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国际金融理论-《国际金融概论》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一章-国际金融理论-《国际金融概论》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金融概论 第十一 国际金融 理论 概论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国际收支理论第十一章 国际金融理论1目 录2汇率决定理论资本流动理论3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起源于16世纪至18世纪晚期的重商主义时期,进入20世纪又出现了国际收支的弹性方法、吸收方法和货币方法等国际收支理论。一、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经济的国家主义,它试图减少(或限制)本国生产者面临的竞争。重商主义政策工具包括授予垄断特权、价格和商业活动管制,特别是禁令、关税、补贴和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其他规定。重商主义认为 第一节 国际收支理论 重商主义作家相信贵金属的流入会增加国家的财富,对于没有金银矿藏的国家而言,国际贸易(而非国内贸易)是增加一国财富的唯一途径。贸易顺差的支持者没有主张为
2、了简单的囤积而积累金银。当投资的回报率超过借款成本时,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不会因为投资支出变穷。此外,出口盈余通常被认为能够通过降低利率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国内就业。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自由经济时代,重商主义时代的大部分遗迹都被抹去了,尤其是在英国。但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伴随大萧条的到来,使得重商主义再次引发广泛讨论。重商主义是否会在21世纪重新出现,这有待人们持续观察和深入思考。二、铸币二、铸币-流动机制流动机制“铸币流动机制”是国际收支差额自动或市场调节的一个分析表述(参见David Hume,1752)。假设在要求100%的准备金的金本位下,且初始的国际收支平衡时,A国的货币存量下降
3、,将导致该国价格水平的成比例下降。在其他国家价格水平不变时,A国对外国的相对价格也下降。随着A国价格水平下降,消费者做出反应,Hume认为这将减少A国进口,增加A国出口,当A国货币的汇率哄抬到黄金输送点时,出口贸易差额将由黄金流入提供资金,这将增加A国价格水平,降低外国价格水平,直至国际价格差异和净贸易流消失。因果关系是从货币的变化,到价格的变化,到净贸易流的变化,到黄金的国际流动,直至消除初始的国际价格差异,从而纠正贸易失衡,停止黄金输送。在均衡状态下,黄金在国家(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分布将导致各国(国内各地区)形成与贸易平衡相一致的价格水平。“铸币流动机制”关于“贸易不平衡,进而黄金流动不能
4、长期维持”的结论,与重商主义的观点在基本上是对立的。因为重商主义强调持续地促进贸易盈余,并无限期地积累黄金。尽管重商主义坚持将黄金流入与贸易盈余联系起来,但是大量作家假设货币存量与价格水平存在直接联系,而不同国家之间的相对价格水平将影响国际贸易流。Hume将这些影响因素结合在了一起。Hume的理论是一种“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这里的价格是指一国价格水平(和汇率)。即使作为一种价格机制,这种模式也存在问题。在某些弹性条件下,价格机制可能使贸易差额持续恶化,无法实现均衡。为使价格(包括汇率)变化达到均衡所需要的进出口需求(和供应)弹性条件,在晚得多才出现的“马歇尔-勒纳条件”中才加以总结。三、国
5、际收支的弹性方法三、国际收支的弹性方法 1.Bickerdike的国际收支模型和马歇尔勒纳条件 “国际收支的弹性方法”回答了是什么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化的反应。该理论可以追溯到Charles Bickerdike(1920)的一篇论文。假设在一个世界中仅包含2个国家(本国和外国),生产和交易2种商品。令R表示1单位外币的本币价格(直接标价法),令B表示以外币计价的本国的贸易差额,令和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对第i种商品的超额需求。假设本国出口第1种商品,进口第2种商品,因此,和是出口供给弹性,和是进口需求弹性。进一步假设所有的边际购买倾向是正的,所以,和是正的,和是负的。然后,只要2种进口
6、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超过1,货币贬值就可以改善国际收支。即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在上述公式中,除了以外,其他项的符号都是已知的(其中,外国出口第2种商品,因此,外国对第2种商品的超额需求)。只要2种进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超过1(即),货币贬值就可以改善国际收支(即大于0时,大于0)。2.J曲线(J-Curve)本国货币贬值被认为有助于改善一国的贸易差额。但是,人们在现实中观察到的是,本币贬值后该国贸易差额快速恶化,只有在较长的时间后,(如果可以的话),贸易差额才能够改善。将本币贬值后对该国贸易差额的消极的短期影响和随后积极的长期影响结合起
7、来被称为 J曲线,因为经常账户余额的变动看起来像大写的英文字母“J”。J曲线是一种经验现象的描述。1967年英镑贬值后,NIESR(1968)首次讨论了J曲线。Magee(1973)在一篇开创性的论文中分析了J曲线。基于一些摩擦因素(如预先签订的贸易合同、本币和外国(国际)货币的不对称使用、增加新产能的时间耗费以及沉没成本等)的理论模型已被发展起来。(Giorgia Giovannetti,2018)四、国际收支的吸收方法四、国际收支的吸收方法 国际收支的吸收方法表明只有一个国家商品和服务产出的增加超过该国“吸收”(Absorption)的增加时,这个国家的贸易收支才会得到改善。其中术语“吸收
8、”(Absorption)是指本国居民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这个方法由Alexander(1952,1959)率先提出。令,分别代表产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进口。然后,凯恩斯主义的收入-支出恒等式表明:该恒等式表明,如果产出Y增加的比吸收多时,贸易收支将会改善。接下来,Alexander分析了货币贬值(甚至经济中出现其他的变化)时产出和吸收如何变化。将弹性方法和凯恩斯乘数理论结合在一起,可以建立开放条件下的经济政策理论。该理论涉及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和贸易平衡的政策目标(Mead,1951;Swan,1956)。例如在充分就业下的贸易差额改善要求保持产出不变,降低吸收。这就需要支出转换政
9、策和支出调整政策配合,因为两种政策都会影响产出和吸收。Johnson(1956)巧妙地表达了这一点。令合意的贸易差额增加值为,产出保持不变,本币贬值,政府支出改变。求解可得:;。这个结果表明,本币贬值个单位,本国政府支出变化,就可以达到在产出不变,改善贸易差额的政策目标。吸收方法仅仅处理贸易差额问题,国际收支的完整理论还需要补充资本账户变化的理论。(David Vines,2018)五、国际收支的货币方法五、国际收支的货币方法 国际收支的货币方法是一种强调货币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一国国际收支余额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被理解为传统封闭经济货币理论向开放经济的一种拓展。为了考查国际收支的货币方
10、法的主要含义,这里给出一个简化的模型。该模型考虑一个处于充分就业的小国,该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假设该国与外国的产品和资本市场完全一体化。完美的套利决定本国产品和金融资产的价格。由于专注于货币市场,因此国际收支的货币方法包含了货币供给过程和货币需求函数的明确规定。令代表货币供给,H代表高能货币存量,m代表货币供给乘数,其中m反映了资产持有者和银行系统的行为。D 货币市场均衡时,。在该假设下,维持货币市场均衡的机制可以通过改变国际储备来运作。根据上述等式,内生决定的国际储备存量可以表示为:国际储备存量函数代表了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货币方法所隐含的关键关系。在这个简单的模型中,由于货币当局公开市
11、场买入(增加D)增大的货币供给,将由R的相应降低加以抵消。该模型的一个重要含义是固定汇率下名义货币供给不再受货币当局的完全控制,它变成了系统中的一个内生变量。货币当局仍可以控制本国信贷数量,但不能完全控制高能货币。在给定国内货币需求的增速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国内信贷实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同速增长。但是如果国内信贷扩张无法保证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以相同速度增长,则这种差异将由国际储备的变化来弥补,而国际储备的变化由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产生。(Mario I.Blejer和Jacob A.Frenkel,2018)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与外部平衡、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相互影响,联系密切。汇率决定理论
12、回答了不同假设条件下汇率的决定机制和影响因素。一、利率平价一、利率平价 1.抵补的利率平价 抵补的利率平价(CIP)条件表明,当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对冲汇率风险,外汇市场参与者的活动应使任意两国资产以同一种货币计价的利率(或到期收益率)相等。CIP成立的假设:忽视交易成本;完美的资本流动;市场参与者资金充足,无交易对手风险;拥有相同违约和政治风险、流动性、到期日、清偿优先性的资产。第二节 汇率决定理论 当用代数表示时,令和表示在时间t,投资k期,且以本国和外国货币计价的资产的利率。假设表示在时间t的即期汇率,即1单位外汇的本币价格。表示在时间t的k期远期汇率,即在当前商定的在第k期进行外汇交割的汇
13、率。CIP条件可以写作:在大多数情况下,上式的对数近似值可以写作:其中,f和s分别代表F和S的自然对数。发达经济体的经验证据支持CIP成立(Frenkel和Levich(1975,1977),Taylor(1987,1989)。首先,与CIP条件的偏差,只有在超过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才被认为是显著的。第二,在金融动荡时期,尤其是交易对手风险持续时,与CIP条件的偏差才是显著和持续的。第三,应使用实时数据,而不是月度平均价或每日收盘价,因为这才是市场参与者在交易时所面对的价格。第四,由于公开交易的最长期限的远期合约通常为12个月,因此不可能检验CIP条件的长期有效性。对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从长期看
14、,汇率的远期溢价与两国利差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2.非抵补的利率平价 非抵补的利率平价(UIP)假设是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基石。它提供了本币计价资产的利率,外国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利率,两种货币即期汇率的预期变动率之间的一个简单关系。与抵补的利率平价中的远期汇率不同。从第t期看,k期后的即期汇率是未知的。因此,持有未套期保值的外币头寸的吸引力,就要评估的概率分布。非抵补的利率平价条件假设持有本币资产的回报率等于持有未套期保值的外币头寸的预期()收益率。与CIP中全部变量在第t期都可观测不同,在UIP中增加了市场参与者对第t+k期时即期汇率的预期值。因此,UIP被植入了许多开放经济的跨期
15、模型。此外,如果UIP假设在各期间都有效,则可以用即期汇率的观测值和国内外利率的期限结构来推断即期汇率的预期未来时间路径。二、购买力平价二、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是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任何一段时间内,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化是由两国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决定的。关于PPP理论的表述,令和分别代表第i种产品在本国和外国,分别以本币和外币计价的价格。令e代表汇率,即1单位外汇的本币价格。令和代表分别用本币和外币计价的本国和外国的一般价格水平。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基于一体化的、竞争性市场上的“一价定律”。在不考虑所有摩擦的情况下,任意一个产品在不同国家以同一种货币计价的价格应该是相同
16、的,即。假设两个国家的代表性商品篮子的构成和权重相同(即),且国内外价格指数分别为和。则此时的绝对购买力平价可以写作:现实中,一个产品在不同国家以同一种货币计价的价格可以不相同。运输成本、贸易壁垒、信息成本、不完全竞争都会限制绝对购买力平价。2.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The relative version of PPP)以两国相对价格水平和汇率的变化率的方式重新表述了该理论。,其中,是一个反映贸易障碍的常数。保持不变,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于外国价格水平上升时,意味着本币对外币成比例地贬值。其中,代表变化率。较之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不仅规避了贸易障碍问题,还克服了反映各国一
17、般价格水平的产品篮子不完全相同的问题。纯货币扰动(即货币的意外、非经常性增长)假设下实际变量的稳定性,将确保长期时汇率、任意单个产品价格和一篮子产品的价格将同比例变动,而不改变任意两种产品之间的交换比率,即相对购买力平价适用于这种情形。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可以引入用非贸易商品的价格指数,代表价格水平的变动率。三、汇率的货币方法三、汇率的货币方法 在绝对购买力平价条件下,汇率可以被视为一种货币的现象。将绝对购买力平价()和每个国家的货币数量论和)结合在一起,可以得到由相对的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和实际收入决定汇率的关键等式。(Lucio Sarno,2018)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汇率的货币方法与
18、货币数量论的密切联系(参见等式1),如果大的货币扰动(如恶性通货膨胀)引发货币流通速度发生显著变化时,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水平之间1对1变动的联系将被破坏。经济在经历了一次大的货币扰动之后,再次恢复稳定时,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和汇率的累积变化将趋于接近。但是,在扰动的短期调整过程中,情况显然并非如此。在长期中,当实际收入的变化或金融创新引起了货币流通速度的趋势性变化,将打破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1对1的关系。此外,国家之间的生产率增长的差异,也将导致实际汇率的趋势性变化。(Lucio Sarno,2018)除了利用货币数量论,还可以用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来解释一国长期中的价格水平(和),进而得到
19、由两国相对的名义货币供应量、实际货币需求(由名义利率和实际产出)决定汇率的新的等式。上述等式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本国货币供应量上升,或本国利率上升,或本国产出下降,会引发本币贬值,即汇率e上升。(Krugman et al.,2011)关于1920年代和1970年代早期数据的实证研究,支持汇率的货币方法。四、汇率超调模型四、汇率超调模型 20世纪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固定汇率崩溃后,汇率较之于经济基本面波动剧烈,在此背景下,Dornbusch(1976)的汇率超调模型引发大量关注。仅用两个方程就可以说明小国版本的超调模型(参见Rogoff,2002)。非抵补的利率平价(UIP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