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识危险源.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如何辨识危险源.ppt》由用户(herunzho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品泄漏 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 安全 消防 电气 安全文件 安全培训 告知卡 风险告知 危险源告知 安全告知 告知卡全套 风险牌
- 资源描述:
-
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 一引言 现代安全工程理论认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本 原因,是因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危险源,存在着危害 因素。危险源是一切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源和状态危险源是一切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源和状态。要控制 生产安全事故,就必须控制危险源,针对危险源中的危害 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事 故的发生以及控制事故的后果。 二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 的活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与人的意 志相反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事故和事故后果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事故和事故后果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生产和安全是兄
2、弟,是患难相助的亲兄弟。生产和安全是兄弟,是患难相助的亲兄弟。 安全的对立面是事故。安全的对立面是事故。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1)海因里希最早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的概念,以事故因 果连锁模型来描述对事故发生机理的认识。认为事故的发生 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互为因果事件的相继发生 的结果。 2)海因里希认为事故因果连锁共包括事故的基本原因(遗 传、环境)、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缺陷)、事故的直接原 因(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事故)、事 故后果(伤亡)5个互为因果的事件。 物 的 不 安 全 状 态 遗 传、 人 的 缺 陷 人 的 为 不 安 全 行 事 故 伤 亡
3、环 境 基本 间接 直接 3 )事故模型 4)海因里希从物理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角度解释事故, 指出事故是一种失去控制的事件。首先提出了人的不安全 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概念,并提出了事故是可以预防 的概念。指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而防止事故发生的 观点。(工业事故预防工业事故预防) 事故预防的重点是:控制事故预防的重点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与物的不安全状物的不安全状 态态。 2博德事故因果连锁论 1)博得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他认为: 尽管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 因,必须认真追究
4、,但不过是其背后原因的一种征兆,其根 本原因是管理失误。管理失误的主要表现为对导致事故的各 种原因因素控制不足。 2)博德事故因果连锁模型:着眼于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 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基本原因管理失误。 并进一步把物的问题划分为起因物和加害物(前者为导致事 故发生的物;后者为事故发生时直接作用于人体,使人体遭 受伤害的物)。 在人的问题方面,区分行为人和受害人(前者为引起事 故发生的人 肇事者,后者为事故发生时受到伤害的 人 受害人)。 管 理 失 误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起因物 加害物 事 故 行 为 人 物 3 )事故模型 3能量意外释放论 1)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发
5、生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 放(失控)。 如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或 危险物质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亡; 如作用于设备、构筑物、物体等且超过其承受能力,则造成 损坏。 2)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机理: 接触了超过肌体组织接触了超过肌体组织(或结构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 过量能量;过量能量; 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危险物质的干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危险物质的干 扰扰。 3)失控的能量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 状态引起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 量或危险物质的控制(约束),是导
6、致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 释放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出发,预防事故预防事故就是控制、约束能 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或在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 释放的情况下,防止人体与之接触,或一旦接触时,作用于 人体或财物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尽可能地小,使其不超过 人或物的承受能力。 因此,在事故预防上的技术措施一般有两大类:防止事 故发生和控制事故后果。首先应该考虑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 生的措施,然后再考虑一旦发生事故如何采取措施控制后果。 事故案例1 2006年10月2日23时25分左右, 炼钢厂20桥式起重 机吊运4包硅铁粉(每包重1吨),吊运过程中途径2电炉 平台时其中一包装载硅铁粉
7、的编织袋的吊带突然断裂,硅 铁粉下落砸在正在测温取样的操作工身上,事发后 立即送往长海医院抢救,终因伤势较重于23时40分死亡。 三危险源 1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系统安全工程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 根本原因,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 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使系统安全运行。 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辨识、消除、控 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实现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工程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 基本内容。 2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财产损失、工作环境 破坏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GB/T 28001
8、- 2001 ) 3危险源构成 任何一个危险源都是有两部分组成:第一类危险源和 第二类危险源。 它们是性质完不同的两类危险源,其辨识、评价和控 制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 1 )第一类危险源: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载体和 危险物质及生产、储存危险物质的设备、容器或场所。 第一类危险源具有的能量越高或危险物质的量越大或 毒害性越剧烈,则该危险源发生的事故造成的后果就越严 重。 2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或可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 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失误。 为了利用能量或危险物质,让能量或危险物质按照人 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传递、转换和做功,必须对能量或 危险物质采
9、取措施予以约束或限制,既控制第一类危险源。 所谓约束或限制,就是指能将能源或危险物质按人们 的意志在特定的场合、管路或容器内运行、转换或做功的技 术、组织措施。如:能限制电流的绝缘体、储存煤气的水 (油)封、煤气柜就是约束或限制。绝缘体破损,电流就会 意外释放漏电;煤气柜水(油)封失效或柜体破裂,煤气 就会跑逸,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煤气中毒。能量或危险物质 的意外释放都会造成事故。 4两类危险源间的关系 1)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如果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 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在第一类危险源存在的前提下, 才会出现第二类危险源。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破坏 了对
10、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能量或危险物质就不会意外释放。 因此,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是内因 与外因的关系。 2)两类危险源在事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同。 第一类危险源在发生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 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 的大小。由于第一类危险源是我们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的由于第一类危险源是我们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的, 所以我们安全工作的重点是控制第二类危险源所以我们安全工作的重点是控制第二类危险源。 事故案例2 2008年月日上午8时40分左右, 炼钢厂连铸分厂修磨 机操作工发现主磨头退不到位,在经过
11、多次行程试走无 效后,怀疑编码器钢丝绳没到位,即到除尘罩上方去处理,在 返回途中不慎从除尘罩边滑落(离地面高度约3.5米)。事发 后,立即送长海医院就诊,经初步检查, 颈椎第五节 骨折,需手术治疗。 四危险源辨识 为保证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一般 可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辨识: 1确定危险源辨识范围: 2 )厂房内(外)的地理位置 3 )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 4 )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 时抢修等) 5 ) 作业岗位 6 ) 不经常发生的任务 7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 问者) 8 )生产作业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含单位
12、所 有或租赁使用的) 4)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 5)三种事态:现在、过去和将来 2制定工作活动分类表 工作活动分类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正在执行的工作,工作期限和频次,以及执行工作的场所; 2)谁通常(偶然)执行此工作,以及受到此项工作影响的其 他人员(访问者、合同方人员、协力人员等) ; 3)已接受此项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相关方); 4)为此项工作所建立的书面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持证上 岗程序; 5)可能使用的装置、机械和动力手持工具; 6)制造或供应商关于装置、机械和动力手持工具的操作和 维护指令; 7)可能要搬运材料的尺寸、形状、表面特征和质量; 8)材料需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
13、度; 9)工作期间所遇到或用到的物质、所使用的动力和能介; 10)遇到或用到的物质的物理形态(气、液、固、粉尘等); 11)被认为已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12)所遇到或用到的物质有关的危险源数据表的内容和建议; 13)与所进行的工作、所使用的装置和机械、所用的或遇到的 物质有关的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14)被动性的监视资料;从组织内(外)以往发生的的,与当 前进行的工作、所用设备和物质有关的事件、事故和疾病的经 历而获得的资料,上级部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 15)与此项工作活动有关的任何现有评价的发现。 3确定辨识单元 为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就必须不遗漏任何一个 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
14、源。如辨识单元选择不当,会使 危险源辨识工作无法开展。选择范围过大,除没法描述外 ,还极可能遗漏危险源中的危害因素;如选择单元过小, 则连贯性就差,效率就低。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将以下三 个对象作为辨识单元:岗位、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 1)岗位 选定岗位作为辨识单元是因为每个工作岗位都是危险 源,差别只在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大小。要保证员工的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必须知道本岗位的危害因素有哪 些和风险在哪里,才能制订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安全操 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 2)设备(设施,包括作业环境) 如果一些设备(设施)不包括在岗位范围内,那这些 设备(设施)就必须单独进行危险源识别。即使
15、设备(设 施)的本质安全度再高,但也存在危害因素。如对这些设 备(设施)的危害因素不辨识清楚,同样会造成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3)作业活动 日常点检、巡检、检修等作业活动,由于没有相对固 定的工作岗位,且流动性较大,有别于岗位和设备(设施 ),虽然其危险源辨识与岗位和设备(设施)相比有一定 的难度,但该类作业活动的危险性较高,所以也必须作为 危险源进行辨识。 4选择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1)对照法: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安全检查表或 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如: 对照国标、法规查找岗位(环境)是否存在职业健 康危害因素超标现象; 对照国标查找设备(设施)的安全缺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