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6《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芣苢 插秧歌 秧歌 对比 阅读 课件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6课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诵读这两首诗歌,把握它们的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1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快乐和艰辛。2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3导入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无论是久远的过去,还是当下,我们都不能离开劳动而独活。对于现代劳动我们很熟悉,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久远的过去,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劳动场景,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两首描写古代劳动的诗芣苢和插秧歌。活动一论世知法,阅读铺垫芣 苢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内文,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
2、的歌谣。了解背景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在内容和主题上,可以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可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文学知识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11首,先秦时被称为_或_,_时始称诗经。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_、_、_三个部分;诗经的表现手法为_、_、_。合称为诗经“六义”。诗诗三百西汉风雅颂赋比兴文学知识活动二初读文本,整体把握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
3、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诵读诗韵1.仔细理解芣苢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动词的意思,将他们联系起来想象一下,他们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采、有 呼朋引伴去掇、捋 由慢到快采袺、襭 满载而归回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顺序不能换。整体把握2.前人说芣苢一诗“自然生其气象”。那么,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答案诗中没有直接写采芣苢的人,但读来却让人眼前出现了一幅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于平原旷野中你追我赶、群歌互答的欢快的劳动场景。几个动词,就把她们欢快的心情、收获的喜悦伴着音乐节奏传达出来了。整体把握请在诵读全诗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描写具
4、体采集动作袺襭结构导图活动一知人论世识体,阅读铺垫插秧歌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作者介绍插秧歌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当时诗人辞官在家。他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表现劳动场面,描绘了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其间也流露出对劳动和
5、劳动者的赞美。了解背景诚斋体是南宋杨万里(号诚斋)所创诗体名称。他始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唐人绝句,中年以后弃前学,别出机杼而自成一体。其诗主要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大而高山流水,小而游蜂戏蝶,无不拾趣入诗。语言平易浅近,新鲜活泼,大量采用俚语谣谚。想象丰富新颖,描写生动,诙谐幽默,饶有风趣。师法自然,一反江西派艰涩险怪之习气。文体知识活动二初读文本,整体把握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诵读诗韵1.朗读插秧歌,展开想象,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具体展现了全家插
6、秧劳动的哪几幅画面,再用三到五个字概括出每幅画面。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呼唤早餐图农夫应答图整体把握2.诗歌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得非常精彩,诗人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试作赏析。答案“抛”“接”“拔”“插”等均为插秧时的一系列动作,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 的 劳 动 场 面:全 家 老 少 一 齐 出 动,各 尽 所 能,配 合 默 契。“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全家老少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表现了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整体把握请在诵读全诗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插秧歌首联(白描手法):写_颔联(刻画环境):反衬劳动的紧张、艰苦颈联尾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