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四节-狄更斯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957998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PPT
  • 页数:68
  • 大小:148.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节-狄更斯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四 狄更斯 课件
    资源描述:

    1、 狄更斯(18131870年)是英国著名的进步资产阶级作家,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出的代表。马克思说:狄更斯是英国小说家中“光辉的一派”,“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一)早期的生活与创作(18121841年)查理斯狄更斯于1812年2月7日生于英国朴资茅斯市的波特西地区,父亲约翰狄更斯是海军会计处的小职员,由于工薪微薄,家庭人口众多,应酬频繁,生活越来越艰难,经常借债度日。在迁居伦敦和查坦木以后,收入更加减少,处境更为困乏,终以负债太多,无力清还,他父亲被关进马夏西债务监狱,全家在后来也不得不迁到

    2、狱中去居住。狄更斯从小就得帮助家庭,父亲入狱时,他只有12岁,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已在皮鞋油厂做童工。工厂的主人把狄更斯放到临街的玻璃橱中去工作,任人观看,将他作为广告来招揽生意,这深深地伤了他的自尊心。平时,他受尽饥寒与屈辱,只有每星期领到工薪以后,才能到狱中去探望自己的亲人。这段痛苦的生活使他在日后对被压迫的穷苦人充满了同情,使他非常关心社会问题,特别是关心儿童不幸的命运,也使他对专横的统治者与残酷的资本家怀着莫大的憎恨。狄更斯未受过正式教育,常过流浪生活,和工人、农民经常接近。后来,他学会了速记并担任报纸的采访员,给真日报及伦敦许多报纸写通讯报导,往来于城市与乡间,他对现实生活的了解也更

    3、深刻了,他的民主思想也更进步了。所有这些,都为他的文学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狄更斯从小爱好文学,9岁时,他常常独自一人到家中的阁楼上去阅读父亲的丛书,看了笛福、菲尔丁等人的创作和天方夜谈、吉诃德先生传、鲁滨逊飘流记等小说。他热爱戏剧。除深入各方面的生活外,他经常到大英博物馆去自修,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结合自己的工作与爱好,特别是他对现实生活的种种感受,从1833年起,他用波兹(BOZ)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特写白杨场上的一餐(后易名为闵斯先生及其家属并收入波兹特写中),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两卷本特写集(18331836)是狄更斯早期为纪事晨报所写的一些短篇的汇辑,也是他对英

    4、国社会生活与人物风貌进行现实主义描绘的试笔,显示出了他的天才文笔的锋芒,从此他有了名声。18361837年,他写出了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先生外传,作品对资本主义作了有力的描写与揭露。作者以幽然和讽刺的笔法,描写了资产阶级律师、法官、议会选 举和监狱等,批判了建立在议会基础上的国家制度。小说把伦敦平民作为主人公来加以描写,是他现实主义的第一个成果。1838年,狄更斯写了奥列佛尔退威斯特,这是作家的第一部社会小说。作品通过孤儿奥列弗尔的生活经历,揭开了生活底层的画面。奥列佛尔最初在人间地狱似的贫民习艺所,到伦敦后,不幸又陷入了贼窟,后来在善良的资产者保护下,才从困境厄运中逃出来。小说通过对

    5、济贫院、贫民区、贼窟的描写,揭露了慈善事业的骗人本质。1839年,他发表了尼古拉斯尼古尔贝,作者通过尼古拉斯不幸的生活遭遇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小资产阶级的悲惨命运。1840年发表的老古玩店,在描写小资产阶级没落命运时,就比尼古拉斯尼古尔贝更加真实。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现实。屈兰特老汉在伦敦开了个古玩店,堆满了各种找不到买主的陈货。他哀叹命运的不幸,试图以玩牌赢钱恢复家产。但是,他不但未羸到钱,连小店也输给了高利贷者奎尔普。为了躲债他和外孙女一起逃走,受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后来到了偏僻的乡村,祖孙二人先后在苦难中死去。作者对古玩店主和他的外孙女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总的来说,作者

    6、早期的创作,在揭露社会矛盾上不断深入,但作品的基调是乐观的,反面人物都是阴险滑稽的,而矛盾的解决总是依靠资产者的善良。这一时期,作者大部分时间在国外旅行,先后到过美国、意大利、瑞士和法国。1842年的美国之行,使他向往美国民主的幻想破灭,他回国后写的美国杂记,对美国国家机关的贪污腐化,人民的贫困,监狱的惨无人道进行了揭露。在40年代英国工人运动和欧洲民主革命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作品加强了对资产阶级的谴责和批判,着力表现小人物的温情和道德感化力量,并把改造社会的希望由“善良”的资产阶级转移到小人物上。美国杂记对美国的社会制度,种族和阶级压迫,以及美国新闻界的罪恶的有力揭露与批评,在全世界人民的面

    7、前,剥落了美国资产阶级文明的假面具。它使美国统治者恼羞成怒,并对狄更斯横加污蔑。1843年狄更斯用马丁朱述尔维特来回敬他们。狄更斯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马丁在美国经历的描写把美国新闻界的丑恶行为做了进一步的揭露。狄更斯还极真实地生动地写了美国市民崇尚虚荣、爱浮夸,无耻地追逐金钱的劣根性。作者这样写道:“他们所有的各种关系,希望、快乐、感情、品德和关系似乎都融解为一块块的金园。人是用他们的金园来秤轻重的,生命可以按金园来拍卖,估计,规定价格高低的。”“一切都是为了金钱,这就是这些伟大的共和国公民的基本原则。”18431848年,连续六年,狄更斯几乎每年写一本关于圣诞节故事的小说:圣诞欢歌(1843

    8、),钟乐(1844)、灶上蟋蟀(1845)、生命的战斗(1846)、着魔的人(1848),集成圣诞故事集。在这些作品中,狄更斯真实地描写了广大人民困苦的生活处境,以及他们被剥削被压迫的不幸命运。这是狄更斯创作高峰期,忧愤与批判深化时期。董贝父子(1848)是这一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长篇有力批判了资产阶级傲慢、残忍与追求利润的疯狂,塑造了冷酷无情,迷信金钱权威的商业资本这个典型形象。经营海外贸易的资本家董贝,开了一家“董贝父子公司”。他梦想使自己世世代代成为统治世界的主人,认为自己是统治全世界的社会力量的代表,地球是专门为他制造的市场,太阳和月亮也是照耀他的商务活动而存在的。这个狂妄傲慢的资本家

    9、认为他妻子唯一的任务就是给他生一个公司的继承春。不料他唯一的儿子夭折了,董贝于是抛弃了他的女儿,认为金钱可以买到一切,买了一个有地位的美人艾狄丝作为投资,想重新得子,但遭到艾狄丝的报复,和他的助手私奔逃跑了。后来董贝公司破产,他被所有的人抛弃,却得到了被他遗弃的女儿的收容。董贝父子是狄更斯的杰作,它表明作者的创作思想与艺术修养达到更高的成就。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狄更斯一部带有自传性特点的小说,也是作者对自己过去一段生活的回顾与总结性的作品,是狄更斯代表作之一。大卫科波菲尔的经历,在许多地方是狄更斯自己生活的写照。但这一人物的意义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上期小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个人出

    10、路的种种痛苦经历与曲折的过程。1853年发表的荒凉山区就是一部具有忧郁气氛的小说。作品开头对伦敦浓雾的描写就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荒凉山区从两条线索开展描写。通过庄迪斯家族关于遗产的诉讼,狄更斯极深刻地揭发了英国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滔天罪恶。诉讼案延续了许多年,法律手续既古怪又麻烦,诉讼的双方弄得筋疲力尽,家破人亡,最后是全部遗产只够给诉讼费。狄更斯含意深长地说:英国法律的一个伟大原则是为自己做生意,这是一种吃人的制度。对于那些寄生在法律上面的律师,狄更斯也给予无情的鞭挞。作品的另一条线索是关于戴德洛克夫人的悲剧,通过这方面的描写,作者抨击了宗教对人的祸害。作品对慈善家,高利贷者的罪恶活动以及英国

    11、的政治也给予有力的揭发。1851年狄更斯写了小杜丽。这是一部广泛反映英国社会生活和各阶级动态的作品,通过杜丽先生父子和克伦兰姆夫人,作者进一步揭露与批判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可耻与残忍。通过主教加斯贝,作者尖锐地讽刺了宗教界的腐败。同这些自私、残酷的人物对立的小杜丽,她是个朴实、善良,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姑娘,为了全家人的生活,她历尽千辛万苦。作品描写了资产阶级豪华靡烂的生活,无情抨击了英国政治制度。1854年发表的艰难时世,是一部反映50年代英国阶级矛盾和有力批判英国资产阶级哲学,描写资产阶级罪恶的杰出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双城记(1859)是狄更斯的优秀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因故事情节发

    12、生在伦敦和巴黎而得名。作品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通过梅尼特医生的不幸遭遇,展现了18世纪末,法、英两国复杂的社会关系,揭示了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晚年的狄更斯作品,批判力量减弱,悲观情绪加重。1861年,狄更斯所写的远大前程(一译伟大的期望),是一部描写小资产阶级生活理想破灭的作品。孤儿匹普在经历了痛苦的少年生活之后,一天,律师突然通知他有一位不肯露名的人,选他为自己财产的继承人,并愿供养他的生活费用。于是匹普在这意外的援助之下生活好起来了,对未来的幸福生活抱有“伟大的期望”。匹普对于爱情的“伟大的期望”也因此幻灭了。经过了生活与爱情的失败之后,匹普认识到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

    13、卑鄙龌龊,认识了资产阶级上层人物的可耻与私心,他觉得还是做一个下等人比上等人要好得多。1865年狄更斯最后完成的小说我们共同的朋友,就是一部更深刻揭露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罪恶的作品。小说主要描写哈尔蒙从国外回家来继承他父亲的遗产和试探未婚妻蓓拉的性格。通过这方面的描写狄更斯表现了金钱、优厚的生活对于人性的危害。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还有力地反映了工业垄断时期英国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贫富的尖锐对立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的道德的堕落。晚年的狄更斯办了很多刊物,1860年创办了周报家常话。从1859年起办了年报,一直到逝世,都编辑此两种刊物。18671868年,他第二次访美,朗颂自己作品。频繁的活动大大地耗

    14、损了他的精力与健康。从美国回国后,写长篇小说爱特温屈罗特(未完成,1870年出版),只写了23章,1870年6月9日,他突然中风逝世。对于他的逝世,全英人民与欧洲进步作家都举行了沉痛哀悼。他的遗体葬于英国的威斯敏特的“诗人角”。(一)作品所反映的时代和作者的创作意图:50年代末,英国的宪章运动虽然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但是英国建筑工人在这时期又爆发了两次罢工,燃起了工人阶级斗争的新信号。爱尔兰反对英国统治的斗争也没有停止,英国资产阶级在这时期又疯狂地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引起广大人民的不满。狄更斯对英国上层阶级种下的恶果深感忧虑,卡莱尔的法国革命史在狄更斯头脑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法国大革命的

    15、教训,人民巨大的革命威力被狄更斯一再重现。他说:“我认为国内没有爆发火焰而暗中燃起的不满情绪越发觉得可怕。我们所发生的情况非常使我记起法国第一次革命前夜的那种情绪,并可能从任何最不关重要的事故中引起突然的爆发。”(阿尼克斯特英国文学史纲P144)1859年发表的双城记正是借法国革命向英国统治者敲警钟的小说。运用法国革命史的材料,暴露英国社会现实的难以医治的溃病,警告统治阶级,要他们从中吸取教训。作品以梅尼特医生和特丽莎得伐石一家的不幸遭遇为线索,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有力地揭发法国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同时描写法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平等、推翻封建贵族统治的革命斗争。“双城记”写法国1789年大革命前后

    16、到1793年法国和英国的社会情况。“双城”指的是巴黎和伦敦。小说原名为两个城市的故事。1575年12月,在法国巴黎,医生梅尼特被一个侯爵厄弗里蒙地通知去他家看病,医生发现病人是个年轻妇女,被侯爵兄弟强奸几乎致死,这个妇女的弟弟去为姐姐报仇,被侯爵兄弟用剑刺伤,也即将死亡。于是医生给朝廷写信陈述事情经过。但是这封信却落到侯爵手中,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监狱,一关就是18年。不久,医生的妻子逝世,孤女路茜由医生的朋友劳雷带往英国。医生在狱中曾写下诉状(“文件”),记载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俩的罪行。1775年,医生被放了出来,劳雷和路茜护送医生逃往英国伦敦。法国大革命即将发生的时候,侯爵兄弟俩也跑到英国继续

    17、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斗争越来越激烈,1789年终于爆发了大革命,侯爵之家受到惩罚。在此前后,路茜与化名的法国青年代尔那以及英国青年卡尔登成为熟识的朋友,路茜爱上了代尔那,尽管医生已觉察到代尔那就是侯爵的儿子,但他忍下了仇恨,仍旧同意路茜和代尔那结婚。而代尔那也早已放弃了财产与贵族头衔。1792年,代尔那为营救总管家、仆人,冒险前往巴黎,一到巴黎即被捕,落入革命者得伐石手中,而得伐石太太就是被害农妇的妹妹狄尔斯,医生、路茜获得消息,立即到巴黎设法营救。1793年,巴黎法庭以医生在巴士底狱手写的“文件”,以贵族厄弗里蒙地的家属成员,共和国的敌人,流亡贵族而被判代尔那死刑。结果,得伐石太太被路茜的“

    18、佣人”打死,单恋着路茜的、且和代尔那面貌酷似的卡尔登混进监狱冒名顶替,救出代尔那,从容上了断头台。医生一家安全离开巴黎。小说分部分:第1部复活,第2部金线,第3部暴风雨的踪迹,小说的描述,并不以事件发生的先后为顺序,而是采用倒叙手法,使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而紧张。小说由三个互相交织的故事组成:医生梅尼特的故事,贵族后代尔那和路茜的故事,革命者得伐石的故事。第1部第1章(时代)是序幕,叙述了时代18世纪后半期法国和英国社会。接着,关于梅尼特医生经历的主要情节线索,和关于贵族作恶,杀害农民的重要情节线索,交织着发展。通过侯爵在农村、城市所过的生活,写了贵族的胡作非为和对人民的残暴行径。作者以高度的

    19、表现力和画面广阔的情节结构,展示出了18世纪70年代中叶到90年代上半叶法国、英国的复杂社会关系,以及革命人民积聚力量进攻统治阶级的情景。作者称它为“历史记录”,其实它并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小说,其主要情节和人物都是虚构的。作者把虚构的故事(医生的苦难、侯爵杀害农民等)放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上,把过去的具体而纷繁的事件与当代的社会阶级斗争趋势结合起来了。小说在结构上,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围绕着人物性格的发展而发展。小说的主题,是写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狄更斯研究过历史,认为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根源是统治者、贵族压迫、迫害人民。但他不懂阶级论,看不出阶级根源,只看出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四)、人

    20、物形象:双城记所塑造的人物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大致可以归结为4类:第1类是理想的正面人物形象;第2类是“自我牺牲的怪人”;第3类是革命人民的代表;第4类是贵族、资产阶级坏蛋。(1)第1类人物:有梅尼特医生、代尔那、路茜。梅尼特:是作者同情、爱怜、赞赏的人物。青年时代,作为一个医生,为人正直,见义勇为,不为利诱,不为威屈。他在侯爵家亲见贵族虐杀农民的惨象,感到愤愤不平,一方面精心护理“病人”,一方面公开驳斥侯爵对生命垂危的农妇的诬蔑。表达了医生的抗议。侯爵用钱和黄金贿赂他,他坚决拒绝。但医生此时又是天真幼稚的,凭着“良心”而生活的,他确曾不顾朝廷的淫威和贵族的特权,向朝廷写密信陈述事情的经过,以

    21、解除他自己“良心上的负担”,把不再发生类似事件的希望寄托在封建朝廷大发慈悲上。这即是他被抓进巴士底监狱的直接原因。在监狱中,冷酷的现实和苦难的生活,使得医生对凶恶的贵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他对黑暗社会的抗议也加强了。基于这一点,他用锈铁尖醮着煤灰,混合着血水,艰难地写下那份“文件”,控告侯爵兄弟,发誓向他们复仇。由于医生的复仇不是建立在阶级斗争的基础上,所以他的意志力不能持久。又由于贵族统治阶级长期的残酷迫害,医生在出狱前后处于神志不清状态。医生对于他被迫害的原因,许多年来一直保持缄默,甚或连厄弗里蒙地这个姓也不说出来。这是为什么:固然是由于医生常常心神不安、对惨痛的过去心有余悸,但更为重要的

    22、是他有了新信仰,要用爱去消灭痛苦,消灭仇恨。他把心爱的女儿路茜配给仇人的儿子,并非因为他认清了父辈的罪愆不应由子辈偿还的道理,仅仅是由于他要酬谢女儿对父亲的爱,至多再加上代尔那对他的关怀。梅尼特医生这个现实主义艺术形象是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他的苦难的经历,在当时很有代表性,对法国、英国贵族阶级的残暴、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起了揭露、影射的作用。代尔那:是作者理想的青年。狄更斯使用人道主义的笔触,从外形到内心,极力歌颂代尔那的美、美德和人性。在狄更斯笔下,代尔那虽然生于法国厄弗里蒙地侯爵之家,却是贵族阶级的叛逆。他放弃官衔、爵位、财产,出走英国,是为了抗议贵族阶级的不公道。作者主要以道德自我修养来

    23、美化代尔那,说他不曾压迫过任何人,不曾拘禁过任何人,自动放弃“应得的租税”,自愿做日常工作自食其力。他同他的父辈比较起来,批判了法国贵族阶级的专横。他在某些时候甚至批判了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者的反动。(3)路茜:医生的女儿、代尔那的妻子路茜,是伤感的温情主义的化身。她聪颖,美丽,柔顺,多情善感。伤感的温情主义,表现在她的外貌言行中,表现在她和周围人物的交往中。作者特别夸张地描写了路茜的伤感的温情主义的魔力:使神志不清的医生“复活”,使身居异邦的代尔那幸福,使粗犷不驯的普洛斯柔和,使放浪不羁的卡尔登献身。她借以串联亲人,朋友的“金线”是伤感的温情主义,她赖以忍受苦难的精神支柱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英

    24、国伦敦法庭上,她那伤感、温情的表情和证词,客观上积极地批评了资产阶级法律的形式主义与资产阶级统治者的残酷、反动。在法国巴黎新寓所里,她那伤感、温情的求告和倾诉,实际上消极地反衬了革命者得伐石太太嗜杀成性。(2)第2类人物:有卡尔登,普洛斯。卡尔登:这是狄更斯的怪诞的英雄。作者认为,卡尔登为友捐躯的行动,是人道主义的极致。卡尔登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他同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本来格格不入,但无法逃避它的影响,甚至一度充当皇家律师史曲勒孚的助手。他纯朴敦厚,有才华,可是这些都不为食利者社会所赏识。他不关心世上任何人,世上任何人也不关心他,几乎成为一个多余的人。卡尔登的忧郁不仅是个人的忧郁,而且是时代的

    25、忧郁,表露了小资产阶级的不满情绪。因此,从忧郁者卡尔登到牺牲者卡尔登就带有明显的社会批评倾向。另一方面,卡尔登的“自我牺牲”预示于英国,却实现在法国。作者把他的牺牲放在法国革命的背景上,他替路茜所爱的代尔那走上巴黎的断头台,正是革命的雅各宾党人专政时期。他的这种乐于牺牲的结局,确实责难了革命的人民与革命的政权。卡尔登的形象,决不会象作者所宣传的那样,会在人们的心目中永垂不朽。他的忧郁是伦敦的忧郁,不是巴黎的忧郁,他是英国社会的畸形儿,不是法国革命的牺牲品;他的死应由产生并扭曲他的性格的英国资产阶级社会负责,法国革命人民是没有错误的。普洛斯姑娘:这是作者塑造的另一个“自我牺牲”的“怪人”。女佣人

    26、普洛斯容貌古怪,性格直爽,她很贫穷,并不贪图富贵,最重视“金虫儿”路茜的“爱情”。她以路茜的欢乐和欢乐,以路茜的悲哀为悲哀,凡是路茜喜爱的,她都喜爱。她打死得伐石太太,也完全是为了路茜和路茜亲人的安全。普洛斯的古怪而可笑的言行和性格中,充满了人道主义,她不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常例所能包括的,也不属于觉醒了的工农。(3)第3类人物:得伐石夫妇。法国酒贩得伐石的妻了狄尔斯,生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农家,成长在劳苦的渔民之中,她对凶恶的贵族阶级怀着深仇大恨。她和得伐石参加革命党后,锻炼成为坚定的革命分子,不仅要向厄弗里蒙地侯爵之家报仇,而且要向贵族阶级复仇;不仅要为屈死的一家人复仇,而且要为受迫害的阶级兄

    27、弟姐妹复仇。她的编织记录,她的复仇,应该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狄尔斯,即得伐石太太,和得伐石一样,完全忠实于法兰西共和国,不过她比丈夫更加坚定。作者对狄尔斯的描写是不平衡的。关于1792年以前的得伐石太太,总的说来,作者运用肯定的笔调,描绘她的坚强的革命毅力和非凡的组织能力,欣赏她的智慧、胆略和求实精神。由于作者不同意人民暴力革命,他对1792年以后特别是雅各宾党人专政时期的得伐石太太的描绘,使用了漫画式的手法。作者使得伐石太太复仇的立场、观点都僵化起来,把她描写成一个冷酷、凶狠、嗜血成性的女魔王,说她不但要送代尔那上断头台,而且要把路茜、小路茜一网打尽。这就歪曲了作为人民革命的代表、坚定的

    28、革命者的形象。(4)第4类人物:有厄弗里蒙地侯爵两兄弟、巴比塞等。(1)厄弗里蒙地侯爵两兄弟,是作者着力鞭挞的凶恶的贵族。他们视农民佃户为家奴,恣意凌辱、绞杀;他们对不顺从的人们,进行惨无人道的迫害。尤其是代尔那的叔父,傲慢、凶残、暴虐是他的特性。他纵车外游,碾死了穷人加斯伯的孩子,稍加反抗便拴在马车下“制轮具的链子上”示众。他强奸了农民的女儿,不许别人抗议,否则当场杀死。他要用武力维护正在毁灭的贵族特权,他宣称,“压迫是唯一不朽的哲学”。为了保卫他生活于其中的封建制度,他愿意死。他确实得到了为封建社会殉葬的可耻下场。(2)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集中地反映在巴尔塞的形象中。巴尔塞为人贪婪、阴险、

    29、狡诈,手段毒辣。他充当过英国政府的密探。法国革命以后,他又打入法兰西共和国的心脏,成为雅各宾政权的侦探。当卡尔登揭发他的奸细面目时,他为了自己的安全,立即出卖法兰西共和国。真是地地道道的人类的蟊贼。在以上4类人物中,象梅尼特医生等正面人物形象,体现了狄更斯人道主义理想,而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巴尔塞这一类贵族、资产阶级坏蛋的形象,表现了狄更斯的批判能力,指出了贵族阶级灭亡的历史必然性,揭露了资产阶级的食利哲学。正面人物形象的活动,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基础,在怪诞人物的辅助下,他们既与贵族、资产阶级坏蛋作尖锐的对比,又同坚定的革命分子表示差异,从而突出小说的人道主义主题。(五)、思想内容及局限性 双城

    30、记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后法国和英国的社会生活、阶级矛盾,1789年巴黎人民起义,在作品中都得到具体、真实的描绘。(1)深刻揭示了法国大革命前夕,封建贵族阶级与广大人民的尖锐矛盾,无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及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情景。狄更斯认为,贫穷、饥饿是人民革命的根源,而封建的剥削压迫制度又是贫困、饥饿的根源。这样,就揭示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贵族老爷们压迫剥削的必然结果,揭示出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以及这一革命的社会原因与政治原因(2)生动真实描绘了1789年巴黎人民起义的场景,塑造了这次大革命的英雄人物,赞赏了他们的革命,热情歌颂了他们英勇的斗争。双城记

    31、最成功与生动的是对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描写。那骇人的咆哮,森林似的手臂,一切手指紧握着各种武器“枪弹、火药、炮弹、铁棒、木棍、小刀、巨斧、长矛,以及犯上作犯的天才所发明的各种武器。”人海波涛翻腾,深而又深,汹涌流过这城市。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奴隶推翻了贵族统治,他们把叫人民吃草的财政大臣老孚龙处死,对阶级敌人进行了严正的惩罚。狄更斯有声有色地描写了在革命胜利的日子里,人民手持武器,保卫革命,载歌载舞,通霄在旦,庆祝自己翻身作主的欢乐。自由、胜利的歌声充满了各个角落。恩格斯谈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曾指出“这些平民把革命完成了”。而狄更斯以自己的艺术创作证明了法国革命的成功,正是人民积极起

    32、来暴动的结果。狄更斯塑造了这次法国革命的英雄人物得伐石夫妇,写出他们机智、沉着,在革命前夕进行了许多组织领导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敢于对反动势力进行讽刺与斗争。作品写出他们坚韧、刚强、英勇、果断,对革命,对人民事业的忠心耿耿,以及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毫不留情。这些革命者深为群众拥护,和革命中的人民集体英雄形象融为一体,为革命做了杰出的贡献。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写,可以说是作品中最辉煌动人的一页。狄更斯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同情法国人民的苦难,赞赏他们的斗争,但是他同样受到人道主义观点的局限,对革命暴力感到迷惘,恐惧,认为这是“硬要闯入任何人的生活里面来的疯狂险恶的脚步”,是“一旦染上赤血就不再容易洗清的脚

    33、步”,(P263)因此他把革命战士对敌人的惩罚写成恐怖与混乱的行为。他把女英雄得伐石太太坚决彻底的革命品质涂上狭隘的私人报复色彩,作者甚至把她写得比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英国女人低一头,并死在这个英国女人的手中。狄更斯不但把革命者镇压阶级敌人看成是残酷的行为,而且是不分皂白的滥杀,因此作者把无辜的人也写进敌人之中作为革命的牺牲品,从而散发他的人道主义的情感与说教,实质是诋毁革命。还有,作品通过卡尔登替代尔那上断头台,以成全代尔那与梅尼特小姐的美满结合,肯定了人类的爱比恨更为伟大,阶级调合比阶级斗争更为高贵。狄更斯想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和睦共处来代替暴力革命,这就是他为解决现实矛盾所指明的出路。所有

    34、这些,都使作品的光辉有所逊色。作品中以一系列的正面人物和他们的行为来宣扬“善”和“恶”的思想。代尔那反对残暴的叔父,自动放弃贵族特权,意识到贵族生活的丑恶,过起自食其力的生活;路茜对父母、丈夫、邻里都有全副受的心肠,作者把她比作是有的“金线”,把两个有着仇怨的家庭联系在一起;梅尼特医生的“宽厚”、“善良”,尽医生的天职造福于人民;劳雷的忠于职守,卡尔登的利他主义等等,都带有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局限,是作者的道德感化说教的体现。1)结构精巧,情节生动丰富。双城记的情节结构具有3大特色:“双”字。作品中叙述了3个故事:医生梅尼特的故事,贵族后代代尔那的故事,革命者得伐石夫妇的故事。3个故事发生在巴黎和

    35、伦敦两座城市,以台尔生银行的职员劳雷先生把它们联系起来。它展现了两个国家,两个帝都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尚。倒叙手法的运用,开头布下层层疑阵,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梅尼特医生为何失踪18年,并变成痴呆了?未先作交代。当代尔那向路茜求婚时,医生要他不要说出自己的姓氏,以及得伐石夫妇对代尔那家族的深刻仇恨等,都未先说出原因。这些,就都使读者产生重重的疑问。谜底直到最后才揭出来。情节高潮放在代尔那的第2次受审。医生梅尼特在狱中写的控告信是全部故事的画龙点睛之笔。焦点集中,透视分明。双城记的结构和布局严密,3个故事密切联系。矛盾的焦点是厄弗里蒙地侯爵,他是制造梅尼特医生和得伐石夫妇一家灾难的罪魁祸首,同时,

    36、也给他的下辈侄儿带来麻烦。3家的故事正是围绕他而展开的。(2)塑造人物形象,肖像描写与心理分析相结合,大笔勾勒与细笔精雕相结合。如刻划小厄弗里蒙地侯爵的形象:大约60岁,衣服华美,态度傲昂,有一张好像一幅精致的假面具似的脸整个面孔现出一种狡诈、残酷的神气。代尔那的形象:大允25岁的青年,身体健壮,容貌堂堂,有棕色的面颊和一双黑眼睛,有着少爷的家境,穿一套整齐的黑色服装,他的肖像及心理活动,都被描写为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民主主义者。开酒店的得伐石是一个30岁左右的雄赳赳气昂昂的男子,有着公牛一样的颈子,有一双好眼睛,眼与眼之间很开阔,看样子总算好脾气,但他毫不迁就,显然是一个有一定主意而决心坚强的

    37、人。在一面是悬崖一面是深渊的狭路上,谁也不愿意遇见这种人,因为无法使他回转。得伐石太太是一个年龄和他相当的顽强的妇女,有一双似乎什么也不看而什么都留意的眼睛,一支粗大手上带着沉重的指环,面容庄严,体格健壮,而且态度非常镇静。得伐石太太有一种性格,凭着这种性格,人们可以预言她所主持的算帐事务,是不会犯错误的。她整天都在编织,把他们所要清算的敌人的名字编织在织物中,永远不会错。肖像描写与心理分析相结合,大笔勾勒与细笔精雕相结合的塑造人物手法,对于人物的描写、刻划的细致,使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栩栩如生。3、夸张、对比描写手法的大量运用,使作品思想和人物更加突出,更富有说明力。如爵爷在城里和爵爷在乡间

    38、两章中,把豪华的侯爵府第和残破的农村对比,把贵族地主奢侈生活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说明了官逼民反的现实。但作家为了强调自己的理想,生硬造作的一些对比,便带有糟粕了。如把理想人物的“友爱”、“宽恕”精神与流血的革命、恐惧的暴力作对比。在描写伦敦与巴黎两座帝都时,极力强调夸张伦敦是宁静的、“和平”的;巴黎是混乱的、不安的。作品最后描写女英雄得伐石太太时,又有意把她和路茜的保姆普洛斯女士作对比,把得伐石太太复仇写成具有浓厚个人报复的色彩。她不仅要置代尔那于死地,而且还要捉拿路茜。普洛斯女士则具有人道主义的光辉,她为了掩护路茜一家逃走,与得伐石太太进行了一场搏斗。在搏斗中,得伐石太太死了,说明了人道主义对于“暴力”的胜利。这都体现了作家思想的局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四节-狄更斯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95799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