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知识归因的语境分析法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975561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PPT
  • 页数:22
  • 大小:5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知识归因的语境分析法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知识 归因 语境 分析 认知科学 研究中心 课件
    资源描述:

    1、1知识归因的语境分析法知识归因的语境分析法 2目目 录录知识的归因是指对命题知识的归因是指对命题p p是否为知是否为知识命题的判定。识命题的判定。知识归因的知识归因的语境原则语境原则 归因不矛盾性原则 语境补全原则 最佳归因语境原则结论结论31 1 归因不矛盾性原则归因不矛盾性原则 归因不矛盾性原则包括归因结果与归因语境不能矛盾、归因语境之间不能矛盾(即不能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归因语境,这条原则称同一语境原则)以及归因结果之间不能矛盾(这是归因是否正确的标准)例如,动物权利保护者对“填鸭”养鸭法必定持否认看法,如果持肯定看法,则我们会说他说错了,或者他不是一位真正的动物权利保护者。42 语境

    2、补全原则(1)语境补全原则是说归因主体在知识归因时,要对直接影响归因结果的语境都进行考察,并在归因结果中补充出来。认识对象是:一根插在有水杯子里的筷子。认识结果是:这根筷子是弯的。对这个认识结果,归因主体应补充的是“在其它条件正常的情况下,一根插在有水杯子里的筷子是弯的,这是知识。”5 有人会说,这根筷子明明是直的,怎么说“它是弯的”是对的呢?把它从杯子里拿出来一看不就清楚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把筷子从杯子里拿出来一看可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根筷子是直的”,但这时筷子所处的条件变化了。用这种不同语境下的结论去否认另一语境下的结论是错误的。插在有水杯子里的筷子,无论谁去观察,也不

    3、论什么时候去观察,它都是弯的。我们不能因它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如空气或水中是直的,而否认它的弯曲性。由于没有“上帝之眼”,也没有绝对客观的观察,因此我们不能说这根筷子的本质就是直的。对筷子弯直的判断,我们正确的说法可以是“在其它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在同一种介质中,这根筷子是直的”。由于“在其它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是不言自明的预设,我们可以省略不提,因此我们的说法可以变成“在同一种介质中,这根筷子是直的”。当然,如果我们把“在同一种介质中”这个条件也看作不言自明的预设,那么,我们的说法可以变成“这根筷子是直的”,但这时,我们决不可把“这根筷子是直的”看作无条件限制的绝对真理。6 把什么当作是本质也是语

    4、境化的。通常认为,水的本质是H2O,其实这只是化学对水本质的理解。物理学对水本质的理解是“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状态下,熔点为0,沸点为100,等等。”在饥渴者看来,水的本质是可以解渴。在厌世者看,水的本质是能淹死人。正如第一性质如长度、质量也会随着物体运动的状态而发生变化一样,因此,没有什么绝对不变的本质,也没有绝对不变的第0性质。正由于本文反对有绝对的本质,因此笔者不认为“插在有水杯子里的筷子是弯的”中要加上“看起来”三字(即“插在有水杯子里的筷子看起来是弯的”)才是正确的。7 由于影响知识归因的语境在理论上是无限的,因此,把影响知识归因的所有语境因素都补充全是不可能的,在归因实践中

    5、也是不必要的。语境补全原则的要求是:在遇到竞争的认识结果时,补全直接影响归因结果的语境,对归因对象进行只有一种答案的归因。例如,对“一桶大约30斤重的水”,如果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结果:“它很重”和“它很轻”,那么,可补全为:“对3-4岁的儿童来说,这桶水很重;对举重运动员来说,这桶水很轻。”如果出现了第3种认识结果:“它不重也不轻”,则可补全为:“对3-4岁的儿童来说,这桶水很重;对青少年来说,这桶水不重也不轻;对举重运动员来说,这桶水很轻。”这说明,补全什么,也具有语境性。83 最佳归因语境原则 最佳归因语境原则主张,在进行知识归因时,最佳归因语境下的归因才是合理的。对同一认识对象,常有多种

    6、认识结果,这些不同的认识结果在不同的归因语境下都可能归为知识。但由于归因者是现实社会中具体的人,由于认识目的在于实践,因此,并非所有的归因语境都是值得选择的,并非所有的语境都是平等的,并非所有的认识结果都可以归为知识,都可以成为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一员。最佳归因语境原则是建立在“语境具有等级性”的基础上。9“所有的语境都是平等的”错误性(1)我们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我们本身也被语境化了。语境化的人对不同语境的评价也必定是语境化的。我们既定的生活方式限制了我们对认识目的、知识标准的选择,从而也制约了我们对语境的评价。现实生活决定我们的语境常是日常的、大众化的语境。在这种语境下,我们对反常的、哲学的语境

    7、的评价必定是贬斥的。当我们处于反常的语境时,我们对正常语境的评价也会是贬斥的。无论我们处于什么语境(由于我们是语境化的,我们必定处于某种语境,而且只能处于一种语境),当下的语境才是我们评价的基础。10“所有的语境都是平等的”错误性(2)如果“所有的语境都是平等的”,如果用“C”表示语境,用“D”表示所有语境的地位,那么“所有的语境都是平等的”可表示为:这就是说对C的评价,不受C本身的语境的影响,也不受评价者语境的影响。这种语境不敏感性的评价只是一种理想的评价,而不是一种语境敏感的评价,与语境主义的观点相矛盾。语境地位的评价,也有语境敏感性,现实生活的语境是我们语境地位评价的出发点。DCCCn2

    8、111“所有的语境都是平等的”错误性(3)反例1,有两人测量一块建筑地的面积,一人的结果是100,另一人的结果是1,000,000,这两个结果都可能是正确的,然而它们的测量标准却不同,前者的测量单位是米,后者的测量单位是厘米。我们能因此说这两种测量单位的地位是平等的吗?笔者的答案是否认的。正如在科学研究中,在测量星际距离时,用纳米作为测量单位(或在测量原子间距离时,用光年作为测量单位)的语境地位,比在测量星际距离时,用光年作为测量单位(或在测量原子间距离时,用纳米作为测量单位)的语境地位要低一样。因为无论是从约定的角度,还是从实用的角度,它们的地位都不能是平等的。这说明,不同的测量标准在社会实

    9、践中的价值不同。12“所有的语境都是平等的”错误性(4)反例2,某人宣称一个重大发现:“纽约市没有医生。”很清楚,这种言论是耸人听闻的,是不可能真的。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得知,这个发现基于他把“医生”定义为“在三分钟之内能治好任何可想象的疾病的人”。我们不会认为,他对医生的定义与我们通常对医生的定义是平等的,知道他对医生如此定义,我们会立即抛弃他的荒谬论断。13“所有的语境都是平等的”错误性(5)反例3,梦见自己欠了别人的钱(事实上并没有欠别人的钱),梦醒后不会认为自己应该还别人钱。梦见自己还清了别人的钱(事实上并没有还),梦醒后别人不会说你把钱还给了他。这说明,在认识地位上,幻觉状态或疯狂状态

    10、的地位低于正常状态。14“所有的语境都是平等的”错误性(6)反例4,在做水的沸点验证实验时,我们必须达到的实验要求是:纯净水、标准的温度计、1个大气压,等等。如果没有达到要求,我们的结果就会被认为是不可靠的或无意义的,我们自己也会这样认为。如果我们知道“水变油”、“耳朵听字”、“气功改变分子结构”之类的伪科学结论是如何受到“检验”而成为“知识”时,我们不会认为这类“检验”与科学的检验是平等的。15结论(1)说语境之间是不平等的,并不是说在不同语境下的知识归因的归因强度不同。在归因语境主义看来,在各自的归因语境下的知识归因的强度是相同的,它们有相同的可能性,有相同的确证度,有相同的相信度。说语境

    11、之间是不平等的,也不能因此就说只有优势语境才有生存权,其它劣势语境都不能生存。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人类会再语境化,在再语境化的语境条件下,各种不同的语境地位可能发生变化。16结论(2)语境的不平等性要求我们在进行知识归因时,选择最佳归因主体,选择最佳认识对象,选择最佳归因标准。17结论(3)科学认识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普遍性的、为社会所接受的知识,并最终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因而并非所有的主体都能成为社会认可的知识归因主体。最佳归因主体是指对于某一具体信念最有资格进行归因的人。例如,对“太阳最近一次黑子爆发将在2008年10月”这个命题进行归因,天文学家就是最佳归因主体,普通民众或迷信者则不能成

    12、合适的归因主体。虽然所有天文知识的最终归因权在天文学家,然而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天文知识的归因者必需由天文学家来进行,例如,自然课的小学老师就可以把“哈雷慧星的运动周期是76年”作为知识传给他的学生。18结论(4)知识的最终归因者是相关的权威,谁是权威由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决定。权威必须是相关的而非不相关的。要爱迪生评价相对论就选错了归因主体;叫陈景润去当选美裁判也是选错了对象。19结论(5)最佳认识对象就是最具典型的认识对象。要了解麻雀的结构必需选择正常的成年的麻雀。最佳认识对象与认识目的有关。20结论(6)最佳归因标准就是既定社会所认可的归因标准,而非归因主体随意设定的标准。例如,孙女士(Ms

    13、.Lax)和严先生(Mr.Stringent)在为他们的朋友张三是否幸福正在进行热烈地争论。孙女士说,张三是幸福的。严先生则说,张三是不幸福的。通过认真的旁听,我们发现,他们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幸福的不同理解上,在于幸福标准的不同。当孙女士说一个人“幸福”时,是指在这人的一生中,他的幸福时光多于不幸时光;当严先生说一个人“幸福”时,是指在这人的一生中很少有不快乐的时候。前者主张幸福是相对的,后者则主张幸福是绝对的。21结论(7)在张三是否幸福的问题上,有人会问,到底谁的说法是对的呢?语境主义的答案是:由于他们没有共享相同的幸福标准,因此他们的说法在各自的标准下都是正确的。如果孙女士和严先生都意识到

    14、他们的争论源于所使用的标准不同,他们就可能同意,在孙女士“松”的标准下,张三是幸福的;在严先生“严”的标准下,张三是不幸福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采用任何标准而仍能说是合理的。例如,孙女士不能合法地把标准降到这样一个层次,以致于说由于张三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曾有过一次幸福,因此张三就是幸福的。同样地,严先生也不能要求,只有张三不快乐在逻辑上是不可能时,才能说他是幸福的。尽管幸福的标准很广阔,但是恰当地使用仍然有一定的范围。这说明标准虽可以选择,但不能随意选择,标准的选择受现实的制约。22结论(8)语境主义分析法告诉我们,在是否有知识问题上,对大多数人或普通人来说,最佳的归因主体是科学家和普通人,而不是怀疑主义者,最佳的归因标准是科学标准而不是怀疑主义的高标准,因此怀疑主义关于我们没有知识的说法是不值得接受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知识归因的语境分析法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7556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