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1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学案 岳麓版.doc

  • 上传人(卖家):flying
  • 文档编号:50049
  • 上传时间:2018-09-01
  • 格式:DOC
  • 页数:20
  • 大小:94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1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学案 岳麓版.doc》由用户(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通史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阶段 中华文明 曲折 发展 魏晋 隋唐 课时 时期 政治制度 学案岳麓版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时 1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总特征 魏晋至隋唐 (220 907 年 )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时期。 政治上 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三省六 部制与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 封建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成就辉煌。 思想上 文学艺术绚丽多彩,道教、佛教思想盛行,出现“ 三教合一 ” 的趋势;文学艺术领域兼收并蓄、全面繁荣。 1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1)三省制。 (2)九品中正制度。 (3)北魏孝文帝改革 *。 2唐朝的政治: (1)中央机构 三省六部制。 (2)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3)科举制与监察制度。 (4)唐太宗 *。 注:带 *部分

    2、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主干梳理 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机构的演变 (1)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但职掌和权力分配还未定型。 (2)隋唐:三省六部制 职责?a.中书省:起草诏令。b.尚书省:负责执行。c.门下省:封驳审议。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2监察制度与选官制度 (1)监察制度 概况:门 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评价?a.积极性:在整顿吏治,打击 地方割据 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 皇帝 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b.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约束 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

    3、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2)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a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b盛行:魏晋南北朝。 c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隋唐时期:科举制 a背景:隋朝统一后,士族没落, 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b创立:隋文帝时开始分科取士,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c完善:科举制度在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d影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 社会基础 ;促进 官僚体制 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大批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考点二 选

    4、修部分 (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 (选修 1) 1历史背景 ( 1)有利条件 ?北魏统一黄河 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各民族生活在一起,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社会矛盾 ?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民族矛盾。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2改革内容 ( 1)经济错误 ! ( 2)政治?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按政绩考核地方官吏。迁都洛阳: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控制黄河流域。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3)社会风俗?易服装:鲜卑族改穿汉服

    5、。改汉姓: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讲汉语,与汉族人通婚。行汉制,包括机构设置、礼仪、典章等。3历史作用 (1)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 (2)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 (3)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4)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 唐太宗 (选修 4)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制度:发展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2)法律:修订颁行唐律,重视法制建设。 (3)经济:延续唐初的均 田制和租庸调法,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奠定了唐初经济逐步复苏的基础。 (4)选官:发展隋代的科举制

    6、,使庶族地主获得晋升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5)民族政策开明。 (6)对外: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7)个人品德:从谏如流,克制自励。 2唐太宗的历史作用 唐太宗执政时期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调整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巧学妙思 漫画解史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实质 三省六部制下相权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皇权得以加强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构图解史 三省六部制运转 构图解史 选官制度的演变 图说历史 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取士,为广大庶族地主、寒门子弟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史论观点 北

    7、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条件下进行的。孝文帝改革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如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汉族、鲜卑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孝文帝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知识拓展 唐太宗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1)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文化的丰富多 彩。 (2)大大加强了中国同亚、欧、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也间接影响了欧洲的文化发展。 1史实概念 士族门阀制度 士族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后期,形成、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后期开始衰落,随【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着隋唐科举制的推

    8、行逐渐退出 历史舞台。士族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选官用人制度的主要依据。其最大的特征是按门第高低、血缘选拔任用官吏,世袭传承。 2史论概念 朝议制度 朝议制度,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 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朝议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国家制度是封建统治集团普遍实行的一种决策制度,体现了地主阶级内部最高层次的民主。它较为有效地限制了君权的非正常行使。 3历史现象 宦官 专权 中国古代历史上,封建皇帝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自己的家奴 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就会形成宦官专权,也是皇帝与文武官员争权的手段。通常情况下,皇帝年幼,统治阶级

    9、内部矛盾激烈时,则易形成宦官专权局面。从历史上来说,东汉、唐、明三朝,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时期。 主题一 从 “ 相权独揽 ” 到 “ 共议国事 ” 汉至唐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史料研读 史料一 (汉 )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 (曹 )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 (南朝时 )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 钱穆国史大纲 史料二 垂

    10、拱三年,或诬告 (宰相 )祎 之 ?( 武 )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 (审问 )其事。本立宣敕示 祎 之 , 祎 之曰: “ 不经凤阁 (中书省 )鸾台 (门下省 ),何名为敕? ” 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 刘祎之传 史料三 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北宋 )欧阳修等新唐书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解读史料 1史料一为后人历史评论类文献史料,主要说明了君权与相权之争推动了汉至魏晋、隋唐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 2史料二为文献史料,主要反映了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由史料二中 “ 不经

    11、 凤阁 (中书省 )鸾台 (门下省 )” 可以看出三省六部制中 “ 中书、门下 ” 的职能。 3史料三为历史文献史料。史 料“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说明了唐代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共议国事。 运用史料 1根据史料一,概括汉、魏晋、唐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 答案 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 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答案 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 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 唐世宰相,名尤不正 ”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2、答案 唐代宰相名称不同,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共议国事,分散了宰相权力,与实际宰相地位不相符;皇权加强,削弱了相权。 史论归纳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 体系演变的特点 (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伴随相权的逐步衰落和君权的逐渐强化而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 映了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的效率低下的弊端。 主题

    13、二 从 “ 任人唯亲 ” 到 “ 选贤任能 ”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 史料研读 史料一 汉代 ?“ 四科取士 ” 为: “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 ? 四曰刚毅多略 ?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后汉书 百官志注 史料二 (两晋 )九品访人, 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 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隋唐五代史论集 史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 (科举 ), ? 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史料四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1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学案 岳麓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049.html
    flying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