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课件3.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土地利用规划课件3.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规划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一、居民点一、居民点(一)居民点的形成(一)居民点的形成1、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原始游牧部落原始游牧部落村落村落城市城市城镇体系城镇体系人类住区人类住区2、居民点是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总称、居民点是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总称3、居民点的发展、居民点的发展(二)居民点的分类(二)居民点的分类1国外的分类:国外的分类:没有统一的城镇划分标准,一般以没有统一的城镇划分标准,一般以人口下人口下限数量限数量、职业构成和、职业构成和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等指标中的一项为标准加以等指标中的一项为标准加以划分,但具体数值不具有可比性。划分,但具体数值不具有可比性。人口数:人口数:
2、联合国:联合国:2万人作为城市规模的下限万人作为城市规模的下限 美国:美国:2500人人 加拿大:加拿大:1000人人 日本:日本:10万人万人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澳大利亚:澳大利亚:500人人/km2 日本:日本:4000人人/km22、我国的分类、我国的分类划分标准历经数次变动划分标准历经数次变动1955年年1963年年1984年年1986年年1993年年城市城市10万以上万以上10万以上万以上10万以上万以上6万人,万人,2亿元产值亿元产值分类指分类指导原则导原则镇镇2000人、非人、非农占农占50%1000人、非人、非农占农占75%3000人、非农人、非农占占70%2500人、非农人、非
3、农占占85%县政府所在地;县政府所在地;乡政府所在地,乡政府所在地,按人口按人口未变未变基本未基本未变变居民点划分层次:城市居民点划分层次:城市城镇城镇乡村三层乡村三层次组成次组成二、居民点用地二、居民点用地1、概念:居住用地。即城市、概念:居住用地。即城市城镇城镇乡村乡村的用地。的用地。2、居民点用地的特性、居民点用地的特性(1)城市土地区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城市土地区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A 聚集经济效益聚集经济效益 B 交通便利交通便利(2)城市土地对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具有依赖性城市土地对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具有依赖性(3)城市土地面积对土地投资规模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城市土地面积对土地投资规模
4、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4)城市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商业、服务业、交通、旅城市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商业、服务业、交通、旅 游、市政管理等)游、市政管理等)3、居民点用地的类型:、居民点用地的类型:(1)城市用地)城市用地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小区、公共建筑用地、公共小区、公共建筑用地、公共绿地、道路和广场绿地、道路和广场)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医疗卫生用地、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福利用教育科研、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福利用地地)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附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
5、及附属设施等用地属设施等用地)仓储用地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广场用地 特殊用地特殊用地 水域和其他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2)集镇用地)集镇用地 居住建筑用地居住建筑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 生产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 仓储用地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广场用地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3)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一、居民点布局的形式一、居民点布局的形式 居民点布局是一项具有控制作用的规划项目。居民点布局是一项具有控制作用的规划项目。影响其他用地安排。影响其他用地安排。1、卫星式、卫星式3、多边形式、多边形式2、带状式、带
6、状式以大城市为中心,周围发展重以大城市为中心,周围发展重点卫星城市和一般城镇点卫星城市和一般城镇沿大型流域、铁路干线沿大型流域、铁路干线、国家级公路布局大小、国家级公路布局大小居民点居民点(带状带状)分布于经济发达分布于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的平原地区二、居民点布局的原则二、居民点布局的原则1、服务半径服务半径合理,区域布局完整合理,区域布局完整2、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3、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少占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少占耕地城镇在组织社会生产和居城镇在组织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方面所产生的经济民生活方面所产生的经济服务影响的地区范围服务影响的地区范围三、居民点布局的方法三、居民点布
7、局的方法1)居民点最优位置的确定:)居民点最优位置的确定:实质是寻求符合居民点用地要求和实质是寻求符合居民点用地要求和 标准的标准的运输费用最低运输费用最低的地点。的地点。2)方法(线性规划法)方法(线性规划法)在两点条件下:在两点条件下:在多点条件下:在多点条件下:四、居民点布局方案优化四、居民点布局方案优化(三)分级评分法(三)分级评分法(二)运输重心法(二)运输重心法(一)指标比较法(一)指标比较法经济服务半径;交通运输条件;居民点占地面积;经济服务半径;交通运输条件;居民点占地面积;原有居民点的利用率;安全卫生条件。原有居民点的利用率;安全卫生条件。当其他因素基本相同,运输费用作为厂址
8、的重要因当其他因素基本相同,运输费用作为厂址的重要因素,可用中心法来选择厂址。素,可用中心法来选择厂址。对不同的厂址方案的所有因素进行评分,并根据分数对不同的厂址方案的所有因素进行评分,并根据分数值的高低来确定最优厂址的一种方法。值的高低来确定最优厂址的一种方法。居民点布局实质就是确定规划区域居民点的居民点布局实质就是确定规划区域居民点的最优位置最优位置一、城镇化一、城镇化1、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的概念英文是英文是Urbanization,城镇化有三层意思,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城镇化有三层意思,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城市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的比例日益增加;城市数量日益
9、增加;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2、城镇化的度量、城镇化的度量主要指标法主要指标法复合指标法复合指标法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选用与城镇化相关的多项指标考察城指选用与城镇化相关的多项指标考察城镇化的进展情况。镇化的进展情况。(1)城镇人口占其所在区域总人口的比例)城镇人口占其所在区域总人口的比例(2)人口密度(城镇(建城区)中单位土地面积的人口数)人口密度(城镇(建城区)中单位土地面积的人口数(3)城镇面积(人口规模)城镇面积(人口规模)(3)城镇(建成区)面积和城镇(建成区)之间的平均距离)城镇(建成区)面积和城镇(建成区)之间的平均距离3、我国城镇化、我国城镇化(1)发
10、展概况:)发展概况:a、1949年我国步入城市化进程,年我国步入城市化进程,“一五一五”期间出现第一个高峰。期间出现第一个高峰。b、1949年到年到1980年城市化处于缓慢发展时期,年城市化处于缓慢发展时期,尤尤 其是其是19601964年中断,跌入低谷。年中断,跌入低谷。c、1980年代以后进入年代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快速发展时期,目前一直保持不断上升的,目前一直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趋势。(2)我国城镇化的特点)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城镇化水平低;城市化严重滞后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城市化严重滞后与工业化;呈现区域差异性。呈现区域差异性。二、城镇体系的规划二、城镇体系的规划1、城镇体系概念、城
11、镇体系概念又称城市系统,是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又称城市系统,是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2、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部环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境之间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规划。益最佳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规划。3、城镇体系布局理论、城镇体系布局理论 反磁力吸
12、引体系理论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现代城市规划中一种比较新的学说。现代城市规划中一种比较新的学说。内容:把大城市对人口的吸引,称之为磁力吸引;而把摆脱这种内容:把大城市对人口的吸引,称之为磁力吸引;而把摆脱这种 磁力吸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称为反磁力吸引体系。磁力吸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称为反磁力吸引体系。带形城市理论带形城市理论内容:认为城市的公共交通路线和公用事业设施可以形成一个无内容:认为城市的公共交通路线和公用事业设施可以形成一个无 限扩展的带形区域。它的主要特征是使城镇分布在一条形限扩展的带形区域。它的主要特征是使城镇分布在一条形 区域内。区域内。门槛理论门槛理论内容:认为居民点发展中有内容:
13、认为居民点发展中有三种限制条件三种限制条件(三类门槛三类门槛)(1 1)第一类:地理环境条件)第一类:地理环境条件 (2 2)第二类:基本工程管网状况铺设的技术限制)第二类:基本工程管网状况铺设的技术限制 (3 3)第三类:居民点结构改建上的限制)第三类:居民点结构改建上的限制4、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P205)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 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 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 等级结构分析等级结构分析 职能结构分析职能结构分析 空间结构分析空间结构分析一、居民点规模的衡量一、居民点规模的衡量1、居民
14、点人口规模、居民点人口规模2、居民点用地规模、居民点用地规模a、城市非农业人口数量:城市内从事非农活动的人口数量、城市非农业人口数量:城市内从事非农活动的人口数量b、城市行政辖区内人口数量:市域内人口数量(农业和非农人口)、城市行政辖区内人口数量:市域内人口数量(农业和非农人口)综合特征综合特征,有三种计算标准有三种计算标准分建成区、规划区、行政区用地规模分建成区、规划区、行政区用地规模c、城市建成区人口规模:城市建筑连片区内人口数量、城市建成区人口规模:城市建筑连片区内人口数量a、城市规划区用地规模、城市规划区用地规模b、城市行政辖区用地规模、城市行政辖区用地规模c、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城市
15、建成区用地规模3、居民点活动规模、居民点活动规模4、居民点辐射规模、居民点辐射规模指城市的经济活性规模或产业活动规模指城市的经济活性规模或产业活动规模居民点的影响范围或吸引范围:大小取决于其经济实力居民点的影响范围或吸引范围:大小取决于其经济实力和产业特点、政治实力和文化实力,以及地理位置和交和产业特点、政治实力和文化实力,以及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通条件。二、城市的合理规模和规模分布二、城市的合理规模和规模分布1、城市合理规模、城市合理规模便于管理的最优城市人口数和用地规模。主要取决于便于管理的最优城市人口数和用地规模。主要取决于规模经济效益和聚集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聚集经济效益。2、城市
16、规模分布、城市规模分布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有序列式分布和首位式分布。分布。有序列式分布和首位式分布。三、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三、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1、历史推断法、历史推断法根据居民点用地不同时期扩展数据加以分析确定未来根据居民点用地不同时期扩展数据加以分析确定未来每年用地扩展数量,据以确定规划期居民点用地规模每年用地扩展数量,据以确定规划期居民点用地规模2、规划指标法、规划指标法3、分区测算法、分区测算法4、模型预测法、模型预测法依据国家标准依据国家标准GB13790对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对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采取用地
17、指标采取“双因子控制双因子控制”,即以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即以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来表示和允许调整幅度来表示分区依次预测,扣除区内现有用地潜力,估算各区用分区依次预测,扣除区内现有用地潜力,估算各区用地增加数,汇总后即得全市用地规模地增加数,汇总后即得全市用地规模应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方法有趋势预测、回归预测应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方法有趋势预测、回归预测和线性规划模型预测等和线性规划模型预测等1.定义:定义:在已确定的居民点用地范围内进行功能地在已确定的居民点用地范围内进行功能地段和骨架工程用地的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段和骨架工程用地的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组成一个协调的有机
18、整体。使其各得其所,组成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2.任务:任务:在其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界线范围内在其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界线范围内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实现各类用地的合理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实现各类用地的合理结构和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居民点用地的结构和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居民点用地的应有功能和作用应有功能和作用3.详细规划的内容:详细规划的内容:居民点用地的功能分区和组织(核心内容)居民点用地的功能分区和组织(核心内容)确定居民点不同类型用地规模确定居民点不同类型用地规模 居民点用地结构优化和布局居民点用地结构优化和布局 生活居住区用地详细规划生活居住区用地详细规划 生产用地详细规划生产用地详细规划 居民点用
19、地详细规划的技术经济评价居民点用地详细规划的技术经济评价(1)经济合理要求)经济合理要求 保证生产区和生活区及生产区内交通联系便保证生产区和生活区及生产区内交通联系便 捷,各区应力求紧凑布置捷,各区应力求紧凑布置(2)环境保护要求)环境保护要求 避免来自生产区的污水、烟灰、臭水污染生活避免来自生产区的污水、烟灰、臭水污染生活 区,尽量减少噪声对生活区的影响,注意生产区区,尽量减少噪声对生活区的影响,注意生产区 和生活区的相对位置和生活区的相对位置(3)建筑技术要求)建筑技术要求 地基承载力(特殊土质要求特殊技术)地基承载力(特殊土质要求特殊技术)地下水位地下水位 地形条件等地形条件等(4)分区
20、时,应适当考虑居民点用地未来扩张趋势)分区时,应适当考虑居民点用地未来扩张趋势主要是安排生产、居住、交通、休息四项活动的用地主要是安排生产、居住、交通、休息四项活动的用地相应的用地类型相应的用地类型:居住用地居住用地:住宅小区:住宅小区:容积率容积率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劳动密集、污染小:城区与居住区相邻处:劳动密集、污染小:城区与居住区相邻处公共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第三产业用地):比重越来越大,包括(第三产业用地):比重越来越大,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金融保险、房地产、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金融保险、房地产、文教、医疗卫生、科研及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等。文教、医疗卫生、科
21、研及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等。布置:布置:沿主要街道底层布置,或集中配置与商业和金融中心处沿主要街道底层布置,或集中配置与商业和金融中心处 一、生活区用地详细规划主要内容一、生活区用地详细规划主要内容公共中心用地规划公共建筑用地规划住宅建筑用地规划(规划的重点)绿地和环境保护用地规划需考虑内容需考虑内容 1)合理的选择生活居住用地的位置()合理的选择生活居住用地的位置(充分利用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条件)2)妥善的组织生活居住区()妥善的组织生活居住区(布置紧凑、依据居民的布置紧凑、依据居民的不同要求,分级配置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使生不同要求,分级配置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使生活区生活方便,便于管理
22、活区生活方便,便于管理)3)有效而经济的组织交通()有效而经济的组织交通(居住地与工作地、各级居住地与工作地、各级公共中心及对外交通站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公共中心及对外交通站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4)注意环境保护要求()注意环境保护要求(生活区与生产区的相对位置生活区与生产区的相对位置)5)创造良好的建筑艺术空间)创造良好的建筑艺术空间 6)充分考非常时期的居民安全)充分考非常时期的居民安全 7)注意利用原有的物质基础()注意利用原有的物质基础(改建或扩建时,尽可能改建或扩建时,尽可能利用原有的建筑物、工程管线、桥梁等原有设施,将利用原有的建筑物、工程管线、桥梁等原有设施,将其融入生活区的总体布局
23、其融入生活区的总体布局)8)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保持发展的连续性保持发展的连续性)(1)住宅布置形式住宅布置形式 条式组群(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条式组群(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点式组群点式组群 条点结合式条点结合式 朝向(朝向(坐北朝南,冬暖夏凉坐北朝南,冬暖夏凉)间距(间距(日照、通风日照、通风)地形(地形(影响建筑物的布局影响建筑物的布局)(1)主要包括内容)主要包括内容 医疗建筑医疗建筑 文教建筑文教建筑 办公建筑办公建筑 商业建筑商业建筑 体育建筑体育建筑 交通建筑交通建筑 邮电建筑等邮电建筑等 机关办公建筑用地放在居民点中心位置机关办公建筑
24、用地放在居民点中心位置 商业服务建筑用地集中或分散方式商业服务建筑用地集中或分散方式 医疗卫生方便群众,远离水源,位于下风向医疗卫生方便群众,远离水源,位于下风向 学校:环境安静、远离交通站点学校:环境安静、远离交通站点 集市用地:居住区适当地点或边缘地段(集市用地:居住区适当地点或边缘地段(视视污染情况而定污染情况而定)(1 1)将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中)将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中心设施集中组织在一个地段;心设施集中组织在一个地段;(2 2)将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中)将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中心设施分成几个功能地段,散射在较大心设施分成几个功能地段,散射在
25、较大 的的中心地区范围中心地区范围(3 3)上述设施形成单一的职能中心,分设在)上述设施形成单一的职能中心,分设在城市的不同地区城市的不同地区注:城市中心设施内容、规模和建设标准,注:城市中心设施内容、规模和建设标准,应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条件相适应应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条件相适应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工业建筑用地,仓库用地、集市贸易用地,农业工业建筑用地,仓库用地、集市贸易用地,农业和畜牧建筑用地等和畜牧建筑用地等(1 1)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相对位置)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相对位置 平行,两长边相邻平行,两长边相邻 垂直,短边相邻垂直,短边相邻 混合,对居住无影响混合,对居住无影响(2 2)在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