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最新gAAA小区域控制测量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967694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PPT
  • 页数:60
  • 大小:88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最新gAAA小区域控制测量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最新 gAAA 小区域 控制 测量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一节第一节 控制测量概述控制测量概述一、平面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测量 我国的平面控制网是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建立起我国的平面控制网是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方法主要有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来的。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方法主要有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量、三角形网测量等。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

    2、一、二级。四等和一、二级。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 3.支导线支导线 支导线是从一个已知控制点和一个已知方向出发,既不附合支导线是从一个已知控制点和一个已知方向出发,既不附合到另一已知控制点,也不回到原起点上。到另一已知控制点,也不回到原起点上。支导线只具有必要的起始数据,缺少对观测成果的检核,因支导线只具有必要的起始数据,缺少对观测成果的检核,因此仅用于图根控制测量,而且一条导线上布设的导线点一般此仅用于图根控制测量,而且一条导线上布设的导线点一般不得超过不得超过4个。个。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二、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1)各等

    3、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1的规定。的规定。(2)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6-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当导线长度小于表6-1规定长度的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3)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度不应大于表6-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倍。上一页 下一

    4、页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 (4)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测2个已知方向。个已知方向。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3)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三、导线测量的外业工

    5、作三、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边长测量、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边长测量、角度测量与连接测量。角度测量与连接测量。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在去测区踏勘选点之前,应先到有关部门收集原有地形图,在去测区踏勘选点之前,应先到有关部门收集原有地形图,高一级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以及这些已知点的位置详图。高一级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以及这些已知点的位置详图。在原有地形图上拟定导线网布设的初步方案,然后到实地踏在原有地形图上拟定导线网布设的初步方案,然后到实地踏勘,修改并确定导线点位。勘,修改并确定导线点位。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规定。导

    6、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规定。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 2.边长测量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的测量应符合以下规定导线边长的测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导线的边长,一级以下也可采用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导线的边长,一级以下也可采用 普通钢尺量距。普通钢尺量距。(2)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3)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送当地气象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送当地气象台台(站站)校准。校准。(4)各等级控制网导线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当在高海拔各等级控制网导线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表时,宜应符合规定。地区

    7、使用空盒气压表时,宜应符合规定。(5)边长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边长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6)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 3.角度测量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用经纬仪按测回法对转折角进行观测。转折角是相角度测量用经纬仪按测回法对转折角进行观测。转折角是相邻两导线边在导线点上形成的水平角,沿导线测量或计算前邻两导线边在导线点上形成的水平角,沿导线测量或计算前进方向,水平角度在该方向左侧的称为左角,反之为右角。进方向,水平角度在该方向左侧的称为左角,反之为右角。若观测无误差,在同一个导线点测得的左角与

    8、右角之和应等若观测无误差,在同一个导线点测得的左角与右角之和应等于于360。4.连接测量连接测量 如图如图6-1所示,导线与高级控制网连接时,需观测连接角所示,导线与高级控制网连接时,需观测连接角1A和连接边和连接边DA1,用于传递坐标方位角和坐标。若测区,用于传递坐标方位角和坐标。若测区及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在经过主管部门同意后,可用罗盘仪及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在经过主管部门同意后,可用罗盘仪观测导线起始边的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为起算数据。观测导线起始边的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为起算数据。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四、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四、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1.

    9、导线测量数据处理导线测量数据处理 (1)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正计算。(2)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一些规定。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一些规定。(3)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4)测距边的精度评定。测距边的精度评定。(5)测距边长度的归化投影计算,应符合一些规定。测距边长度的归化投影计算,应符合一些规定。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 (6)一级及以上等级的导线网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一级及以上等级的导线网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二、三级导线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

    10、或简化方法平差。当采用三级导线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成果表中的方位角和边长应采用坐标反算简化方法平差时,成果表中的方位角和边长应采用坐标反算值。值。(7)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参数或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椭圆参数或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等。当采用简化平差时,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可作相应中误差等。当采用简化平差时,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可作相应简化。简化。(8)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规定。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规定。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

    11、节第二节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 2.闭合导线的计算闭合导线的计算 现以图现以图6-2所示的闭合导线为例,介绍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所示的闭合导线为例,介绍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步骤,具体运算过程及结果参见表步骤,具体运算过程及结果参见表6-2。计算之前,首先将导线草图中的点号、角度的观测值、边长计算之前,首先将导线草图中的点号、角度的观测值、边长的量测值以及起始边的方位角、起始点的坐标等填人的量测值以及起始边的方位角、起始点的坐标等填人“闭合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见表中,见表6-2中的第中的第1栏、第栏、第2栏、第栏、第5栏、栏、第第6栏的第一项,第栏的第一项,第13,14栏的第一项所示。

    12、然后按以下步栏的第一项所示。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计算。骤进行计算。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2)导线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导线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3)坐标增量的计算。坐标增量的计算。(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5)导线点坐标计算。导线点坐标计算。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 3.附合导线的计算附合导线的计算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角度闭合差的计算。(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4.支导线的计算支导线的计算 由于支导线没有多余观测值,不会产生

    13、任何闭合差,因此导由于支导线没有多余观测值,不会产生任何闭合差,因此导线的转折角和坐标增量不需要进行改正。支导线的计算应按线的转折角和坐标增量不需要进行改正。支导线的计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观测的转折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根据观测的转折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2)根据各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根据各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3)根据各边的坐标增量推算各点的坐标。根据各边的坐标增量推算各点的坐标。上一页 返回第三节第三节 三角形网测量三角形网测量一、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一、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各等级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

    14、要求,应符合表各等级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3的的规定。规定。(2)三角形网中的角度宜全部观测,边长可根据需要选择观三角形网中的角度宜全部观测,边长可根据需要选择观测或全部观测测或全部观测;观测的角度和边长均应作为三角形网中的观测观测的角度和边长均应作为三角形网中的观测量参与平差计算。量参与平差计算。(3)首级控制网定向时,方位角传递宜联测首级控制网定向时,方位角传递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个已知方向。下一页返回第三节第三节 三角形网测量三角形网测量二、三角形网测量的外业工作二、三角形网测量的外业工作 (1)三角形网测量作业前,应进行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对三角形网测量作业前,应进行

    15、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对收集到的相关控制资料和地形图收集到的相关控制资料和地形图(以以1:100001:100000为宜为宜)应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图上进行网形设计和精度估算,应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图上进行网形设计和精度估算,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网的精度等级和观测方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网的精度等级和观测方案。案。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第三节 三角形网测量三角形网测量 (2)三角形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三角形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首级控制网中的三角形,宜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其三首级控制网中的三角形,宜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其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小于角形的内角不应小于3

    16、0;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个别角可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应小于放宽,但不应小于25。2)加密的控制网,可采用插网、线形网或插点等形式。加密的控制网,可采用插网、线形网或插点等形式。3)三角形网点位的选定,与导线测量点位的选定要求基本相三角形网点位的选定,与导线测量点位的选定要求基本相同,二等网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同,二等网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2m。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第三节 三角形网测量三角形网测量三、三角形网观测三、三角形网观测 (1)三角形网的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二等三角三角形网的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二等三角形网也可采用全组合观测法。形网也

    17、可采用全组合观测法。(2)三角形网的水平角观测。三角形网的水平角观测。(3)二等三角形网测距边的边长测量。二等三角形网测距边的边长测量。(4)三等及以下等级的三角形网测距边的边长测量导线测量。三等及以下等级的三角形网测距边的边长测量导线测量。(5)二级三角形网的边长也可采用钢尺量距。二级三角形网的边长也可采用钢尺量距。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第三节 三角形网测量三角形网测量四、三角形网测量数据处理四、三角形网测量数据处理 (1)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正计算。(2)三角形网的测角中误差计算。三角形网的测角中误差计算

    18、。(3)水平距离计算和测边精度评定按前述导线测量中水平距水平距离计算和测边精度评定按前述导线测量中水平距离计算和测边精度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离计算和测边精度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4)当测区需要进行高斯投影时,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方向观当测区需要进行高斯投影时,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方向观测值,应进行方向改化计算。四等网也可采用简化公式。测值,应进行方向改化计算。四等网也可采用简化公式。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第三节 三角形网测量三角形网测量 (5)高山地区二、三等三角形网的水平角观测,如果垂线偏高山地区二、三等三角形网的水平角观测,如果垂线偏差和垂直角较大,其水平方向观测值应进行垂线偏差的修正。差和垂直

    19、角较大,其水平方向观测值应进行垂线偏差的修正。(6)测距边长度的归化投影计算,按前述导线测量的有关规测距边长度的归化投影计算,按前述导线测量的有关规定执行。定执行。(7)三角形网外业观测结束后,应计算网的各项条件闭合差。三角形网外业观测结束后,应计算网的各项条件闭合差。各项条件闭合差不应大于相应的限值。各项条件闭合差不应大于相应的限值。(8)三角形网平差时,观测角三角形网平差时,观测角(或观测方向或观测方向)和观测边均应视和观测边均应视为观测值参与平差。为观测值参与平差。(9)三角形网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三角形网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上一页 返回第四节第四节 卫星定位测量卫星定位测量一、卫星定位

    20、测量的技术要求一、卫星定位测量的技术要求 (1)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4的规定。的规定。(2)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下式计算。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下式计算。(3)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1)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2)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并符合下式:要求,并符合下式:22dBA下一页返回m第四节第四节 卫星定位测量卫星定位测量 (4)

    21、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综合设计。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综合设计。2)首级网布设时,宜联测首级网布设时,宜联测2个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个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点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点;对控制网内的长边,宜构成大地四边对控制网内的长边,宜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形或中点多边形。3)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

    22、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线: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多于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多于6条。条。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第四节 卫星定位测量卫星定位测量 4)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的基线数的1.5倍。倍。5)加密网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加密网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比较灵活的布网方式。比较灵活的布网方式。6)对于采用对于采用GPS-RTK测图的测区,在控制网的布设中应顾测图的测区,在控制网的布设中应顾及参考站点的分布及位置。及参考站

    23、点的分布及位置。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第四节 卫星定位测量卫星定位测量 5)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2)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高度角在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应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无障碍物;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24、。3)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第四节 卫星定位测量卫星定位测量二、二、GPS控制测量作业控制测量作业 (1)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5的规的规定。定。(2)对于规模较大的测区,应编制作业计划。对于规模较大的测区,应编制作业计划。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第四节 卫星定位测量卫星定位测量 (3)GPS控制测量测站作业,应满足下列要求控制测量测站作业,应满足下列要求:1)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电池的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电池的容量、接收机的

    25、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2)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确至1mm。3)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近旁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近旁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4)作业的同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作业的同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等相关的测站信息。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等相关的测站信息。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第四节 卫星定位测量卫星定位测量三、三、GPS测量数据处理测量数据处理 (1)基线解算。基线解算。(2)G

    26、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异步环控制测量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异步环和复测基线检核。和复测基线检核。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第四节 卫星定位测量卫星定位测量 (3)当观测数据不能满足检核要求时,应对成果进行全面分当观测数据不能满足检核要求时,应对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并舍弃不合格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所构成异步析,并舍弃不合格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所构成异步环的边数不超过卫星定位测量技术要求的规定。否则,应重环的边数不超过卫星定位测量技术要求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或有关的同步图形。测该基线或有关的同步图形。(4)外业观测数据检验合格后,应按规定对外业观测数据检验

    27、合格后,应按规定对GPS网的观测精网的观测精度进行评定。度进行评定。(5)GPS测量控制网的无约束平差。测量控制网的无约束平差。(6)GPS测量控制网的约束平差。测量控制网的约束平差。上一页返回第五节第五节 交会定点的计算交会定点的计算一、前方交会一、前方交会 如图如图6-3所示,前方交会是分别在已知两点所示,前方交会是分别在已知两点O(xA,yA),M(xB,yB)处安置经纬仪观测出处安置经纬仪观测出、,通过三角形的余切公,通过三角形的余切公式求出待定点式求出待定点P的坐标待定点的坐标待定点P坐标的计算方法如下。按导线坐标的计算方法如下。按导线计算公式,由图计算公式,由图6一一8可知可知:下

    28、一页返回cotcotcotcotcotcotcotcot0000mmpmmpxxyyyyyxxx第五节第五节 交会定点的计算交会定点的计算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校核和提高尸点坐标的精度,通常采用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校核和提高尸点坐标的精度,通常采用三个已知点的前方交会图形。如图三个已知点的前方交会图形。如图6-4所示,在三个已知点所示,在三个已知点1,2,3上设站,测定上设站,测定1,1和和2,2,构成两组前方交会,构成两组前方交会,然后分别解算两组然后分别解算两组P点坐标。由于测角有误差,所以解算得点坐标。由于测角有误差,所以解算得两组两组P点坐标不可能相等,如果两组坐标较差不大于两倍比点坐标不

    29、可能相等,如果两组坐标较差不大于两倍比例尺精度时,取两组坐标的平均值作为例尺精度时,取两组坐标的平均值作为P点最后的坐标。点最后的坐标。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五节第五节 交会定点的计算交会定点的计算二、侧方交会二、侧方交会 如图如图6-5所示,侧方交会是分别在一个已知点所示,侧方交会是分别在一个已知点(如如A点点)和待和待定点定点P上安置经纬仪,观测水平角上安置经纬仪,观测水平角a,和检查角和检查角,进而确定,进而确定P点的平面坐标。点的平面坐标。计算时先由计算时先由=180-(a+)求出求出角,再按前方交会的角,再按前方交会的方法计算方法计算P点的平面坐标。点的平面坐标。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五

    30、节第五节 交会定点的计算交会定点的计算三、后方交会三、后方交会 如图如图6-6所示,所示,A、B,C为为3个已知控制点,个已知控制点,P为待定点。后为待定点。后方交会是在方交会是在P点安置经纬仪,观测水平角点安置经纬仪,观测水平角和和,根据,根据3个已个已知点的坐标和知点的坐标和,角计算角计算P点的坐标。点的坐标。后方交会法的计算公式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的一种计算方后方交会法的计算公式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的一种计算方法如下法如下:(1)计算计算B点至点至P点的方位角正切值。点的方位角正切值。(2)计算坐标增量。计算坐标增量。(3)计算计算P点坐标点坐标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五节第五节 交会定点的

    31、计算交会定点的计算 为了检核,实际工作中通常是观测为了检核,实际工作中通常是观测4个已知点,每次用个已知点,每次用3个点,个点,共组成两组后方交会,若两组坐标值的较差符合规定的要求,共组成两组后方交会,若两组坐标值的较差符合规定的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取其平均值作为P点的最后坐标。点的最后坐标。测量上称由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已知点测量上称由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已知点A,B,C构成的圆构成的圆为危险圆。当为危险圆。当P点位于危险圆上时,无法计算出点位于危险圆上时,无法计算出P点的坐标。点的坐标。因此,在选定因此,在选定P点时,应避免使点时,应避免使P点位于危险圆上。点位于危险圆上。上一页 返回第六

    32、节第六节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一、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一、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1)、四等水准测量及等外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见表、四等水准测量及等外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见表6-6。(2)三、四等水准测量一般采用双面尺法观测,其在一个测三、四等水准测量一般采用双面尺法观测,其在一个测站上的技术要求见表站上的技术要求见表6-7。下一页返回第六节第六节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1.测站观测程序测站观测程序 (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

    33、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2.测站计算与校核测站计算与校核 (1)视距计算。视距计算。(2)同一水准尺黑、红面中丝读数校核。同一水准尺黑、红面中丝读数校核。(3)高差计算及校核。高差计算及校核。(4)每页计算校核。每页计算校核。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六节第六节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 3.成果计算与校核成果计算与校核 在每个测站计算无误后,并且各项数值都在相应的限差范围在每个测站计算无误后,并且各项数值都在相应的限差范围之内时,根据每个测站的平均高差,利用已知点的高程,推之内时,根据每个测站的平均高差,利用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上一页 返回第

    34、七节第七节 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一、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一、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三角高程测量是根据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角来计算两点三角高程测量是根据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角来计算两点的高差,然后求出所求点的高程。如的高差,然后求出所求点的高程。如图图6-7所示,在所示,在M点安点安置仪器,用望远镜中丝瞄准置仪器,用望远镜中丝瞄准N点规标的顶点,测得竖直角点规标的顶点,测得竖直角,并量取仪器高并量取仪器高i和规标高和规标高v,若测出,若测出M,N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则可求得则可求得M,N两点间的高差,即两点间的高差,即:N点高程为点高程为:viDhmntan下一页返回viDHHM

    35、Ntan第七节第七节 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应进行往返观测,即由三角高程测量,一般应进行往返观测,即由M向向N观测观测(称为称为直规直规),又由,又由N向向M观测观测(称为反规称为反规),这样的观测,称为对向,这样的观测,称为对向观测,或称双向观测。对向观测可以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观测,或称双向观测。对向观测可以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三角高程测量对向观测所求得的高差较差不应大光的影响。三角高程测量对向观测所求得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于0.1Dm,若符合要求,则取两次高差的平均值。,若符合要求,则取两次高差的平均值。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七节第七节 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

    36、量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1)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宜在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布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宜在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2)由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由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4)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规定。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规定。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七节第七节 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三、三、GPS拟合高程测量拟合高

    37、程测量 (1)GPS拟合高程测量仅适用于平原或丘陵地区的五等及以拟合高程测量仅适用于平原或丘陵地区的五等及以下等级高程测量。下等级高程测量。(2)GPS拟合高程测量宜与拟合高程测量宜与GPS平面控制测量一起进行。平面控制测量一起进行。(3)GPS拟合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拟合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4)GPS拟合高程计算应符合规定。拟合高程计算应符合规定。(5)对对GPS点的拟合高程成果应进行检验。点的拟合高程成果应进行检验。上一页 返回表表6一一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返回表表6一一2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返回表表6一一3 三角

    38、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求返回表表6一一4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技术要求返回表表6一一5 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术要求返回表表6一一6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返回表表6一一7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返回图图6一一1 连接测量示意图连接测量示意图返回图图6一一2 闭合导线草图闭合导线草图返回图图6一一3 前方交会法基本图形前方交会法基本图形返回图图6一一4 三点前方交会三点前方交会返回图图6一一5 侧方交会侧方交会返回图图6一一6 后方交会后方交会返回图图6一一7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返回60 结束语结束语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最新gAAA小区域控制测量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6769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