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实验十四、全林分生长模型的构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4实验十四、全林分生长模型的构造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4 实验 十四 林分 生长 模型 构造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实验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实验创新性创新性实验实验 主要内容一、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二、二、实验工具与资料实验工具与资料三、三、模型的相关信息模型的相关信息四、四、建模的方法步骤建模的方法步骤五、五、思考题思考题六、六、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下一页上一页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掌握用多元掌握用多元回归技术建立回归技术建立全林分生长模型全林分生长模型的方法的方法2掌握用微机掌握用微机编制林分可变密编制林分可变密度收获表的方法度收获表的方法3理解全林分理解全林分模型的特点及模型的特点及林分生长规律林分生长规律1掌握用多元掌握用多元回归技术建立回归技术建立全林分生长模型全林分生长模型的方法的方法2
2、掌握用微机掌握用微机编制林分可变密编制林分可变密度收获表的方法度收获表的方法下一页上一页实验工具与资料实验工具与资料计算机及其统计软件计算机及其统计软件(Statistics 6.0Statistics 6.0)。)。大兴安岭东部地区大兴安岭东部地区19901990年年20002000年年复测两次的复测两次的150150块兴安落叶松固定块兴安落叶松固定标准地数据(文件名标准地数据(文件名LYSDT.xlsLYSDT.xls)。)。下一页上一页可变密度可变密度生长模型生长模型特征因子特征因子分类及特点分类及特点概念概念全林分生长全林分生长模型模型三、模型的相关信息三、模型的相关信息下一页上一页方
3、法步骤方法步骤 1.1.建模资料的收集建模资料的收集2 2资料的整理资料的整理3.3.可变密度收获模型可变密度收获模型4.4.实验数据实验数据下一页上一页v全林分生长模型:全林分生长模型: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及及平均单株木的生长过程平均单株木的生长过程(如平均直径的生长过程如平均直径的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称的生长模型称为为全林分生长模型全林分生长模型(Whole Stand ModelWhole Stand Model),亦称第一类模型或),亦称第一类模型或全林分模型。全林分模型。下一页上一页三、模型的相关信息三、模型的相关信息v特征因子:特
4、征因子:此类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模型,其特点是以林分此类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模型,其特点是以林分总体特征指标为基础,即将林分的生长量或收获量作为林分总体特征指标为基础,即将林分的生长量或收获量作为林分特征因子如:特征因子如:年龄年龄(A)(A),立地,立地(SI)(SI),密度,密度(D)(D)及经营措施及经营措施等的等的函数来预估整个林分的生长和收获量。函数来预估整个林分的生长和收获量。v这类模型从其形式上并未体现经营措施这一变量,但经营措这类模型从其形式上并未体现经营措施这一变量,但经营措施是通过对模型中的其它可控变量施是通过对模型中的其它可控变量(如如密度和立地条件密度和立地条件)的调的调整
5、而间接体现。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增加一些附加的输入变量整而间接体现。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增加一些附加的输入变量(如间伐方案及施肥等如间伐方案及施肥等)来调整模型的信息。来调整模型的信息。下一页上一页v全林分模型又可分为全林分模型又可分为可变密度的生长模型可变密度的生长模型及及正常或平均密正常或平均密度林分的生长模型度林分的生长模型。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就是基于这。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就是基于这四个因子(年龄四个因子(年龄(A)(A),立地,立地(SI)(SI),密度,密度(D)(D)及经营措施)采及经营措施)采用用生物统计学方法生物统计学方法所构造的数学模型。所以,林分生长量所构造的数学模型。所以
6、,林分生长量或收获量预估模型一般表达式为或收获量预估模型一般表达式为v 式中:式中:Y Y林分每公顷的生长量或收获量,林分每公顷的生长量或收获量,A A林分年龄;林分年龄;SISI地位指数或其它立地质量指标;地位指数或其它立地质量指标;SDSD林分密度指标。林分密度指标。)(SDSIAfY、下一页上一页v以林分密度为主要自变量反映平均单株木或林分总体的生以林分密度为主要自变量反映平均单株木或林分总体的生长量和收获量动态的模型,称为长量和收获量动态的模型,称为可变密度的全林分模型可变密度的全林分模型。林分密度常用林分断面积(林分密度常用林分断面积(G G)、每公顷株数()、每公顷株数(N N)、
7、林分)、林分密度指数(密度指数(SDISDI)、树冠竞争因子()、树冠竞争因子(CCFCCF)等来表示。)等来表示。v可变密度的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可以预估各种密度林分的可变密度的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可以预估各种密度林分的生长过程,所以它是合理经营林分的有效工具。由于林分生长过程,所以它是合理经营林分的有效工具。由于林分密度随林分年龄而变化,并且林分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密度随林分年龄而变化,并且林分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又比较复杂。对于林分生长过程,很难找出一个形式简单又比较复杂。对于林分生长过程,很难找出一个形式简单的模型进行准确地描述。的模型进行准确地描述。v通常采用先拟合含林分密度自变量的林分
8、收获量方程,再通常采用先拟合含林分密度自变量的林分收获量方程,再依此导出相应的林分生长量方程。但是,随着全林分模型依此导出相应的林分生长量方程。但是,随着全林分模型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模型系统中同时包含林分生长模型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模型系统中同时包含林分生长模型和收获模型,并保证了模型所预估的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的收获模型,并保证了模型所预估的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的一致性。一致性。下一页上一页v构建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所需资料的收集方构建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所需资料的收集方 法,根据收集资料时标准地性质的不同可有法,根据收集资料时标准地性质的不同可有 一下三种方法:一下三种方法:(1 1)固定标准地长
9、期观测法)固定标准地长期观测法v 对某一树种(组)、某一地域分别不同年龄(对某一树种(组)、某一地域分别不同年龄(t t)、不同)、不同密度密度(SD)(SD)、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立地条件(SISI)设置符合要求的规定标准地,)设置符合要求的规定标准地,按一定间隔期(一般未按一定间隔期(一般未5 5或或1010年)进行重复测定,一直到主年)进行重复测定,一直到主伐为止,从而获得单木和林分准确的生长过程数据。这是建伐为止,从而获得单木和林分准确的生长过程数据。这是建模收集数据的最佳方法,但这种方法所需时间太长、花费高,模收集数据的最佳方法,但这种方法所需时间太长、花费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基本上
10、无法采用这种方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基本上无法采用这种方法。下一页上一页 1.1.建模资料的收集建模资料的收集方法步骤方法步骤(2 2)临时标准地短期观测法(一次测定法)临时标准地短期观测法(一次测定法)在规定的建模地域范围内,分别树种设置大量临时在规定的建模地域范围内,分别树种设置大量临时标准地。临时标准地分布于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和不标准地。临时标准地分布于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和不同立地条件的林分中,实测林分的各调查因子。同立地条件的林分中,实测林分的各调查因子。该法提供资料迅速、花费较少,但是不能合理地该法提供资料迅速、花费较少,但是不能合理地反映林木或林分的生长规律和动态信息。反映林木或林分
11、的生长规律和动态信息。下一页上一页v 建模时将取自不同林分相同立地条件的标准地予建模时将取自不同林分相同立地条件的标准地予以归类,修匀后作为该立地条件下的林分发育过程。以归类,修匀后作为该立地条件下的林分发育过程。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为地将不相关的林分进行了组合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为地将不相关的林分进行了组合来反映林分生长过程,只能说明实际林分发育过程来反映林分生长过程,只能说明实际林分发育过程的表面现象(平均结果),而很难从本质上揭示林的表面现象(平均结果),而很难从本质上揭示林分生长的内在规律,更甚者会得到错误的结论。分生长的内在规律,更甚者会得到错误的结论。v 我国固定标准地少,以往多采用此方法
12、我国固定标准地少,以往多采用此方法。下一页上一页(3 3)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相结合的综合法)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相结合的综合法v 在不同年龄、立地的同类林分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固定标在不同年龄、立地的同类林分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固定标准地,每块标准地进行短期(准地,每块标准地进行短期(3 35 5次)重复测定,并结合次)重复测定,并结合临时标准地一次测定结果来建立生长和收获模型。临时标准地一次测定结果来建立生长和收获模型。v 近近3030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在全国设置了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在全国设置了4040多万固定样地,并且各地结合科学研究设置了一些固定多万固定样地,并且各地结
13、合科学研究设置了一些固定标准地。标准地。v 此方法比较适合于我国实际,建议采用该方法来建立林此方法比较适合于我国实际,建议采用该方法来建立林分生长合收获模型。分生长合收获模型。下一页上一页v收集资料前,应拟定计划其内容有:收集资料前,应拟定计划其内容有:1 1)确定地域和树种;)确定地域和树种;2 2)确定标准地的条件、数量;)确定标准地的条件、数量;3 3)确定标准地调查内容与)确定标准地调查内容与方法。方法。(1 1)标准地设置)标准地设置v标准地应分布于不同年龄、不同立地和不同密度,其数量标准地应分布于不同年龄、不同立地和不同密度,其数量应在应在200200块以上。块以上。(2 2)测定
14、项目:标准地所需测定项目包括:)测定项目:标准地所需测定项目包括:1 1)林分各调查因子林分各调查因子:林分年龄(:林分年龄(t t)、每木检尺,)、每木检尺,树高、枝下高、冠幅。建立单木生长模型还需要通过定株树高、枝下高、冠幅。建立单木生长模型还需要通过定株观测,测定每株树木的直径、树高、冠幅、冠长和树木的观测,测定每株树木的直径、树高、冠幅、冠长和树木的相对位置;相对位置;2 2)记载标准地的地形、地势、海拔、植被记载标准地的地形、地势、海拔、植被;3 3)做土壤剖面进行土壤调查;做土壤剖面进行土壤调查;4 4)详细记载林分经营历史详细记载林分经营历史,尤其是间伐次数、间,尤其是间伐次数、
15、间伐时间及间伐强度等。伐时间及间伐强度等。下一页上一页(1)(1)资料的整理资料的整理v首先应进行检查,检查标准地的设置、测定因子、记录是首先应进行检查,检查标准地的设置、测定因子、记录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是否有漏测或漏记因子、数据是否有否符合规定的要求,是否有漏测或漏记因子、数据是否有误。误。v将各种调查数据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包括各标准地因子库将各种调查数据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包括各标准地因子库和每木检尺库,并利用微机分别活立木、枯立木计算标准和每木检尺库,并利用微机分别活立木、枯立木计算标准地各测树因子:林分年龄(地各测树因子:林分年龄(t t)、林分平均直径()、林分平均直径()、)、平均
16、高(平均高()优势木平均高()优势木平均高(H HT T)、林分断面积)、林分断面积(G/hmG/hm2 2)、株数()、株数(N/hmN/hm2 2)、蓄积()、蓄积(M/hmM/hm2 2)、枯损量等。)、枯损量等。v将所收集的全部标准地数据将所收集的全部标准地数据,大致按大致按4 4:1 1(75%75%和和25%25%)的)的比例分成两组独立样本:比例分成两组独立样本: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分别用于,分别用于构建和检验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构建和检验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gDH下一页上一页2 2资料的整理资料的整理(2 2)资料的分析资料的分析取舍取舍v建模的数据是总体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