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课件讲义.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课件讲义.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IC 弥散 血管 凝血 课件 讲义
- 资源描述:
-
1、2纤溶纤溶 凝血凝血 亢进亢进 减弱减弱 减弱减弱 亢进亢进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 出血不止出血不止动态平衡抗凝血抗凝血纤溶抑制纤溶抑制3血管损伤血管损伤暴露血管内皮下胶原暴露血管内皮下胶原血小板激活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释放)(粘附、聚集、释放)血小板止血栓血小板止血栓(初步止血)(初步止血)血凝块形成血凝块形成(二期止血)(二期止血)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凝血系统凝血系统激活激活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形成形成血小板粘附在内皮下胶原。血小板粘附在内皮下胶原。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并释放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并释放在在ADP作用下,血小板变形作用下,血小板变形微血栓内的血小板微血栓内的血小板 a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
2、血酶(+Ca2+PL)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a 固相激活固相激活酶相激活酶相激活、Ca2+(TF)TF-、Ca2+678凝血与抗凝血系统保持相对平衡凝血与抗凝血系统保持相对平衡血血 液液(血管内)(血管内)(血管外)(血管外)(正常)(正常)(异常)(异常)不凝不凝凝固凝固 凝固凝固(血栓性疾病)(血栓性疾病)不凝不凝(血友病)(血友病)多发性微血栓多发性微血栓DICDIC出出 血血消耗性凝血障碍消耗性凝血障碍循环循环止血止血l20012001年年1111月月国际血栓止血学国际血栓止血学会公布了会公布了DICDIC的新定义。的新定义。l英国血液学会英国血液学会DIC指南(指南(
3、2009)的定义:)的定义:lDIC是一种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引起机体是一种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引起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微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微血管内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多种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血管内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多种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性降低,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亢进的获得性全身性血耗性降低,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亢进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栓-出血综合征。出血综合征。l(2)(2)DICDIC的病理生理特征:的病理生理特征:体内凝血与抗凝血过程病理性的体内凝血与抗凝血过程病理性的失衡,以凝血酶和纤溶酶的过度生成为特征。失衡,以凝血酶和
4、纤溶酶的过度生成为特征。l 失控的凝血及纤溶过程失控的凝血及纤溶过程 11凝血和抗凝平衡破坏凝血和抗凝平衡破坏!12(3)(3)DICDIC的临床特点:的临床特点:出血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休克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l临床表现各异,根据临床表现各异,根据6组报道平均发生率组报道平均发生率 (Williams Hematology-6th Edition,Table 126-2)1.出血表现:出血表现:77.3%2.肾损害:肾损害:46.4%3.呼吸道表现:呼吸道表现:42.2%4.肝损害:肝损害:39.5%5.休克:休克:34.5%6.CNS表现:表现:22.
5、8%7.血栓栓塞:血栓栓塞:22.2%8.肢端苍白:肢端苍白:6.8%9.其它其它14l以感染性疾病最为常见,其次为恶性肿瘤、严重创伤和病理产科,约占以感染性疾病最为常见,其次为恶性肿瘤、严重创伤和病理产科,约占DIC DIC 发病总数的发病总数的8080以上。近年来,医源性以上。近年来,医源性DICDIC日益引起重视,国外学者已将其列日益引起重视,国外学者已将其列为为DICDIC的重要病因之一。的重要病因之一。l英国血液学会英国血液学会DIC指南(指南(2009):):败血症严重败血症严重感染感染(任何微生物任何微生物);l创伤创伤(多发性创伤,神经损伤,脂肪栓塞多发性创伤,神经损伤,脂肪栓
6、塞);l器官受损,如胰腺炎;器官受损,如胰腺炎;l恶性恶性肿瘤肿瘤,包括实体瘤、白血病;,包括实体瘤、白血病;l产科意外产科意外,包括羊水栓塞、胎盘剥离、先兆子痫;,包括羊水栓塞、胎盘剥离、先兆子痫;l血管异常,包括大血管瘤、动脉血管瘤;血管异常,包括大血管瘤、动脉血管瘤;l严重肝损伤;严重肝损伤;l毒性和免疫性损伤,包括蛇咬伤、毒品、毒性和免疫性损伤,包括蛇咬伤、毒品、ABO血型输血不符、移植排异。血型输血不符、移植排异。http:/171.1.(1)(1)单核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抑:巨噬细胞系统受抑:2.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吞噬、吞噬、清除清除血液中的凝血液
7、中的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溶酶、血酶、纤维蛋白原、纤溶酶、FDP及内毒素的能力及内毒素的能力功能功能处于处于“封闭封闭”状态状态DIC发生发生。3.2.见于重症肝炎、脾切除、见于重症肝炎、脾切除、连续大量使用皮质激素连续大量使用皮质激素。4.4.(2)(2)纤溶系统活性降低:纤溶系统活性降低:5.主要见于抗纤溶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主要见于抗纤溶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6一氨基已酸一氨基已酸、对羧基苄胺过度抑制了纤溶系统,也可导致对羧基苄胺过度抑制了纤溶系统,也可导致DIC的发生。的发生。6.6.(3)(3)肝功能严重障碍:肝功能严重障碍:1.蛋白蛋白C与抗凝血酶(与抗凝血酶(AT-)抗凝抗凝物质合
8、成减少。物质合成减少。7.2.F a、Fa、Fa等等促凝促凝物质灭活降低。物质灭活降低。8.3.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坏死,释放组织因子释放组织因子。9.9.18(4)(4)妊娠等妊娠等高凝状态高凝状态:la.妊娠妊娠l 妊娠三周开始孕妇血液中血小板及妊娠三周开始孕妇血液中血小板及(I、V、X、等)等);而;而AT-、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尿激酶尿激酶uPA等等l 胎盘产生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胎盘产生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lor inhibitor,PAI)高凝状态高凝状态。lb.酸中毒酸中毒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启动内源和外源性凝
9、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启动内源和外源性凝血 系统,引起系统,引起DIC的发生。的发生。血液血液PH降低,使凝血因子的酶活性升高。降低,使凝血因子的酶活性升高。肝素的抗凝活性减弱。肝素的抗凝活性减弱。血小板聚集性加强等,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性加强等,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9(5)(5)可致可致DIC“DIC“启动阈启动阈”下降的因素,如缺氧、酸中毒、下降的因素,如缺氧、酸中毒、微循微循环障碍环障碍血流淤滞、脱水、休克等。血流淤滞、脱水、休克等。总之,凡能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组织损伤、红细胞、血总之,凡能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组织损伤、红细胞、血小板或白细胞损伤,以及有促凝物质进入血流等任何一种因
10、小板或白细胞损伤,以及有促凝物质进入血流等任何一种因素,都可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而就有可素,都可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而就有可能发生能发生DICDIC。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20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1313种(其中种(其中F VIF VI是是F VaF Va,实为,实为1212种种)。l 除除Ca2+Ca2+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l 除除F IIIF III(组织因子组织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浆中,F F、在肝脏合成
11、,需维生素在肝脏合成,需维生素K K参与。参与。l 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血液中,经其他酶水解后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血液中,经其他酶水解后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才有活性,这一过程称凝血因子的激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才有活性,这一过程称凝血因子的激活。激活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活。激活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a”a”。在凝血中起在凝血中起酶促作用酶促作用的因子有的因子有F F、XIIIXIII、前激肽释放酶。起、前激肽释放酶。起辅助因子辅助因子作用的是作用的是,和和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在凝血中被消耗的因子是在凝血中被消耗的因子是、XIIIXIII;最不稳定;最不稳定的是的是、。2
12、1编号编号 同义名同义名 编号编号因子因子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因子因子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因子因子 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凝血活酶 因子因子 CaCa2+2+因子因子 前加速素前加速素因子因子 前转变素前转变素因子因子 抗血友病因子抗血友病因子因子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血浆凝血激酶因子因子 斯图亚特因子斯图亚特因子因子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血浆凝血激酶前质因子因子 接触因子接触因子因子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此外此外,凝血因子还有凝血因子还有:高分子量激肽原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HMW-K,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Pre-KPre-K 22凝血过程小结凝血过程小结:1.1.凝血过程是一种
13、凝血过程是一种正反馈正反馈,一旦触发,一旦触发,凝血因子便一个凝血因子便一个激活一个,形成激活一个,形成瀑布样反应瀑布样反应链链,直到结束;直到结束;2.2.钙钙离子在多个凝血环节上起促凝血作用;离子在多个凝血环节上起促凝血作用;3.3.凝血过程本质上是一种酶促连锁反应凝血过程本质上是一种酶促连锁反应,一个环节受阻一个环节受阻则整个凝血过程就会停止;则整个凝血过程就会停止;4.4.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互相联系。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互相联系。l细胞抗凝系统细胞抗凝系统l单核巨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l体液抗凝系统体液抗凝系统l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l抗凝血酶抗凝血酶(AT-)(AT-
14、)l肝素肝素l蛋白蛋白C C系统(系统(PCP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内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内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作用过程作用过程TFPI结合结合a TFPI/a与与a/TF结合结合抑制抑制a/TF活性活性抗凝血酶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 III,AT-III)为单链糖蛋白为单链糖蛋白,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与与IIa、IXa、Xa、XIa、XIIa分子上的丝氨酸残基结合,分子上的丝氨酸残基结合,封闭它们的活性中心封闭它们的活性中心肝素可加强这种结合肝素可加
15、强这种结合,使灭活速度加大使灭活速度加大2000倍。倍。肝素肝素 (Haparin)酸性粘多糖,肥大细胞合成酸性粘多糖,肥大细胞合成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血小板的粘附、聚集;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血小板的粘附、聚集;与与AT-III结合,增强其效应结合,增强其效应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组织源性纤溶酶原激活物(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组织源性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凝作用抗凝作用蛋白质蛋白质C (Protein C,PC)抗凝作用:抗凝作用:(1)灭活凝血因子灭活凝血因子a、a等等(2)促进纤溶促进纤溶: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灭活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灭活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激活剂:凝血酶血栓
16、调节蛋白激活剂: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肝脏合成肝脏合成291.1.组织因子(组织因子(T F T F),当组织受损时,组织因子释入血液,),当组织受损时,组织因子释入血液,通过激活外源凝血途径触发凝血反应,导致微血栓形通过激活外源凝血途径触发凝血反应,导致微血栓形成,成,在在D I C D I C 发病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发病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2.病理条件下,人体多种组织、细胞可病理条件下,人体多种组织、细胞可异常表达异常表达T FT F (如(如肿瘤细胞),以及一些进入血流的肿瘤细胞),以及一些进入血流的外源性物质外源性物质,具有,具有与组织因子相同的活性和作用,也可成为与组织因
17、子相同的活性和作用,也可成为D I CD I C的的“始始动动”因素。因素。30l多种致病因素,如细菌、病毒、内毒素等激活因子多种致病因素,如细菌、病毒、内毒素等激活因子导致内源凝血途径激活,也是导致内源凝血途径激活,也是D I C 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一环。一环。固相激活:固相激活:带负电荷物质与带负电荷物质与接触而激活接触而激活:胶原、基底膜、细菌内毒素胶原、基底膜、细菌内毒素酶性激活:酶性激活:酶使酶使蛋白缬蛋白缬AA和精和精AA之间之间的链裂解的链裂解:激肽释放酶、纤溶酶、胰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纤溶酶、胰蛋白酶因子激活方式:因子激活方式:31l多种多种D I C 致病因素可导
18、致血小板损伤,使之在血管内皮处致病因素可导致血小板损伤,使之在血管内皮处黏附、聚集并释放一系列内容物和代谢产物,加速、加重黏附、聚集并释放一系列内容物和代谢产物,加速、加重D I C 进程。进程。血血 栓栓 形形 成成 过过 程程血血 小小 板板 粘粘 附附 在在 内内 皮皮 下下 胶胶 原原血血 小小 板板 不不 可可 逆逆 聚聚 集集 并并 释释 放放32l1.纤溶激活,致凝血纤溶激活,致凝血-抗凝失调进一步加重。抗凝失调进一步加重。l2.在在D I C 的发病机制中纤溶亢进十分重要。的发病机制中纤溶亢进十分重要。近年来学者已将近年来学者已将凝血酶和纤溶酶并列为凝血酶和纤溶酶并列为D I
19、C 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l3.纤溶激活的始动因素既可以是凝血激活的病纤溶激活的始动因素既可以是凝血激活的病理因素,而凝血启动后的连锁反应也可以是纤理因素,而凝血启动后的连锁反应也可以是纤溶激活的重要原因。溶激活的重要原因。33l炎性细胞因子等对炎性细胞因子等对D I C发病的作用发病的作用l(1)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6(IL-6):是人体最具代表的细胞炎是人体最具代表的细胞炎性因子。小鼠试验证实:性因子。小鼠试验证实:IL-6可使培养之人脐静脉内皮可使培养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T F 表达增加表达增加1 0 倍倍,IL-10 可抑制这一效应。可抑制这一效应。l(2)肿瘤坏
20、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刺激内皮细胞生成及分:刺激内皮细胞生成及分泌泌T F;下调凝血酶调节蛋白(;下调凝血酶调节蛋白(T M),抑制蛋白),抑制蛋白C(PC)激活;抑制纤溶系统。)激活;抑制纤溶系统。l(3)IL-1:体外试验强烈刺激内皮细胞:体外试验强烈刺激内皮细胞表达表达T F;狒狒;狒狒败血症模型中,用败血症模型中,用IL-1受体阻抗剂可阻断凝血激活。受体阻抗剂可阻断凝血激活。35lDICDIC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反映着凝血酶和纤溶酶的综合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反映着凝血酶和纤溶酶的综合作用。作用。l它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一个中间病理环节。它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一个中间病理环节。DICDIC
21、不是一个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且是多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且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MODS)的重要发病环节。的重要发病环节。lDICDIC若不及早诊断和治疗,病死率极高。若不及早诊断和治疗,病死率极高。DIC的发生就是的发生就是凝血系统的异常启动并不断放大凝血系统的异常启动并不断放大3738(一)表现:(一)表现:(1 1)出血常为出血常为DICDIC患者最初表现,大多为全身性多部位出血。患者最初表现,大多为全身性多部位出血。在急性在急性DICDIC病人,病人,平均至少同时具有平均至少同时具有3 3个无关部位的出血个无
22、关部位的出血,提示有诊断价值。提示有诊断价值。(2 2)浅表出血:最常见的是皮肤,粘膜出血,表现为浅表出血:最常见的是皮肤,粘膜出血,表现为出血出血 点,紫癜。点,紫癜。纤溶亢进时皮肤可见大片纤溶亢进时皮肤可见大片瘀斑瘀斑。深部组织出血:包括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深部组织出血:包括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 出血和出血和颅内出血颅内出血。(3 3)出血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同时多部位大量出血;轻者可只出血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同时多部位大量出血;轻者可只有伤口或注射部位渗血不止等。有伤口或注射部位渗血不止等。39 (二)机制(二)机制 :1 1.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 2 2
23、.纤溶系统激活纤溶系统激活 作用:作用:降解纤维蛋白降解纤维蛋白 水解凝血因子水解凝血因子 3 3.FDP.FDP的形成的形成 作用:作用:X X,Y Y,D D片段均可片段均可妨碍纤维蛋白妨碍纤维蛋白 单体聚合单体聚合 抗血栓形成。抗血栓形成。Y Y,E E片段有片段有抗凝血酶作用抗凝血酶作用抗凝血抗凝血 。多数碎片可与血小板膜结合多数碎片可与血小板膜结合血小板血小板 的粘附、聚集、释放功能的粘附、聚集、释放功能血栓形成血栓形成l FDP的检测:的检测:3P试验试验;D-二聚体检查:反映继发纤溶二聚体检查:反映继发纤溶 4.4.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40 DICDIC微血管内微
24、血栓微血管内微血栓缺血性器官功能障碍。缺血性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发生率依次为:皮肤,肺,肾,垂体,肝,肾上腺依次为:皮肤,肺,肾,垂体,肝,肾上腺,心脏,脑,心脏,脑 表现表现:皮肤粘膜表现为血栓性坏死;皮肤粘膜表现为血栓性坏死;肺受累后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肺受累后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ARDSARDS;肾受累后轻则出现蛋白尿,少尿,重则出现尿闭及肾功肾受累后轻则出现蛋白尿,少尿,重则出现尿闭及肾功 能衰竭;能衰竭;肝脏受累可出现黄疸和肝功能损害;肝脏受累可出现黄疸和肝功能损害;肾上腺微血栓可引起休克,尤其多见于爆发性流脑;脑微血栓可致神志不清肾上腺微血栓可引起休克,尤其多见于爆
25、发性流脑;脑微血栓可致神志不清,昏迷。,昏迷。微血栓微血栓 肾内微血栓肾内微血栓(纤维蛋白特殊染色)纤维蛋白特殊染色)肺泡肺泡肺内微血栓肺内微血栓42出血出血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量降低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加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通外周血管阻力降低、通透性增加透性增加44 性质性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除具有贫血的一般特征外,其外周血:除具有贫血的一般特征外,其外周血 涂片中可见涂片中可见裂体细胞裂体细胞(盔形、星形、新(盔形、星形、新 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