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提升练(二、三).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提升练(二、三).doc》由用户(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阶段 提升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精品教 育资源文库 】 阶段提升练 (二、三 ) (时间 :40 分钟 满分 :85 分 )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秦汉至隋 唐的政治 秦律的特点 1 东汉班固对汉武帝削藩的认识 2 唐代中书门下机构的出现 3 唐代科举制的局限性 4 秦汉至隋唐 的经济 汉代的市场管理 5 西汉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6 隋唐时期手工业行会的发展 7 唐代的坊市制 8 秦汉至隋唐 的思想文化 儒家的天命观 9 汉代的 “ 外儒内法 ” 10 唐代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11 魏晋时期文化观念的多元化 12 综合 13、 14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 48 分 ) 1.秦
2、律中记载 :“ 父盗子 ,不为盗。今假父 (即继父 )盗假子 (即继子 ),何论 ?当为盗。 ”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 B.继子未被当作家庭成员看待 C.体现秦律同罪不同罚的原则 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 解析 :C 结合题意可知秦朝对亲生父子与继父子在盗窃问题上的量刑、定罪方面有所不同 ,这体现出秦律中的一个特点 同罪不同罚原则 ,与此吻合的是 C项。 A项 “ 规范经济关系 ”材料无体现 ,排除 ;B 项是对材料的误解 ;D 项不符合材料主 旨 ,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故排除。 2.班固认为汉初分封 “ 成太宗 (汉文帝 )之业 ”, 武帝推恩而致
3、“ 藩国自析 ” 。西汉末年 “ 中外殚微 ,本末俱弱 ”, 故王莽 “ 生其奸心 ” 。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 )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解析 :A 由材料可知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成就了文帝大业 ,而武帝实行推恩令 ,导致 “ 中外殚微 ,本末俱弱 ”, 造成王莽叛乱 ,由此可知 A 项正确。 3.(2018 皖南八校联考 )唐初三省制下本无 “ 中书门下 ” 一职 ,“ 盖以中书出诏令 ,门下掌封 驳 ,日有争论 ,纷纭不决 ,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 ,然后奏闻 ”, 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一职。由此可知 ,
4、“ 中书门下 ” 的出现 ( ) 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 B.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 C.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 D.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 解析 :D 材料反映的 “ 中书门下 ” 设立的原因是中书省与门下省争论不断 ,没有体现皇权加强 ,故 A项排除 ;三省制下 ,唐代即为多相制 ,故 B项排除 ;材料 “ 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 ,然后奏闻 ”, 表明唐朝还是实行中书决策、门下审议机制 ,故 C 项排除 ;材料表明在政事堂设立中书门下 ,是为了避免中书省、门下 省的争论分歧过多影响决策 ,故答案为 D 项。 【 精品教 育资源文库 】 4. 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5、,由此可见 ,唐代科举制 (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解析 :D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小姓子弟均占有一定的比例 ,但士族子弟所占比重过大 ,而寒素子弟及小姓子弟所占比重太小 ,一方面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各阶层 ,另一方面说明其还不完善 ,故 D 项正确。 A 项本身表述有误 ,唐代科举制是为扩大官吏来源而设 ,并不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 科举制比九品中正制有较大进步 ,故 B 项错误。科举制与前代选官制度相比 ,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故 C 项错误。 【知识纠偏】 在学习科举制时 ,大多认为到
6、唐代科举制从理论到实践已非常完善 ,是社会上人们的主要入仕之途 ,其实不然 ,唐代常科每年应试者多则有两千人 ,少则也有一千人 ,而“ 所收百才有一 ”“ 没齿而不登者甚众 ” 。显然 ,在政治权力的分配体系中 ,唐代科举起着非主流的辅助作用 ,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相对有限 ,不足以改变士庶地主在政治权力分配上的不平等。 宋代科举制度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客观性与公平竞争 ,为整个地主阶级乃 至寒门士人敞开了科举入仕的大门。科举已成为宋代社会上人们一条主要的上升之途 ,其他入仕之途越来越失去分量 ,科举制在选官中的主导地位完全确立。 “ 取士不问家世 ” 原则、 “ 学而优则仕 ” 的儒家
7、思想在宋代得以实现。 5.(2017 豫晋冀三省调研 )在四川新繁和成都出土的汉代市井画像砖上有汉代 “ 市 ” 的景象 :市列分明 ,商肆整齐 ,“ 市楼 ” 矗立于市井中央 ,在其上可以 “ 俯察百隧 ” 。这反映出( ) A.汉代政府对市场贸易进行垄断 B.四川的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C.市井画像的景象与史实不符 D.汉代的市场监管较为严密 解析 :D 材料中 “ 市楼 ” 矗立于市井中央 ,在其上可以 “ 俯察百隧 ”, 说明政府对市场管理比较严格 ,故 D 项正确。 A、 B 两项材料体现不出 ,C 项市井画像能反映一定的史实。 6.(2017 湖北武汉调研 )如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