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一 电化学 基础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电化学基础电化学基础 11.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11.2 原电池原电池 11.3 实用电池实用电池 11.4 有关电解的几个问题有关电解的几个问题 11.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1-1 氧化值(数)是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该是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该荷电数是假定把每一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荷电数是假定把每一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的。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的。确定氧化值的规则:确定氧化值的规则:(1)单质中,元素的氧化值为零。单质中,元素的氧化值为零。(2)在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值在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该离子所带的电荷
2、数等于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3)在大多数化合物中,氢的氧化值在大多数化合物中,氢的氧化值为为+1;只有在金属氢化物中氢的氧化值;只有在金属氢化物中氢的氧化值为为-1。(4)通常,氧在化合物中的氧化值为通常,氧在化合物中的氧化值为-2;但是在过氧化物中,氧的氧化值为;但是在过氧化物中,氧的氧化值为-1,在氟的氧化物中,如在氟的氧化物中,如OF2 和和O2F2中,氧中,氧的氧化值分别为的氧化值分别为+2和和+1。(5)中性分之中,各元素原子的氧化中性分之中,各元素原子的氧化值的代数和为零值的代数和为零,复杂离子的电荷等于,复杂离子的电荷等于各元素氧化值的代数和。各元素氧化值的代数和。例:例:38F
3、e OFe 2.5 S O S 2S O S 7 I O IH 4326423265的氧化值为的氧化值为的氧化值为的氧化值为有机物中碳的氧化数的确定有机物中碳的氧化数的确定?例如:例如:CH4 CH3Cl CH2Cl2 碳的氧化数碳的氧化数 -4 -2 0例如例如 H-O-O-H中的中的O的化合价为的化合价为2,但氧化数为,但氧化数为-1 CH3Cl中的中的C化合价为化合价为4,但其氧化,但其氧化数数-2氧化数与化合价的区别与联系:氧化数与化合价的区别与联系:氧化数是形式电荷,它可以是氧化数是形式电荷,它可以是负数、正数或分数化合价表示原子负数、正数或分数化合价表示原子化合能力,用化合的原子个
4、数表示化合能力,用化合的原子个数表示。二者有时相等,有时不等。二者有时相等,有时不等。1-2 离子 电子法(也称 半反应法)方程式 配平原则配平原则:(1)电荷守恒电荷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2)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总数相等。配平步骤:(1)用离子式写出主要反应物和产物(气体、纯液体、固体和弱电解质则写分子式)。(2)分别写出氧化剂被还原和还原剂被氧化的半反应。(3)分别配平两个半反应方程式,等号两边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各自相等且电荷数相等。(4)确定两半反应方程式得、失电确定两半反应方程式得、失电子数目的最小公倍数。将两个半反应方程子数目的最小公倍数。将两个
5、半反应方程式中各项分别乘以相应的系数,使得、失式中各项分别乘以相应的系数,使得、失电子数目相同。然后,将两者合并,就得电子数目相同。然后,将两者合并,就得到了配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到了配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时根据需要可将其改为分子方程式。有时根据需要可将其改为分子方程式。例例1:配平反应方程式:配平反应方程式 酸性介质:酸性介质:多多n个个O 加加2n个个H+,另一边加,另一边加n个个H2O 碱性介质:碱性介质:多多n个个O 加加n个个H2O,另一边加,另一边加 2n个个OH-小结:小结:2-1 原电池的构造原电池的构造Cu-Zn原电池装置11.2 原电池原电池 金属导体
6、如 Cu、Zn 惰性导体如 Pt、石墨棒电极)(Cu )L(1.0molCu )L(1.0molZn Zn )(121222 原电池符号、电极的分类原电池符号、电极的分类 113212L2.0mol2ClL0.1mol2Fe 101325PaClL1.0mol2Fe 例:例: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以原电池符号表示)(aqFe e)(aqFe 极 负 )(aq2Cl 2e)g(Cl 极 正 解 322:(-)Zn Zn2+Fe2+,Fe3+C(+)(-)Zn Zn2+H+H2,Pt(+)(-)Ag AgCl,Cl-KCl(饱和),Hg2Cl2 Hg(+)()Hg,Hg2Cl2(s)KCl(1
7、molL-1)Mn2+(1 molL-1)Mn(+)2-3 电动势电动势、标准氢电极、标准氢电极、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Cu )L(1.0molCu )L(1.0molZn Zn )(1212 E 电动势,可以由数字电压表或电位差计来测定。-一、标准氢电极和甘汞电极一、标准氢电极和甘汞电极 1.标准氢电极标准氢电极(SHE)标标准准氢氢电电极极装装置置图图 V000.0/HH/HH 电对:gH 2eaq)(H2:222电极反应E表示为:H+H2(g)Pt5-1 标准氢电极.exe2.甘汞电极甘汞电极装置图装置图 )KCl(L2.8mol)Cl(V268.0/Hg)Cl(Hg Lmol0.
8、1)Cl()aq(Cl 22Hg(l)2e(s)ClHg :电极反应 )L2.8mol(Cl (s)ClHg (l)Hg,Pt 122122122饱和溶液饱和甘汞电极:标准甘汞电极:表示方法:cEcE(Hg2Cl2/Hg)=0.2415V 二、标准电极电势和标准电动势二、标准电极电势和标准电动势1 1、标准电极电势和标准电动势、标准电极电势和标准电动势2 电极电势的测定电极电势的测定 采用还原电势写法 E小的电对对应的还原型物质还原性强 E大的电对对应的氧化型物质氧化性强 3 标准电极电势表标准电极电势表 E是强度物理量是强度物理量,无加和性 一些电对的 E与介质的酸碱性有关 酸性介质:EA;
9、碱性介质:EB V36.1 (aq)Cl e(g)Cl21 V36.1 (aq)2Cl 2e)g(Cl22EE所以因为电池反应:与电极电势的关系m(1)r2mfmrs)(Cu,mfaq),(H mfg),H(mfmr22m(2)r2m(1)r2mr aq),(Cu-0 0,0 )aq(2H)s(Cu )g(H)aq(Cu )g(H 2e )aq(2H )()s(Cu 2e)aq(Cu )(42GGGGGGGGGG 2-3 原电池的最大功与原电池的最大功与Gibbs函数函数 电功(J)=电量(C)电势差(V)电池反应:此式为热力学和电化学连接的桥梁!此式为热力学和电化学连接的桥梁!2-4 Ner
10、nst方程式方程式 1 Nernst方程式方程式 此方程是由范特霍夫等温方程和自由能与电动势的关系式推出的。非标态下的电极电势可用能斯特方程求出:)()()()(Eccc c,则氧化型还原型,或还原型,氧化型2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氧化型或还原型的浓度或分压氧化型或还原型的浓度或分压yxc)/()/c(lgn0.059还原型氧化型(2)介质的酸碱性介质的酸碱性0.400V )aq(4OH 4e)l(O2H)g(O V 400.0 Lmol0.1 即 14,pH )/OH(OB22)O/HO(1)OH(222当c)108.1(?Lmol0.1 s AgClNaCl AgAg
11、V799.0 1 10)AgCl(spAg)/(AgClAg)/(Ag1)Cl(Ag)/(AgKc并求时,当,会产生加入电池中组成的半和,若在:已知例Ag(3)沉淀的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沉淀的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V222.0 lgV0592.0 ,Lmol0.1)aq(ClAg(s)eAgCl(s)AgCl)(sp)/AgAg()/AgAg()/AgAgCl(AgCl)(sp)Ag(1)Cl(时当KKcc减小 spK(衍生电势的概念)(衍生电势的概念)0.799?/?,Lmol0.1 NaOH FeFe 1086.4 108.2 V769.0 2)(OH)FeFe(OH)()FeFe(1)OH
12、(2317)(OH)Fe(sp39)(OH)Fe(sp)FeFe(23232323求此时平衡时保持,达到的半电池中加入组成和在,:已知例cKK?,Lmol0.1 NaOH FeFe 1086.4 108.2 V769.0 2)(OH)Fe/Fe(OH)()FeFe(1)OH(2317)(OH)Fe(sp39)(OH)Fe(sp)FeFe(23232323求此时,达到平衡时保持的半电池中加入组成和,在,:已知例cKK ,时 L1.0mol )aq(2OH)aq(Fe (s)(OH)Fe )aq(3OH)aq(Fe (s)(OH)Fe )(OH)(Fesp)(Fe)(OH)(Fesp)(Fe1)O
13、H(22332233当解:KcKcc V55.0 1086.4108.2lgV0592.0V769.0 lgV0592.0 lgV0592.0 )aq(Fe e)aq(Fe 1739)Fe(OH)(sp)Fe(OH)(sp)Fe/Fe()(Fe)(Fe)Fe/Fe()Fe/Fe(232323232323KKcc小结:小结:氧化型和还原型都形成沉淀,看二者 的相对大小。若 (氧化型)(还原型),则 E;反之,则 E。fK 小结:小结:fKfK 11.4 电极电势的应用电极电势的应用4-1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4-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
14、行的方向4-3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4-4 元素电势图元素电势图E小的电对对应的还原型物质还原性强E大的电对对应的氧化型物质氧化性强4-1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4-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为rGm0 因为 rGm=nFE 即 E 0 反应正向自发进行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E 0 反应逆向自发进行反应逆向自发进行例1:判断在酸性溶液中H2O2与Fe2+混合时,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能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0.2V V994.0 0.769V1.763V )l(O2H)aq(Fe2
15、)aq(2H)aq(Fe2)aq(OH Fe OH 0.4089V )s(Fe 2e)aq(Fe 0.769V )aq(Fe e)aq(Fe V763.1 )l(O2H 2e)aq(2H)aq(OH V6945.0 )aq(OH 2e)aq(2H)g(O )Fe/Fe()OH/OH(2322222222322222223222发生的反应:与解:E?)g(Cl 取 制 HCl 浓 能用 实验室中为 )2(进行?时的标准态下能否向右C25 在 O(1)2H)g(Cl(aq)MnCl 4HCl(aq)s(MnO )1(3 22222什么试判断反应:例 0 0.131V1.360V1.2293V V3
16、60.1 (aq)Cl 2 2e (g)Cl V2293.1 )l(O2H)aq(Mn 2e)aq(4H)s(MnO)1()Cl/(Cl)Mn/(MnO2222222解:E 所以,该反应在标准态下不能向右进行。0 0.06V 1.30V1.36V V30.1 121lg2V 0592.0 1.36V /)Cl(/)Cl(lg2V 0592.0)/ClCl(1.36V 12lg2V 0592.0 1.2293V /)Mn(/)H(lg2V 0592.0 )/MnMnO(L12mol)Cl()H(HCl)2()/ClCl()/MnMnO(222)/ClCl(2424)/MnMnO(22122222
17、2Eccppcccccc:一方法中,浓)l(O2H)aq(Mn 2e)aq(4H)s(MnO2220 0.06V 12121lg2V0592.00.131V /)Cl(/)H(/)Mn(/)Cl(lg2V0592.0 )l(O2H)g(Cl)aq(Mn )aq(2Cl)aq(4H)s(MnO 2424222222:二方法ccccccpp V0257.0ln ,时K15.298lg3032 lg2.303 lg2.303 mrmr因为nEK TKnFRT.EKRTnFEnFEGKRTG4-3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059.0lgnEK356)OCH/CO()Mn/M
18、nO(222422410 563 0.0592V2.107V10 0.0592V lg 2.107V )V955.0(512V.1 )l(O8H)aq(2Mn)g(10CO )aq(6H)aq(OC5H)aq(2MnO 422224解:。的平衡常数例:求反应KnEKE K例:已知298K时下列电极反应的值:0.2222V )aq(ClAg(s)e(s)AgCl 0.7991V Ag(s)e)aq(Ag试求AgCl的溶度积常数。g(s)A)L1.0mol(gA)L1.0mol(Cl AgCl(s)g(s)A 11解:设计一个原电池:1 (s)AgCl)aq(Cl)aq(Ag)aq(ClAg(s)
19、e(s)AgCl Ag(s)e)aq(AgspKK10-spsp101.80 7449.90.0592V0.5769V 0.0592V lg-0.0592V lg 0.5769V 0.222V0.7991V )Ag/AgCl()Ag/Ag(KnEKnEKE 4-4 元素电势图(拉提摩图)元素电势图(拉提摩图)元素电势图的表示方法 OH 1 1.763V OH 1 0.6945V O /V 2222Ann 1.229Vn=2表示方法:各物种按氧化值从高到低向右排列;各物种间用直线相连接,直线上方标明相应电对的,线下方数字n为氧化还原电对转移电子数目。中反应。发生反歧化反应,即归;发生歧化反应判断
20、歧化反应能否发生左右左右 0 V 0.3573 0.1607V0.5180V Cu/Cu Cu/Cu Cu 0.5180V Cu 0.1607V Cu V/)aq(Cu )s(Cu )aq(2Cu .1 222 E 0.3394VD)(C)(B)(A 332211ZEZEZE+)2 计算电对的电极电势计算电对的电极电势 xE Ex =Zx+E1Z1E2Z2E3Z3 NaOH(aq)(l)Br(3)(2)(1)2321。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求其什么?混合最稳定的产物是和?判断哪些物种可以歧化。和、求K 2例题:已知Br的元素电势图如下 3Br 1.0774Br 0.4556BrO BrO2130.6
21、126V5196.05V)10774.166126.0(V7665.02V)10774.114556.0(V5357.041)V1.077410.45566(0.6126 321 解:(1)2 3Br 1.0774Br 0.4556BrO BrO2130.6126Br 1.0774Br 0.4556BrO 0.5357BrO230.51960.7665(2)可以歧化。、BrOBr2*47/BrBrO/BrBr232321029.1 11.470.0592V0.5578V50.0592Vlg V5578.00.5196V0774V.1 O(aq)3H)aq(BrO)aq(5Br )aq(6OH)
22、l(3Br Br 和 BrO 是产物最稳混合NaOH 与 lBr 歧能 BrO 3 232。定的后所以不稳定反应,化发生因为KnEKE11.4 有关电解的几个问题有关电解的几个问题一、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一、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 原电池:原电池: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向外电路的负载提供电流 电解池:电解池:施加电流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解池: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原电池:原电池:电池反应的自由能为负值,反应是自发的(体系向外界做有用功);5-2电解池.exe 电解池:电解池:电池反应的自由能为正值,反应是非自发的(外界向体系做有用功);原电
23、池原电池向外电路(导线)提供电子的电极为负极或阳极;从外电路(导线)传入电子的电极为正极(阴极);负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电解池:与外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为负极(阴极);与外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为正极(阳极);正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二、(理论和实际)分解电压、超电势二、(理论和实际)分解电压、超电势2 H2+O2 2 H2O 理论上要加理论上要加 1.23 V 的直流电即可的直流电即可。1.23 V 成为成为理论分解电压理论分解电压。实际情况如何?当外电压小时,电解池的电流极小且变化很不显著。当电压超过 1.70 V 后,电流明显增
24、大,两极有大量气泡,电解明显发生。1.70 V 被称为实际 分解电压。分解电压与理论分解电压之间的差称分解电压与理论分解电压之间的差称为为超电压超电压。电解过程中超电压的产生和两极反应的超电压有关,它直接受极板材料和析出物质的种类影响。例如,电解CuSO4 溶液,阴极产物是Cu。这与根据电极电势判断的结论是一致的。因为(谁先的电子)以Zn为电极电解ZnSO4的水溶液时,根据电极电势判断的结论是在阴极产生 H2。因为 而实际上是Zn在极板上析出。原因何在?原因就是H2在Zn极板上析出时的超电压很大,显然大于0.76V,难于析出,致使Zn在极板上沉积。-2.37 V 值过于小,足以克服氢气的超电压
25、,故电解 MgSO4 的水溶液时仍得到H2 Mg2+2e Mg 例:计算电解食盐水的理论分解电压。已知工业电解食盐水得到氯气和氢气的条件是:电解质溶液中的C1-=3.2 molL-l,OH-=1mo1L-1,电解产生的气体分压为标准压力。解 解题思路:应用能斯特方程分别求取两个电极的非标态电极电势,相减得原电池电动势,即其相应电解池的理论分解电压。半反应:2H+(aq)+2e=H2(g)(H+/H2)+(RT/2F)1nH+2/p(H2)=0V+(-140.059)V=-0.83 V 半反应:C12 +2e=2C1-(Cl2/Cl-)=(Cl2/Cl-)+(RT/2F)1np(C12)/Cl-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