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教材分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教材分析.docx》由用户(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和栖息地 2023 新苏教版 六年级 下册 科学 第二 单元 生物 栖息 教材 分析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2023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第二单元 生物和栖息地单元设计意图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在地球上,从高山到海洋,从路边小溪到校园大树,每个角落都有生命的踪迹,但生活在各个地方的生物却因地域、气候和食物的不同而大不一样。一种生物长期生活在它的栖息地,那里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在栖息地,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就是生态平衡;生物与环境构成一个整体,就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错综交织。例如,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而校园花坛则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在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
2、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的重要责任。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比较、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如基于问题的观察、实验、记录、调查等。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探究过生物生存与环境(主要是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本单元将通过研究生物和栖息地的关系,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等,发展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能力;将继续使用图式(箭头图式等)表达复杂的关系;在制作生态瓶的活动中,还将进行动态观察和原因探究;在研究动物适应生存的本领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发展推理、解释、评估的高阶思维能力。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围绕“栖息地”
3、“食物链(网)”“生态平衡”三个关键概念展开,按照“栖息地栖息地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关系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平衡”的逻辑线索层层深入,选择不同环境中学生较为熟悉的典型生物作为探究对象,使学生获得对人、其他生命、环境之间关系的体验,建立生态平衡的认知模型。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调查、模拟、案例分析、评估、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
4、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8.1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9.3动物的行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
5、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12.1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举例说出常见的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需要。12.2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说出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说出常见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12.4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认识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的生物非常重要。3.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由多样的栖息地
6、有趣的食物链做个生态瓶适应生存的本领四课组成。四课内容设计的逻辑关系是:由整体到部分,由外部组成到内部关系。即从整体认识栖息地开始,深入栖息地内部认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接着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最后认识环境变化后动物的适应性行为。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引导学生分析各种不同的栖息地,归纳概括栖息地的一般特征;分析某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再逐渐扩展,综合更多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错综复杂的食物网;在建立联系的基础上,探究生态平衡得以保持的原因。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主要采用了基于真实的栖息地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分析讨论,获得相关结论的方法。学
7、生围绕问题,利用案例资料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发现生物行为变化的原因,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第一课多样的栖息地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不同生物生存的环境,归纳概括生物栖息地的共同特征,建立栖息地多样性的观念;第二课有趣的食物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理解生物在食物网中的作用;第三课做个生态瓶通过动手做一个生态瓶,建立对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认知;第四课适应生存的本领通过对东非草原动物大迁徙等案例的研究分析,发现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行为。单元教学目标理解栖息地、食物链、生态平衡等概念,能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运用案例分析、比较、推理、建模的方法,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
8、系。合作探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感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单元活动框架课时建议序号课题课时1多样的栖息地12有趣的食物链13做个生态瓶14适应生存的本领1-2总课时4-5第5课多样的栖息地1.教学内容本课是单元起始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上多样的栖息地,理解栖息地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提供信息丰富的图文、视频资料,组织学生观察海洋、树林、草原、南极等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将环境特点和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建立联系,研究它们生活在这里的原因。发现不同环境为生物提供了光、
9、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基本需要,建立栖息地的概念。活动二,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实地观察分析一个池塘、一棵大树、一片草地(根据实际条件灵活调整)分别能为哪些生物提供栖息地,发现栖息地多种多样。活动三,以四姑娘山、夹金山、卧龙保护区为探究案例,阅读资料,收集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成为大熊猫栖息地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栖息地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意义,为下一课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做好铺垫。2.教学目标理解栖息地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理解多样化的栖息地生活着多样化的生物。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与其栖息地相适应。丰富对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对未知自
10、然事物的探究兴趣。3.重点与难点重点: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基本需要。难点:能对阅读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梳理出有用信息。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校园大树下、花坛里的动植物照片等。学生分组材料:探究学习报告单。第6课有趣的食物链1.教学内容本课是在研究了生物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后,继续探究栖息地内部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理解食物链,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如田野上草籽、田鼠、鹰之间的食物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活动二,按一定顺序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
11、进一步理解食物链的内涵。活动三,通过分析非洲热带草原动植物的食物关系,认识更为复杂的食物网,初步认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认识到一种生物可能就是另一种生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意识到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活动四,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了解其作用。2.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是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能够分析、综合一个栖息地内复杂的食物网。意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
12、分解者及其作用。3.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难点: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作用。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动植物图片、毛线、动植物标签或头饰。学生分组材料:学习单。第7课做个生态瓶1.教学内容本课是单元第三课,在认识生物栖息地和生物间食物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认识生态系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栖息地和食物链、食物网有了深入的了解,本课在此基础上,直接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顺势提出生态平衡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活动二,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理解生态平衡。通过制作生态瓶的活动,让
13、学生亲身体会,深入了解生态系统,同时促使学生思考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活动三,理解并学习如何保护生态系统。通过举例,发现身边存在大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例子,分析原因,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非常重要。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使学生通过学习达成多维目标。2.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制作生态瓶,能分析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认识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的生物非常重要。体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难点:制作生态瓶,学会分析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小鱼、塑料瓶、水草、鱼缸底砂、自然水域的水、一次性杯子、塑料盒。学生分组
14、材料:学习单。第8课适应生存的本领1.教学内容学生探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中的阳光、温度、水源、食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后,本课重点研究当动物生存条件发生改变后,它们有哪些适应生存的本领。本课学习指向“生物行为对环境的适应”这一大概念,旨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证据、作出推理、发现规律的科学素养。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通过对三类动物鸟类、鱼类、哺乳类迁徙和洄游行为的了解和分析,探究动物行为的变化是由季节变化或繁殖引起的适应现象。活动二,具体分析东非大草原上不同区域的气候数据,进一步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活动三,指导学生发现当气候周期性变化引起食物、水源、气温等变化时,更多的动物具有应对环境变
15、化的行为。活动四,以藏羚羊迁徙之谜为案例,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感受动物行为变化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2.教学目标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周期性变化引起食物、水源、气温等变化时的行为。理解动物的行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够分析相关事实资料,寻找证据,解释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意识到生物生存本领的神奇,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学习兴趣。3.重点与难点重点: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周期性变化引起食物、水源、气温等变化时的行为。难点:通过分析事实资料,理解动物生存适应性行为的主要原因。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学习单。参考资料地球不同地区的代表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和食物多样的栖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