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及设备仪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实验室建设及设备仪器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室 建设 设备 仪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第一章实验室建设及设备仪器实验室建设及设备仪器 1.1 1.1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 1.2 1.2 实验环境控制实验环境控制1.3 1.3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 1.4 1.4 常用器皿常用器皿1.5 1.5 型微生物厂主要仪器及设备型微生物厂主要仪器及设备 1.1 1.1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1.1.1 1.1.1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1.1 1.1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1.1.2 1.1.
2、2 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要求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要求(一)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二)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第六章 食品矿物质的测定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食品中营养元素的测定食品中营养元素的测定 第三节第三节 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测定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测定 第四节第四节 感官检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感官检验数据的统
3、计分析 第五节第五节 感官检验的应用感官检验的应用第六章 食品矿物质的测定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一、食品中元素的分类及作用一、食品中元素的分类及作用(1)人体生命主要、必需的,食品中含量很高的常量元素(2)必需的微量元素(3)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二、食品中元素测定的方法二、食品中元素测定的方法 1.食品中元素的分离与浓缩食品中元素的分离与浓缩 离子交换法、螯合溶剂萃取法。2.食品中元素测定的方法食品中元素测定的方法 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极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等。第六章 食品矿物质的测定 第二节第二节 食品中营养元素的测定食品中营养元素的测定 一、钙的测定一、钙的
4、测定1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原理 试样经湿消化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火焰原子化后,吸收422.7nm的共振线,其吸收量与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2)试剂 表6-1 钙标准使用液配制元素标准储备液浓度/(g/mL)吸取储备标准液量/mL稀释体积/mL标准试用液浓度/(g/mL)稀释溶液钙5005.01002520g/L氧化镧溶液第六章 食品矿物质的测定 (3)仪器 (4)操作步骤 试样消化。测定。钙标准稀释液见表6-2,测定操作参数见表6-3。(5)结果计算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式中 X试样中钙的含量,mg/100g;c1测定用试样液中钙的浓
5、度,g/mL;c0试剂空白液钙的浓度,g/mL;V试样定容体积,mL;f稀释倍数;m试样质量,g。10()1001000ccVfXm第六章 食品矿物质的测定 表6-2 不同浓度系列标准稀释液的配制方法元素使用液浓度/(g/mL)使用液量/mL稀释体积/mL标准液浓度/(g/mL)稀释溶液钙251500.520g/L氧化镧溶液2131.54263表6-3 测定操作参数元素波长/nm光源火焰标准系列浓度范围/(g/mL)稀释溶液钙422.7可见光空气-乙炔0.53.020g/L氧化镧溶液第六章 食品矿物质的测定 2.2.滴定法(滴定法(EDTAEDTA法)法)(1)原理 钙与氨羧络合剂能定量地形成
6、金属络合物。(2)试剂 (3)仪器 (4)操作步骤 试样消化;测定。(5)结果计算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式中 X试样中钙的含量,mg/100g;TEDTA滴定度,mg/mL;V滴定试样时所用EDTA量,mL;V0滴定空白时所用EDTA量,mL;f试样稀释倍数;m试样质量,g。0()100TVVfXm第六章 食品矿物质的测定 二、铁的测定二、铁的测定邻二氮菲法邻二氮菲法 1原理原理 pH29时二价铁离子与邻二氮菲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在510nm有最大吸收。2试剂试剂 3操作步骤操作步骤 样品处理;标准曲线绘制;样品测定。4 4结果计算结果计算式中 X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铁含量,g;V1
7、测定用样液体积,mL;V2样液总体积,mL;m样品质量,g。12(/100)100XFeggVmV含量第六章 食品矿物质的测定 三、锌的测定三、锌的测定二硫腙比色法二硫腙比色法 1原理原理 pH=4.05.5时,锌离子与二硫腙形成紫红色络合物。2试剂试剂 3仪器仪器 4操作步骤操作步骤 5 5结果计算结果计算式中 X样品中锌的含量,mg/kg或mg/L;V2测定用样品消化液体积,mL;V1样品消化液总体积,mL;m样品的质量或体积,g或mL;m1测定用样品消化液中锌的质量,g;m2试剂空白液中锌的质量,g。1221()1000(/)1000mmXmVV第六章 食品矿物质的测定 第三节第三节 食
8、品中有害元素的测定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测定 一、铅的测定一、铅的测定二硫腙比色法二硫腙比色法 1原理原理 pH=8.59.0时,铅离子与二硫腙生成红色络合物,溶于三氯甲烷。2 2试剂试剂 3 3仪器仪器 4 4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样品预处理(2)样品消化(灰化法)粮食及其他含水分少的食品;含水分多的食品或液体样品。(3)测定 第六章 食品矿物质的测定 5 5结果计算结果计算式中 X样品中铅的含量,mg/kg或mg/L;m1测定用样品消化液中铅的质量,g;m2试剂空白液中铅的质量,g;m样品质量(体积),g或mL V1样品消化液的总体积,mL;V2测定用样品消化液体积,mL。1221()1000(
9、/)1000mmXmVV 1.1 1.1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三)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四)无菌室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1.1 1.1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1.无菌室的设置 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
10、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1.1 1.1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小窗宽60cm、高40cm、厚30cm,内外都挂对拉的窗扇。(4)无菌室容积小而严密,使用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很高,故应设置通气窗。通气窗应设在内室进门处的顶棚上(即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最好为双层结构,外层为
11、百叶窗,内层可用抽板式窗扇。通气窗可在内室使用后、灭菌前开启,以流通空气。有条件可安装恒温恒湿机。1.1 1.1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2.无菌室内设备和用具(1)无菌室内的工作台,不论是什么材质、用途的,都要求表面光滑和台面水平。(2)在内室和外室各安装一个紫外灯(多为30W)。内室的紫外线灯应安装在经常工作的座位正上方,离地面2m,外室的紫外线灯可安装在外室中央。(3)外室应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盛有来苏儿水的瓷盆和毛巾、手持喷雾器和5%石炭酸溶液等。(4)内室应有酒精灯、常用接种工具、不锈钢制的刀、剪、镊子、70%的酒精棉球、工业酒精、载玻璃片、特种蜡笔、记录本、铅笔、标签纸、胶水
12、、废物筐等。1.1 1.1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3.无菌室的灭菌消毒(1)薰蒸:这是无菌室彻底灭菌的措施。无菌室使用了较长时间,污染比较严重时,应进行薰蒸灭菌。可用甲醛、乳酸或硫磺薰蒸。(2)喷雾:在每次使用无菌室前进行。喷雾可促使空气中微粒及微生物沉降,防止桌面、地面上的微尘飞场,并有杀菌作用。可用5%石炭酸喷雾。(3)紫外线照射:在每次使用无菌室前进行。紫外线有较好的杀菌效果。通常应开启紫外线灯照射3060min。1.1 1.1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4.无菌室工作规程(1)无菌室灭菌。每次使用前开启紫外线灯照射30min以上,或在使用前30min,对内外室用5%石炭酸喷雾。(2)用肥皂洗手
13、后,把所需器材搬入外室;在外室换上已灭菌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戴好口罩,然后用2%煤酚皂液将手浸洗2分钟。(3)将各种需用物品搬进内室清点、就位,用5%石炭酸在工作台面上方和操作员站位空间喷雾,返回外室,510min后再进内室工作。1.1 1.1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4)接种操作前,用70%酒精棉球擦手;进行无菌操作时,动作要轻缓,尽量减少空气波动和地面扬尘。(5)工作中应注意安全。如遇棉塞着火,用手紧握或用湿布包裹熄灭,切勿用嘴吹,以免扩大燃烧;如遇有菌培养物洒落或打碎有菌容器时,应用浸润5%石炭酸的抹布包裹后,并用浸润5%石炭酸的抹布擦拭台面或地面,用酒精棉球擦手后再继续操作。(6)
14、工作结束,立即将台面收拾干净,将不应在无菌室存放的物品和废弃物全部拿出无菌室后,对无菌室用5%石炭酸喷雾,或开紫外线灯照射30min。1.1 1.1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五)恒温培养室1.培养室的设置(1)培养室应有内、外两间,内室是培养室,外室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大,以利于空气灭菌,内室面积在3.24.414m2左右,外室面积在3.21.86m2左右,高以2.5m左右为宜,都应有天花板。(2)分隔内室与外室的墙壁上部应设带空气过滤装置的通风口。(3)为满足微生物对温度的需要,需安装恒温恒湿机。(4)内外室都应在室中央安装紫外线灯,以供灭菌用。1.1 1.1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2.培养室
15、内设备及用具(1)内室通常配备培养架和摇瓶机(摇床)。常用的摇瓶机有旋转式、往复式两种。(2)外室应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手持喷雾器和5%石炭酸溶液、70%酒精棉球等。3.培养室的灭菌、消毒 同无菌室的灭菌、消毒措施。小规模的培养可不启用恒温培养室,而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1.1 1.1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六)普通实验室 进行微生物的观察、计数和生理生化测定工作的场所。室内的陈设因工作侧重点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一般均配备实验台、显微镜、柜子及凳子。实验台要求平整、光滑,实验柜要足以容纳日常使用的用具及药品等。(七)实验室其他要求 水、电、气等的容量、布设、性能均应满足实验室工作的需要
16、。返回 1.2 1.2 实验环境控制实验环境控制 1.2.1 1.2.1 检验的方法检验的方法(一)平板检验法 用培养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常规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分别倒成平板,每种两个,都放入无菌室内。检验时,按无菌操作各将其中一个平板的盖子打开,经过预定时间后再行盖好;另外一个不开盖子的作为对照,一起放入30环境培养,48小时后检验有无菌落生长。1.2 1.2 实验环境控制实验环境控制(二)斜面检验法 将常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斜面(与上相同)各取2管,放入无菌室。按无菌操作各将其中的一管打开棉塞,将棉塞放入灭菌的培养皿内。经过预定
17、时间后,再将棉塞通过火焰塞好试管。连同对照一起培养,48小时后检验有无杂菌生长。1.2 1.2 实验环境控制实验环境控制 1.2.2 1.2.2 检验时间检验时间(一)空气灭菌后的检验 无菌室用甲醛或其它药剂熏蒸后,在开始使用前30min或1小时打开培养皿盖子,至使用无菌室时盖好,其目的是为了检验无菌室内空气灭菌的效果。(二)紫外线灭菌效果的检验 无菌室用紫外线灯照射后,可在不同高度和不同位置用琼脂平板检验空气中的杂菌,以判断紫外线的灭菌效果。必要时应调整照射时间或紫外线灯的高度。1.2 1.2 实验环境控制实验环境控制(三)操作过程中空气污染情况的检验 为了检验在使用无菌室的过程中,由于人员
18、的进出、器材的搬放、接种操作的动作等原因造成的空气污染的情况,可在准备工作结束后接种操作开始时打开盖子,经5min、30min或直到工作结束时再盖好,以检验在不同的使用时间内空气污染的程度。1.2 1.2 实验环境控制实验环境控制 1.2.3 1.2.3 检验结果分析检验结果分析 检验用的平板或斜面,在30培养48小时后,检验是否长有菌落、菌落的数量,并由菌落形态判断杂菌的种类。一般要求平板开盖5min者应不超过3个菌落;斜面开塞30min者应不长菌落为合格。从空气中杂菌的种类可以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增进灭菌效果。如霉菌较多,可先用5%石炭酸灭菌后,再用甲醛熏蒸;如细菌较多时,可采用乳酸与甲醛交
19、替熏蒸的办法。返回 1.3 1.3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 1.3.1 1.3.1 显微镜显微镜(一)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和光学两大部分组成。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臂、载物台、物镜转换器、镜筒和调节器等;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虹彩光圈及反光镜。显微镜结构的各部分见图1-1。1.3 1.3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 图1-1 显微镜构造示意图 1.物镜转换器;2.物镜;3.游标卡尺;4.载物台;5.聚光器;6.虹彩光圈7.光源;8.镜座;9.点源开关;10.光源滑动变阻器;11.粗调螺旋;12.微调螺旋;13.镜臂;14.镜筒;15.目
20、镜;16.标本移动螺旋 1.3 1.3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 1.镜筒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接转换器。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单筒有直立式和后倾式两种。双筒全是倾斜式的,其中一个筒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两眼视力不同者调节使用。两筒之间可调距离,以适应两眼宽度不同者调节使用。2.物镜转换器 转换器装在镜筒的下方,其上有3个孔,有的有4个或5个孔,用于安装不同规格的物镜。1.3 1.3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 3.载物台 又称镜台,是放置标本的地方,多数为方形和圆形的平台,中央有一通光孔;载物台上有移动器,作用是夹住和移动标本,转动螺旋可使标本前后和左右移动,其
21、上的刻度标尺可指明标本所在位置。4.镜臂 镜臂支撑镜筒、载物台、聚光器和调节器。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可改变倾斜度)两种。1.3 1.3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 5.镜座 镜座连接镜臂,支撑整台显微镜,其上有反光镜。6.调焦装置 调节物镜和被观察物体之间距离的机件。有镜臂调节器和镜台调节器两种,前者通过升降镜臂来调焦距,后者通过升降载物台来调焦距。包括大、小螺旋调节器各一个,前者又称粗调节器,后者也叫微调节器,通过调节器调焦,可清晰地观察到标本。1.3 1.3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 7.物镜 是接近被观察物品(标本)的镜头,亦称接物镜。根据物镜的放大倍数和
22、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三种,低倍物镜有4、10、20;高倍物镜有40和45;油镜有90、95和100等。数字越大,放大倍数越高。8.目镜 是接近观察者的眼睛的镜头,亦称接目镜。把经物镜放大的实像再放大一次,并映入观察者的眼中。通常有5、10、16等规格。1.3 1.3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 9.聚光器 安装在载物台下,能将平行的光线聚焦于标本,增强照明度。聚光器可以升降。10.反光镜 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取光设备,使光线射向聚光镜,分平、凹两面。11.内光源 是较好的光学显微镜自身带有的照明装置,安装在镜座内部,由强光灯泡发出光线,通过安装在镜座的集光镜
23、射入聚光镜。1.3 1.3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显微镜的放置 从显微镜箱或柜内取出或放入显微镜时,应一手提镜臂,另一手托镜座,让显微镜直立,防止目镜从镜筒中脱落。显微镜应直立放置在桌上。离桌缘3cm,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镜身、镜头必须清洁。2.标本放置 下降载物台或升高镜筒,使物镜远离载物台,将标本玻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移动推进器使观察对象处在物镜的正下方。1.3 1.3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 3.低倍镜观察 将低倍镜对正下方,侧面注视,用粗调节器调节上升载物台或下降镜筒,使物镜与玻片接近,距离约0.5cm处,开放光圈
24、,下降聚光器。如有内置光源灯可通过调节电压以获取适当的照明亮度;如使用反光镜采集自然光或灯光作为照明光源时,应根据光源的强度及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选用凹面或平面反光镜并调节其角度。再由目镜观察,同时转动粗调节器下降载物台或升高镜筒使物镜缓缓远离玻片,标本在视野中显现后,再使用微调节器调节至图像清晰。1.3 1.3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 4.高倍镜观察 在低倍镜下找到合适的目标并将其移至视野中心后,侧面注视,轻轻转动物镜转换器将高倍镜移至正下方。对聚光器光圈及视野亮度进行适当调节后,用微调节器使物像清晰,利用推进器移动标本仔细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
25、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1.3 1.3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领 5.油镜观察 使用同焦显微镜时,在高倍镜或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区域后,移开镜头,在待观察的区域滴加12镜油,将油镜转至油中,调节光强,使视野的亮度合适,用微调节器调节物像清晰为止。对于不等焦的显微镜,用粗调节器下降载物台或升高镜筒使物镜逐渐远离玻片,在标本观察区滴加镜油,然后将油镜转至镜筒下方,须在侧面注视下,用粗调节器调节上升载物台或下降镜筒,使物镜与玻片接近,将油镜前端浸入镜油中,并几乎与标本相接 1.3 1.3 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