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写作基础教程第八章诗歌写作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012354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PPT
  • 页数:29
  • 大小:35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写作基础教程第八章诗歌写作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写作 基础教程 第八 诗歌 课件
    资源描述:

    1、一、诗歌的含义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段文字说明,古代的诗是一种综合艺术。到了后来,诗随时代要求以及它自身的艺术特点和功能的不同而独立出来,但因为诗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了歌的许多艺术特性而被现代人称为诗歌。第一节第一节 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的文体特征1二、诗歌的特点(一)强烈的抒情性感情是构成诗歌最基本、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严羽说:“诗者,吟咏性情也。”(沧浪诗话)钟嵘也言:“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诗品序)俄国文论家别林斯基也说:“情感是

    2、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动力因素,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论文艺)他们都强调了感情对于诗歌的重要性。这就说明,抒情性是诗歌这一艺术形式的根本特征。感情是诗歌的原动力,抒情是诗歌的最终目的。虽然其他文学样式同样也依赖和强调感情,但任何文学体裁对于感情的依赖都不如诗歌那么典型、那么强烈。2(二)表达的精炼性这里的精炼性,是指用尽量少的语言文字和篇幅,去准确表达最为丰富复杂的情感信息和事象信息。在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字作品类别里,虽然各种文类都要求自身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但诗歌才在真正意义上具备了这一特质。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文学作品可以像诗歌那样,在寥寥数语,短短几行中,传达给读者那么生动完整的画

    3、面和无穷无尽的想象以及引出强烈无比的共鸣。汉高祖的“大风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三句写他自己的风云历程,写出自己的渴望欲求,写尽了自己的帝王霸气。3(三)独特的意境美意境美是诗歌追求的最高美学目标。意境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诗歌在意义、意味、意蕴上应达到一种美学高度,让读者长久地停留在诗歌创作的空间感里,久久徘徊不忍离开;二是指诗歌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水乳交融。这就是朱光潜所说:“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情趣简称情,意象即是景。因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丽到具

    4、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论诗)由此可见,诗歌的意境是诗人的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整合而成、可供读者进入丰富联想的一种艺术空间。4(四)和谐的音乐美诗歌的音乐性是诗歌与读者沟通,帮助读者进入诗歌境界,理解诗歌意境并最终记忆诗歌最为便捷有效的桥梁。也是诗歌自产生以来最本质的美学特征之一。古代诗歌与音乐一体,所谓“在辞为诗,在乐为歌。”现代诗的创作更愈来愈趋近于音乐。音乐艺术通过完全抽象的非语义的声音媒介的排列来完成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对位等构成的形式结构。诗歌也完全通过语言的节奏来构成诗歌的音乐感。诗与音乐相通,主要是因为诗与音乐都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洋溢着感性生命的旋律。伏尔泰说:“诗

    5、是灵魂的音乐。”5三、诗歌的分类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诗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类型。按不同的角度及标准,可以有多种分类。单以内容性质划分,可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两大类。(一)抒情诗抒情诗或抒情歌,原特指古代希腊合七弦琴吟唱的诗,现泛指直抒胸臆的诗歌。抒情性本来就是诗歌的根本特征,许多广为流传的诗篇都是以抒情见长的。抒情诗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详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也不致力于塑造人物形象,而是重在直抒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内心感受,这是它的一大特点。6(二)叙事诗叙事诗指用诗的形式来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描绘人物的性格和环境,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作。叙事诗介于小说与抒情诗之间,因此有人也称之为“诗体小说”。但它与

    6、小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叙事诗尽管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它作为诗歌体裁的一种,仍是偏重于抒情,而不仅仅是叙事。在叙事诗中,叙事仅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何其芳说:叙事诗人“不是在讲说一个故事,而是在歌唱一个故事。”(谈写诗)在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风、木兰辞等。7第二节第二节 诗歌的艺术构思诗歌的艺术构思在诗歌创作中,诗歌的艺术构思与诗歌感知是密不可分的。感知里面孕育着构思,构思里又包含了感知。感知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作用往往决定着诗歌的构思。一、提炼主题主题即诗歌的意义,或曰诗歌所涵摄的精神性因素,与形式一起构成诗歌的两大要素。主题是诗歌的思想,情感的核心,是诗歌的灵魂。

    7、有了意义,诗歌才具有内涵的支撑,反之则显得空虚、苍白、贫乏。8(一)整体性主题与个别性主题诗歌的整体性主题指诗人整个诗歌所呈现的总体主题倾向,或指他的整个诗歌最终所表达的总体精神高度。如但丁诗歌的主题即表达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在宗教束缚和政教一体的黑暗统治下寻求自身解放的呼告,它言说了人在受难过程中的信仰、激情以及人性的庄严、神圣;歌德的诗歌主题歌唱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人类的感性生活,深刻揭示了人类精神被物质分裂、异化的可能性;荷尔德林毕生用诗歌讴歌和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9 惠特曼的诗歌倡导人类个性的解放;叶芝、庞德的诗歌表达了对当代生活的厌恶和拒绝;所有这些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特征:即站在整

    8、个人类历史、文化及精神的高度上进行思索和歌唱!10(二)单一性主题与多重性主题诗歌的单一性主题指诗人在一首诗中基本上只表达一个主题。因一首诗的容量有限,诗人往往只在诗中表达一个主题,如上面所举的闻一多和戴望舒的诗。这种创作倾向,在古典、现实主义及浪漫主义诗歌中较多见。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及当代诗歌的创作中,往往既注意一首诗的“所指”(单一主题),也追求诗歌的“能指”(多重主题)。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歌表层表达了对留学剑桥那一段自由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眷恋(显性主题),但透过表层,诗人真正表达的是再次惜别康桥时灵魂深处泛起的对整个西方文化、文明以及生活方式的深情膜拜与无限憧憬(隐性主题)。11二、捕

    9、捉意象诗的主题确立之后,需要捕捉生动、鲜美、富于诗意的意象并将它表现出来。但主题往往是在写作中逐渐展开的一个过程它可能受到某种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或动人的意象的启悟而逐渐明晰起来。因此,在写作中主题与意象是一个有机的联合体。西方意象主义诗人认为意象是诗人情感及思想的复合体。神秘主义哲学家柏格森认为:整个世界即是意象的总和,意象有外在和内在之别。外在的构成物质,内在的构成精神。柏氏理论揭示了意象内涵的精神性。柏格森还认为直觉(艺术感触、生命体验)即是在主体(诗人)对客体(意象)的内在体验中,主客体完全相融,从而领悟到一种理性无法体验的东西。12三、选择角度选择角度是指作者精心选择审视与表现客体的最佳

    10、切入点。选择角度包含了观照对象及表现对象两个方面。当然,在实际写作中,二者往往是同步的,往往选择了观照的方式(角度),也就决定了表现的角度;反之亦然。13(一)冷静观照,由外向内指作者在审美观照中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对象的外面,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想方法对客体进行精神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历史与现实的冷峻思考与审视。其角度应是由外向内的穿越透视。与“体验”相比,“观照”带有更多的理性色彩,相当于古典诗学中的“灵心妙语”和华兹华斯的“沉静中的回味”。比如,卞之琳的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14(二)内在体验,由内向外内在体验是一种生命体验。它

    11、是指生命全部投入(全神贯注)对象的一种亲历过程,是超过一般经验认识的无法言说的生命沉醉、体验与思考,它是以纯然原始、本真甚至无意识的生命状态对生命本身最彻底的感性穿透,充满活跃、热烈、冲动、神秘的意蕴。即是说诗人在对物(以我观物)的认知中,也包含了对生命自身的深刻体察和内省。其角度是由内向外的绵延、辐射。如里尔克的豹:15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栅栏/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它仿佛只有千年的铁栅栏/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力之舞围绕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晕眩/只有有时眼帘无声的撩起/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通过四肢紧张的寂静/在心中

    12、化为乌有/16四、结构安排诗歌一般分外在结构(表层结构)与内在结构(深层结构)。按诗歌情绪的发展、思想的展开、思维的跃动等内在因素构成的整体结构称为内在结构;遵循意义(内容)表达的要求而表现出对意象、词汇、句法、句型、段落、过渡、照应等形式因素的选择和运用,称为诗的外在结构。内在结构是诗的骨架,外在结构是诗的血肉。在创作中二者往往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有关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技巧(外在结构)将在下一节论述,这里仅讨论诗歌的内在结构。17(一)开展式结构美国诗评家哈罗奥斯本说:“要认识一首诗就必须将这首诗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所谓“整体”,即指诗的结构。一首诗的艺术魅力除来自外在结构而外,还来

    13、自其思想的深度、情感的真挚饱满以及深邃而超远的意境,即诗歌内涵的开拓这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升华与结晶。展开式结构即是在一首诗中将诗情及诗思层层展开的一种结构,其特点往往是在诗的结尾点出主题,达到全诗的高潮。中国古典诗歌往往采用这种结构。18(二)多层式结构多层式结构指一首诗除具有一个明显的主题(意义)外,还同时隐藏着一个或多个潜在意义,即诗歌的多层意指。比如,中国古典诗论中讲究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之说,西方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意象主义、达达主义、唯美主义、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尤其强调诗歌的多重意指功能,在作者对客体的两种不同的观照、体验中找到共同的规律,因此在表现 A 经验时,有意将它与

    14、其有密切关系的 B经验交汇、重叠,从而产生一种诗歌幻觉或象征的东西,如带有梦境色彩的现实,或具有现实外表的梦境。19第三节第三节 诗歌的艺术表现诗歌的艺术表现怎样有效传神地表达诗意,有效生动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是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即诗歌的外在结构。诗歌的艺术表现与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创新和追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不断地出现,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比如中国传统艺术表现中的“炼字”,在现代诗歌尤其是先锋诗歌创作中就几乎被遗忘。他们把艺术表现的创新看得比诗歌内容更为重要。20一、意象意象是一种直觉,既有抽象的理性意义,又有强烈的感性特征。它是主客观紧密结合的“

    15、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这一复合是诗人在瞬间形成的,如庞德的石南:“黑豹走在我身边/在我手指上/飘着花瓣一样的火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体验:“黑豹”是内心的一种幻觉,“手指上”飘荡的“火焰”是某种隐喻,意指一种创造的力量,关键是用直感的“花瓣”来形容抽象的火焰,产生一种奇妙的意象叠加效果,增加了诗的表现张力和美感。21二、象征象征的原理在于:诗人打破生命形态与非生命形态的物理阻隔,将主体的生命活动移置到对象(客体)中,使自在的物与自为的人相互融合,双向交流,从而达到物我同一之境。一般而言,象征具有重复与持续的意义。一个意象如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就变成了一个象征。如斯蒂文森坛子的轶事:“

    16、我把一只坛放在田纳西,/它是圆的,置在山巅。/它使凌乱的荒野/围着山峰排列。”这里的“坛子”即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符号,它可能指这样一些意义:秩序、艺术的超越作用、人类的创造力量等,因为它赋予了凌乱的自然以存在的意义。22三、直觉直觉是人的一种纯粹的心灵活动。它排除理智的一切控制,脱离一切美学和道德的约束,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精神状态中对某一事物本质的顿悟。诗的创造是不可重复的情绪体验过程,其不可预知性及诗人展开想象活动的先导便是直觉。因此,直觉往往被诗人用以表现一种瞬间印象和潜意识。如张真的愿望就表达了这种瞬间感觉:“他的头发笔直如正午的阳光”,在正午的阳光为“他”设置的深邃、飘移的背景中,她一下子

    17、直觉到“他”的强大与厚重通过对头发的钢硬(笔直)巧妙地暗示出来。23四、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指诗人在一种迷幻、梦魇及至潜意识的心理状态中,用极具个人风格和情感色彩甚至神经质的语言来揭示内心活动的一种独特表现手法。如美国自白派诗人普拉斯的拉扎勒斯女士即表达了她在对死亡的体验中那种精神的极度错乱、疯狂以及强烈的内心幻觉:“死/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东西如此/我要使之分外精彩。”内心独白可以更深沉地表现诗人的情思。24五、通感通感是指人的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能力的打破界线、互相替代的一种感知方式。如“曹曹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把听觉转换成了一种视觉,把琵琶弹奏的音乐改变成了用眼睛能看见的跳

    18、动着的“珠”的形象。在当代诗歌创作中,通感的运用更为广泛,更强调通过它来传达尽量丰富绵延并富于变化的诗意。这就不仅仅是把一种感知转成另一种感知,而是运用多种感知方式去同时感知表达对象,使通感变形成交感。25第四节第四节 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一、诗歌语言的重要性语言对于诗歌的重要性,不少诗人、诗论家作过精辟的分析和论述。海德格尔指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德里达认为“语言是一种心灵的书写”。这里所谈的“语言”,已经超出了语言作为思想工具的思维范畴,甚至也不仅指诗歌的形式与表现技巧,而是将语言提高到一个形而上的高度,即语言直接关系到人的存在、存在理由、存在方式等核心问题。人们怎样言说,便是怎样存在

    19、。一个诗人便是用诗之言说寻找、体验、建构自己生命的图像、灵魂的内涵、世界的真相。26二、诗歌语言的“生态化”人类神话时代终结后,自然语言朝着理性(逻辑)语言和感性(诗性)语言两个方向分化。理性语言关注词的内涵而趋向逻辑(语言的实用性);感性语言关注词的情感及外延而呈现为意象(语言的诗性功能)。然而随着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语言的诗性功能被实用功能日益逼迫而失去它绚烂而美丽的天空。人们再也不能像人类儿童时代那样“诗意地栖居”语言诗性功能的丧失使现代人极少体验到来自语言的审美激动,因此,就其本质而言,现代是一个非诗的时代。27三、诗歌语言的选择诗歌应尽量选择那些保持高度纯洁和充满象征意味的词

    20、或意象,让词性松弛、柔软,富有弹性和生命的强度,让词语返回到生活本身,从而折射出透明而纯澈的光芒。尤其要注意词与词、意象与意象的组合与搭配,往往是让两个以上的词或意象通过奇妙组合、重叠,构成含蕴丰富、辐射力强的意境。如:“这片平静的屋顶上有白鸽荡漾。”(瓦雷里:海滨墓园)“黑豹走在我身边,在我手指上/飘着花瓣一样的火焰。”(庞德:石南)这些诗句意象鲜明,内蕴丰厚,意境深远。28四、诗歌语言的修饰诗歌要尽量运用那些充满生命力与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感情,传递思想。要尽量避免直露,保持高度的含蓄和情感张力。要创造性地运用比拟、隐喻、象征、暗示、通感、示现、层递、摹绘等修辞手法,增加诗歌的容量、空间及表现力。正如艾略特所言:“诗人必须变得愈来愈包罗万象,愈来愈隐晦,愈来愈间接,这样才能够用必要时打乱语言来表达他的思想。”正像古希腊抒情女诗人萨福所指出的,诗人不但要“用她粉红的纤指使群星隐退”,他(她)还必须用他语言的黄金创造出新的星群,使日益暗淡的天空永远星光闪耀!29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写作基础教程第八章诗歌写作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1235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