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之一电波传播特性解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第二章之一电波传播特性解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之一 电波 传播 特性 解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移动通信第二课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 2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v研究移动通信信道的意义和方法研究移动通信信道的意义和方法v无线电波传播特性分析无线电波传播特性分析v移动信道的特征移动信道的特征v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计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计v移动信道的传播模型移动信道的传播模型v噪噪 声声 与与 干干 扰扰3研究移动通信信道的意义和方法研究移动通信信道的意义和方法v研究无线移动信道模型,预测接收信号场强:研究无线移动信道模型,预测接收信号场强:衰减、吸收、折射、散射、绕射衰减、吸收、折射、散射、绕射.移动环境移动环境.自然和人为无线电环境自然和人为无线电环境.接收信号场强
2、情况如何?接收信号场强情况如何?v信号带宽的增加信号带宽的增加 GSM的均衡的均衡 CDMA的多径合并的多径合并 开发时域多径资源开发时域多径资源v智能天线的引入智能天线的引入 开发空域多径资源开发空域多径资源4研究移动通信信道的意义和方法研究移动通信信道的意义和方法无线电发射包括电磁场无线电发射包括电磁场 电场分量电场分量 感应场分量感应场分量 辐射场分量辐射场分量辐射场具有辐射场具有E和和B分量分量 在距离在距离d处的处的EB的场强的场强1/d2 以发射机为球心的表面区域以发射机为球心的表面区域影响接收信号强度的两个因素:影响接收信号强度的两个因素:距离距离 =路径衰减路径衰减 多径多径
3、=相位差相位差5研究移动通信信道的意义和方法研究移动通信信道的意义和方法v模型是特定的模型是特定的6电磁波传播理论电磁波传播理论l 电波传播方式及特点电波传播方式及特点l 三类损耗与四种效应三类损耗与四种效应l 三类主要快衰落三类主要快衰落l 多径信道的统计分析多径信道的统计分析7电波传播方式及特点电波传播方式及特点 p 电磁波从发射机发出,传播到接收天线,可以有不同的传播方式,主要的传播方式四种:无线电波的几种主要传播方式 1.地波传播:是一种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电磁波,地波传播:是一种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电磁波,称为地面波或表面波传播,简称地表波。称为地面波或表面波传播,简称地表波。2.天波传
4、播:电波向天空辐射并经电离层反射回到天波传播:电波向天空辐射并经电离层反射回到地面的传播方式称为天波传播,也称电离层传播。地面的传播方式称为天波传播,也称电离层传播。83.直射波传播:电波从发射天线直射到接收天线直射波传播:电波从发射天线直射到接收天线的传播方式,称为直射波传播,有时也称视距的传播方式,称为直射波传播,有时也称视距传播或视线传播。传播或视线传播。4.散射传播:这种传播主要是由于电磁波投射到散射传播:这种传播主要是由于电磁波投射到大气层(如对流层)中的不均匀气团时产生散大气层(如对流层)中的不均匀气团时产生散射,其中一部分电磁波到达接收地点。射,其中一部分电磁波到达接收地点。电波
5、传播方式及特点电波传播方式及特点 9电波传播方式及特点电波传播方式及特点101.电波在均匀媒质中沿直线传播电波在均匀媒质中沿直线传播一般辐射到空间的电磁波都是球面波。但是当我们仅考虑离开场源很远的一小部分空间范围内的波面时,可以近似地看成均匀平面波。2.能量的扩散与吸收能量的扩散与吸收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电磁波能量分布在越来越大的面积上,由于天线辐射的总能量一定,因此分布的面积越大,则通过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就越小。所以离开天线的距离越远,空间的电磁场就越来越弱。自由空间直射传播自由空间直射传播11p 无线电的频率与波长满足以下关系:cf 其中,是无线电的波长f 是无线电的频率c 是光速,c=31
6、08 m/sp 典型的例子:GSM系统使用900 MHz频段,其波长是:3108 /900106=0.33m自由空间直射传播自由空间直射传播12 发射和接收的功率分别是Pt、Pr 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分别是Gt、Gr24dGGPPrttr24dL定义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自由空间直射传播自由空间直射传播13自由空间传播损耗自由空间传播损耗p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的计算公式: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的计算公式:)(lg20)(lg2044.32)(MHzfkmddBL结论: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结论: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L 只与工作频率只与工作频率 f 和传播距离和传播距离 d 有有关。当关。当 f 或或d 增大一倍
7、时,传播损耗增加增大一倍时,传播损耗增加 6 dB。移动通信的例子:移动通信的例子:d=50 km,f=2 GHz,可以计算出可以计算出L=132 dB;卫星通信的例子:卫星通信的例子:d=40000 km,f=6 GHz,此时的此时的L=200 dB14自由空间接收电平的计算自由空间接收电平的计算24dGGPPrttrp 用分贝表示的接收电平:)()()()()(dBLdBGdBGdBmPdBmPrttrL例:例:Pt=1W=30 dBm,f =3800 MHz,d=45 km,Gt=Gr=39dB,则则 Pr=Pt+Gt+Gr L=30+39+39 137=-29 dBm=1.26 W。1
8、5p视距视距LOS的计算的计算发射和接收天线的高度分别是ht和hr,地球的等效半径为Re=8500 km,O点为地心。retehRdhRd2221rtehhRddd221则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为:典型例子:发射和接收天线高50m,则视距d=50 km。自由空间传播损耗自由空间传播损耗16反反 射射17p理想介质表面的反射理想介质表面的反射p极化特性极化特性p多径信号多径信号 两径传播模型两径传播模型 多径传播模型多径传播模型反反 射射18 理想介质表面的反射理想介质表面的反射如果电磁波传输到理想介质表面,则能量都将如果电磁波传输到理想介质表面,则能量都将反射回来反射回来反射系数反射系数(R)入射
9、波与反射波的比值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比值 入射角 式中式中 (垂直极化)垂直极化)(水平极化)(水平极化)而而 其中,为介电常数,为电导率,为波长。020cosz20cosz600jzzRsinsin19极极 化化 特特 性性p 极化极化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化的状态p 电磁波的极化形式电磁波的极化形式 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p 线极化的两种特殊情况线极化的两种特殊情况 水平极化(电场方向平行于地面)垂直极化(电场方向垂直于地面)p 极化反射系数极化反射系数 对于地面反射,当工作频率高于150MHz(),时,
10、算得 应用应用 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同被接收的电磁波的极化形式一致时,才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同被接收的电磁波的极化形式一致时,才能有效地接收到信号,否则将产生极化失配能有效地接收到信号,否则将产生极化失配 不同极化形式的天线也可以互相配合使用不同极化形式的天线也可以互相配合使用m21()()1vhRR 垂直极化反射系数水平极化反射系数20p两径传播模型两径传播模型接收信号功率接收信号功率 简化后:其中,相位差 ,p多径传播模型多径传播模型其中,N为路径数。当N很大时,无法用公式准确计算出接收信号的功 率,必须用统计的方法计算接收信号的功率。22.)1(Re14jjtrtrAeRGGdPP地面二次效
11、应直射波反射波地表面波可忽略可忽略2tr2trRe1GGd4PP l2()lACCBAB 2i1N1iitr2tr)jexp(R1GGd4PP 两径传播模型直射波反射波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多多 径径 信信 号号21无线电波传播特性分析无线电波传播特性分析22绕射波绕射波23惠更斯菲涅尔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原理菲涅尔区菲涅尔区 24p 原理原理波在传播过程中,行进中的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作为产生次级波波在传播过程中,行进中的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作为产生次级波的点源,这些次级波组合起来形成传播方向上新的波前(面)。的点源,这些次级波组合起来形成传播方向上新的波前(面)。绕射由次级波的传播进入阴
12、影区而形成。阴影区绕射波场强为围绕阻挡物绕射由次级波的传播进入阴影区而形成。阴影区绕射波场强为围绕阻挡物所有次级波的矢量和。所有次级波的矢量和。p 说明说明TPR图图2-3 对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说明对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说明25菲涅尔区菲涅尔区从发射点到接收点次级波路径长度直接路径长度大从发射点到接收点次级波路径长度直接路径长度大n/2的连续区域的连续区域接收点信号的合成接收点信号的合成菲涅尔区同心半径菲涅尔区同心半径第一菲涅尔区半径(第一菲涅尔区半径(n=1)特点)特点1212nn d drdd图 菲涅尔区截面 26p多重刃形绕射多重刃形绕射2728 p 在实际移动无线环境中,接收信号比单独绕射和
13、反在实际移动无线环境中,接收信号比单独绕射和反射模型预测的要强,这是因为当电波遇到粗糙表面射模型预测的要强,这是因为当电波遇到粗糙表面时,反射能量由于散射而散布于所有方向,给接收时,反射能量由于散射而散布于所有方向,给接收机提供了额外的能量。机提供了额外的能量。p 临近金属物体(街头标志等):通常采用统计模型临近金属物体(街头标志等):通常采用统计模型29表面粗糙大于h表面光滑小于hcc8 sincih2sinexp8hisroughsh30电磁波传播理论电磁波传播理论l 电波传播方式及特点电波传播方式及特点l 三类损耗与四种效应三类损耗与四种效应l 三类主要快衰落三类主要快衰落l 多径信道的
14、统计分析多径信道的统计分析311.路径传播损耗路径传播损耗2.慢衰落损耗慢衰落损耗3.快衰落快衰落 空间选择性快衰落 频率选择性快衰落 时间选择性快衰落接收信号中的三类损耗与四种效应接收信号中的三类损耗与四种效应321.阴影效应阴影效应由大型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阻挡,在电波传播的接收区域中 产生传播半盲区。它类似于太阳光受阻挡后可产生的阴影,光波的波长较短,因此阴影可见,电磁波波长较长,阴影不可见,但是接收终端(如手机)与专用仪表可以测试出来。接收信号中的三类损耗与四种效应接收信号中的三类损耗与四种效应p 四种主要效应四种主要效应2.远近效应远近效应由于接收用户的随机移动性,移动用户与基站之间的
15、距离也是在随机变化,若各移动用户发射信号功率一样,到达基站时信号的强弱将不同,离基站近者信号强,离基站远者信号弱。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将进一步加重信号强弱的不平衡性,甚至出现以强压弱的现象,并使弱者,即离基站较远的用户产生掉话(通信中断)现象,通常称这一现象为远近效应。333.多径效应多径效应 由于接收者所处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不仅有直射波的主径信号,还有从不同建筑物反射过来以及绕射过来的多条不同路径信号。而且它们到达时的信号强度,到达时间以及到达时的载波相位都是不一样的。所接收到的信号是上述各路径信号的矢量和,也就是说各径之间可能产生自干扰,称这类自干扰为多径干扰或多径效应。这类
16、多径干扰是非常复杂的,有时根本收不到主径直射波,收到的是一些连续反射波等。接收信号中的三类损耗与四种效应接收信号中的三类损耗与四种效应p 四种主要效应四种主要效应34多径对信号的影响多径对信号的影响)cos()(tatSc11111()cos()cos()cdcr tawtfat22222()cos()cos()cdcr tawtfat121212()()()2 cos()cos()22cr tr tr taw t)cos()cos(tac354.多普勒效应 它是由于接收用户处于高速移动中(比如车载通信时)传播频率的扩散而引起的,其扩散程度与用户运动速度成正比。这一现象只产生在高速(70km/
17、h)车载通信时,而对于通常慢速移动的步行和准静态的室内通信,则不予考虑。接收信号中的三类损耗与四种效应接收信号中的三类损耗与四种效应p 四种主要效应四种主要效应36p 衰落: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媒介及传播途径随时间的变化而引起的接收信号强弱变化的现象叫作衰落。p 衰落根据其时间特性可分为慢衰落和快衰落两种。信号强度曲线的中值呈现慢速变化,称为慢衰落;曲线的瞬时值呈快速变化,称快衰落。快衰落与慢衰落并不是两个独立的衰落(虽然它们的产生原因不同),快衰落反映的是瞬时值,慢衰落反映的是瞬时值加权平均后的中值。p 衰落根据其频率特性可分为非频率选择性衰落(平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两种。什么叫衰
18、落什么叫衰落37p 衰落影响之一:接收电平降低,无法保证正常通信。p 衰落影响之二:接收波形畸变,产生严重的误码。p 衰落影响之三:传播延时变化,破坏与时延有关的同步。p 衰落影响之四:在快衰落情况下,由于电平变化迅速,影响某些跟踪过程。所以,需要对衰落进行研究,以解决如何对抗衰落的问题。衰落有什么影响衰落有什么影响38p 慢衰落: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电波传播路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局部中值也是不断变化的这种接收信号的场强中值在长时间内的缓慢变接收信号的场强中值在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称为慢衰落化称为慢衰落,比多径效应引起的快衰落要慢得多。中值:在局部时间(或地点)中,信号电平大于或小于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