容易置道德问题于不顾,而另行选取了合理利益和自我保全的准则。2.将自我保全凌驾于道德义务之上,无论如何不是预先就被注定的,不是必定如此的。人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以对抗邪恶。第一节 鲍曼的观点(二)现代性和矛盾性(二)现代性和矛盾性现代性的发展并没有为人类生活带来只有理性才能够提供的那种清晰性和透明性,而是相反,我们现在的各种选择、身份和生活变得越来越充满矛盾性,现代性所带来的自我损毁性充分展现
6、在世人面前。一、论现代性主题概念:矛盾性(ambivalence)或称“矛盾心态”,所反映的是人们无从选择或适应的一种状况。鲍曼将之描述为无序状态,鲍曼将之描述为无序状态,“无序的主要征兆是,在我们不能恰当地解读特定的情境时,以及在可抉择的行动间不能做出选择时,我们所感受到的那种极度的不适”。他说,正是由于不适所引起的焦虑以及随后而产 生的迟疑不决,才将矛盾性体验看做是一种无序。鲍曼尽管从语言表达上解释了矛盾性问题,但实际上这不是语言或言语病变的产物,而是指语言的功能表达与情境之间的不相洽或矛盾。比如,鲍曼将人群划分为朋友、敌人、异乡人(或陌生人,stranger),他主要用“异乡人”这个概念
7、解释了矛盾性的各种体现。鲍曼说,敌友之间界 限分明,但是异乡人既非朋友也非敌人,也可能因为他既是敌人又是朋友,所以:“异乡人是不可决断者(undecidables)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或许是一个主要的、具有原型 意义的成员那些虽然令人困惑但却无所不在的统一体。”不可决断者具有既非亦非的性质。鲍曼:非理性是理性产业的废弃物。混乱是秩序之生产中积聚而成的废弃物。异乡人所具有的令人可怕的不一致性,是那个已经被明确分割成称作“我们”的这一 块和标定为“他们”的另一块的世界所丢弃的垃圾。矛盾性是符号清晰性 生产中的有毒副产品。非理性、混乱、异乡人特性、矛盾性,这一切都是那种无名“超越”的名称。对于这一超越
8、,那些自称为是理 性、是秩序的主力、是本地人、是意义的占统治地位的权势们很不喜欢的。核心问题:现代性与秩序“在现代性为自己设定的并且使得现代性成为现代性的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建立秩序的任务(更确切地同时也是极为重要 地说是,作为一项任务的秩序的任务)作为不可能之最,作为必然之最,确切地说,作为其他一切任务的原型(将其他所有的任务仅仅当做自身的隐喻)凸显出来。”鲍曼指出,秩序就是非混乱;混乱乃是无秩序。秩序和混乱是现代之孪生儿。而“秩序的他者并不是另种秩序,因为混乱是其唯一的选择。秩序的他者是不确定和不可测性的不良影响。他者即是不确定性,是一切恐惧的源泉和原型。秩序的他者的转义是:不可界定性
9、、不连贯性、不一致性、不可协调性、不合逻辑性、非理性、歧义性、含混性、不可决断性、矛盾性”现代性体现为理想原则之下的设计、操纵、管理、控制等。“典型的现代实践(即现代政策、现代智力、现代生活之实体)乃是为根除矛盾性而作的努力,是一种为精确界定并为压 制和消灭不能或不会被精确定义的一切而作的努力。”现代性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控制逐步发展的历史。鲍曼在此书中具体阐述了现代性的秩序生产中反矛盾性的体现、矛盾性的建构以 及矛盾性的当代困境等问题。未来社会建设的筹划:鲍曼认为,现代世界是一个冲突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矛盾性和偶然性的世界。这种状况是后现代性社会的体现。即现代性变成了未兑现的承诺,而后现代性
10、日益凸 显。鲍曼最后从社会工程学的角度对未来社会的建设做了筹划,一方面承认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工程”,另一方面提出要迎接后现代性的到来。当然,鲍曼也指出,后现 代性并不意味着现代性的终结,而是其发展的新阶段。“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成年:现代性在一段距离之外而非从内部反观自身,开出详细的得失清单,对自己作深层心理分析,发现以前从未清楚地说出过的意向,并感到这些意向彼此抵消,不具一致性。后现代性是现代性与其不可能性的妥协,是一种自身监控的现代性是清醒地抛弃 了曾经不知不觉所做的一切的现代性。”第一节 鲍曼的观点鲍曼在论述后现代性时是联系现代性问题而展开的,在对照中阐述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性。在鲍曼那里
11、,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其实是同一问题的两面。他在论述后现代性时是 联系现代性问题而展开的,在对照中阐述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性。现代性的突出特征是秩序、边界和分类,追求单一、准现代性的突出特征是秩序、边界和分类,追求单一、准确和清晰;确和清晰;后现代性的核心特征是多元化、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后现代性的核心特征是多元化、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二、论后现代性他甚至把后现代性看做是现代性带来的意外副产品。鲍曼说:“后现代性可以解释为充分发展的现代性;解释为在其历史进程中所产出的某些结果,但这不是有意为之的结果,而是无意的后果,是通常被认为废弃物的现代性的副产品;解释为意识到自身性质的现代性自为的现代性。”或者说,
12、后现代状况可以描述为“从错误意识中解放出来的现代性”第一节 鲍曼的观点在鲍曼的“后现代性”三部曲中,后现代性及其缺憾以论文集的形式,从道德、艺术、文化、宗教、性等诸多层面表达了对后现代性的思考二、论后现代性内容:鲍曼受弗洛伊德的文明及其缺憾的影响和启发,通过论述自由与安全感、观光者和流浪者、社群主义与人类自由等,向我们展现了后现代的不确定性特征和丧失安全感的缺憾。鲍曼指出:“后现代人用部分的安全换取了部分的幸福。如果说现代性的缺憾源于在追求个体 幸福中容忍了受太少自由的安全,那么,后现代性的缺憾则源于容忍了太少个体 安全的寻求快乐的自由。后现代性的特征:1.“1.“陌生人”鲍曼进一步用陌生人概
13、念说明了后现代性的主要特征。他说:“典型的现代陌生者是国家建构秩序之热情的废品。现代陌生者并不符合设想中的秩序在确定性和明确性理应支配一切的世界中,陌生者散发出了不确定性。在即将建立的和谐的、有序的秩序内,陌生者并没有(也不可能有)自己的位置。在即将建立的和谐的、有序的秩序内,陌生者并没有(也不可能有)自己的位置。秩序建构就是反对陌生者的拉锯战。”因此,鲍曼得出,在现代秩序建构冲动的压力下,陌生者生活在即将被 消灭的状况下。所有的社会都有陌生者,只是不同的社会的陌生者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生存状况近似,即压倒一切的情感是新型的不确定感。不过,鲍曼又指出,在后 现代社会的陌生者普遍存在且应该受到欢
14、迎。因为“我们处在了一个喜欢差异的年代。对于关注(或者,确切地说是被迫关注)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追求刺激者或寻求体验者而言,差别是十分珍贵的。我们对待自身认同难题的方式与世界的多样性和分化之间,存在着某种共振与和谐;恰恰是在这样的世界中,认同难题才得以处理。总之“后现代的世界是一个无根的陌生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当中,男人和女人们企图生存下来,并通过消耗他们偶然获得的个人资源去创造意义。在这个世界当中,人们不具有由较高的权力强加的绝对的道德准则的鼓励性指导。”但所面对的伦理困境是,随着后现代的转向,人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更少的规则束缚,却不再拥有安全感。2.“2.“观光者观光者”“”“流浪者流浪者”
15、鲍曼把观光者看做是后现代性的英雄,而流浪者是后现代性的牺牲品。因为观光者生活的核心是不断移动,而不是到达,他们体现出自由、自在和独立。但是流浪者与之不同,他们别无选择,因此是“无奈的观光者”。因此,鲍曼认为,选择自由在后现代社会中是最根本的。但问题是,人们获得了自由,却丧失了安全感。当人们从现代理性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之后,却忽然发现牢笼外的生活没有了生活指南。尽管人们试图在自由与安全感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但事实上在后现代社会获得了自由的个体并不能够摆脱不确定性带来的困扰。这可能就是令人困惑的后现代生活的两难困 境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反差。用鲍曼的话说就是:“既想吃掉蛋糕又想拥有它;想充分享受选择
16、的喜悦,却不必担忧由于错误的选择而受到惩罚;去寻求一个安全的、新奇的和有保证的处方,以获得正确的选择没有焦虑的自由然而,其困难是,安全的处方归属于自由、责任和有责任的自由,即让水变成火。并没有为自由而开的 处方,尽管不断的要求造成了日益增多的人去书写它;也没有无焦虑的自由,尽管这 是许多人永恒的梦想”总之,后现代性也有诸多不如意之处,这也是鲍曼所困惑 和极力阐释的方面。鲍曼:观光者和流浪者都是当代生活的隐喻。他她可以(并经常)是一个观光者或 流浪者,即使在身体上没有移动很远我认为,在后现代社会,我们在某种程 度上都在移动,不管是身体的还是思想的,不管是目前的还是未来的,也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
17、;我们都不能确定,他她获得了永远地停留在任何一个地方的权利,而且,没有谁认为,他她在某地永远的停留是一个可能的前景;无论我们 何时停下来,我们不是部分地被取代,就是处在了不合适的位置上。在此,我们境况的共同性终结了,差异开始了。第一节 鲍曼的观点鲍曼关注分析的问题是不断变化的,他关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分析的理论概念也不断变化。1999年之后,他开始把当今的社会状况描述为“轻灵的”或“流动的”现代性,以区别原来“沉重的”或“稳固的”的现代性。其代表性观点反映在 流动的现代性一书中。三、论流动的现代性及其他鲍曼在说明流体和固体物差别、流体特征的基础上,对现代性的发 展阶段做了区分,指出当前社会状况是
18、新型的社会状况,即“现在”是现代性历史中 的一个阶段,并认为可用“流动性”来对“现在”进行合适的类比说明。在阐述这一 观点时他也批判了许多学者的观点:即认为现代性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流动性”的。尽管如众多的社会学家一样,鲍曼承认现代性的流动性在于“溶解液体中的固形物”即瓦解传统,但他指出瓦解传统不是一劳永逸的、一蹴而就的。瓦解传统的首要任务 是否认历史和传统的残余,否认对传统起保护作用的信仰和忠诚,从而建立新的更完 美先进的传统,来取代原有的、残缺不全的、弊端重重的传统。鲍曼认为,建立一个 全新的、更加完美的秩序,以取代弊端重重的旧秩序的任务,当前还没有提上日程。因此,瓦解传统这一现代性的永恒特
19、征获得了新的内涵。于是鲍曼指出:“流动现代性的到来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状况,否认甚至贬低这种深刻的变化都是草率的。主要观点:1.流动的现代性是一种个体化、私人化的现代性现在社会的流动实质上是生活政治即生活方式的快速流动,是一种强迫性流动。具体表现:为现代性的“融化能力”,即整个社会快速运转,传统和旧秩序面临崩溃,个体享有全新的自由。但是,个体化趋势的一个结果是公民身份的侵蚀和瓦解。个体化的大肆发展出现了“公共空间”被“私人”占领的现象。在公共空间逐渐私人化的过程中,享有自由的个体面临的任务是运用他们新的自由去寻找合适的位置。这就需要服从模式、规范和准则,并按此行动。2.流动的现代性的出现是时空转变
20、的结果鲍曼指出,现代社会产生于时空的分离。当时间和空间从生活实践中分离出来,当它们彼此分离,并且易于从理论上来解释为个别的、相互独立的行为类型和策略类型时,现代性就出现了。3.流动的现代性时期是劳动和资本分离的时期鲍曼认为在固态的现代性、沉重的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和劳动之间因双方的相互依赖性而结合在一起。但在当前流动的现代性时期,资本和劳动发生了分离,它所结合的则是消费者。劳动已经和其他的生活行为一起,具有一种美学上的价值和意义。相应地,劳动者获得了解放,人们之间的劳动合作关系、消费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4.流动的现代性之未来:共同体社会个体化的趋势使人们更加关注个人的利益,而对责任、义务和公共
21、利益日益冷淡。在这样的现代性困境下,鲍曼一直在探索未来的出路。鲍曼指出,当前来说,“共同体”不再总是“过去的事情”,而是“将来的事情”。“今天,共同体成了失去的天堂的另一名称但它也是一个我们热切希望重归其中的地方,故而我们狂热地探寻可以把我们带到那里的道路。”以及,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跟理想之间存在很大距离。我们要追寻这个“共同体”,需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自由。在这样一种困境下,鲍曼认为,人们所能做的就是对可能选择的机会和风险做出评估,探寻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之路。第一节 鲍曼的观点 鲍曼跟当代西方许多社会理论家的观点有所不同,他既不像哈贝马斯等极力为现代性辩护,也不同于其他典型的后现代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