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统编)版 三年级上语文).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统编)版 三年级上语文).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统编)版 三年级上语文 第五单元 教案 【部编(统编)版 三年级上语文】 第五 单元 统编 三年级 语文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第六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 园地 。 古诗三首中的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分别赞颂了长江的雄伟 气势、西湖的迷人风采和烟波浩淼的洞庭湖。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 美、物产丰富。 海滨小城描绘了一幅幅海滨小城的美丽画面。 美丽的小兴安岭不仅描 绘了小兴安岭各个季节的美丽景色,而且还介绍了那里丰富的物产。本单元课文,有的介绍 奔腾的江河, 有的描绘茂密的森林, 还有的展示海滨小城的独有风光每一篇课文都是在 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巧 妙。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引导学生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6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7能通过看图片,写几句话。能用一段话写自己的家乡。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篇习作。 8摘抄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句子。 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 3引导学生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4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1习作时能围绕一个
3、意思写。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古诗三首3 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2 课时 海滨小城2 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2 课时 习作:这儿真美2 课时 语文园地2 课时 17 古诗三首 本文包括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 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望洞庭 从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下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跃然纸上。这三首诗,都描绘了祖国的山川景色。但第一首诗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 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第二首诗重在写景,抓住夏
4、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西湖的风 采神韵,借景抒情。第三首诗选择了不同于前两首诗的时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 描写景物。 这三首古诗通俗易懂, 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能基本了解诗歌的内容, 理解诗句的 含义,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就能更深刻地体会诗人表达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了。 1教师课前准备有关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文字、图片资料。如果有条件,制作反 映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2教学时要以学生的诵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5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生字。 2背诵三首诗,默写望
5、天门山 。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 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点 1会认 5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难点 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方法, 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 热爱传统文化的感 情。 教师:准备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图片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
6、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3 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三首诗,学习望天门山中的生字、词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 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古诗,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 掌握诗中的生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难点 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今天,我们来个小组背古诗比赛,看哪个小组 背得最多。(生背) 2看来,同学们会背的古诗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又为你们准备了三首古诗,一起来 听一听,读一读。然后,想一想,你读完古诗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3播放三首诗,学生跟读。(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这
7、三首诗都是描写景物的。 5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释题。 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山。 二、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生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导学生书写:断、楚、至、孤、帆。 (3)在熟读诗句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或书中的注释,简要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圈画出自己不懂的诗句。 2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生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说出自己不懂的词语、诗句,相互讨论。 三、强化诵读,感悟诗情 1
8、指名个别朗读,小组诵读。 2教师示范读,课件播放并配上诗句的图象,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1)根据诗意,并结合课件画面,想象诗中的景色。(天门山隔江对峙,长江水浩浩荡荡, 奔流而下,被峭壁阻隔回旋激荡。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 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2)指导学生想象,感受“断、开、回、出、来”等几个动词所描绘的意境。 “断” “开” 这两个动词可以让学生体会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 “回”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激荡,那气 势不可阻挡。 4把诗中所描绘的内容画出来。生画好后,让学生说一说,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9、 5评画。通过互评、师评,加深对诗的理解。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 长江两岸景色的描绘, 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乐观豪 迈的情感。 四、背诵默写,强化积累 1生背诵。指名背、齐背。 2默写望天门山 。 (1)小组内互改。 (2)更正错误。 3同学们还知道李白哪些描写祖国秀丽山河的古诗呢?(全班交流) 望天门山 天门断、楚江开 碧水回 青山出 孤帆来 气 势 磅 礴 第二课时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重点 掌握诗中的生字,背诵古诗。 难点 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
10、悟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背古诗望天门山 ,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 日边来”的意思。 2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理解题意 1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长江雄奇、壮丽的景象和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今天,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泓含情的西湖水。(课件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相互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苏 轼。) 3先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4指导学生写“饮、初”这两个字。 三、自学古诗,体会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通
11、诗句。 2检查读诗效果,相机认识生字“亦、抹、宜”,着重指出“抹”是多音字,在诗中 读“m”。 3生借助注释,简要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想象诵读,感受意境 1引导想象:诗人坐在船上,欣赏着西湖的美景。想起了西施。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 浓抹,都是美丽的。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也都有其独特的美。因此,在诗人眼里,西 湖与西子一样美。 2说说西湖晴天与雨天不同的美。 晴天:水光潋滟,波光含情。 雨天:山色空蒙,细雨如丝。 3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配乐读。 五、背诵古诗,比较异同 1指名背诵,小组背、齐背。 2出示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学生自读这两首诗,和同桌说一说同是写景, 两首诗
12、有什么不同。 学生相互交流感受,教师点拨引导: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长江的雄壮, 饮湖上初晴 后雨写的是西湖的柔美,这两种景色美得各具特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 潋滟 空蒙 西子 淡妆浓抹 总相宜 第三课时 1学会望洞庭一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说出诗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3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怀。 4背诵望洞庭 。 重点 学会望洞庭一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说出诗句的意思。 难点 想象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一、引入课
13、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李白眼中的天门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 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西湖,今天这节课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另一处山水, 板书望洞庭 ,指导认识“庭”字。 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 2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来理解古诗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读诗。(读准生字“镜、未、磨、遥、银、盘”的读音,其中“磨”是多音字, 在诗中读“m ”。) 2指导写字。 未:两横长短不一,上横短,下横长。 磨:半包围结构。 遥
14、:注意走之底的写法。 3指名讲古诗的大意。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1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到有所感觉时把你的手举起来。 2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1)品读前两句诗,抓住“和”字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 你从前两句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 说说你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洞庭湖的美,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洒在湖面,朦胧的月 光。)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如: 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师生共同评价) 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是多么的宁静!(全班齐读) 洞庭湖被淡淡的月光笼罩,银光点点(
15、指名读) 小结: 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 “和” 字就是这首诗的 “眼睛” , 我们把诗的 “眼 睛”称作诗眼。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2)品读后两句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 品味“和”。 洞庭湖有着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想象“白银盘里一青螺”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从哪里能突出“和”。(引导感悟比喻 用得形象、生动、巧妙。) 指名读。(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 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小组交 流,教师总结) 五、背诵古诗,比较异同 1指名背诵,小组背、齐背。 2与前
16、两首诗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诗描写的是洞庭湖的夜景。 六、积累名句,布置作业 古人称“洞庭天下水”,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写 下了不少经典名篇,传诵至今,请课后搜集一些写在摘抄本上。 望洞庭 光 、色和(柔) 教学伊始, 我通过小组背古诗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巩固积累学生已学的古诗。 呈现三首诗,给学生留下整体的印象,初步领悟三首诗的共同点。在三首诗的教学中,我始 终注意到三首诗的复习巩固、对比,将三首诗的学习变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 是写景名篇, 作者用准确、 鲜明、 生动的语句讲了西沙群岛的位置, 按照“海水”
17、 “海底” “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瑰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 欲,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能够独立在多媒体世界中搜集与西沙群岛有 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沙群岛、 海底世界的图片, 帮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 的美丽富饶, 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 活泼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借此,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
18、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3能就自己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4看图,完成小练笔。 【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贯穿始终。仔细观察,勤于动笔,写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难点 看图,完成小练笔。 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景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
19、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 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会识字写字,掌握多音字。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大海通常是什么颜色?(板画大海)这是海面,这是海底,海底 高低不平。如果在大海中出现一小块四面环海的陆地,这叫什么?大的叫岛,小的叫屿,总 称叫岛屿。如果不是一个,而是一群,这一群岛屿叫群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一个 著名的群岛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们想
20、不想知道呢? 2 多媒体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录像。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 (播 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补全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2学生自由读课文。 (1)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刚才提出 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教师帮助纠正读音。 提醒读准“瑰、参、划”,其中“参”是个多音字,在“海参”一词中读“sh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
21、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来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4)你发现课文中哪个句子概括了这两方面的内容?(指名回答) (5)出示句子: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6)这样的句子叫? 引导学生懂得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中心句可以概括整篇课文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第 25 自然段,理清顺序 师: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 25 自然段, 想一想:第几自然段写海水?第几自然段写海底?第几自然段写海岛? 学生默读后回答问题。 四、探究学习第 3、4 自然段 1我们先看看西沙群岛的海底是什么样的。
22、师:谁来读第 3 自然段?想想这段话共有几句,都写了海底的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些物产的呢?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学。谁来读写珊瑚的句子呢? “绽开”的“绽”是什么意思?珊瑚还像什么?珊瑚不但很美, 而且样子很多, 课本上 是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的?(各种各样) 3读写海参的句子。 “蠕动”是什么样子? 4大龙虾是什么样的?想想哪个词能概括它的特点? 想象大龙虾那威武的样子,轻声读好写大龙虾的这句话。 5 这个自然段共有三句话。 请读一读, 想想这三句话写出了哪三种物产?(美丽的珊瑚, 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 6有感情地朗读第 3 自然段。 7学习第 4 自然段。 (1)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数量
23、最多的还要数什么呀?对是鱼。指名读第 4 自然段。 (课件展示各种鱼)你觉得海底的鱼怎么样?(海底的鱼很多,不但数量多,而且品种也 多。) (2)请默读这一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是写鱼的数量多,哪些句子是讲鱼的种类多。 (3)“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出这一带海里所有的鱼了吗?(没 有,这是举例说明。) (4)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的一半水一半鱼吗?(不是, 这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鱼多的意思。) (5)再默读这个自然段,看看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意思。(第一句话)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让学生观察。 2师范写“浅、挺”,强调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
24、,教师巡视指导。 4听写生字,小组内相互检查更正。 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底 珊瑚 美丽 海参 懒洋洋 大龙虾 样子威武 鱼 数不清 第二课时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能就自己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3看图练笔。 重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难点 看图练笔。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底,下面请几位同学当一次小导游,给大家介 绍介绍。 2学生自由介绍。 3大家也可以考考小导游,有什么问题尽管提。例如: (1)西沙群岛的海底有哪些物产? (2)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