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达标18.doc

  • 上传人(卖家):flying
  • 文档编号:49815
  • 上传时间:2018-09-01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11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达标18.doc》由用户(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全国 通用版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六 单元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课时 达标 18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时达标 (十八 )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 300 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 ? 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 ? 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 1.5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鱼鳞册始行于洪武二十年 。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

    2、,状如鱼鳞,号曰 “ 鱼鳞图册 ” 。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据史载: “( 明末清初 )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 ”“ 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外,未卒岁 ,室庐已空矣。其衣食全恃此。 ” 故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上

    3、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分析明代黄册、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和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宋至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解析 (1)根据材料一 “ 北魏到隋唐 ? 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 ”“ 租佃关系盛行 ”“ 佃户人身自由 ” 可知农民身份从国有小农转变为自由佃农; “ 宋代不立田制 ” ,说明土地政策的 变化是其重要原因。根据材料二 “ 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 可知黄册、鱼鳞图册的编制为封建国家赋役征收具备有效法律根据,保证政府的税收来源;根据材料三可知农业生产实现了

    4、生产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 (2)从材料一归纳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从材料三归纳生产结构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归纳其影响。 答案 (1)变化:由国有小农转变为自由佃农。原因:生产规模化,生产资料迅速集中;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国家政策变化,均田制崩溃,宋代不抑兼并等。作用:一定程度上明确土地所有权, 保护农民利益,抑制土地兼并;赋役征收具备法律根据,保证政府【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的税收。特征: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产品商品化。 (2)趋势: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结合,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影响:农民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逐渐增强,推动

    5、了经济继续发展;市场与农民的联系日益紧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既不是中国人兴建的,也不是中国人推行的,而是境外对中国的丝绸有需要,才形成了丝绸之路。所以查中国的古籍,是找不到 “ 丝绸之路 ” 这个词的。1860 年前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到中亚考察,提出 “ 丝绸之路 ” 概念。他结合考察情况,又对照中国历史,提出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存在着这样一条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不是为了贸易。当时汉武帝为了打败匈奴,他想派张骞去现在的阿富汗一带去跟大月氏联系,大月氏本来在燕山这一带的,后来是被匈奴赶过去的,跟匈奴有世仇,因此汉武帝希望能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但张骞被

    6、匈奴扣了十年,后来逃脱,来到大夏,找到了大月氏。但大月氏已熟悉了这里的生活,不想再打仗了。 汉朝已经打败了匈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带了很多人,浩浩荡荡,也带上了中国的丝绸、金银财宝,沿途散给这些 小国,巩固汉朝对这些小国的影响。后来中亚、西亚的人发现丝绸是好东西,然后把丝绸带到了罗马帝国。罗马那边有钱,但没有丝绸,所以有非常大的需求。因为丝绸适合长途贩运,并且利润高,所以李希霍芬把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实际上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为了贸易和利润开辟过这条路。 在这之后,每当有战乱,或者西方的需求变小时,这条路也就不通了。因此这条路往往是通的时间短,断的时间长。因为当时的自然条件恶劣,而运输

    7、代价是很高的。到了安史之乱,唐朝从中亚节节败退,一直退到长安附近,丝绸之路基本上不存在了,变成了中亚内部的一条路。 而这时,阿拉伯人掌握了航海技术,到了广州、宁波这些地方。海运一通,丝绸之路的价值就没有了,因为海上运输量大,除了丝绸,还增加了茶叶、陶瓷等日用品。所以丝绸之路并不是始终都有那么多的价值。 葛剑雄谈丝绸之路 概括丝绸之路兴起和衰败的原因,并为搞好 “ 一带一路 ” 建设献策。 解析 第一小问两个 “ 原因 ” ,根据材料相关信息,联系丝绸之路兴起和衰败时期的相关史实,从中国国内状况和国际状况两大方面,分别展开归纳、概括即可。作答时应注意按照 “ 兴起原因 ” 和 “ 衰败原因 ”

    8、分开表述。第二小问,属开放性题型,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 国家间的和平交往、 “ 走出去,引进来 ” 战略,实现世界互利共赢,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 “ 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 等视角展开。 答案 兴起原因:境外尤其是罗马对中国丝绸的需求;汉朝打败匈奴,张骞通西域,保【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障了交通安全;丝绸利润高,适合长途贩运。衰败原因: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西北交通受阻;阿拉伯人掌握航海技术,东南海运畅通。献策:坚持国家之间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坚持创新驱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加强国际协作,确保投资和交通安全。 (言之有理即可 ) 3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

    9、展往往作出不同 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地市镇上 )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 远行村坊织成 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 ? 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 ? 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 ?( 明代 )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 ?( 到了清代前期 )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 ? 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 ? 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 ?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熙朝新语 材料二 (明清时期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 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

    10、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 商贾史 材料三 安古斯 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 GDP,提出自 1700年至 1820 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 GDP 在世界 GDP 的比重从 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 GDP 在世界 GDP 中的比重仅从 23.3%增长到 26.6%;贡德 弗兰克认为,直到 1800 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 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11、,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 “ 悖论 ”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的 “ 悖论 ” ,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 250 字 ) 答案 (1)表现:区域间长途贩运业发展较快,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镇经济发展,商帮出现。 (2)现象: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

    12、地;供应下一代读书。因素:重农抑商。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3)观点一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论据:农业方面,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手工业方面,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手工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商业方面,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 市场;货币作用越来越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商帮。 观点二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论据:农业方面,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手工业方面,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生产

    13、手段没有重大突破。商业方面,商业资本积累不足;海外市场拓展不够, “ 海禁 ” 等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4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 “ 多 贾 ”管理王室商业。 ? 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 “ 丁巳小雨,佑多贾以鬯(chng,祭祀用的香酒 )”? 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末作奇巧 (指商业、手工业 )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 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 (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 )。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春秋 )管仲管子 治国 材料三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 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达标18.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815.html
    flying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