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卤代烃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卤代烃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卤代烃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七章 卤代烃 相转移催化反应 邻基效应 7.1 卤代烷的分类卤代烷的分类7.2 卤代烃的命名卤代烃的命名7.3 卤代烃的制法卤代烃的制法7.4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卤代烃的物理性质7.5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化学性质7.6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亲核取代反应机理7.7 消除反应机理消除反应机理7.8 影响取代和消除反应的因素影响取代和消除反应的因素7.9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7.10 氟代烃氟代烃 根据母体烃的结构: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 根据X的不同及数目:氯代烃、溴代烃、一元卤烃、二元卤烃例如: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Cl、Br、I)取代的衍生物。7
2、.1 卤代烃的分类卤代烃的分类芳香卤代烃芳香卤代烃7.1.1 卤代烷的分类卤代烷的分类 根据与卤原子相连的碳的类型根据与卤原子相连的碳的类型:伯卤烷CH3CH2X、仲卤烷(CH3)2CHX、叔卤烷(CH3)3CX CH3CH2CH2CH2BrCH3CHCH2CH3ClCH3CCH2CH2CH3CH3Br1-溴丁烷2-氯丁烷2-甲基-2-溴戊烷伯仲 叔 7.1.2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分类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分类 既是乙烯型卤代烯烃,又是烯丙型卤代烯烃ClCH=CHCH2Cl1,3-二氯丙烯例:按照X与不饱和碳的相对位置,卤代烯烃和芳可分为三类:7.2 卤代烃的命名卤代烃的命名 简单卤代烃的命名
3、一般以烃为母体,卤素原子作为取代基:简单卤代烃的命名一般以烃为母体,卤素原子作为取代基:烷基名卤素名烷基名卤素名 CH3CH2CH2CH2ClCCH3CH3H3CBr正丁基氯 叔丁基溴例:复杂卤代烃的命名采用系统命名法复杂卤代烃的命名采用系统命名法7.2.1 卤代烷的系统命名法卤代烷的系统命名法 按照烷烃命名法编号,把卤素和支链作为取代基。注意:英文命名是按字母表次序所以上述化合物的英文名称分别是:2-Chloro-4-methylpentane 2,4,4-Trichloro-5-methylhexane 2,2-Dichloro-3-methylpentane 3-Bromo-4-chlo
4、ro-2-fluoro-4-isopropylpentane 7.2.2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系统命名法 按照烯烃和芳烃命名法编号,把卤素看成取代基:CH2=C-CH2-CH2Cl1234CH2=CH-CH2Br123C2H53-溴-1-丙烯4-氯-2-乙基-1-丁烯CH3Cl对氯甲苯对氯甲苯3-Bromo-1-propene 4-Chloro-2-ethyl-1-butene p-Chlorotoluene 当 卤原子连在芳烃侧链上的芳卤化合物,则通常以脂肪烃为母体,芳基和卤原子均为取代基:CH2Cl2CH3CHCH2CH2ClCH3CCHCH2BrH3C对甲苯基二氯甲烷3-苯基-1-氯丁烷
5、3-苯基-1-溴-2-丁烯 p-methylphenyldichloromethane3-Phenyl-1-chlorobutane3-Phenyl-1-bromo-2-butene练习练习:P231 习题习题7.2(5),(6),(7)和和(8)7.2(5):2-氯乙基环己烷氯乙基环己烷(6):1-甲基甲基-1-氯环己烷氯环己烷答案答案:(7):1,1-二甲基二甲基-2-氯甲基环戊烷氯甲基环戊烷练习练习:P232 习题习题7.3(3),(4),(5)和和(6)(8):1-氯二环氯二环2.2.1庚烷庚烷7.3(3):3-甲基甲基-5-溴环戊烯溴环戊烯(4):1-氯氯-4-溴苯溴苯(5):1-苯
6、基苯基-4-溴溴-1-丁烯丁烯(6):1-烯丙基烯丙基-2-氯氯-4-溴苯溴苯7.3 卤代烃的制法 7.3.1烃的卤化 7.3.2 从不饱和烃制备 7.3.3 从醇制备 7.3.4 卤原子交换 7.3.5-7 见相关章节7.3.1 烃的卤化烃的卤化 例:例:OON-Br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OON-HBrCCl4沸腾,80%+7.3.2 从不饱和烃制备从不饱和烃制备 例:CH2=CH-CH2Cl+HBrBrCH2CH2CH2Cl过氧化苯甲酰20 C,73%。CH2=CH-CH=CH2+2Br2CH2 CH CH CH2BrBrBrBr回流,CCl468%(过氧物存在下反马)7.3.3 从
7、醇制备从醇制备 可增加ROH的浓度或除去水,使平衡右移(制高沸点RX)ROH+PX3PX5RX+P(OH)3RX+POCl3。b.p 180 C(分解)b.p 105.8 C。(制低沸点RX)不重排!2SO亚砜SOO砜7.3.4 卤原子交换卤原子交换 例:RCHCH2 HBr过氧化物RCH2CH2BrRCH2CH2INaI/丙酮 7.4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分子间存在偶极分子间存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偶极相互作用。(1)(1)沸点和熔点沸点和熔点b.p:RIRBrRClRFRHC4H9F、C3H7Cl、C2H5Br、CH3I以上为液体或固体m.p:分子对称性,熔点(2)(2)相对
8、密度相对密度分子中卤素原子数目,其相对密度。一元卤代烷中RF、RCl的d1;RBr、RI的d1;多卤代烃的d1。(3)溶解度溶解度 不溶于水,而溶于弱极性或非极性的乙醚、苯和烃等有机溶剂。练习练习:P235 习题习题7.5和和7.6 7.5:(1)正戊基碘正戊基碘 (2)正丁基溴正丁基溴 7.6:(1)C2H5Cl (2)CH3CH2Br答案答案:(3)CH3CH2F (4)CH2=CHCl(3)正庚基溴正庚基溴 (4)间溴甲苯间溴甲苯7.5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7.5.1亲核取代反应 7.5.2消除反应 7.5.3与金属反应 7.5.1亲核取代反应(1)水解(2)与醇钠作用(3)与氰化钠作用(
9、4)与氨作用(5)卤离子交换反应(6)与硝酸银作用 卤代烷由于卤代烷由于C C+-X-X-键的强极性,导致中心碳原子键的强极性,导致中心碳原子具有明显的缺电子性,容易与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具有明显的缺电子性,容易与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例如:取代反应。例如:RX+NaOH ROH+NaX RX+NaOH ROH+NaX 取代反应中,带负电的原子或基团进攻卤代烷分取代反应中,带负电的原子或基团进攻卤代烷分子中与卤素相连的带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子中与卤素相连的带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7.5.1 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 RN u+X-RX +Nu-反应物底物亲核试剂离去基团亲核试剂(Nu)可进攻 中
10、的正电中心,将X取代。亲核试剂带有孤对电子或负电荷,对原子核或正电荷有亲和力的试剂,用Nu:或Nu表示。常见的亲核试剂有:OR、OH、CN、NH3、H2O等。(1)水解水解 在H2O或H2OOH中进行,得醇。RX+H2OROH+HXOH-H2O+X-可逆反应!反应活性:RIRBrRClRF(难)加碱的原因:亲核性:OHH2O;OH可中和反应生成的HX。C5H11Cl C5H11OH+NaClNaOH/H2O自由基氯化得杂醇油工业溶剂,卤烷水解反应及其机理在有机化学理论上重要!卤烷水解反应及其机理在有机化学理论上重要!(见(见SN1、SN2)(2)与醇钠作用与醇钠作用 得醚(单纯醚、混合醚)Wi
11、lliamson合成法 RX +RO-Na+ROR+NaX伯卤烷醇钠,强碱!例:(3)与氰化钠作用与氰化钠作用 在NaCN的醇溶液中进行,得腈。RX+Na+CN-RCN+Na+X-醇RCOOHH2O该反应是增长碳链的方法之一。(增加一个C)例:Br(CH2)5Br+2KCNNC(CH2)5CN+2KBrC2H5OH,H2O回流8h,75%CH3CH2CHCH3+NaCNCH3CH2CHCH3+NaCl,二甲基亚砜 3h,65%-70%ClCN 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RX一般是伯卤烷,而仲、叔卤烷的反应产物主要是烯烃。(见E1、E2)(4)与氨作用与氨作用 伯卤烷伯胺RNH2 HXRNH2+NH4X
12、RX+NH3NH3例:(5)卤离子交换反应卤离子交换反应 反应活性:伯卤烷仲卤烷叔卤烷。(参见SN2)生成的NaCl或NaBr不溶于丙酮而形成沉淀,此反应可用于检验氯代烷和溴代烷。RCl+NaIRI+NaCl丙酮 (RBr)(NaBr)(6)与硝酸银作用与硝酸银作用 在醇溶液中进行,得卤化银沉淀及硝酸酯,用于鉴别卤烃。RX+AgNO3RONO2+AgXC2H5OH反应活性:叔卤烷仲卤烷伯卤烷。(参见SN1)此反应可用于区别伯、仲、叔卤代烷。例如:练习练习:P238习题习题7.7 和和7.8 7.7:7.8(1)和和(2)都用都用AgNO3的乙醇溶液反应来鉴别的乙醇溶液反应来鉴别.答案答案:(C
13、H3)3COHNa(CH3)3CONaCH3I产物7.5.2 消除反应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反应中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NH3、HX等)的反应叫消除反应,用E(Elimination)表示。(1)脱卤化氢脱卤化氢 由于X的I效应,RX的H有微弱酸性,在NaOH醇中可消去HX,得烯烃或炔烃:醇R-CCH+2KOHR-C CH+2KX+2H2OHXXH反应活性:叔卤烷仲卤烷伯卤烷。消除方向:消除方向:脱去含氢较少的碳上的氢原子。(查依采夫规则)CH3CHCHCH2CH3CH=CHCH3+CH3CH2CH=CH2HBrH81%19%KOH乙醇CH3CH2-C-CH3CH3BrKOH乙醇CH3CH=C
14、(CH3)2+CH3CH2-C=CH2CH371%29%RCH2CH2XRCH2CH2OHRCH=CH2NaOH/C2H5OHNaOH/H2O 卤烷的水解反应和脱去HX的反应都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它们常常同时进行,相互竞争。竞争优势取决于RX的结构和反应条件。例:注意:(2)脱卤素-C-C-X X+Zn乙醇CC+ZnX2CC乙醇CC乙醇-C-C-C-C-I I+I2双键难加碘的原因()练习练习:P241习题习题7.10(2),(4),(6),(7),(8),和和(9)答案答案:7.5.3与金属反应(1)与镁反应(2)与锂反应(1)与镁反应 绝对乙醚无水、无乙醇的乙醚。格氏试剂的结构目前还不十
15、分清楚,一般认为它是溶剂化的:MgRC2H5C2H5OC2H5C2H5OX 用四氢呋喃(THF,b.p 66)代替乙醚(b.p34),可使许多不活泼的乙烯型卤代烃制成格氏试剂:Br+MgMgBrTHFFuran Tetrahydrofuran O四氢呋喃O呋喃RX+MgR MgX乙醚绝对格氏试剂,Grignard reagent格代试剂在有机合成上很有用,但它最忌水、忌活泼氢:R-MgX+H-OHH-NH2H-XH-ORH-C CR定量生成RH+MgX(OH)MgX(OR)MgX(NH2)MgX2RC CMgX炔基卤化镁,合成上有用合成上无用活泼氢制备格氏试剂时,一定要用“干醚”,防止格氏试剂
16、分解。如果用CH3MgI与活泼氢反应,可定量测定活泼氢。所以:(2)与锂反应与锂反应 CH3CH2CH2CH2Br+2LiCH3CH2CH2CH2Li+LiBr-10 C乙醚。反应活性大于RMgX反应活性:RI(太快)RBr(常用)RCl(常用)RF(太慢)反应在戊烷、石油醚、乙醚等惰性溶剂中进行,通常用氮气保护,以防止生成的烷基锂遇空气氧化,遇水分解。2RLi+CuX R2CuLi+LiX醚二烷基铜锂,烃基化试剂N2(R=烷基、烯基、烯丙基、芳基;X=I、Br、Cl)Corey-House反应:由烷基铜锂和卤烃制烷烃。例:C2H5C=CHCH2CH2C=CHCH2OHCH3C2H5(C2H5
17、)2CuLi65%C2H5C=CHCH2CH2C=CHCH2OHCH3I烷基锂与卤化亚铜反应生成二烷基铜锂:CH3(CH2)32CuLi+2CH3(CH2)6ClCH3(CH2)3-(CH2)6CH3+LiCl+CuCl乙醚0 C,75%。练习练习:P245习题习题7.13 答案答案:(1)C2H5Li(2)CH3(CH2)3CCLi(3)Li(4)CH3CH3(5)C5H11C(CH3)3(6)n-C11H247.6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7.6.1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 7.6.2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 7.6.3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邻基效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
18、子团被亲核试剂取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称为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称为亲核取代反应。RCH2A +Nu:RCH2Nu +A:中心碳原子中心碳原子底物底物(进入基团)(进入基团)亲核试剂亲核试剂产物产物离去基团离去基团受进攻受进攻的对象的对象一般是负离子或带未一般是负离子或带未分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分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反应包括中心碳原子与离去基团相连的键断裂,进入反应包括中心碳原子与离去基团相连的键断裂,进入基团基团(亲核试剂亲核试剂)和中心碳原子构成新键。和中心碳原子构成新键。新键生成与旧键断裂同时进行,反应一步进行,新键生成与旧键断裂同时进行,反应一步进行,则反应速度取决
19、于两种化合物浓度(反应物和则反应速度取决于两种化合物浓度(反应物和亲核试剂)的反应,在动力学上称为二级反应。亲核试剂)的反应,在动力学上称为二级反应。V=kAB原有的旧键断裂后,新键再生成,反应分两步。这类反原有的旧键断裂后,新键再生成,反应分两步。这类反应反应速度只取决于一种化合物浓度的反应,在动力学应反应速度只取决于一种化合物浓度的反应,在动力学上称为一级反应。上称为一级反应。V=kA反应中往往涉及到构型变换:反应中往往涉及到构型变换:如果一个反应涉及到一个不对称碳原子上的一根键的变化,如果一个反应涉及到一个不对称碳原子上的一根键的变化,则将新键在旧键断裂方向形成的情况称为则将新键在旧键断
20、裂方向形成的情况称为构型保持构型保持,而将新,而将新键在旧键断裂的相反方向形成的情况称为键在旧键断裂的相反方向形成的情况称为构型翻转构型翻转。这种构。这种构型的翻转也称为型的翻转也称为Walden转换转换。Cn-C6H13HCH3BrCn-C6H13HCH3HO(R)-2-溴辛烷溴辛烷 D=-34.6o(S)-2-辛醇辛醇 D=+9.9oCn-C6H13HCH3OH构型保持构型保持构型翻转构型翻转HO-(R)-2-辛醇辛醇 D=+9.9o7.6.1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机理 以为例:CH3BrCH3OH+Br-NaOH-H2Ov=kCH3BrOH-反应机理:(动画)
21、sp2HBrHHOH-+(A)(B)(C)过渡态C+Br-CHHOHHHO C BrHHH反应速率方程:能量反应进程EH(A)(B)(C)SN2能量曲线:SN2反应的立体化学:反应的立体化学:Walden转化是SN2反应的重要标志。构型转化C6H13H3CCBrHH13C6+NaOHCH3CHHO+NaBr。34.6。一步完成,OH与CH3Br都参与,;CO键的生成与CBr键的断裂同时进行,有过渡态;有 Walden转化,手性分子发生SN2反应时,构型翻转。SN2反应的特点:反应的特点:例1:例2:练习练习:P247习题习题7.14 答案答案:7.6.2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
22、N1)机理机理 以为例:(CH3)3C-Br(CH3)3C-OH+OH-+Br-(CH3)3Brv=k 这说明决速步骤与OH无关,而仅与RX的浓度及CX的强度有关。因此,该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机理:第一步,CBr键解离:ICH3 C Br(A)CH3 C BrCH3 C +Br-(B)(C)过渡态活性中间体慢CH3CH3CH3CH3CH3CH3反应速率方程:第二步,生成CO键:(D)(E)快(C)活性中间体CH3 C +OH-CH3 C OHCH3 C OHCH3CH3CH3CH3CH3CH3过渡态I I SN1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1EE2H能量反应进程(A)(B)(C)(D)(E)SN1反
23、应的立体化学反应的立体化学 CCH3CH3H3C+OH-ababCHOCH3CH3CH3H3CCH3CH3COH如果一个手性分子进行SN1时,其产物为外消旋体:OH-abH3CCBrC6H5H+CH3CC6H5H-Br-慢OH-快HC6H5CH3COH+CH3CHC6H5HO构型保持构型转化外消旋体OH从两个方向靠近中心碳原子的机率相同 SN1反应常伴随着C+的重排:CH3C CHCH3CH3CH3BrCH3C CHCH3CH3CH3H2O-H+H2OS 1N+重排+CH3C CHCH3CH3CH3CH3C CHCH3CH3CH3OHCH3-迁移2 C+。3 C+分步进行;决速步骤为CX解离,
24、单分子反应,有v=kRX;有C中间体,构型保持与构型转化机率相同;常伴有C的重排。SN1的特点:的特点:练习练习:P250 习题习题7.15 答案答案:(1)HOCCH3C2H5n-C3H7+COHH3CC2H5n-C3H7(2)+H3CHOHCH3H3CHCH3OH7.6.3 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邻基效应邻基效应 氯代醇在碱的作用下进行分子内的SN2反应,得到环醚:这种分子内的SN2反应速度远比分子间的SN2反应速度快,这是由于分子内的氧负离子距中心碳原子最近,位置最有利反式共平面,更容易进攻中心碳原子:邻基参与同一分子内,一个基团参与并制约和反应中心相连的另一个基
25、团所发生的反应,称为邻基参与。邻基参与又称为邻基效应,它是分子内基团之间的特殊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存在邻基参与的有机分子,其亲核基团与离去基团的距离并不限于邻位,反应后的产物也不一定是环状的。例:机理:-Cl-C2H5-CH2 CH2S+OH2C2H5-SCH2 CH2+OH2CH2 CH2ClSC2H5-H+C2H5-SCH2 CH2OH7.7消除反应的机理 7.7.1双分子消除反应(E2)机理 7.7.2单分子消除反应(E1)机理 7.7.3 消除反应的取向 与SN2相似,一步完成,有过渡态,v=kRXOH-E2S 2NHOCH2C2H5CH3CH=CH2+Cl-+HClHO-进攻CC2H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