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docx

  • 上传人(卖家):alice
  • 文档编号:4966472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52
  • 大小:200.8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doc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生物和栖息地 2023 新苏教版 六年级 下册 科学 第二 单元 生物 栖息 教案 概要 知识点 归纳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苏教版(2017)科学六年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目录5.多样的栖息地6.有趣的食物链7.做个生态瓶8.适应生存的本领第2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单元概要分析第2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在地球上,从高山到海洋,从路边小溪到校园大树,每个角落都有生命的踪迹,但生活在各个地方的生物却因地域、气候和食物的不同而大不一样。一种生物长期生活在它的栖息地,那里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在栖息地,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就是生态平衡;生物与环境构成一个整体,就是生态系统。生态

    2、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错综交织。例如,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而校园花坛则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在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的重要责任。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比较、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如基于问题的观察、实验、记录、调查等。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探究过生物生存与环境(主要是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本单元将通过研究生物和栖息地的关系,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等,发展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能力;将继续使用图式(箭头图式等)表达复杂的关系;在制作生态瓶的活

    3、动中,还将进行动态观察和原因探究;在研究动物适应生存的本领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发展推理、解释、评估的高阶思维能力。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围绕“栖息地”“食物链(网)”“生态平衡”三个关键概念展开,按照“栖息地栖息地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关系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平衡”的逻辑线索层层深入,选择不同环境中学生较为熟悉的典型生物作为探究对象,使学生获得对人、其他生命、环境之间关系的体验,建立生态平衡的认知模型。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调查、模拟、案例分析、评估、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

    4、物的多样性。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8.1 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

    5、养分的结构。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9.3 动物的行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12.1 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举例说出常见的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需要。12.2 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说出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说出常见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12.4 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

    6、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认识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的生物非常重要。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本单元由多样的栖息地有趣的食物链做个生态瓶适应生存的本领四课组成。四课内容设计的逻辑关系是:由整体到部分,由外部组成到内部关系。即从整体认识栖息地开始,深入栖息地内部认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接着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最后认识环境变化后动物的适应性行为。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引导学生分析各种不同的栖息地,归纳概括栖息地的一般特征;分析某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再逐渐扩展,综合更多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错综复杂的食物网;在建立联系的基础上,探究生态平衡得以保持的原因。从科学探

    7、究的角度看,主要采用了基于真实的栖息地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分析讨论,获得相关结论的方法。学生围绕问题,利用案例资料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发现生物行为变化的原因,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第一课多样的栖息地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不同生物生存的环境,归纳概括生物栖息地的共同特征,建立栖息地多样性的观念;第二课有趣的食物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理解生物在食物网中的作用;第三课做个生态瓶通过动手做一个生态瓶,建立对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认知;第四课适应生存的本领通过对东非草原动物大迁徙等案例的研究分析,发现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行为。四、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栖息地、食物链、生态平

    8、衡等概念,能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2) 运用案例分析、比较、推理、建模的方法,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合作探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4)感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五、单元活动导图六、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1多样的栖息地12有趣的食物链13做个生态瓶14适应生存的本领1-2总课时4-5单元教案第5课 多样的栖息地【教材分析】多样的栖息地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和多姿多彩的植物,他们已经知道不同的动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植物

    9、也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栖息地的概念还不了解。本课是认识栖息地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第一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多样的栖息地,理解栖息地的环境、食物、水源等为生物提供了生长、繁殖的庇护所。本课包括四个主要活动,第一个活动,提供信息丰富的视频或图片文字资料,组织学生观察海洋、树林、草原、南极等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将环境特点和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建立联系,研究它们生活在这里的原因。发现不同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基本需求,建立栖息地的概念。第二个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实地观察分析一个池塘或一棵大树、一片草

    10、地分别能为哪些生物提供栖息地,发现栖息地多种多样。第三个活动,以四川大熊猫保护区为探究案例,阅读资料,收集信息,分析自然保护区成为大熊猫栖息地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栖息地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意义。为第二课进一步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做好铺垫。【学情分析】通过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不同的动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六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也有一定了解,探究过生物生存与环境(主要是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但不会深入思考生物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建立栖息地的概念,理解栖息地的多样化,发现生物与其栖息地相适应。六

    11、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掌握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比较、概括、分析、推理等;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良好地实验习惯,对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对一切事物还是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为学习本课奠定基础。本课的学习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理解栖息地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

    12、等条件。2理解多样化的栖息地生活着多样化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知识,运用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发现生物与其栖息地相适应。科学态度:1合作探究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观点。2丰富对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2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教学重点】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栖息地为生物提供空气、水、适宜温度、食物等基本需要。 【教学难点】能对阅读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梳理出有用信息。【教学准备】

    13、教师材料:课件、校园大树下、花坛里的动植物照片等学生材料:探究学习报告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1观看视频:地球各个生态环境的画面。 2观看视频后提问:从视频中获得了哪些信息?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引导学生小结: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不同的生物的家园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4朗诵小诗:雪莲绽放在雄伟的雪山,海草飘摇在斑斓的海底,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长颈鹿生活在辽阔的草原它们有个共同的家园地球。5教师讲述: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它们。设计意图:一段优美的地球各个生态环境的画面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也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

    14、围绕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展示交流。为后面建立栖息地概念作铺垫。二、阅读图片,建立概念1出示P14页图片,教师提问:图中的生物,它们为什么住在那里?2学生先思考,然后再选择两种不同环境进行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报告单一。3小组根据实验报告单进行汇报交流,问:这些生物分别生活在怎样的地方?哪些因素是它们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对环境特点进行描述,描述时要从气候、水源、食物、天敌等方面进行。说出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师按学生交流的内容完成板书4问:同学们说的真好,那还有哪些动植物也住在那里呢?5师出示其他生物卡片,出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将生物卡片贴到对应的栖息地卡片上。6交流这些生

    15、物分别生活在哪个地方?这些地方为它的生存提供了什么? 7在刚才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区别?(可提示:大小、温度、湿度、光照、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程度、海拔高低等)。在此基础上归纳:这些地方具有什么功能?它能给生物的生存提供哪些帮助?8建立概念: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栖息地。栖息地是生物必须依赖的场所,为生物提供不可或缺的生存保障。(板书栖息地)设计意图: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具有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且生生不息?需要着力丰富学生对地球上各种自然环境,对栖息地多样、生命多

    16、样的认知,因此教师设计了两个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它们为什么住在那里,这些地方为它的生存提供了什么,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栖息地的概念。三、实地观察,丰富概念1教师讲述: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塘、花坛。让我们一起到熟悉校园里寻找生物的栖息地吧。2教师讲述:分组在校园里找一个花坛、小河或一棵大树周围的环境,寻找生活在那里的生物,观察并记录下来,完成实验报告单二,思考它们的生存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3PPT出示要求:(1)找:在组长带领下寻找校园里一处栖息地,描述这个栖息地的特点;(2)察:仔细观察栖息地里的生物;(3)记:将观察到的生物及其生活习性记录下来;(4)思:它们的生存与环境有

    17、怎样的关系?友情提醒:以肉眼观察为主,不得用手或身体直接接触栖息地中的小动物,尽量不打扰它们,防止发生意外。4学生在组长带领下走出教室寻找校园内生物的栖息地,完成实验报告单。5十分钟后回到教室,进行交流:你们小组找的哪处栖息地?这处栖息地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个栖息地里找到了哪些动植物?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怎样?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生活在这里?这个地方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什么?它们与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6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校园内找到了很多生物的栖息地,有小河,有大树,有花坛、有草坪这些栖息地虽然不大,但也为生物的生长提供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板书多样

    18、的)设计意图:要建立起地球上大的栖息地的概念,必须从身边熟悉的环境入手,让学生明白,一条小河、一棵大树,一个花坛等就是一个栖息地。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寻找生物的栖息地,以此为研究对象,发现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及该处的环境特点,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栖息地概念内涵的理解。四、个例分析,理解概念1出示大熊猫生活视频,教师提问:同学们认识它吗?这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大熊猫。请同学说说它的生活习性,你知道它生活在哪里吗?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6页内容,圈出与大熊猫栖息地有关的信息,思考:大熊猫为什么会生活在那里?3完成学生活动手册P5页内容。4交流讨论:大熊猫为什么会生活在那

    19、里?选取两到三名学生上台交流展示。找出了哪些跟大熊猫栖息地有关的信息?哪些信息跟大熊猫的生活关系不大?这些区域的气候、植物、水源和食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之所以能成为大熊猫栖息地的原因是什么?5教师帮助归纳概括三个地区的相同点,引导分析这些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大熊猫的栖息地。6教师总结:大熊猫喜欢生活在海拔高、气候寒冷、植被茂密且种类繁多、竹子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环境相对封闭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就成了大熊猫的栖息地。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设计意图:大熊猫是学生喜闻乐见、比较熟悉的动物。通过对大熊猫栖息地这一具体案例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对资料信息进行提取、归纳,学会从各个环境要素寻找

    20、大熊猫与栖息地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1教师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多样的栖息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2教师提问: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那么,同学们,请大家课后思考生物活动会对栖息地产生影响吗?设计意图:通过对这节课的回顾,让学生知道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设计一个课后问题生物活动会对栖息地产生影响吗,让学生明确我们要地认识大自然,和与我们生活在同一家园的动植物们,要保护他们,保护我们的家园,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板书设计】大海草原5.多样的栖息地 花坛 多

    21、样的生物(气候、温度、食物) 大树草坪6有趣的食物链【教材分析】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的第2课。通过前一课多样的栖息地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生物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课继续探究栖息地内部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理解在食物网中各种动植物所起到的作用。本课包括四个主要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从学生熟悉的田野上草籽、田鼠、鹰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食物联系,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第二个活动是按一定顺序用箭头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发现海洋中也存在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食物联系,深入理解食物链的内涵。第三个活动是通过分析非洲热带

    22、草原动植物的食物联系,模拟食物网的变化,初步认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意识到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第四个活动是根据食物网中各种动植物所起到的作用,理解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了解完整食物链的构成。【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六年级的学生认识了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了解了生物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他们对部分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尚未形成“食物链”的概念。他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比较、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

    23、动,如:基于问题的观察、实验、记录、调查等。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生物很感兴趣。本课围绕“食物链”“食物网”两个关键概念展开,采用不同环境中学生较为熟悉的典型生物作为探究对象,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发展学生的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能力,获得对人、其他生命、环境之间关系的体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是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2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3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科学探究:1能够模拟、分析、综合一个栖息地内复杂的食物网关系。2能用箭头图式等表达生物间复杂的食

    24、物关系。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2在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意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教学重点】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教学难点】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动植物卡片。学生材料:活动手册、拓展阅读资料、贴有双面胶的卡片、记号笔、毛线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分析田野上草籽、田鼠、鹰之

    25、间的食物关系,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1(出示教材P17页田野上草籽、田鼠、鹰的图片)谈话:同学们,这是一片田野,田野上的草都结籽了,田鼠和鹰生活在这片田野上。它们分别吃什么呢?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谁吃谁”“谁被谁吃”来描述。3教师提问: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你能用箭头图式来表示吗?4学生画图。5学生汇报展示。(图示1:鹰田鼠草籽;图示2:草籽田鼠鹰 )6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哪一种图示更能准确地表达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什么?7学生回答。8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图示2“草籽田鼠鹰”,文字和箭头组合在一起,能清晰地表示食物和能量的来源以及能量的传递过程。草籽被田鼠吃,田鼠被鹰吃,能量从草籽

    26、传递给田鼠,再由田鼠传递给鹰,它们形成了像链条一样的食物关系。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趣的食物链。(板书课题:有趣的食物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并用图示准确表达田野上草籽、田鼠、鹰之间的食物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二、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发现海洋中也存在生物间的食物联系1(出示教材P17页海洋里鲨鱼、蛤蜊、鳕鱼、硅藻的图片)谈话:同学们,鲨鱼、蛤蜊、鳕鱼、硅藻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请你用箭头和文字画出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链。2学生在活动手册P6页上画海洋生物的食物链。3(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记录)汇报交流:你的食物链是怎么画的?你能根

    27、据你画的食物链具体描述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关系吗?4在学生交流基础上出示食物链的画法并小结:硅藻蛤蜊鳕鱼鲨鱼,硅藻被蛤蜊吃,蛤蜊被鳕鱼吃,鳕鱼被鲨鱼吃,能量从硅藻传递给蛤蜊,然后由蛤蜊传递给鳕鱼,再由鳕鱼传递给鲨鱼。5教师提问:除了我们刚刚分析的田野、海洋里的这两条食物链,你还知道其它的食物链吗?6学生例举。7小结:自然界中,不同栖息地的生物存在不同的食物关系,我们也可以用相应的食物链去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根据所画食物链具体描述海洋生物间的食物关系。通过列举不同栖息地的生物存在不同的食物关系,帮助学生丰富栖息地知识和食物链的内涵。三、模拟非洲热带草原的

    28、食物网,理解食物链中生物间的普遍联系(一) 寻找并画出非洲热带草原的食物链1(出示教材P18页非洲热带草原的生物图片)谈话:闻名世界的非洲热带草原壮美辽阔,生机盎然,草原上生活着大象、羚羊、猎豹等动物。图上这些动物,你了解它们的食性吗?2学生选择某些动物简单描述它们的食性。3过渡:有些草原动物的食性同学们并不是很了解。为了帮助大家,老师准备了一份“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动植物”资料,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份资料,了解更多生物的食性。4学生阅读补充资料。(资料附后)5教师提问:你们能根据资料,小组合作尝试寻找并画出草原上这些生物形成的食物链吗?6小组合作,画出食物链。7交流汇报: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寻找

    29、到的食物链,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在黑板上贴出各食物链。8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食物链,你们有什么发现?9学生交流发现。10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同一种生物会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出现,不同的食物链会有交叉。设计意图:通过阅读“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动植物”的补充资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食性,更有助于学生准确找出多条食物链。(二)模拟非洲热带草原的食物网1过渡并提出任务: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模拟非洲热带草原上这些生物的食物关系。2出示游戏步骤:(1)约10名同学为一组,每个同学选取图中的一种生物,用记号笔在卡片上写出该生物的名称,并把名签贴在自己额头,代表该生物。 (2)握住毛线

    30、的一头,另一头递给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以此类推,尝试使组内每个同学都有毛线与其他同学相连。(3)当去除其中的一种“生物”后,代表该生物的同学把毛线放下。3小组活动。4交流汇报:(1)连接起来的毛线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并板书:食物网(2) 去除一种生物后, 有多少种生物受到了影响? 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例:以羚羊为例:当去掉羚羊后,以羚羊为食物的猎豹和狮子会受到影响,草作为羚羊的食物,其生长也会受到影响。(3) 食物网简单点好,还是复杂点好?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活动,帮助

    31、学生从“食物链”的认识过渡到“食物网”概念的建立,并理解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四、认识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了解完整食物链的构成1过渡: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思考,食物网中植物和不同层级的动物各起什么作用?小组可以进行讨论。2学生讨论。3交流汇报。4在学生汇报基础上小结:食物网中,植物提供能量,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能量和物质被一个生物转移到另一个生物,进行着循环流动。5(出示教材P19页资料: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

    32、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阅读资料,结合黑板上的食物网思考下列问题:(1) 植物的营养从哪里来?(2) 什么是生产者?什么是消费者?请结合黑板上食物网中的生物举例说明。(3) 什么是分解者?(4) 如果没有分解者,世界会变得怎样?6学生阅读资料,思考交流。7在交流基础上小结:完整的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它们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角色,缺一不可。食物链的始端是生产者,末端是分解者。不同的食物链交织形

    33、成了食物网。(板书: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交织)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和思辨活动,认识到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食物链中的重要角色,且缺一不可。了解完整的食物链也可以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奠定基础。五、课后拓展延伸,了解更多栖息地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食物链,认识了田野、海洋、非洲热带草原等栖息地的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大自然中,还存在着其它的栖息地,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画一画这些栖息地的食物链、食物网。设计意图:突破课堂时空限制,利用课后时间了解不同栖息地的生物,不仅能让学生增长见识,更能巩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板书设计】 生产者6有趣的

    34、食物链 消费者交 分解者织 食物网7做个生态瓶【教材分析】做个生态瓶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的第三课,通过二年级下册土壤与生命、三年级下册植物与环境、四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及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对生物生存的条件、环境及生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了解了生物栖息地和栖息地上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本课通过做一个生态瓶,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学习方式进一步理解生态瓶中植物与动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以感性经历和理性分析科学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认识生态系统、探究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第一部分,认识生态系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

    35、对栖息地和食物链、食物网有了深入的了解,本课通过回顾已有概念和认识,直接引出生态系统概念,顺势提出生态平衡概念,学生容易理解。第二部分,探究生态系统组成,理解生态平衡。通过制作生态瓶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在观察生态瓶中的植物与动物,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深入了解生态系统,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第三部分,理解并学习如何保护生态系统。通过举例,发现身边存在大量生态平衡破坏的例子,分析生态失衡的原因,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非常重要。三个环节层层递进,以期学生通过小型生态系统学习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态平衡,形成生态保护意识,并身体力行践行生态保护。【学情分析】通过二年级下册土壤与生命、三年级下

    36、册植物与环境、四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及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生存的条件、环境及生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有了丰富的感知和全面的认识,对生物栖息地和栖息地上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有了一定了解,学会了观察和记录方法,拥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但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平衡的认识还缺乏全面、整体性的科学认识。本课教学就是通过学生设计、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瓶,将学生关于生态系统的零碎知识和前认知进在设计、准备、制作中进行系统化、统整化的思考、梳理,并在观察、实验、交流中直观感知生态系统的组成,理解生态系统中植物与动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以感性经历和理性分析科学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生态平衡的

    37、重要意义,将学生之前的零散认知进行系统建构,形成对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科学思考、理性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与其栖息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实地观察、讨论交流,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建立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2能在制作生态瓶中探讨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讨生态瓶中各生物间的关系。科学探究:1能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设计并制作生态瓶。2能细心观察生态瓶中的现象,发现生态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探究影响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1在观察、实验中,认

    38、识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生物非常重要。2科学实验、尊重事实,能在探究中积极提问,并能运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在观察实验、分析梳理中,体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能结合本课所学,身体力行,从点滴小事出发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建立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教学难点】制作生态瓶,学会分析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学习单、小虾若干只、田螺、塑料瓶若干个、水草若干、鱼缸底砂若干、渔捞若干、自然水域的水、一次性杯子若干、塑料盒若干、长着草的土、蜗牛。学生材料:收集生态平衡破坏的例子。【教学时间

    39、】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实地观察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花坛边,你都看到花坛中有哪些物品? 学生交流:花、草、大叶黄杨、蜗牛、蚂蚁、泥土、枯树枝、枯树叶、水 教师小结:生物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把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板书:生物+周围环境=生态系统)2教师提问:花坛中的这些生物,会相互影响吗?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花草枯萎,以新鲜花草为食的动物就会缺乏食物,有的动物会死亡,数量就会变少;如果以嫩草为食的小动物死亡,草的生长就不受控制疯长3教师提问:花坛中的植物与动物间会相互影响,怎样能说花坛的生态是平衡的呢?学生交流:生活在花坛中的动物与植物

    40、的数量变化不大,就是处于平衡的状态。4教师小结: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作生态平衡。(板书:生态平衡:生物数量变化不大)设计意图:寻找校园中的一个花坛,组织学生尽可能全面、细致地观察花坛中的物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全面观察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品,建立生态系统的感性认知,理解生态系统。并通过思考、分析这些物品之间的联系与相互的影响,认识生态平衡。二、操作探究生态平衡(一)制作生态瓶1教师讲述:刚才在校园里,我们了解了小花坛的生态系统,初步讨论了它的生态平衡问题。生态平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一起来深入研究。2教师

    41、提问:要想深入研究生态问题,我们先来自己制造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瓶。你觉得,要制作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做哪些准备呢?学生交流:需要考虑模拟哪一个生态系统,需要考虑准备哪些物品放入生态瓶,需要考虑生态瓶中的生物生存、生长的环境,生物生存或生长需要的条件3教师提问:生物生长的环境都有那些呢?学生交流并梳理:陆地生态系统(山林、农田、草地、花坛)、水域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海洋)教师追问:假如我们要模拟我们身边的陆地生态系统或常见的水域生态系统,你会怎样设计生态瓶?学生交流:需要放入植物、需要放入动物教师追问:光有这些生物就够了吗?还需要哪些非生物?学生交流:土壤、阳光、空气、水教师补充:除

    42、了植物、动物,那些看不见的微生物也对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土壤中、动植物上,就生存着很多微生物。教师小结:所以,制作一个生态瓶,我们需要在生态瓶中放入动物、植物、微生物,需要提供它们生存、生长必须的条件,如土壤、阳光、空气、水4教师布置:为方便大家制作生态瓶,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分别有池塘水、田螺、小虾、水草,还准备了长着小草的湿润土壤,蜗牛。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模拟的生态系统,根据小组成员所带的材料或是老师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生态瓶制作方案,绘制简单的设计图。学生活动:交流设计,绘制生态瓶设计图。教师各小组巡视、提问、指导。5教师提问:各小组都设计好了生态瓶,每一小

    43、组选择一个代表来介绍一下自己小组的生态瓶模拟了哪种生态环境,是怎样设计的,其他组仔细听汇报小组的设计,有建议的可以直接举手提出。学生交流介绍小组设计方案。6教师布置:接下来,就请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大口塑料瓶,完成生态瓶制作。学生分组制作生态瓶。设计意图:以学生提前准备,教师从旁引导,组织学生科学、全面、深入地思考生态瓶制作需要考虑的问题,再设计、交流完善制作方案,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思考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各部分的作用。(二)观察生态瓶1教师提问:生态瓶制作好了,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生态瓶,说一说生态瓶中的各部分是怎样模拟生态系统的?分析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和环境是怎样维持

    44、平衡的?学生回答:我们这个水域生态瓶中,水草能提供氧气,还可以作为虾的食物,田螺以虾的粪便为食,可以保证水体清洁。我们这个陆地生态系统中,青草可以制造氧气,蜗牛以青草为食,蜗牛的粪便可以为青草提供生长的营养。2教师布置:针对不同的生态瓶,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以下问题。水域生态瓶:想一想:不给水域生态瓶里的小虾喂食,它们会怎样?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猜一猜:生态瓶中放入更大或更多虾、田螺,情况会怎样?出现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自然界的虾、田螺不喂食也能活?分析能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陆地生态瓶:想一想:不打开陆地生态瓶的盖子,瓶子里的小草能活多久、生长的蜗牛能活多久?为什么

    45、?猜一猜:生态瓶中放入更多小草、蜗牛,情况会怎样?出现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自然界的植物为什么不浇水也能活,蜗牛从不喂食也能活?分析能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后交流:水域生态瓶不给水域生态瓶里的小虾喂食,它们会逐渐死亡,主要原因是食物短缺。有可能它还会捕食田螺或水草,导致水质变差,水质变差虾也会死亡。生态瓶中放入更大或更多虾或田螺,这些小动物死亡会更快,主要原因除了食物不足,还因为水草制造的氧气跟不上消耗的量。自然界的虾不喂食也能活是因为自然水域中有各种浮游生物、其他水体小动物、水草为食物,自然水域的田螺也有源源不断吃不完的食物。陆地生态瓶不打开陆地生态瓶的盖子,瓶子里的

    46、小草活不了多久,因为生态瓶中的土壤水分被吸收完了植物就会干死。小蜗牛会因为缺少食物而休眠或死亡。生态瓶中放入更多小草或蜗牛,小草或蜗牛会加快死亡,主要因为瓶内的生态调节能力有限,不能维持太长时间。自然界的植物不浇水也能活,因为有自然降雨等原因保证土壤有水分,蜗牛也能通过自己的移动获得源源不断的食物。3教师提问:水域生态瓶中的水被污染了,生态瓶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交流:生态瓶中的所有生物都会死亡。4教师提问:如果陆地生态瓶中的土壤被污染了,生态瓶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交流:生态瓶中的所有生物都会很快死亡。5教师小结:看来,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食物网中的某一种生物变化大,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就会受到大的影响或破坏,进而也会影响环境如果破坏了生物生存的环境,最终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在实际场景中深入思考生态瓶中每一种生物、非生物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生态平衡的破坏是一个“链式反应”,理解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种生物的数量大变化,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生态失衡,引发严重的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6647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