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1年+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阴阳五行 学说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湘雅三医院中医科湘雅三医院中医科肖岚肖岚教学目标o 1掌握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概念和基本内容。o 2、了解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本次课重点o 阴阳学说的概念及内容。o 五行学说的概念及生克乘侮规律。中医与哲学o 中医学的历史发展表明,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是在医疗实践经验不断丰富的基础上,与古代自然哲学相结合的结果。而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完善,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医学与古代哲学思想的融合,是医学与哲学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典型范例。第一节、阴阳学说o 阴阳学说祖国医学的理论指导o 中医理论阴阳学说的巨大载体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o 素问阴阳应象
2、大论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一、阴阳的概念、阴阳的概念o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既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o 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包含着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o 阴阳既对立,又相互联系。二、阴阳的基本特征:o 水火为阴阳属性的标志,称为“阴阳之征兆”。o 一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三、阴阳的属性特点三、阴阳的属
3、性特点o 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事物,而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之中。o 阴阳的相关性:阴阳的相关性:指这些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同一统一体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而不能是毫不相干的。n 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相对性:(1)阴阳属性互相转化: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2)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阴阳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3)因比较对象变化而变化: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是通过比较而划分的。若比较的对象发生了改变,那么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可以发生改变。三、阴阳的属性特点三、阴阳的属性特点
4、四、阴阳的相互关系四、阴阳的相互关系o 阴阳对立制约o 阴阳互根互用o 阴阳消长平衡o 阴阳相互转化四、阴阳的相互关系四、阴阳的相互关系1 1、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o 对立即相反,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因为相反导致相互制约。o 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例如水与火例如水与火 。o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阴阳,阴胜则阳病;阳阴,阳胜则阴病。o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阴阳,阴虚则阳亢(相对);阳阴,阳虚则阴盛(相对)。1 1、
5、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四、阴阳的相互关系四、阴阳的相互关系2 2、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o 互根:阴阳双方互相依存,互为根本。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o 互用: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和助长对方。“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例如人体的气血关系,气能生血,例如人体的气血关系,气能生血,血能化气血能化气 。2 2、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o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亡阴、亡阳)而死亡。o 如果人体阴阳之间的互资互用关系失常,就会出现“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病理变化。四、阴阳
6、的相互关系四、阴阳的相互关系四、阴阳的相互关系四、阴阳的相互关系3 3、阴阳消长平衡、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在不断地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根本原理是阴阳的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o 第一类是由阴阳对立制约导致的阴阳互为消长:此长彼消:由于制约较强所致的阳长阴消阳长阴消或或阴阴长阳消长阳消。如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此消彼长:由于制约不及所致的阳消阴长阳消阴长或或阴阴消阳长消阳长。如阴虚火旺,阳虚阴盛。四、阴阳的相互关系四、阴阳的相互关系3 3、阴阳消长平衡、阴阳消长平衡o 第二类是由阴阳互根互用导致的阴阳皆消皆长:此长彼亦长:此长彼亦长:由于互根互用得当所致的阴随阳阴随阳长长或阳随阴长阳随阴
7、长。如补气以生血、补血以养气、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此消彼亦消:此消彼亦消:由于互根互用不及所致的阴随阳阴随阳消消或阳随阴消阳随阴消。如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四、阴阳的相互关系四、阴阳的相互关系4 4、阴阳相互转化:、阴阳相互转化:o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使事物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转化的条件:“重”或“极”。)o 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o 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阴阳转化的形式(2种)o 渐变渐变: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o 突变突变:夏季酷热
8、天气的骤冷和下冰雹,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即属于“突变”的形式。四、阴阳的相互关系四、阴阳的相互关系四、阴阳的相互关系四、阴阳的相互关系o 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是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o 阴阳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形式。o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生阴长,阳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杀阴藏。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o 脏腑形体分阴阳:背为阳,腹为阴。五 脏为阴,六腑为阳。心、肺为阴中之阳,肝、脾、肾为阴中之阴。心、肾又可分阴阳。o 经络系统分阴阳:阴经阳经,阴络阳络。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 2
9、、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o 物质为阴,功能为阳(相互对立);o 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的反映,“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互根)o 机能活动的产生需要消耗物质(阳长阴消)o 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又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阴长阳消)。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o(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o(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阳邪侵犯人体,人体正气中的阴气奋而抗之;阴邪侵犯人体,正气中的阳气与之斗争。如此产生了邪正相搏,导致了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3、说明人体的病
10、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以阴阳的对立制约来阐释的病机和治法 阴阳偏胜:阳胜则热(外感)实热证热者寒之;阳胜则阴病实热兼阴虚证清热兼滋阴;阴胜则寒(外感)实寒证寒者热之;阴胜则阳病实寒兼阳虚证祛寒兼温阳。阴阳偏衰:阴虚则热(内伤)虚热证滋阴制阳 (阳病治阴)阳虚则寒(内伤)虚寒证补阳消阴 (阴病治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以阴阳的互根互用来阐释的病机和治法 阴阳互损:阴损及阳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补阴兼补阳 阳损及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补阳兼补阴 阴阳亡失:亡阴:阴气亡失阳气随亡亡阳阴阳离决 亡阳:阳气亡失阴气随亡亡阴阴阳离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11、的应用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以以阴阳转化阴阳转化来解释病理变化来解释病理变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用于疾病的诊断(1)分析四诊资料 色泽分阴阳 气息分阴阳 动静喜恶分阴阳 症状分阴阳 脉象分阴阳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 1)色)色阳:黄、赤、鲜明阳:黄、赤、鲜明 (2 2)声音)声音阳:宏亮高亢、呼吸有力;阳:宏亮高亢、呼吸有力;(3 3)症状)症状阳:热躁动为主要表现阳:热躁动为主要表现 ;(4 4)脉)脉阳:浮、洪、滑、数;阳:浮、洪、滑、数;(1 1)色)色阴:青、白、黑、阴:青、白、黑、(2 2)声音)声音阴:
12、声低气怯、呼吸微弱阴:声低气怯、呼吸微弱 (3 3)症状)症状阴:寒润静为主要表现阴:寒润静为主要表现 (4 4)脉)脉 阴:沉、细、涩、迟阴:沉、细、涩、迟4、用于疾病的诊断(2)概括疾病证候 八纲辨证: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5 5、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o 调整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o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损其有余,实则泻之o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o 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阴阳双补 o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6 6、分析归纳药物性能:、分析归纳药物性能:四气:寒,凉阴 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