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四讲-态度和态度改变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958044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PPT
  • 页数:43
  • 大小:349.5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讲-态度和态度改变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四 态度 改变 课件
    资源描述:

    1、2023-1-11第四讲第四讲 态度和态度改变态度和态度改变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人成为保守派或改革派、赞成多元化究竟是什么让一个人成为保守派或改革派、赞成多元化或反对多元化?为什么有的人对人对事抱有很深的偏见,或反对多元化?为什么有的人对人对事抱有很深的偏见,有的人却不是如此?为什么你会喜欢班里的某位同学,有的人却不是如此?为什么你会喜欢班里的某位同学,却对另一个同学惟恐避之不及?却对另一个同学惟恐避之不及?态度是联系个体内、外世界的桥梁。由态度出发,向内态度是联系个体内、外世界的桥梁。由态度出发,向内可研究其心理状态,向外则可对行为进行某种预测。可研究其心理状态,向外则可对行

    2、为进行某种预测。什么是态度?什么是态度?态度是如何形成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态度是如何改变的?态度是如何改变的?3态度态度 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评价性陈述,反性陈述,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个对象的内心感受。映了一个人对某个对象的内心感受。回答对某一对象的态度非常简单,但解释回答对某一对象的态度非常简单,但解释这一回答的原因或许就显得非常复杂。这一回答的原因或许就显得非常复杂。4什么是态度?什么是态度?态度包含三个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态度包含三个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 老百姓对老百姓对“体重控制体重控制”的态度的态度 老百姓对老百姓对“军费增加军费增加”的态度的态度5态度

    3、的构成态度的构成认知认知对对象的评价,包括对对象的认识与理解,以及赞成或反对。对对象的评价,包括对对象的认识与理解,以及赞成或反对。体重控制可预防慢性疾病产生!体重控制可预防慢性疾病产生!可藉由药物达到体重控制的目标!可藉由药物达到体重控制的目标!有好的国防才有好的战斗力!有好的国防才有好的战斗力!社会救济比国防军费更为重要!社会救济比国防军费更为重要!情感情感个人对于对象的好恶,如尊敬、轻视、同情、排斥、喜欢、厌恶等,特别指个人对这类事物个人对于对象的好恶,如尊敬、轻视、同情、排斥、喜欢、厌恶等,特别指个人对这类事物的反应程度。的反应程度。良好的体型让我更有自信!良好的体型让我更有自信!美食

    4、当前会令我无法克制!美食当前会令我无法克制!两岸军事竞赛令人忧心!两岸军事竞赛令人忧心!国防强大令我感觉有尊严!国防强大令我感觉有尊严!行为行为个人对对象的反应倾向,即采取行为的准备状态。个人对对象的反应倾向,即采取行为的准备状态。我避免吃油炸食物!我避免吃油炸食物!我每天固定运动三十分钟!我每天固定运动三十分钟!我在网上会发帖批评台湾军购!我在网上会发帖批评台湾军购!我愿意参与支持(或不支持)国防军购的游行!我愿意参与支持(或不支持)国防军购的游行!6认知评估认知评估我的主管提升了一个能力不如我的人。这不公平。情感感受情感感受我讨厌我的主管!行为行动行为行动我要换工作!我向任何愿意听我诉说的

    5、人抱怨我的主管。对主管对主管的消极的消极态度态度一般地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一般地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往往情感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往往决定行为倾向。决定行为倾向。7对态度的问卷调查对态度的问卷调查认知成分(语义差异法)认知成分(语义差异法)口味重口味重 口味淡口味淡低低价位价位 高高价位价位不含咖啡因不含咖啡因 咖啡因很多咖啡因很多口味口味独特独特口味普通口味普通情感情感成分成分(李克特李克特量表量表)非常同意非常同意同意同意普通普通不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我我喜欢可口可乐的味道喜欢可口可乐的味道可口可可口可乐乐

    6、太太贵贵了了咖啡因有害健康咖啡因有害健康我喜歡可口可我喜歡可口可乐乐行为成分行为成分(测度行为或行为意图测度行为或行为意图)上次你喝的上次你喝的软饮料软饮料是是?我通常都喝我通常都喝 的的软软飲料。飲料。下次你下次你买软饮料时买软饮料时,买买百事百事可乐可乐的可能性的可能性为为何何?一定一定会买会买 可能可能会买会买 或许会买或许会买 可能不可能不会买会买 一定不一定不会买会买 8态度的特性态度的特性态度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需要经历一个孕育过程。社会文态度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需要经历一个孕育过程。社会文化因素、个体的经验和个性、家庭以及参照群体等都会影响到态度的形成

    7、。化因素、个体的经验和个性、家庭以及参照群体等都会影响到态度的形成。社会性社会性态度是个体在长期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通过社会环境的不断影响而态度是个体在长期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通过社会环境的不断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态度形成后又反过来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逐渐形成的。态度形成后又反过来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针对性针对性态度总是指向某一具体对象,具有明确的主客体关系,对象可能是个体、群体,态度总是指向某一具体对象,具有明确的主客体关系,对象可能是个体、群体,也可能是某一存在状态或某种社会观念。也可能是某一存在状态或某种社会观念。稳定性稳定性态度形成后,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

    8、并成为个性的一部分,使个体在行态度形成后,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并成为个性的一部分,使个体在行为上表现出一定规律性,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但也可能成为定型偏见,产生晕为上表现出一定规律性,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但也可能成为定型偏见,产生晕轮效应。态度的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轮效应。态度的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间接性间接性态度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只能从人们的言谈、表情、行为举止中间接地去分析和态度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只能从人们的言谈、表情、行为举止中间接地去分析和推理,才能了解其态度。推理,才能了解其态度。9态度的功能态度的功能态度与社会判断态度注入了人们强烈的

    9、感情因素,从而形成一种参照框架,在某种态度注入了人们强烈的感情因素,从而形成一种参照框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判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程度上影响了判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如图:如图:态度态度事实事实事实事实 态度态度两个相同的菱形,由于框架不同,事实分析就会受到影响。两个相同的菱形,由于框架不同,事实分析就会受到影响。10态度一旦形成,就会严重地影响一个人的判断!态度一旦形成,就会严重地影响一个人的判断!过程:过程:拉姆伯特等,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让一些英裔大学拉姆伯特等,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让一些英裔大学生与法裔大学生听录音,然后凭声音来判断说话者的个生与法裔大学生听录音,然后凭声音来判断说话者的个性特征

    10、。告知录音是性特征。告知录音是10个人朗读同一篇文章,其中个人朗读同一篇文章,其中5人用人用英语,英语,5人用法语。但实际上是人用法语。但实际上是5个人分别用两种语言朗个人分别用两种语言朗读。当时英裔加拿大人的社会背景优于法裔。读。当时英裔加拿大人的社会背景优于法裔。结果:结果:(1)对同一个朗读者,当他以英语朗读时,比用)对同一个朗读者,当他以英语朗读时,比用法语朗读时能获得更好的评价。(法语朗读时能获得更好的评价。(2)法裔比英裔更高估)法裔比英裔更高估计英语朗读者的特征。计英语朗读者的特征。结论:结论:一个人容易根据现成的态度去判断他人。一个人容易根据现成的态度去判断他人。11态度的功能

    11、(续)态度的功能(续)态度与学习态度本身有一定的过滤作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态度积极,能激态度本身有一定的过滤作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态度积极,能激发人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则好,反之亦然。发人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则好,反之亦然。态度与忍耐力人的忍耐力的大小取决于多种条件。但美国学者兰波特等人大量实人的忍耐力的大小取决于多种条件。但美国学者兰波特等人大量实验证明:态度的确是个体忍耐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坚定的态度,验证明:态度的确是个体忍耐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坚定的态度,有助于忍耐力的提高。有助于忍耐力的提高。态度与生产效率态度端正、积极,会导致较高的生产效率。但是态度消极,则有可态度端正、积极,

    12、会导致较高的生产效率。但是态度消极,则有可能产生两种后果,即高生产率或低生产率。因为人的工作行为,常能产生两种后果,即高生产率或低生产率。因为人的工作行为,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工作不满意,但考虑自身的生存和社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工作不满意,但考虑自身的生存和社会规范、群体约束等因素,也可能会产生高生产率。规范、群体约束等因素,也可能会产生高生产率。12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效率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效率 过程:过程:将一批大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对黑人和将一批大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对黑人和白人分校持反对态度,第二组持赞同态度。让大白人分校持反对态度,第二组持赞同态度。让大学生分别阅读一篇反对黑人

    13、、白人分校的文章,学生分别阅读一篇反对黑人、白人分校的文章,然后让被试把读过的文章内容力求完整地写出来。然后让被试把读过的文章内容力求完整地写出来。结果:结果:第一组的成绩明显高于第二组。第一组的成绩明显高于第二组。结论:结论: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效率。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效率。13态度的形成态度的形成态度的形成是指态度从无到有的过程。态度的形成是指态度从无到有的过程。态度形成包括服从态度形成包括服从认同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内化三个阶段。服从:服从:态度形成的开始,个体总是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或他人意志在态度形成的开始,个体总是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

    14、惩罚。此时行为受外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此时行为受外因控制,服从是表面的、暂时的。因控制,服从是表面的、暂时的。认同:认同:个体自愿接受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个体自愿接受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在认同阶段,个体虽受到态度对象的吸引,但已超脱外部控制的奖惩,在认同阶段,个体虽受到态度对象的吸引,但已超脱外部控制的奖惩,而主动趋同于对象。在这一阶段情感因素起显著作用,认同依赖于对象而主动趋同于对象。在这一阶段情感因素起显著作用,认同依赖于对象对个体的吸引力。对个体的吸引力。内化:内化: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

    15、他人观点,使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内化是个体原有态度与所认同的态度协调过程,其中情感成分是中内化是个体原有态度与所认同的态度协调过程,其中情感成分是中介因素,认同基于情感上的喜欢。而内化过程是以理智,即认知成介因素,认同基于情感上的喜欢。而内化过程是以理智,即认知成分为基础的。分为基础的。个体态度的形成,从服从到认同,再到内化成为稳定性的心理倾向,个体态度的形成,从服从到认同,再到内化成为稳定性的心理倾向,不易改变。不易改变。14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欲望

    16、满足欲望满足 知识(信息)知识(信息)个人与团体的关系个人与团体的关系 其它因素其它因素15态度理论态度理论 1 1、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 社会学习论把态度看作是在刺激社会学习论把态度看作是在刺激反应模反应模式中,即社会刺激引起反应的作用下习得的。式中,即社会刺激引起反应的作用下习得的。认为其它形式的学习原理,也适用于态度的形认为其它形式的学习原理,也适用于态度的形成和变化,态度就是在刺激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成和变化,态度就是在刺激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不断改变的。的不断改变的。16态度模式态度模式 1953年,霍夫兰德、贾尼斯和凯利提出了一个态度的形年,霍夫兰德、贾尼斯和凯利提出了一个态度的形成与

    17、改变的基本模式:成与改变的基本模式:态度的主体在有关的某种态度对象的刺激(信息的传播)态度的主体在有关的某种态度对象的刺激(信息的传播)作用下,是否受此传播信息的影响形成或者改变态度,作用下,是否受此传播信息的影响形成或者改变态度,必须经过注意、了解、接受三个过程。同时强调联想与必须经过注意、了解、接受三个过程。同时强调联想与强化的作用。强化的作用。刺刺 激激(信息的传播)(信息的传播)反反 应应(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注注 意意了了 解解接接 受受17模仿对态度的影响模仿对态度的影响个人可以自我强化,模仿性的观察学习也是人们态度获得的一个人可以自我强化,模仿性的观察学习也是人

    18、们态度获得的一个途径。个途径。模仿是通过对榜样人物的形象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模仿是通过对榜样人物的形象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米德拉斯基米德拉斯基(1973)等人的实验:等人的实验:过程:过程:让六年级学生玩游戏,赢一次得一张代币卷,多了可换更让六年级学生玩游戏,赢一次得一张代币卷,多了可换更好的礼品。被试可把赢的代币卷放入标有好的礼品。被试可把赢的代币卷放入标有“我的钱我的钱”的罐中,或的罐中,或放入标有放入标有“给穷孩子的钱给穷孩子的钱”的罐中。控制组面临上述情况,实验的罐中。控制组面临上述情况,实验组除上述情况外,还加上榜样的示范。组除上述情况外,还加上榜样的示范。结果:结果:控制组捐献

    19、者极少,而实验组大都捐献,若实验者对他们控制组捐献者极少,而实验组大都捐献,若实验者对他们的行动给以强化,则捐献者增多。的行动给以强化,则捐献者增多。结论:结论:口头说教不一定起作用,最好的方法是在展示范型以引起口头说教不一定起作用,最好的方法是在展示范型以引起仿效并给予强化。仿效并给予强化。182、认知协调论、认知协调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基本假设)是:人的认知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基本假设)是:人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平衡而协调的系统,如果出现了不平衡、结构是一个平衡而协调的系统,如果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就会引起心理上的不适感,从而引起认知不协调,就会引起心理上的不适感,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改组

    20、,产生改变这种状态的趋势,以便恢复结构的改组,产生改变这种状态的趋势,以便恢复协调。协调。19(1)结构平衡理论)结构平衡理论 海德认为:海德认为:“平衡状态的概念表示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平衡状态的概念表示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中,被知觉的单元和情感无应激地共同存在着,因此,不中,被知觉的单元和情感无应激地共同存在着,因此,不论对认知组织还是情感表现的变化都没有压力。论对认知组织还是情感表现的变化都没有压力。”单元:人们总是将事物的许多属性知觉为一个整体单元:人们总是将事物的许多属性知觉为一个整体情感:知觉一个事物单元的过程中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知觉一个事物单元的过程中产生的态度体验一种认知情境

    21、中存在着单元和情感关系:一种认知情境中存在着单元和情感关系:单元关系单元关系表示在表示在特定情境中被知觉成份的统一程度,有正负两种状态。特定情境中被知觉成份的统一程度,有正负两种状态。情情感关系感关系是建立在价值关系基础上的情感类关系,也有正负是建立在价值关系基础上的情感类关系,也有正负两种状态。两种状态。认知结构的平衡不仅取决于情感或单元关系的正负,也取认知结构的平衡不仅取决于情感或单元关系的正负,也取决于单元与情感关系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一致性上占优决于单元与情感关系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一致性上占优势时为平衡状态。各种关系彼此矛盾时,是不平衡状态。势时为平衡状态。各种关系彼此矛盾时,是不平

    22、衡状态。认知情境中的单元和情感关系都有力趋平衡的倾向,否则认知情境中的单元和情感关系都有力趋平衡的倾向,否则会引起紧张和恢复平衡的力量。会引起紧张和恢复平衡的力量。20POXPOX+POX+POX+POX+POX+POX+POX+四种不平衡结构四种平衡结构“POX”模型模型 21 符号符号P表示认知主体,符号表示认知主体,符号O与与X表示两个态度对象。表示两个态度对象。O与与X称为处于一个单元中的两个对象。认知主体称为处于一个单元中的两个对象。认知主体P对构成一体的对构成一体的两对象两对象O与与X的评价是带有情绪性的,喜恶、赞成与反对。的评价是带有情绪性的,喜恶、赞成与反对。通常,认知主体对单

    23、元中两对象的态度是趋向一致的,如喜通常,认知主体对单元中两对象的态度是趋向一致的,如喜欢某人,则对某人的工作也很赞赏;不喜欢某人,则认为他欢某人,则对某人的工作也很赞赏;不喜欢某人,则认为他的朋友也不是好东西。的朋友也不是好东西。为此,当认知主体对一个单元内两对象看法一致时,其认知为此,当认知主体对一个单元内两对象看法一致时,其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当对两对象有相反看法时,就产生不平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当对两对象有相反看法时,就产生不平衡状态。例如,喜欢某人,但对他的工作表现不衡状态。例如,喜欢某人,但对他的工作表现不 能赞同。不能赞同。不平衡的结果会引起内心的不愉快和紧张。消除不平衡状态的平衡

    24、的结果会引起内心的不愉快和紧张。消除不平衡状态的办法将是,赞同他的工作表现,或不再喜欢此人,这就产生办法将是,赞同他的工作表现,或不再喜欢此人,这就产生了态度转变的问题。了态度转变的问题。判断三角关系是平衡的,还是不平衡的,其根据为:平衡的判断三角关系是平衡的,还是不平衡的,其根据为: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22举例举例 今有认知主体今有认知主体P(女青年),态度对象为(女青年),态度对象为O(男青年,为(男青年,为P的男朋友),的男朋友),X(男青年(男青年O自愿当清

    25、洁工)。自愿当清洁工)。对此,可能存在三种情况:对此,可能存在三种情况:P对对O与与X皆持赞成态度,这是一种平衡状态皆持赞成态度,这是一种平衡状态 P对对O与与X皆持不赞成态度,这也是一种平衡状态皆持不赞成态度,这也是一种平衡状态 P对对O持赞成态度,对持赞成态度,对X持不赞成态度,这就造成了不平衡状态持不赞成态度,这就造成了不平衡状态 在第三种情况下,在第三种情况下,P要达到平衡的解决办法为:要达到平衡的解决办法为:P改变对改变对O的看法,认为的看法,认为O不老实不老实 P改变对改变对X的看法,认为的看法,认为X(清洁工)也是工作的需要(清洁工)也是工作的需要 P劝说劝说O,不要去做清洁工,

    26、不要去做清洁工 由上可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结构中的各种变化,由上可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结构中的各种变化,所以,态度可以凭借这种不平衡的关系而形成和改变。所以,态度可以凭借这种不平衡的关系而形成和改变。23(2)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1957年,费斯廷格出版了年,费斯廷格出版了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一书,一书,指出:指出:“认知失调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人类有认知失调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人类有机体试图在其意见、态度、知识和价值观之间建立机体试图在其意见、态度、知识和价值观之间建立内在的和谐和一致性。即个人的认知存在着一种协内在的和谐和一致性。即个人的认知存在着一种协调的内驱力。

    27、调的内驱力。”理论假设:理论假设:认知要素之间可能会产生失调认知要素之间可能会产生失调认知失调的存在会引起减小这种失调或阻止失调的压力认知失调的存在会引起减小这种失调或阻止失调的压力减轻失调的压力的强度是现有的不协调程度的函数减轻失调的压力的强度是现有的不协调程度的函数 24认知要素认知要素认知要素是指个体对于环境、人、人的行为以及人自身的某种认识、认知要素是指个体对于环境、人、人的行为以及人自身的某种认识、见解或观念。可分为:见解或观念。可分为:有关行为的有关行为的和和有关环境的有关环境的。每个人的认知系统中都同时存在着许多认知要素,它们之间可能存每个人的认知系统中都同时存在着许多认知要素,

    28、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关系:在着三种不同的关系:A)不相关:)不相关:一个认知要素与另一个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或者说彼此毫不一个认知要素与另一个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或者说彼此毫不相干。相干。B)不协调:)不协调:指两个认知要素的逻辑不相符。指两个认知要素的逻辑不相符。C)协调:)协调:指两个认知要素在逻辑上彼此相符,一个要素是另一个要素指两个认知要素在逻辑上彼此相符,一个要素是另一个要素的结果。的结果。举例举例 一个人总是向别人借钱,同时又买了新车一个人总是向别人借钱,同时又买了新车 一方面知道有自己的朋友在身边,同时又感到恐惧一方面知道有自己的朋友在身边,同时又感到恐惧 费斯廷格主要考察了后两

    29、种关系,尤其是失调关系。他提出:两个费斯廷格主要考察了后两种关系,尤其是失调关系。他提出:两个认知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协调的程度是由这两个要素的重要性决定认知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协调的程度是由这两个要素的重要性决定的。但是,不协调的程度不可能无止境地增大,因为不协调一经产的。但是,不协调的程度不可能无止境地增大,因为不协调一经产生,就会受到相反方向的阻力。生,就会受到相反方向的阻力。25不协调的原因不协调的原因逻辑上的不相容逻辑上的不相容认知成份与文化模式不协调认知成份与文化模式不协调某个认知成份与某一更广泛的概念系统不协调某个认知成份与某一更广泛的概念系统不协调与过去经验不协调与过去经验不协调

    30、26失调量的测定失调量的测定 两个认知要素之间的失调量是认知要素对个体重两个认知要素之间的失调量是认知要素对个体重要性的函数。要性的函数。两个认知要素组合体之间的失调总量是这两个不两个认知要素组合体之间的失调总量是这两个不协调的组合体之间的所有相关的关系的加权比例协调的组合体之间的所有相关的关系的加权比例的函数。的函数。27失失 调调失调的后果:失调的后果:作为心理上不舒适感的失调的存在可导致个体去减少失调、作为心理上不舒适感的失调的存在可导致个体去减少失调、达到协调。达到协调。当存在失调时,个体除了失调以外,还主动避开促进失调增当存在失调时,个体除了失调以外,还主动避开促进失调增大的情况和信

    31、息。大的情况和信息。减少失调的方式:减少失调的方式:改变认知结构中关于行为的认知要素。改变认知结构中关于行为的认知要素。改变关于环境的认知要素。这同样也是观念的改造,即认知改变关于环境的认知要素。这同样也是观念的改造,即认知结构的重建。结构的重建。给认知结构中补充有助于减少失调的新的认知要素。给认知结构中补充有助于减少失调的新的认知要素。28举例举例 我喜欢抽烟我喜欢抽烟 认知因素认知因素A 抽烟致癌抽烟致癌 认知因素认知因素B 二者是不一致的二者是不一致的 改变:改变:改变改变A或或B 增加新的因素增加新的因素C:抽烟也有长寿的:抽烟也有长寿的 强调强调A或或B的重要性的重要性 特点:认为改

    32、变态度是自我认知的调节过程特点:认为改变态度是自我认知的调节过程29烟草公司的经营者烟草公司的经营者 能够对吸烟与不良健康结果之间已经定型的明确能够对吸烟与不良健康结果之间已经定型的明确的因果关系予以否认;通过不断阐述烟草业的利的因果关系予以否认;通过不断阐述烟草业的利润而给自己洗脑。润而给自己洗脑。承认吸烟的不良结果,但把它合理化地解释为:承认吸烟的不良结果,但把它合理化地解释为:人们都可以吸烟,烟草公司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人们都可以吸烟,烟草公司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选择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可以接受研究证据,并积极地从事健康香烟的生可以接受研究证据,并积极地从事健康香烟的生产,或至少降低脆弱群体

    33、获得香烟的可能性。产,或至少降低脆弱群体获得香烟的可能性。辞职辞职30社会不一致引起的失调社会不一致引起的失调 解决方法:解决方法:改变自己的意见改变自己的意见 设法改变他人的意见设法改变他人的意见 将自己与那个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分开,即将自己与那个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分开,即认为彼此之间没有可比性。认为彼此之间没有可比性。31认知失调理论的组织意义认知失调理论的组织意义 帮助预测员工在态度和行为改变方面的倾向性帮助预测员工在态度和行为改变方面的倾向性 如果由于工作需要,员工被要求说或做与他们的如果由于工作需要,员工被要求说或做与他们的个人态度相冲突、相矛盾的事情,他们倾向于努个人态度相冲突、相

    34、矛盾的事情,他们倾向于努力改变自己的态度,以使他们的态度与言行相一力改变自己的态度,以使他们的态度与言行相一致。而且,这种失调性越大(指经过重要性、选致。而且,这种失调性越大(指经过重要性、选择权和奖赏等因素的调整以后),减少它的压力择权和奖赏等因素的调整以后),减少它的压力也就越大。也就越大。32态度决定行为吗?态度决定行为吗?大量研究表明,态度和行为之间并无相关关系。大量研究表明,态度和行为之间并无相关关系。如果考虑一些调解变量,态度可以有力地预测未如果考虑一些调解变量,态度可以有力地预测未来的行为。来的行为。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重要性 态度的具体性:环保的例子态度的具体性:环保的例子 态度

    35、的可提取性态度的可提取性 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33自我知觉理论自我知觉理论 态度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人们在事态度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人们在事实发生之后使用态度使已经发生的事实具有意义。实发生之后使用态度使已经发生的事实具有意义。与认知失调理论正好相反,该理论认为态度是一与认知失调理论正好相反,该理论认为态度是一种很随意的言语陈述。种很随意的言语陈述。34态度改变态度改变态度转变是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受某种信息或态度转变是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受某种

    36、信息或意见而引起变化。态度转变过程就是说服的过程。意见而引起变化。态度转变过程就是说服的过程。态度改变的形式态度改变的形式一致性改变一致性改变 方向不变,只是强度变化的态度改变形式。如从稍微反对变为方向不变,只是强度变化的态度改变形式。如从稍微反对变为强烈反对。强烈反对。不一致性改变不一致性改变 方向发生变化的态度改变形式,以新态度取代旧态度。如从厌方向发生变化的态度改变形式,以新态度取代旧态度。如从厌恶变为喜欢。恶变为喜欢。在相同情境下,态度的一致性改变比不一致性改变容易。在相同情境下,态度的一致性改变比不一致性改变容易。35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1 1、态度系统本身的特点、

    37、态度系统本身的特点 态度形成得越早,越难改变时间性态度形成得越早,越难改变时间性 态度越极端(态度越极端(强强),越难改变极端性),越难改变极端性 一贯态度难改变一贯性一贯态度难改变一贯性 态度的构成越复杂,越难改变复杂性态度的构成越复杂,越难改变复杂性 三种因素越一致,越难改变一致性三种因素越一致,越难改变一致性 满足性越高越不易改满足性越高越不易改 价值性与个人价值关系密切的态度,不易改价值性与个人价值关系密切的态度,不易改362 2、个体因素、个体因素 智力水平高,态度的主动性高智力水平高,态度的主动性高 暗示接受强度高,易改变暗示接受强度高,易改变 女性较男性易改变女性较男性易改变 年

    38、轻人较老年人易改变年轻人较老年人易改变 态度对改革的效应:现代人是改革的支持态度对改革的效应:现代人是改革的支持者,支持改的态度不变;时间的推移,历者,支持改的态度不变;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要求改变,由于年龄的增大,态度难史的要求改变,由于年龄的增大,态度难改,渐渐内化成为阻力改,渐渐内化成为阻力 防卫机制防卫机制 能力发展水平主动性改变能力发展水平主动性改变373 3、个人与团体的关系、个人与团体的关系 态度改变与团体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对团体态度改变与团体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对团体具有认同感和忠诚心时,要让他采取与团体具有认同感和忠诚心时,要让他采取与团体规范不一致的态度不容易。规范不一致的态度

    39、不容易。38态度改变的方法态度改变的方法 利用信息的传播与沟通利用信息的传播与沟通 信息源:信息接受者对发布信息的信息源越信任,态度改变的信息源:信息接受者对发布信息的信息源越信任,态度改变的可能性越大。可能性越大。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不仅受信息源的影响,也受宣传时所采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不仅受信息源的影响,也受宣传时所采用的媒介的影响。用的媒介的影响。单面说明与双面说明:单面说明是在劝导时,只提出对自己观单面说明与双面说明:单面说明是在劝导时,只提出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论据;双面说明既提对自己有利的论据,也提对自己点有利的论据;双面说明既提对自己有利的论据,也提对自己不利的论据,然后强调前者,缩

    40、小后者。不利的论据,然后强调前者,缩小后者。激发恐惧:信息传播者,有时想利用恐惧使接受者改变态度。激发恐惧:信息传播者,有时想利用恐惧使接受者改变态度。提示结论:提示结论有两种方式,一是提出资料,让听众自己提示结论:提示结论有两种方式,一是提出资料,让听众自己下结论;二是直接指出结论。下结论;二是直接指出结论。传播者的动机:接受者对劝导者的动机的理解,是一重要因素。传播者的动机:接受者对劝导者的动机的理解,是一重要因素。反复提示反复提示39态度改变的方法(态度改变的方法(2 2)改变个人与群体关系改变个人与群体关系 个人越重视自己的团体成员身份,则越不易改变个人越重视自己的团体成员身份,则越不

    41、易改变其与团体一致的观点。其与团体一致的观点。个人在团体中地位越高,越维护团体的观点。个人在团体中地位越高,越维护团体的观点。个体越相信所属团体的合法性,则越能接受团体个体越相信所属团体的合法性,则越能接受团体规范。规范。规范改变规范改变 团体公约、团体规则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团体公约、团体规则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40态度改变的方法(态度改变的方法(3 3)把握目标对象的特点把握目标对象的特点自我领悟:使接受者认识到他所采取的态度具有自我领悟:使接受者认识到他所采取的态度具有不太合理的动机。不太合理的动机。强迫接触:强迫个体与不喜欢的对象接触,有助强迫接触:强迫个体与不喜欢的对象接

    42、触,有助于改变其偏见。于改变其偏见。角色扮演: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对其所持态度有角色扮演: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对其所持态度有很大影响。很大影响。改变外显行为:让人去为他并不赞成的事进行辩改变外显行为:让人去为他并不赞成的事进行辩护,也容易改变其态度,这是一个自我说服的过护,也容易改变其态度,这是一个自我说服的过程。程。41态度改变理论态度改变理论参与改变论参与改变论勒温发现,个体态度的改变同群体的规范和价值观密切勒温发现,个体态度的改变同群体的规范和价值观密切相关。个体在群体中的活动性质能决定他的态度,也会改相关。个体在群体中的活动性质能决定他的态度,也会改变他的态度。变他的态度。主动参与群体活动

    43、的人的态度转变明显,速度较快;被主动参与群体活动的人的态度转变明显,速度较快;被动参与群体活动的人的态度往往难以转变。动参与群体活动的人的态度往往难以转变。42宣传工作与态度改变宣传工作与态度改变宣传工作的目的宣传工作的目的 不仅要传递信息,要人们掌握信息,而主要是形成或改变人们不仅要传递信息,要人们掌握信息,而主要是形成或改变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态度。对某种事物的态度。材料及呈现顺序对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影响材料及呈现顺序对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影响 在宣传活动中有只提出正面材料,及同时提出正反两方面材料在宣传活动中有只提出正面材料,及同时提出正反两方面材料这两种方式,只要使用得当,它们对促进态度的形成或

    44、改变都这两种方式,只要使用得当,它们对促进态度的形成或改变都有效果。哪一种方式更好,取决于:客观情况、宣传对象的态有效果。哪一种方式更好,取决于:客观情况、宣传对象的态度、宣传的任务。度、宣传的任务。在宣传过程中应首先提出正面材料,把反面教材放在中间,最在宣传过程中应首先提出正面材料,把反面教材放在中间,最后再用新的事实论证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后再用新的事实论证正面的观点和材料。43宣传工作与态度改变(续)宣传工作与态度改变(续)情绪因素与理智因素对形成和改变态度的影响情绪因素与理智因素对形成和改变态度的影响 如果宣传工作要立竿见影,应运用情绪色彩的手段;如果宣传如果宣传工作要立竿见影,应运用情

    45、绪色彩的手段;如果宣传工作要收到长期的效果,应依靠充分说理的理智手段。工作要收到长期的效果,应依靠充分说理的理智手段。一般地,文化程度高,对宣传的问题很关心的人,充分说理的一般地,文化程度高,对宣传的问题很关心的人,充分说理的材料影响更大;文化程度较低,对宣传的问题并不太关心的人,材料影响更大;文化程度较低,对宣传的问题并不太关心的人,富于情绪色彩的材料影响更大。富于情绪色彩的材料影响更大。在宣传活动开始阶段,应用情绪因素,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产在宣传活动开始阶段,应用情绪因素,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态度;然后利用有充分论据的材料进行说理,以收到生积极的态度;然后利用有充分论据的材料进行说理,以收到长期的效果。长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四讲-态度和态度改变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5804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