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螺旋体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二十章螺旋体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十 螺旋体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二、回归热螺旋体 回归热螺旋体是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引起人类回归热的病原体。在疏螺旋体中能引起该病的螺旋体有两种:一种是以体虱为传播媒介引起流行性回归热的回归热疏螺旋体,另一种是以软蜱为传播媒介引起地方性回归热的赫姆斯疏螺旋体 血液涂片 200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属 钩端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钩端螺旋体种类很多,可分为两个种:问号钩端螺旋体 能引起人类和动物钩端螺旋体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双曲钩端螺旋体(非致病性(即腐生性)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 螺旋盘绕细密、规则、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形似细小闪亮的珍珠串,运动活泼。常使菌体
2、呈C、S或8字形。G,但着色较难。常用Fontana镀银染色法,钩端螺旋体呈棕褐色 (二).培养和生化反应 钩端螺旋体是较易人工培养的致病性螺旋体。需氧,营养要求不高。常用Korthof培养基(含10%兔血清、蛋白胨、磷酸缓冲液、pH7.4)培养经2530培养1-2w后,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半透明云雾状生长,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扁平、透明、圆形菌落。用复方明胶液体培养基培养5-7d可达生长高峰 第二期 全身皮肤粘膜出现梅毒疹、淋巴结肿大,亦可侵犯骨、眼及中枢神经系统。在梅毒疹和淋巴结中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由于抗体产生,即使不治疗症状亦可在3w3个月后消退。从硬性下疳至梅毒疹消失后一年之内称为早期梅
3、毒,传染性强,但损伤性较小。(三).抵抗力 对热和酸抵抗力弱,601min即死亡,4冰箱中可存活1-2w。但在中性的湿土或水中能存活数月,这在钩端螺旋体的传播上有重要意义(四).分类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目前可按抗原构造和按DNA同源性两种方法进行分类1.按抗原构造分类 根据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属特异抗原、群特异抗原、型特异抗原性不同分类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问号钩端螺旋体有25个血清群、273个血清型。我国常见的问号钩端螺旋体菌株有19个血清群、74个血清型 2.按DNA同源性分类 通过DNA杂交技术将主要的致病性分为6组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染方式 其中以鼠类和猪为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动物
4、感染后多不发病,但钩端螺旋体在肾脏长期繁殖,并随尿不断排出,污染环境。人类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环境,螺旋体就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而感染。孕妇感染后,亦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流产。偶有经哺乳传给婴儿者或经吸血昆虫传播而发病者((二)钩端螺旋体致病物质 溶血素 类似磷脂酶作用,能破坏红细 胞膜而溶血 内毒素样物质 类似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只 是活性较低 细胞毒因子 将之注入小白鼠体内,可出现肌肉痉挛、呼吸困难而死亡 (三)所致疾病 钩端螺旋体自皮肤粘膜眼结膜等侵入,在局部迅速繁殖,并经淋巴进入血液或直接进入血流,引起钩端螺旋体血症 患者出现高热、乏力、头痛、腓肠肌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症
5、状。患者有全身毛血细管内皮细胞损伤并伴有微循环障碍,以及肝、肾功能损害,严重病例可出现休克、DIC、黄疸、出血、心肾功能不全、脑膜炎等 由于所感染钩端螺旋体型别、毒力、数量及个体免疫状态不同,其病程的发展和临床症状的轻重有很大差异,表现为各种临床类型。临床上常见的为:黄疸出血型 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出血、黄疸与肝肾损害等症状,又称外尔病;流感伤寒型 早期有败血症,症状如流感或伤寒,但较轻,内脏损害较少,部分病人在退热后,可发生钩端螺旋体性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或全血管内膜炎;也可有脑底多发性栓塞性动脉炎。其发病机制可能是超敏反应所致 (四)免疫性 病后或隐性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钩端螺旋体的持久免疫
6、力,但对异型钩端螺旋体仅有部分或无抵抗力,故有再感染的可能性。病后1-2w随着特异性抗体的增加,调理作用的发挥,吞噬功能的增强,血流中的钩端螺旋体迅速被清除,但肾脏内的钩端螺旋体不易被清除,因此尿中排菌可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而成为带菌者 (五).微生物学检查法 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与其他传染病混淆,因此微生物学检查对钩端螺旋体病的确诊甚为重要 1.病原体检测 发病10d内取血,1w后取尿,有脑膜刺激症状者需取脑脊液(CSF)进行检查 (1)直接镜检 将标本用差速离心集菌后作暗视野检查,或用Fontana镀银法染色镜检。还可用直接IF法或免疫酶染色法检查 (2)分离培养与鉴定 将检
7、查标本接种于Korthof培养基中,25-30培养2-4w(或用复方明胶培养基培养5-7d)。如有生长,培养液变混浊,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有无钩端螺旋体存在。如有,再用血清学方法鉴定其群和型 (3)动物实验 是分离钩端螺旋体的一种敏感方法。常用的实验动物有豚鼠及黄地鼠。将标本注入其腹腔,一般3-5d后。取心血及腹腔液镜检和培养。死后剖检可见皮下和肺部有大小不等的血斑,在脏器中可查见有大量钩端螺旋体 (4)其他检测法 用同位素或生物素标记DNA探针检查较培养法快速、敏感。此外,限制性内切酶指纹图谱可用于钩端螺旋体菌株鉴定、分型以及抗原变异的研究 2.血清学诊断 应采取病程早、晚双份血清。一般在病初
8、及发病第3-4w各采一次。有脑膜刺激症状者也可采CSF检测 (六)防治原则 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搞好防鼠、灭鼠工作,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保护水资源以及对易感人群进行多价死疫菌接种。接种的疫苗必须包括当地流行的钩端螺旋体主要血清型。国内试用钩端螺旋体外膜亚单位菌苗,有一定效果。今后可望生产基因工程高效全价疫苗。治疗首选青霉素,亦可用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等 第三篇 真 菌 学 第21章 真菌概述 真菌(fungus)是一大类具有典型细胞核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高度分化,有核膜和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壁。细胞器由几丁质或纤维素组成。但是真菌不含叶绿素,不分化根、茎、叶。除少数为单细胞外
9、,大部分真菌为多细胞结构 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数量较大,目前已有一万个属、十二万种之多。其中绝大多数有益于人类,少数可引起人类及动、植物疾病。如可引起人类感染性、中毒性及超敏反应性疾病 近年来,真菌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感染,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第一节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真菌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有称酵母菌,多细胞真菌又称霉菌,如条件发生改变,两种形态发生互变,称为二相性。(一)单细胞真菌 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椭圆形,如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酵母型真菌不产生菌丝,由母细胞以芽生方式繁殖,其菌落与细菌的菌落相似。类酵母型真菌也是芽生方
10、式繁殖,其延长的芽体可伸进培养基内,称假菌丝 多细胞真菌 基本上都是由菌丝和孢子两 大部分组成 气中(生)菌丝菌丝 营养菌丝 生殖菌丝 1 菌丝 孢子出嫩芽,称为芽管。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菌丝可长出许多分枝,交织成团,称菌丝体 菌丝分为有隔菌丝与无隔菌丝。绝大部分的病原性丝状真菌为有隔菌丝。伸入到培养基内者称为营养菌丝;露出于培养基表面的菌丝称为气中菌丝;部分气中菌丝可产生具有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孢子,称为生殖菌丝。显微镜下菌丝的不同形态可作为识别的依据 不同种类的真菌有不同形态的菌丝,故菌丝的形态有助于真菌的鉴别 2.孢子 二 真菌的培养特性 真菌的营养要求不高,常用沙保弱培养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